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树种植时间
梅花树种植时间:春季。
1、环境种苗选择
应选向阳、土层深厚肥沃,表土疏松、心土略粘重处栽植,此地处植株生长较好。春季用1~2年生小苗裸根栽植易于成活;3 年以上的梅花大苗,必须带土球栽植。
2、施肥
穴底先施基肥,栽后浇一次透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梅花可孤植、对植或群植,也可散生于松林、竹丛之间。梅花喜肥,每年冬季在树冠投影圈内挖沟施肥,花后再追施一次以氮为主的肥料,促使枝条生长充实粗壮。
6月份开始植株转入生殖生长阶段。6—8月是梅花花芽分化时 期,树体营养状况对花芽分化影响甚大,此时应施以磷钾为主的追肥,保证花芽分化顺利进行。梅花忌水湿,夏季多雨时应注意排水,如土壤过湿根系易腐烂。
3、整形修剪
修剪是促进梅花多开花和保持树形的重要措施。由于梅花是在春季抽的当年生枝条上形成花芽,翌春开花,因此每年花后一周内,对枝条进行轻短剪,促发较多的侧 枝使第二年多开花。
梅花的树形以 疏为美,不过分强调分枝的方向与距离,应修剪成自然开心形,枝条分布均匀,略显稀疏为好。冬季将病虫枝、枯枝、弱枝、徒长枝、交叉枝和密生枝疏剪去,使树 冠通风透光。梅花修剪宜轻,过重会导致徒长,影响第二年开花。
扩展资料:
梅花栽培技术:
露地
依据梅花生态习性,露地栽植亦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高燥地,成活后一般天气不旱不必浇水。每年施肥3次,入冬时施基肥,以提高越冬防寒能力及备足明年生长所需养分,花前施速效性催花肥,新梢停止生长后施速效性花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每次施肥都要结合浇水进行。
盆栽
中国北方由于冬季严寒,地栽难以越冬,多作盆栽,适宜在冷温室中越冬生长。繁殖成活的梅苗,露地栽培一至数年后,可在年前上盆。盆土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底施足基肥。
盆梅因已施足底肥,且不喜大肥,当新梢长到约5厘米时,可施一次薄饼肥水,促使枝条生长健壮。花后展叶时,肥水要充足,以4-5周施一次稀薄液肥。待枝条长到20厘米时控制施肥。为促使花芽分化,夏末秋初施追肥。每次施肥后都应当浇水。
盆栽梅花应放在通风向阳处养护,过密或环境荫蔽,使植株高而细弱,冬季多晒太阳则花芽饱满粗壮,花色艳丽,姿态美观。若控制树形,促使幼树提早开花,需适时修剪整形。
切花
栽培以生产切花为目的者,多在露地成片栽植,株行距要小(3×3米),主干留低(约30厘米),并适当重剪,多施肥,以促进生长大量枝条,使树体成灌木状,每年都要对当年生枝条短剪,供插瓶及其他装饰用。落叶后要施足肥料,以恢复树势,来年花谢后施肥以磷肥为主。适合切花栽培的品种主要为宫粉型,玉碟形、绿萼型为次。?
桩景
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盆栽,生长比较脆弱,水分管理要适当,切忌过湿,以免渍水烂根,导致桩头枯萎死亡,常给叶面和干枝洒水,对衰老桩景有养叶护根的作用。桩景栽培梅花需要进行重剪,使形成矮小树体,细枝可用棕丝蟠扎,粗枝需刀刻、斧劈、火烤弯曲造型。用老果梅作砧木嫁接,可适当多靠接几枝,然后进行造型,经过数年艺术加工和细心培养,桩景即可成功。
百度百科-梅花
梅花(蔷薇科 李属)栽培技术有哪些?
