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决战!牧原储备上亿头!正邦减产18万吨!新希望、温氏趁机出手

养猪越来越难,不是难在养,而是难在博弈!要与疾病博弈、与粮价博弈、与行情博弈......近年来,最懂博弈的莫过于牧原,牧原从2015年的区区192万头出栏量,暴增至今年将冲刺7500万头产能!而更可畏的是,牧原已储备了上亿头产能的资源与战略!与此同时,正邦要绝地反击,而新希望、温氏迎来更大挑战......

决战!牧原储备上亿头!正邦减产18万吨!新希望、温氏趁机出手

牧原的未来不止1亿头!

牧原股份9月5日公告,2022年8月公司销售生猪488.7万头,销售收入116.6亿元;而8月的销售均价虽然比7月下降了1.83%,但也有20.94元/公斤。

这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当今的猪价上限,在今年猪价很可能不会有太大波动的背景下,牧原今年的利润或能达一百多亿。

2022年上半年,牧原亏损66.84亿元,几乎亏掉2021年的全部利润。

但牧原随即宣布今年可实现7500万头的产能,这意味着牧原下半年可以出猪四千多万头!

仅按每头猪一百公斤、每公斤盈利5元计算,牧原下半年可实现盈利两百多亿!哪怕对冲掉上半年66.84亿的亏损,牧原还能赚一百几十亿!

牧原小小奋斗一个月,就顶得上绝大多数巨头干一年。

但牧原的未来绝对不止7500万头,按下加速键后,明年或可冲击上亿头产能!

今年,牧原本来还“保守”的说销售目标是在2021年4026.3万头的基础上,增长率不低于25%,也就是不低于5033万头,而明年的目标是不低于5636万头!但他们今年就直接干翻了自己的目标,要实现增长率近87%!三倍速的牧原,一步千里!

当今很少有人还会记得,仅仅是2015年的时候,牧原年出栏还只有192万头,但到2018年就已突破1101万头!2021年又冲破4000万头,在2015年-2021年短短6年间,牧原一跃成为“世界猪王”,生猪出栏量的复合增长率高达63%。

因此明年牧原只要还保持自己的增长节奏,上亿头都是保守估计......

从能力和战略上来讲,牧原也确有希望达成亿头目标。

在2021年,牧原就有养殖分公司共计218家,产能储备7000万头!2022年猪价向好,牧原的发展规划便进一步升级,在生猪养殖方面,牧原已储备超过1亿头养殖产能的土地资源,其中还有很大部分已建成投产!

从市场上来看,牧原也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

15元/公斤的成本,虽然一年来进步不大,但毕竟粮价在不断上涨,且这依旧是畜牧业天花板,能够让牧原在行情低谷亏得少、行情高峰赚得多!

综上,牧原破亿只是时间问题、布局问题,一超多强的猪业格局正式形成。

新希望、温氏赢来更大挑战!

头部猪企的脚步,也总是出奇一致!

新希望最新表态,今年年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预期在100-110万头区间,明年预期在120-150万头,可灵活调整;今年预计出栏规划没变,1400万头,明年冲刺1850-2000万头。

相较于牧原,新希望会显得更“稳扎稳打”,他们预期明年仅新增产能400-500万头。

但值得重视的是,新希望截至2022年半年报在建工程208亿,其中180多亿都属生猪板块,因此新希望很可能是在做战略储备,可以大力发展产能,但在炼好内功之前并不着急。

新希望表示,今年年底能够实现16元/kg的造肉成本,公司目前南方部分区域已达到这一目标;而明年年底,更是预期能实现15元/kg,在成本控制室将对标牧原!

先降成本,再提产能!新希望追求的是“稳中求胜”!

温氏超越自我

温氏今年的出栏目标是1800万头,上半年已出栏生猪800.6万头,下半年将出猪1000万头。

毫无疑问,温氏很好地把控了市场行情,因为上半年的800万头难免亏钱,而下半年的1000万头稳赚不赔!

因此温氏对于明年也充满信心,表示出栏将再增加800-1000万头!而有趣的是,温氏此前最高年出栏量也只有2230万头,如果他们2023年实现出栏2800万头,那意味着温氏不仅彻底走出低谷,更已超越自我!

为此,温氏6月底已准备好120万头能繁母猪,预计年底能增加至140万头;并且已将肉猪育肥阶段上市率稳步提升至89%以上!

但更重要的是,温氏在成本下降上真的下了狠功夫!在今年一季度,温氏的养猪完全成本就降至8-8.5元/斤,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了超6.5元/斤!几乎以前养一头猪的成本,现在能养1.8头!简直惊为天人!

目前,温氏、新希望都在朝着16元/公斤的成本努力!但这过程中还有艰巨挑战,一方面成本越低,想要降低一点点就越难!另一方面,现全球粮食危机加剧,接下来饲料成本的负荷会更大!最重要的是,“新建猪场、提升产能”势必会拔高整体成本......

但这是两大猪企自己“赢来”的挑战,也向行业证明“牧原成本”并非不可达成!

正邦已熬过寒冬

温氏跨过了一大难关,正邦也正在跨越难关!

正邦今年的出栏目标是1000万头,上半年已出栏484万头,完成率相当可观!而在下半年盈利猪价的刺激下,相信正邦能完成目标并不难。

这更体现出,正邦已经熬过了寒冬!

