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清除蔬菜中残留的农药?清除蔬菜残农的方法
我们生活中的食物有很多,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价值,蔬菜是我们经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蔬菜在生长的时候,菜农会给蔬菜打农药来防虫,所以不管蔬菜放置多久,上面还是会残留一些农药,那如何清洗蔬菜才好呢?怎样才能将蔬菜上的农药洗干净呢。
1、清除蔬菜残农的方法
简单来说,应采取煮、泡、洗、削皮等办法来清除。比如对青椒、花菜、嫩玉米、芹菜等,在下锅烹调之前可预先煮一下,倒掉煮菜水不要,这样可以将70%以上的残存农药清除掉。对于韭菜、小白菜、菠菜、豆类等,在洗去泥之后可用清水浸泡1~2小时捞出,浸泡时在水中放上一汤匙小苏打或一粒黄豆大的碱;捞出之后要好好冲洗几遍。对于金针菜、韭菜花等花类蔬菜,也可放在水池中充分冲洗,然后再用盐水或碱水泡洗一次,即可彻底清除其残留农药。对于萝卜、马铃薯、黄瓜、冬瓜之类的蔬菜,当然是用削皮来清除其残存农药,削皮之后最好再用清水漂洗一次。
在市场上选购蔬菜时,必须了解各种蔬菜被农药污染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食用蔬菜的安全。
野菜含有丰富的营养,一般没有污染。如地地菜、马齿苋、扫帚苗、龙须菜等,其蛋白质含量大都比一般蔬菜高20%,矿物质达几十种。它们在野外生长,无须人工施肥,不需洒药除草。
蔬菜中也有施用农药较少的,这些蔬菜或抗虫力较强,或生长在冬季虫少季节,如圆白菜、生菜、芹菜、番茄、菠菜、韭黄、韭菜、辣椒等。
部分生长在泥土中的蔬菜,如鲜藕、马铃薯、芋头、冬笋、萝卜、蒜头、大头菜等,一般不施农药,即使施用了农药,由于在泥土中生长,残留农药也被泥土吸收分解。
人工培育的食用菌及人工培育的各种豆芽菜(无根豆芽除外),无农药污染,因为它们在生长和培育中很少有施用农药的现象。无根豆芽是未经卫生部门批准的一种用化学物质催生的蔬菜,食用后不利于健康。
目前,白菜、空心菜等叶类植物施用的农药较多。特别在夏天无雨或少雨的时候购买,应先闻一下有无农药味,是不是绝对无虫眼;有农药味或绝对无虫眼、极少有虫眼的蔬菜,很可能有残留农药,不宜购买。如果选购,应在食用前做进一步的去毒清洗。
2、水果的表皮如何清洗
柑橘:橙子、橘子、芦柑等水果,经常使用碳酸氢钠作为保鲜剂。碳酸氢钠本身没有直接杀菌作用,但溶于水后会使水呈碱性,从而使水果表面的PH值升高,可以抑制喜微酸环境的青霉菌和绿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同时碱液清洗了果面的残留污物和病菌,也间接减轻了腐烂率。另外,柑橘类水果还经常使用涂蜡保鲜剂,这样可以隔绝氧气、微生物,具有增加光泽、减轻水分蒸发等作用。
建议去除方法:是使用碳酸氢钠还是涂蜡保鲜,保鲜剂一般都无法穿透柑橘类水果的表皮,因此食用无需担心,去皮即可。
无公害蔬菜 如何防虫 最好是可以不用花钱的
目前常用的蔬菜育种技术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
一、杂交育种
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通过在其杂交后代中进行选择来培育纯合品种的方法。 杂交可以将亲本基因重组形成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基因重组可以将控制不同性状的亲本的优良基因进行组合,或者积累控制同一性状的亲本不同的微效应基因,产生在各个性状上都超越亲本的类型。 正确选择亲本和合理组合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二、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指通过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植物遗传特性发生变异,然后从变异种群中选择符合人们一定要求的单一植物,培育出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作用原理是基因突变。 它是经过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起来的现代育种技术。
三、杂种优势利用
重要的育种方法之一。即与两种不同遗传组成的生物杂交后产生的杂种,在生长、生存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均优于亲本,满足生产要求。它不同于以培育纯品种为目的的杂交育种,在选择亲本和配置组合时特别强调杂交一代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观察到的性状。通常用杂交世代中某性状超过亲本对应性状平均值的百分比,即平均杂种优势,超过较好亲本值的百分比,即超亲本杂种优势,或超过对照品种值的百分比,即超标杂种优势。杂种第一代的杂种优势最大,杂种二代大幅度下降,然后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该方法主要使用第一代混合动力。