江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不畏寒。树种长寿。栽培时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江梅型梅花一般是一花一果,还未见到江梅的一花两果(鸳鸯梅),一花三果(品字梅)等一花多果现象。
繁殖江梅多用嫁接法,砧木以梅砧最为优良。也可播种、压条、扦插。梅花露地栽培,应于阳坡或半阳坡地段,江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土质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为佳,不畏寒,可耐-15度的温度。幼苗可用园土或腐叶土培植。生长期少施肥。
由于江梅型果梅种子播种出苗整齐,发芽率高,故需要进行梅花繁殖的园林单位可适当选种一些江梅型果梅,以作为采种的母树。
Prunus mume Sieb.et Zucc[Armeniaea mume Sieb]
梅花为我国的著名花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学家、艺术家讴歌描绘的最好题材之一,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梅花早春开放,姿态优美,品种繁多,树形强健,既能观赏,又可食用,深受人们的广泛喜爱。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树冠呈不正圆头形。干褐紫色,多纵皱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叶广卵形至卵形,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边缘具细锐锯齿,托叶脱落性。花多每节1~2朵,多无梗或具短梗,淡粉红或白色(见彩图47),有芳香,多在早春先叶而开,花瓣5枚,常近圆形,萼片5枚,多呈绛紫色。核果近球形,径约2~3厘米,**或绿**,密被短柔毛,味酸,核面有小凹点,与果肉粘着,6月果熟。
梅花除原种外,还存在若干变种。我国主要有以下野生变种:
曲梗梅P.mume var.cernua果梗长而曲。
毛梅P.mume var.goethartiana叶背各部,花梗、花托、萼片、子房与花柱下半部等处均有毛。
中国梅花现有300多个品种,按进化与关键性状可分3系、5类、16型,即:
(1)真梅系
为梅花的嫡系,是由梅花的野生原种或变种演化而来,而不渗入其他物种的血统,真梅系品种既多且富变化。按枝姿(直上、下垂、扭曲)分为3类,即直枝类、垂枝类和龙游类。
直枝梅类:是中国梅花中最常见、品种最多、变化幅度最广的一类,按其花型、花色、萼片颜色等标准分为7型,即江梅型、宫粉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洒金型和黄香型。
垂枝梅类:枝姿奇特,富有韵味,垂枝如柳,是演化程度较高,而品种形成较晚的类别。垂枝梅类分为4型,即:单粉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和骨红垂枝型。
龙游梅类:它和垂枝梅类一样都富有画意,枝条扭曲似龙桑。现仅有1个型即玉蝶龙游型,1个品种即龙游梅。
(2)杏梅系
其品种的形态特征介于杏、梅之间,或颇似杏,而核表面有小凹点—这是梅的典型特征。它们是梅与杏P.armeniaca或山杏P.sibirica的种间杂种。现杏梅系仅有1类即杏梅类,下有单杏型、丰后型、送春型等3个型。杏梅系出现较迟,品种不多,但表现出杂种优势,适应性和抗逆性均强,花繁色艳,大有前途,在抗寒育种和梅花北移上尤具潜力。
(3)樱李梅系
是宫粉型梅花与红叶李的种间杂种。最早由法国人于19世纪末育成。我国1986年始由美国引入,褐紫嫩叶与紫红花朵同时抽发、着花繁密、朵大瓣重,且具长梗(长至0.9厘米),目前仅有美人梅1类1型1种。
[分布]
梅花原产中国,野梅以西南山区,尤其是滇、川两省为分布中心。分布的次中心在鄂南、赣北、皖南、浙西的山区一线,此外在广西东北和广东韶关、福建、台湾等地山区亦有野梅分布,梅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区主要在长江流域的一些城市及其郊区,向南延至珠江流域,向北达到黄淮一带,而以北京为最北界。国外以日本栽培较多。
[习性]
梅喜温暖气候,但在江南花木中,仍以梅较为耐寒,且开花特早,梅花一般不能抵抗-15~-20℃以下的低温,它对温度很敏感。一般当旬平均气温达6~7℃时开花,乍暖之后尤易提前开放。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要求排水良好,涝渍数日即可造成大量落叶或根腐致死。对土壤要求不严,且颇能耐瘠薄,几乎能在山地、平地的各种土壤中生长,而以黏壤土或壤土为佳,中性至微酸性最宜,微碱性也可正常生长。梅是阳性树种,最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但忌在风口栽培,在北方尤属大忌。寿命长,可达1300年。萌芽、萌蘖力较强。