此外,通过核算得知:

正邦2021年7月销售生猪175.11万头、销售均重137.4公斤,输出产能共24万吨;

正邦2022年7月销售生猪88.25万头、销售均重71.07公斤,输出产能共6.2万吨。

也就是说,一年间正邦已缩减产能18万吨!产能缩减成功意味着正邦的经营调整已成功,并且未来即便再遇上猪价滑坡,正邦也可以灵活调控产能;更重要的是,正邦生猪销量5月来已连续3个月增长,且猪价上升至20元/公斤,正邦将有望逐月实现盈利。

最近5年,是生猪产业大洗牌的5年!牧原迅速崛起,温氏曾跌入谷底,正邦也曾深陷危局!但所有大的成长,都需要刻骨铭心的磨难与痛苦。

明年·博弈决战!

我们说这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行业,而赢得博弈的关键,我们需要站在今天,至少看6个月以后的行情,最好看一年后的市场!

养猪业如今虽已熬过寒冬,但明年如牧原、温氏、新希望等猪企将继续大幅扩产,且很多在寒冬中受伤的猪企也正恢复元气,明年很可能又是产能高涨的一年!因此养殖户朋友千万别看当前猪价好就放松警惕,觉得可以高枕无忧,唯有继续修炼内功才是长存之道!

为什么温氏、新希望,到现在还把“成本”放在第一位?这就是根本原因!也许你不想淘汰别人,但别人却时刻想着淘汰你!

养猪,从“与天斗”到“与病斗、与人斗”,坚持依旧的养殖户,都是了不起的斗士!

2023年开局,猪价运行不利,行业陷入亏损,但猪企并未停下扩产脚步。

牧原表示已建成7500万头产能;温氏制定了第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人次创新高;东瑞拟募资10.33亿用于扩大生猪生产猪价震荡之际,上市猪企已经加快布局,行业竞争格局大变!

牧原股份:2023资本开支预计100-150亿元

作为行业龙头,牧原2022年生猪出栏超6000万头、收入过千亿引发了广泛热议,其2023年动向更是值得收藏。

近日,牧原透露了相关发展计划:2023年资本开支预计100-150亿元。

生猪养殖上,牧原表示当下整体养殖产能约为7500万头/年,2022年末能繁母猪存栏281.5万头,最新数据略高于这个数字。

关于2023年的出栏计划,暂时没有明确数据。

不过此前其股票激励计划中提出目标:以2021年生猪销售量为基数,2023年生猪销售量增长率不低于40%。

那2023年这个数值本该为5600万头左右,但考虑到牧原2022年已经达成单年出栏6000万头的成就,结合能繁母猪数据推测,其2023年出栏量会更高。

屠宰板块上,2022年牧原股份共屠宰生猪超过700万头,全年亏损约7-8亿元。

大家都知道,国内生猪屠宰业产能利用率不高,牧原屠宰产能为2900万头/年,利用率也仅有24.14%。

不过,牧原提出了产能利用率达50%的经营目标。

按照这样计算,2023年有望达1450万头的屠宰量。

当下牧原成了国内生猪出栏体量最大的猪企,未来还可能成为屠宰体量最大的企业,毕竟国内屠宰龙头双汇2021年的生猪屠宰量也仅为1100万头。

温氏股份:向超4000名激励对象授予超1.85亿股

近日,温氏股份发布了2022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总收入为837.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20亿元。

同时,公司第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也已发布。

此次激励对象人数达4076人,创历次新高。

大家都知道,限制性股票激励是公司为提高业绩所设,温氏此次激励计划透露了公司未来三年考核目标,如图所示:

近些年,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中已经不稀奇,温氏股份此轮计划也旨在提升公司业绩。

此前温氏股份提出的2023年生猪目标为2600万头,比2022年增长31%,这一数据高于畜禽产品销售总量激励目标,说明其业务比重将向生猪板块倾斜。

东瑞股份:募资10.33亿扩大生猪养殖

2月21日,东瑞股份发布定增公告,计划募资10.33亿元,其中7.73亿将用于生猪产业链建设,应对生猪需求缺口,2.6亿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项目。

东瑞股份以中国香港和广东为主要供应市场,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2021年全行业亏损的情形下,东瑞股份销售生猪36.76万头,净利润达2.11亿元。

2022年其业绩预告显示预期利润在4200-5200万元。

东瑞股份表示目前香港市场消费需求仍有较大缺口,公司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此次募资项目由子公司实施,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年出栏30万头商品猪。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东瑞股份生猪出栏52.03万头,距离其提出的在2024年生猪生产规模达到200万头以上还差了近3/4,这意味着未来扩产依然是其主旋律。

结合温氏、牧原、东瑞以及其他企业的动向来看,猪企扩产已然成常态,且养猪企业不只有规模竞争,还有全产业链竞争,行业格局大变。

养猪业竞争格局大变

猪企扩产成常态。

自2018以来,规模猪企飞速发展,单家猪企出栏量由最初的几百万头跃升到几千万头的案例不在少数,牧原在这短短5年时间里,出栏量从1100万头左右跃升到了6100万头以上,翻了近6倍。

在不断扩产过程中,全国前10家上市猪企产能均实现了大增长。

企业致力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从上游看,不少猪企已经开始从源头把控生产成本。

据业内数据,2022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的饲料生产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一些本身由饲料行业跨入养猪业的企业就更具成本优势。

猪企布局饲料板块,成了增强竞争力的行动之一。

从下游看,我国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个人和单位不得随意从事生猪屠宰活动。

基于此,多数猪企都建起了屠宰场,比如上述提到的牧原,还有温氏、新希望、天邦等等,实行自产自宰自销,增加了一环的利润。

再拉长产业链,还有部分企业跻身预制菜赛道,以求发展。

综合而言,规模猪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产能,企业也更加重视成本、效率的把控,未来能屹立不倒的猪企,一定有着强大的产业网以及管理能力。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9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