四、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的手段之一。 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然后通过某种手段(如秋水仙碱处理)使染色体组加倍,从而恢复植株的正常染色体数目。 中国首先应用单倍体育种来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出烟草、水稻、小麦等优良品种。
五、多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突变或自然变异,通过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从而筛选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害虫防治的方法很多,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从防治策略研究总的趋向来看,对害虫进行长期有效地控制应采用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体,配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预防和减轻害虫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避免人畜中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笔者就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进行讨论。
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在不减损作物应有产量的前提下,改变人力能够控制的诸多因素,使害虫的虫口密度保持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农业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以作物增产为中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业作物生产和天敌发展,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条件,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密度以下”。农业防治对害虫的防治作用十分明显,它采用的各种措施除直接杀灭害虫外,主要是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和生态环境,调节益、害虫的比例,达到压低虫源基数,抑制其繁殖或使其生存率下降的目的。
1.1 清洁田园
枯死的植物或中空或充满海绵状物质的禾本科植物是昆虫冬季取食的对象和越冬场所,清除田园杂草、落叶、虫果,刮除老翘粗皮,修剪残枝死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减少虫害的发生。对田园落叶、玉米秸秆、谷茬等进行清扫镇压、砸碎、堆沤,可杀死存活于其中的90%以上的害虫,如玉米螟、卷叶蛾和造桥虫等多种害虫。冬季结合修剪进行刮、刷、冲、擦等方法,对蚧虫防效较好。
1.2 冬季耕犁
越冬关是害虫防治的关口,把好这一关,翌年害虫的发生基数就会大大减少。冬耕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抓紧进行。冬耕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创造适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还可改变土壤的生态条件,恶化害虫赖以越冬的场所。冬耕可将土中的害虫翻到土表,使之充分暴露在不适的气候之中,增加害虫的死亡率;将部分病原和害虫翻入土壤深层,使之不能出土而死亡;还可通过农机具损伤部分害虫,并破坏土壤越冬害虫的巢穴、蛹室,如夜尼夜蛾、茶毛虫、茶尺蠖的幼虫或蛹生活在浅土中,通过冬耕,可增加其死亡率。
1.3 抗虫品种
抗虫品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如小麦品种的抗性对麦长管蚜种群的消长有很大影响。作物产生耐害性和抗虫性等防御性特性,其机制是多方面的,除了形态结构、物候等因素外,主要是由自身的生理生化特性所决定的。抗虫品种可通过传统杂交技术辐射育种、远缘杂交等获得,可通过田间株选技术获得,还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到。如转Bt基因玉米对玉米螟有毒杀和生长抑制作用,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红铃虫等害虫有毒杀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另外,通过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等作物丰产保健措施,也可增强作物防御能力。
1.4 调节播种期
