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桑树种植方法桑树欣赏

家庭中很多人喜欢种植植物,不仅美观有的还有药性呢,桑树的种植有直接买桑苗来栽种、用桑枝繁殖和播种繁殖三种做法,介绍桑树欣赏,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桑树种植跟桑树吧。

桑树种植方法桑树欣赏

(一)桑苗种植法

1、种植办法

种前先用磷肥加黄泥水浆根,提高成活率。坡地及半旱水田平沟种,水田起畦种,按上述规格拉线种植,种后回土至青茎部,踏实后淋足定根水。

2、淋水及排水

种后干旱时要及时淋水,渍水则及时排水,发现缺苗及时补上。

3、施肥、除草

新梢长到3—4寸高施第一次肥,亩施粪水+尿素7—10斤;长到5—6寸高结合除草施第二次肥,亩施农家肥500—1000斤+复合肥40斤+尿素20斤,肥料离桑苗3寸远,以免烧死桑苗,要开沟深施回土。施第二次肥后可喷禾耐斯都尔等旱地除草剂一次,注意不能喷到桑苗;隔20天后施第三次肥,亩施生物有机肥100斤+尿素40斤。施这次肥后喷一次乐果+敌敌畏,浓度为背负式喷雾器一桶水加乐果2盖,敌敌畏2盖,不得喷其他农药,以免蚕中毒。

(二)桑枝繁殖法

除了种桑苗外,尚可用桑枝繁殖,办法如下:

1、选地及整地:选土质肥沃,不渍水的旱水田为好,犁好耙平。

2、枝条选择及种植方法

应选择近根1米左右的成熟枝条,种植时间最好是12月份冬伐时进行,随剪随种,提高成活率,种植办法有垂直法和水平法。

①垂直法:把桑枝剪成5寸左右,开好沟后把枝条垂直摆好回土埋住枝条或露一个芽,压实泥,淋足水,保持20天湿润,用满膜盖,待出芽后去掉薄膜。

②水平埋条法:这是一项新技术,对于无种子的良种最适宜,平整土地后,按规格开好约1.5寸深的沟,然后把剪成约2尺长的枝条平摆2条(摆2条是为了保证发芽数)回土约0.8寸,轻压后淋水,盖薄膜出芽后去掉薄膜。

3、植后管理

待芽长高5寸后,结合除草,每亩薄施农家肥300—400斤+尿素15斤。20天后再施一次,亩施复合肥60斤+尿素30斤,施肥后进行除虫。

(三)直播套种成园法

这是一种快速成园,提高经济效益的新技术,具体办法如下:

1、播前准备:选择土质疏松,容易打碎的好地,犁翻打碎后,开好排水沟,按行宽2.1尺—2.4尺划线,沿线施入腐熟有机肥,与泥土翻匀,拨平地面。

2、播种方法:2—3月份播种最适宜,先将播桑行线3寸宽的泥土充分打碎充分淋水,然后沿桑行线点播桑种,亩播种量2—3两,用泥粉薄盖种子,最后盖草再淋水。行间套种黄豆、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套种作物可在播种的同时进行,也可适当提前,争取5月份收获完,以免影响桑树生长。

3、管理、播种后小苗阶段注意淋水,及时除草施肥除虫,套种作物收获后,及时施肥,不久就可养蚕。为了养树,当年不夏伐,冬季离地面1.5尺左右剪伐,按每亩6000—7000株,留足壮株,多余苗木挖去出售或自种,重施冬肥。

立体种植适合哪类作物

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随着农业生产部门的多样化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基塘农业的“基”和“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为:

“基”上作物多样化 “塘”鱼养殖科学化

杂基← 桑基 →菜基 饲料养殖

(花卉、玉米、花生等) (蔬菜、瓜果)

草基 网箱养殖←蚕沙喂养→使用机械养鱼

(橡草) (配合饲料)

割草、蚕沙喂养

新的基塘农业模式和科学的方法,使农副产品更多样化,质量更提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鱼塘-台田农业 在无法搞农业种植的重盐碱地里,根据挖塘(挖沟)渗盐碱的原理,挖塘筑台田,使修筑的台田盐碱下渗后能成为无盐碱良田,种植各种农作物或建立植桑基地养蚕等,再在塘里养鱼,这是一个改造盐碱地的良好成功模式。

立体农业的内涵

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有关立体农业的定义大体有以下3种表述:

狭义的立体农业

仅指立体种植而言,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怎样进行蔬菜的立体栽培

蔬菜立体栽培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各种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充分利用它们生育期长短的时间差、植株高矮的空间差以及对土壤营养、湿度、光照、水分要求不同的环境差,进行间、套作,形成合理的分层的复合立体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和作物的生产潜力,同一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根据蔬菜立体栽培群体所处的位置又可分为地面立体和空间立体。地面立体的不同作物都种在同一地平面上,但地上部呈立体分布,此种栽培实际就是传统农业中的间、套作。而空间立体是利用一定的栽培设施,不同的蔬菜栽在不同的层次上如床台式、吊盆、吊袋、立柱式等,本文主要介绍地面立体栽培。

