什么是兽医学?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兽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的科学。家畜、伴随动物(如犬、猫等)、经济野生动物、实验动物、观赏动物、经济昆虫(如蜜蜂、蚕等)和鱼类的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均属兽医学范畴。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兽医学的范畴现已扩大到涉及人畜共患疾病、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病模型,实验动物、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领域,并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对农业生产以及生物学和人类医学的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兽医学的历史
医治家畜疾病可能起始于野生动物被驯化为家畜的早期阶段,中国兽医技术的历史尤其久远。马病防治、家畜养护、阉割术等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专职兽医;秦汉以后,不仅各种兽药和畜病防治技术迅速发展,兽医学的著作也大量涌现并渐形成体系;至唐代,兽医技术已开始传向国外。
在西方,有关兽医发展的早期记载是公元前2100年,在巴比伦古老法典中有对于牛医和驴医的义务和应得报酬所作的规定;公元前1900年,埃及人已在莎草纸上记录有治疗动物疾病的处方;在古印度,兽医和人医曾同样兴盛,公元前1500~前1200年的吠陀时代,一些经典中有以韵文记载的动物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到了奴隶制时代,兽医由于战争中军马需要量的檄增而趋于发达。古希腊已有马医;罗马帝国后期军队中的兽医技术曾达到较高水平,并曾在古希腊兽医学文献基础上编纂有关于马病的著作。
中世纪时兽医学趋于衰落,患马常由一些锻造铁蹄的铁匠诊治。英文兽医一词既指钉马蹄的铁匠,又指兽医,可能即此之故。此后,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家畜和种畜贸易量的扩大以及欧洲各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大批家畜死于牛瘟等疫病,才使人们认识到学徒式的兽医训练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从而开创了现代兽医高等教育制度。
1761年法国在里昂开办世界上第一所高等兽医学校,到1800年,欧洲12个国家已相继成立了20个左右的兽医学校。中国的第一所兽医学校北洋马医学堂创办于1904年。
20世纪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兽医学校和兽医机构,兽医科研、教育和诊疗水平持续提高。目前兽医科学较发达的国家有美国、联邦德国、英国、丹麦、日本和苏联等。
兽医学的学科体系
兽医科学与医学的理论基础相通,两者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兽医科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有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学和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和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家畜产科学等。
中国传统兽医学(一般称中兽医学)具有独特的体系,它的基本理论和中医学一脉相承,是中国历代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兽医科学迅速发展,又相继建立了小动物兽医学、禽病学、兽医流行病学、动物营养学及营养代谢疾病研究、麻醉学、实验外科和显微外科、兽医毒理学和家畜中毒学、兽医真菌学、兽医病毒学、兽医免疫学、人畜共患疾病、动物卫生学、兽医公共卫生学、预防兽医学及野生动物病学等新的学科。
兽医学的内容
现代兽医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保障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在于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危害,提高动物性食品(肉、蛋、乳和水产品等)的卫生质量和改善环境卫生等,直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兽医临床诊治工作多半以价值昂贵的个体家畜或种畜,以及一些伴随动物、观赏动物等为主要对象,一般家畜均着重于全群防治。
工厂式集约化养禽、养猪业的迅猛发展,加重了兽医对饲养场址选择、畜舍设计、饲料添加剂的配制、环境卫生管理免疫程序的制定和执行、疾病诊断和免疫水平监测等所负的责任,以提高家畜的健康水平和预防群发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已发现这类疾病达数百种之多。其中以传染病为害最烈但不少已被消灭。
截至1986年,畜牧业较发达国家中已被消灭的家畜传染病为:丹麦18种,美国和日本13种,英国10种,澳大利亚7种,苏联和联邦德国6种。中国过去每年导致几十万甚至百万头耕牛死亡的牛瘟,已于1956年被消灭。
但同时许多新的疾病又有发生,危害较大的有:病毒性传染病(如猪水泡病),伴同农药、化肥及工业废物等的严重污染而产生的中毒性疾病,以及营养和代谢疾病等。其中有的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方法,有的(如代谢疾病和营养缺乏症)则与片面追求高产有关。这都为兽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为早期预防营养代谢性疾病的产生,现在的兽医工作不仅要观察畜群是否出现临床症状,而且要测定其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达到预期的生产指标和体内代谢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如常通过血液化学分析对高产牛群进行代谢剖面测试,以预报营养代谢病的隐性或亚临床病例等。
在许多欧美国家,由于犬、猫被视为宠物而喂养成风,犬、猫等伴随动物疾病的诊疗已成为这些国家兽医的一项重要业务,由此也促进了小动物医疗学科的发展;观赏动物包括动物园饲养的野生动物和家庭饲养的鸟禽等,其数量近几十年来也大大增加;各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如狐、水貂、梅花鹿、麝等越来越多地实行人工饲养,它们的疾病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病原复杂,这也要求兽医工作者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此外,实验动物的培育则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有些供试动物试验还需用无菌动物或无特定病原动物,以便在诸如有关免疫机理代谢机制和药理的研究试验中得出准确结论。实验动物学现已成为兽医科学中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来源于外国的传染病可引起该病在本国的流行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美国于19世纪80年代由国外购牛而传入的牛肺疫,在屠宰了大量病牛和与病牛接触过的牛后才最终扑灭;日本由国外购进种猪而传入的猪萎缩性鼻炎和猪霉形体肺炎,传布到全国各地猪场,重者感染率达50~60%。