[繁殖与栽培养护]
繁殖最常用的是嫁接、扦插,压条次之,播种又次之。作为梅的砧木,南方多用梅和桃,北方常用杏、山杏或山桃。杏和山杏都是梅的优良砧木。嫁接成活率也高,且耐寒力强。梅本砧表现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树蔸作砧嫁接或古梅树桩,更为相宜。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或靠接,于春季砧木萌动后进行,腹接还可在秋天进行,芽接多于6~9月进行。梅树扦插,因品种不同,其成活率差异很大,一般于11月份扦插,选用1年生枝,插穗长10~15厘米,插前用500毫克/升吲哚丁酸作快浸处理,可提高成活率。压条一般于早春进行,将1~2年生、根际萌发的枝条用利刀环剥大部。埋入土中深3~4厘米,平时注意保湿,生根后于秋末割离、分栽。为了培育新品种和砧木,多用播种,6月收成熟种子,清洗晾干,秋播。如春播,需进行层积处理。
梅花的栽培,有露地园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以及催延花期栽培等方式。
露地园林栽培:最重要的是要适地适树,要选择适当的地点,符合其生态要求,要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一般栽2~5年生大苗,栽植方式可用孤植、丛植或群植。栽前要掘树穴,施基肥,栽后要浇透水,加强管理。梅树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宜。修剪一般宜轻度,并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1年一般应施3次肥,即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含苞前尽早施速效性肥,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7月初)要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过磷酸钙等速效性“花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
以生产切花为主要目的的梅花,多露地成片栽种,株行距可较小(3米×3米),主干分枝点留低(约30厘米),并适当重剪,多施肥料,以促进大量生长较长的花枝。作切花栽培的品种,要求长势健旺,而且能年年着花繁密,如宫粉型梅。
盆景栽培:先将苗木经露地栽培数年后,于年底上盆,栽前栽后均要整形修剪,必要时可用刀切,棕丝扎,铁丝缠。修剪梅桩、盆梅,应较露地梅花为重。盆梅浇水要适度,太多易落黄叶,太干易落青叶,在新梢达至30厘米左右后,约在6月间要适当控制水分,并增施追肥,促进花芽分花。花前先置于冷室向阳处,含苞待放时移至室内观赏,花后应进行强度短截,仍移至露地培养,借以恢复元气,增强长势。
梅花适于催延花期栽培:可令其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开花。因梅花对温度很敏感,要使它在元旦、春节开花,因时间已接近自然花期,很容易做到,但要注意增温不宜太猛。要经常洒水,以保持其空气湿度,并将其放置于阳光充足之处,花蕾露色后,移至低温处,这样可维持10~20天不开花。若给以10~15℃的条件,则经1周左右即可开花。如要在五一节开花,可将花芽繁多的盆梅置于略高于冰点的冷室中,至翌年4月上中旬逐渐移出室外。若要提前至国庆节开花,则要在抽梢长30厘米后及时“扣水”,重施追肥,并摘除全部叶片,再依次给以低温和增温处理,促其新形成的花芽提前于国庆节前开花。
梅花主要病虫害有:梅花缩叶病、褐斑穿孔病、炭疽病、白锈病、根癌肿病、疮痂病、叶斑病、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日本球坚蚧、苹果透翅蛾、梅木蛾、檀香粉蝶、禾谷缢管蚜、桃蚜、六星吉丁虫、顶斑筒天牛等。防治方法:①梅叶芽刚膨大时喷洒波尔多液一次,萌芽前喷石硫合剂一次,发病期喷洒福美锌或代森锌等药剂数次。②根癌病防治见“桃”。③害虫若虫期和幼虫期喷洒杀螟蚣、西维因、敌敌畏、敌百虫、氧化乐果等任一种药剂。④吉丁虫幼虫期,在被害处涂刷敌敌畏或氧化光果等药剂,并加强检疫,烧毁病枯枝等。
[观赏与应用]
梅苍劲古雅,疏枝横斜,花先叶开放,傲霜斗雪,色、香、态俱佳,是我国名贵的传统花木。孤植、丛植于庭园、绿地、山坡、岩间、池边以及建筑物周围,无不相宜,成片群植犹如香雪海,景观更佳。如与苍松、翠竹、怪石搭配,则诗情画意、跃然而出。花桩作成树桩盆景,虬枝屈曲,古雅风致,盎然可爱。亦可供瓶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