一、立体栽培的优点

1.立体栽培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植物的生存发育都离不开太阳,植物的总干物质90%以上是来自光合作用,只有5%~10%来自土壤。目前世界各国的光能利用率只有0.3%~0.4%,如果我们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1%~2%,产量可以增加一倍以上。光合产物的总量主要受叶面积、净同化率、光合作用时间的影响。其中叶面积最重要,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蔬菜群体的叶面积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但平面栽培叶面积增加有限,超过了一定限度,互相荫蔽反而减产,如果立体栽培,分层利用空间差,叶面积系数可达土地面积的5~6倍,产量即可大幅增长。

2.立体栽培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复种指数高,土地利用率也高。复种指数受地区气候、作物生育期长短的制约,如果采用间、套种立体栽培,使前后茬作物有一段共生期,等于缩短了它们的生长期,增加了种植茬次,提高了复种指数。

3.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合理密植是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作物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种植作物的株数和单株产量构成的,而种植密度又受最大叶面积系数制约,而立体栽培的群体叶面积大于单作平面栽培,所以能大幅提高产量。

4.立体栽培有利于发挥“边行优势”。一般生长于田边、沟边的作物由于光照充足,通风好,生长比较健壮,产量也高。如立体栽培高、矮间套,高秆作物缩小株距,矮秆作物增加行距,使高秆作物发挥边行优势,种间互利共同增产。

二、立体栽培应掌握的原则

1.将吸收土壤营养不同、根系深浅不同的蔬菜互相轮作或间套作,如需要氮肥较多的叶菜与消耗较多钾肥的根、茎菜或消耗磷肥较多的花果菜,以及深根性茄果类、瓜、豆类与浅根性的叶菜类、葱蒜类轮换或搭配。

2.同一个科、属的植物多有共同的病虫害,不宜连作,应选不同科之间的作物互相轮作。

3.豆科作物有根瘤,可以培肥土壤,葱蒜类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因此可与其他类蔬菜轮作或间套作。水生作物可以抑制旱地杂草及地下病虫害,是其他类蔬菜的良好前作。

4.喜强光的瓜类、茄子、番茄、豇豆、扁豆、菜豆与喜弱光的葱、韭、姜、蒜、芹、莴苣、茼蒿、茴香,高秆直立或搭架的与矮秆塌地的配合,如玉米与大豆、马铃薯、大白菜间、套作。

5.生长期长的高秆作物与生长期短的攀援植物间、套作,后期利用高秆作物的茎秆作支架供蔓生作物攀援,如烤烟地套种菜豌豆,玉米套种豇豆、菜豆、豌豆等,或者利用前作的支架间套瓜类或豆类,如用番茄地间套西瓜、冬瓜、丝瓜、苦瓜、豇豆等。

6.合理安排好田间群体结构、处理好主作与副作争空间、争水肥的矛盾。在保证主作密度及产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副作的密度及产量,尽量缩小前后茬共生的时间。或者采取一些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随时调整主副作的关系,促进它们向互利方向发展。

三、地面立体栽培的主要模式

1.粮菜立体栽培

(1)玉米套胡萝卜:薅头道玉米时撒播胡萝卜,8~9月收青玉米,11~12月收胡萝卜。

(2)玉米套反季白菜:小垄种玉米2行、垄沟种白菜3~4行,玉米喜光喜温,大白菜喜凉稍耐弱光。(3)玉米套豇豆或菜豌豆:玉米秆作豆类支架可省工、省材,一举两得。

2.经济作物与蔬菜立体栽培

(1)烤烟套大蒜、菜豌豆:在烟叶采收后期约9月份拉平烟垄,施肥播大蒜,烟叶收完后砍去烟秆,可直接点播秋豌豆在烟垄行间,以烟秆作支架,再横拉几条支线,任豌豆攀爬。

(2)甘蔗地套早番茄、早辣椒、早黄瓜、毛豆、矮生菜豆等:利用甘蔗封行前的间隙套种一茬早蔬菜,蔬菜收后进行大培土,不影响甘蔗生长。

(3)果园套蔬菜的立体栽培:冬春季在落叶果树行间或新植的幼年果树行间种植白菜、萝卜、豌豆、蚕豆等,夏秋季又可套种稍耐阴的生姜、黄瓜、南瓜等。

3.蔬菜与蔬菜立体栽培

(1)菠菜套茄子、辣椒:2月播菠菜,3月定植茄子、辣椒,先收菠菜。

(2)花菜套苤兰,花菜选晚熟大种花,一行花菜一行苤兰,先收苤兰后收花菜。

(3)莴苣套辣椒,先栽莴笋,后种辣椒,莴笋在冬春可起防霜保温的作用。

(4)韭菜套高秆上架的豇豆、苦瓜、黄瓜,但要控制合理密度。

(5)丝瓜棚架下套种喜阴的芹菜、莴苣、大葱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