中国由国外传入的传染病也屡见不鲜,如1919年由外国购进奶牛时,将牛肺疫带进上海;1963年进口大白猪时,曾带入猪萎缩性鼻炎;其他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密螺旋体性痢疾等也都由外国购进的种畜传入。同时,本国的家畜病原也有可能随出口患病动物而流向国外。因此,按法规进行严格的进出口检疫,并调查产地疫情以杜绝各种病原,是兽医的重要任务之一。
兽医在这一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法规,如对肉、蛋、乳、鱼等动物性食品生产前后的各个环节进行卫生监督和检验,以防止散布家畜传染病病原体,包括人畜共患疾病病菌而为害人类健康。
兽医学与医学有共同的基础理论和治疗准则,许多人类疾病能以极其相似的机理和形式在某些动物身上表现,这种疾病称为人病的动物模型,常被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如对鸡病毒性肿瘤病和鸡马立克氏病等的研究都可供研究人类肿瘤的发生借鉴。医学家和兽医学家还往往以动物病为模型共同研究一些外科手术。此外,预防医学和比较医学已成为兽医和医学共同发展的学科,在防止生物战、化学战、原子战以及发展宇航医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当前,兽医学正随着许多有关学科的新成果更多地被应用于家畜疾病的研究,而迈向更高的水平。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研制口蹄疫、狂犬病和幼畜腹泻等病疫苗的初步成功,将为疫病研制亚单位苗或合成肽苗开辟道路。
应用细胞工程技术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将使兽医诊断更为准确快速。电子计算机和激光等已开始应用于兽医学。野生动物、观赏动物疾病防治是有待开拓的一个领域。
随着畜禽空运量的增多,将开始研究空运对家畜生理、病理的影响。同时,流行性疾病的国际合作监测和防治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上述发展相适应,更加重视兽医的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向。
1、蕨菜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
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蕨菜野生在林间、山野、松林内,是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还有清肠健胃,舒筋活络等功效。
蕨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
2、桔梗
桔梗为药食两用品种,市场常见桔梗食用形式为腌制和非腌制俩种,代表产品桔梗泡菜是典型的腌制产品,乐田美的桔梗拌菜则是非腌制的代表。
3、香椿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
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4、马齿苋
马齿苋为石竹目、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中国南北各地均产。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涝,生活力强,生于菜园、农田、路旁,为田间常见杂草。
广布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还可作兽药和农药;嫩茎叶可作蔬菜,味酸,也是很好的饲料。
5、苦菜
药食兼具多 年生草本植物。药名叫败酱草,异名女郎花、鹿肠马草。
民间俗称苦菜,别名天香菜、荼苦荚、甘马菜、老鹳菜、无香菜等,因其叶似蛇形,山东也叫蛇虫苗。味感甘中略带苦,可炒食或凉拌。凉拌时先将苦菜择好洗净,过水轻焯控干晾凉,姜蒜切末,加入盐、鸡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许,搅拌均匀后装盘即可。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作用。
6、藜蒿
芦蒿,也叫藜蒿,是菊科蒿属植物 。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可腌渍。生长于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多地。
7、马兰头
马兰头,又名马兰、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紫菊、螃蜞头草等,属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马兰头原是野生种,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马兰头有红梗和青梗两种,均可食用,药用以红梗马兰头为佳。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浙江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8、鱼腥草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
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在印度,东南亚尤其是泰国地区,鱼腥草的嫩叶子是一种常见的凉拌菜佐料。
9、水芹菜
水芹菜,中药材名。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少花水芹的全草。春、夏、秋季采收。功能主治为: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期,高血压,失眠。
10、离子草
离子草也叫离子芥,是十字花科、离子芥属植物。
分布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欧洲东南部,在中国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生于海拔700-2200米的干燥荒地、荒滩、牧场、山坡草丛、路旁沟边及农田中。
离子芥嫩株用开水焯后可凉拌或炒食。开花前期草质细嫩,牛、羊乐食,马少量采食;开花后草质变粗,只有羊少量采食,牛和马通常不食。
以上内容参考:医学百科-蕨菜
百度百科-桔梗 (桔梗科桔梗属植物)
百度百科-香椿 (无患子目楝科植物)
百度百科-马齿苋 (马齿苋马齿苋属科植物)
百度百科-苦菜
百度百科-芦蒿
百度百科-马兰头
百度百科-鱼腥草
百度百科-水芹菜 (中药)
百度百科-离子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