害虫为害与作物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害虫取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阶段特别喜好,常进行大量产卵繁殖和为害,而有些生育阶段极少为害甚至不取食[8]。对于一年生作物,特别是生长季节短的作物通过调节播种期可减轻受害。如玉米或高粱晚播能减轻玉米螟的产卵量和幼虫为害;高粱早播可减轻高粱瘿蚊的为害;晚稻早插,可减轻稻瘿蚊的为害。
1.5 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有单作、多作和轮作3种。单作常促进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多作可造成作物和害虫的多样性,起到以害繁益、以益控害的作用。果树与茶树间作,可改变茶园小气候,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利于许多天敌的繁衍;在棉花畦沟两旁间作高粱,高粱蚜虫能把茧蜂、蜘蛛、瓢虫、食蚜蝇和花蝽等多种食蚜天敌引诱来防治棉蚜,取食棉铃虫卵与低龄幼虫;棉花与油菜间作,招引和繁殖食蚜蝇等蚜虫天敌可以控制棉蚜;十字花科蔬菜地间作莴苣或薄荷,可驱避菜粉蝶;花生地间作蓖麻,能使为害花生的金龟子中毒死亡。适宜的寄主植物,有利于生活史的连续,虫量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就会造成严重为害。如果其中某一世代寄主缺少和营养条件不适,则发生量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可以通过轮作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如云南1年4季种棉花,金钢钻在各类棉田猖獗发生,采用棉花与其他作物轮作后,金钢钻为害明显减轻,实行合理轮作以及其他措施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效达95%以上。
1.6 合理密植
植物除供给昆虫食料外,还是昆虫物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如萝卜密植后,跳甲数量显著降低;棉株喷缩节胺后,第3代和第4代棉铃虫的落卵量下降30%以上,虫口密度下降40%以上;棉花生长后期喷乙烯利后,可提高霜前花率,切断幼虫食物,使部分幼虫不能完成世代发育。轻剪与深剪措施能剪去分布在树冠下面0~15cm范围内的害虫,降低其越冬基数;分批及时采茶,可减少茶蚜、茶螨、叶蝉和蜡蝉等害虫的为害;适宜密植,可减轻咖啡豹蠹蛾为害。
1.7 作物诱集
农作物的许多害虫,其成虫都具有趋黄性和趋味性,利用害虫的这些特性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诱蛾,既可聚而歼之,将其消灭在产卵危害之前。即可消灭害虫,保护天敌,又可减少污染,避免人畜中毒。1代棉铃虫有趋向玉米顶花产卵的特性,卵孵后2代幼虫3龄前仍集中于玉米雄穗上,可轻轻弯下玉米雄穗,让幼虫纷纷落入器具中,集中田外埋杀;小地老虎和斜纹夜蛾等成虫,具有极强的趋味性,对酸、甜味很敏感,用这一特性可配制糖醋毒浆诱杀;粘虫喜欢在**枯草上产卵,利用这一特性可将虫蛾诱集到草把上产卵,将草搜集并烧毁;二斑叶螨越冬前,在根颈处覆草,次年3月上旬将杂草收集烧毁,可大大降低越冬基数。
1.8 肥水管理
肥水处理得当,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还可恶化害虫的生境,从而降低害虫的为害。草木灰可防治果树、作物和花卉上的蚜虫和种蝇。施用浓度2%的过磷酸钙对棉铃虫产卵有驱避作用,还可使卵壳变硬。尿素和碳铵挥发性强,对红蜘蛛、叶螨、蚜虫、蓟马等害虫有很好的熏蒸作用。水稻、小麦施用硅钙肥可减少粘虫为害;玉米和大豆施用硅钙肥可避免玉米螟和豆荚螟为害。在施足基肥和种肥的情况下,控制苗肥和蕾肥的使用,可降低第2代棉铃虫的落卵量。增施有机肥可减轻蚧类和螨类的为害。灌水可使土壤中害虫的生活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导致害虫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如冬春灌水,结合扫动震落,可大量消灭小麦根际越冬的麦蜘蛛和麦蚜;冬灌后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时,棉铃虫蛹3~4d即可全部死亡。冬灌或春灌可以消灭部分韭蛆。在春季化蛹羽化前,提早春耕灌水,可淹死三化螟的幼虫。在稻飞虱发生期,结合水稻栽培技术的要求,进行排水搁田,降低田间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发生量。
1.9 提前收获
提早收获是降低害虫种群数量的重要措施。如提前割两茬苜蓿头,苜蓿蟓甲幼虫因缺乏荫蔽和食料而大批死亡;提早收获大豆,可使荚内残留的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因曝晒爬出而被鸡取食;提前采摘下部烟叶,可减少当代叶受害面积和烟叶蛾老熟幼虫化蛹数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