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养猪催肥配方
1、泡桐花。将泡桐花晒干研粉,与饵料混匀喂猪。体重40kg以上的育肥猪,每头两汤匙,每日2—3次,不要间断,并随着猪体生长逐渐按比例增加剂量。
2、橘皮粉。将橘皮晒干或烘干粉碎,在配合饲料中搭配4%—10%喂猪。
3、肥猪散。取何首乌35%、白芍20%、陈皮20%、石菖蒲10%、神曲10%、山楂5%晒干或烘干、粉碎混匀即成。按饲料1.5%的比例拌料喂猪。据试验,给25kg以上的育肥猪每头补饲25g,日增重量比不喂添加剂的提高27%。
4、健胃蛋白制剂。健胃蛋白制剂由米糠或麦麸45%、山楂30%、头发粉10%、猪血粉15%等组成。以10kg制剂计算:先将3kg清水烧沸,然后加入75g含量为95%的氢氧化钠搅拌溶解后放入1kg头发粉,边煮边搅匀,再放入猪血粉、山楂粉和米糠或麦麸混合拌匀,冷却后烘干或晒干粉碎待用。每天在饲料中添加100g,日喂3次,可使猪多吃快长。
5、贯众合剂。将贯众、苍术、陈皮、枳实、桑白、苏子各1kg晒干粉碎,再加入酒曲2kg,充分搅拌混匀即成贯众合剂。为改善适口性,可加入合剂3倍剂量的炒熟黄豆粉。按体重30—60kg的猪每日每头喂50g,拌入饲料中,饲喂时间宜在下午或晚上进行。
散养状态下的畜禽肉质肯定更高。因此,散养养猪在未来高端市场肯定会更受欢迎。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散养模式也有很多潜在的麻烦,比养猪场的封闭养殖更难。圈养的猪一般吃和睡,比较安静,不那么野,攻击性也比较小。但是,养猪就不一样了。因为猪经常在外面跑,所以脾气大,容易打架。如果猪因打架受伤,很容易导致应激或其他不良情况。猪一般都是分圈养的。虽然有大圈子和小圈子,但猪毕竟是分流的,圈子之间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一个圈子的猪生病了,就不会轻易传染到其他圈子的猪身上,也方便农民隔离治疗。但很难说全团都是散养。一旦猪生病,它们很容易传播到整个群体。
我们前面说过,散养状态的猪更容易打架,所以对那些个体较弱的猪特别不利。如果猪的体型不是很平均的话,弱的很有可能放在一起也活不了。从饲养的角度来说,圈养猪无疑更容易控制饲养量。只要你计算一下每头猪每个阶段的采食量,就能保证猪快速增重、长肉。但是,自由放养状态的猪要保证采食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可能在最后一餐吃了很多,下一餐可能会因为饲料摄入不足而挨饿。所以这也是散养猪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对于自由放养状态的猪,选猪要采用严格的标准,保证猪的个体大小均匀,强弱一致。猪要定期体检。猪每天转圈的时候最好仔细观察,看猪有没有生病。一旦猪的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最好提前隔离。
村民买猪主要有三个来源,75%的农民从附近市场的猪贩那里购买。在购买时,90%的农民对猪的接种和猪的品种不太重视,只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猪,这将增加猪的患病率,提高养猪的成功率,降低猪的生产效率。木村20%的农民买小猪。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村防疫人员的疏忽,农民几乎不接种仔猪,增加了猪的流行。5%的农民能够养活自己。由于农民技术能力有限,母猪在发情期和孕期无法得到合理的饲养管理,导致产仔数低,母猪混乱。
本次调查走访的100户农村散养户中,90%的农户饲养方法不科学,饲养时间不固定,早晚各喂一次量不均,长期以来造成猪消化系统紊乱,饲料报酬低,生长缓慢。饲料的搭配也不合理。大多数农民选择用玉米、米糠或农副产品的浓缩饲料生喂猪。农民使用浓缩饲料时,不按饲料说明书添加,而是为了节省饲料而少添加,导致营养不完全。这种饲料不能满足猪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导致群体增重低,饲养周期延长。一般农村猪放生需要7~8个月,比规模化猪场长2~3个月。育种产量高,经济效益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