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合理使用农药十要点,分别是什么?

农药杀虫剂有很多种。只有了解农药种类性质,才能明智地使用农药;只有控制好关键点,才能提高控制效果。

合理使用农药十要点,分别是什么?

1.诊断病因要准确,植物病害和被虫害后要仔细诊断,如果难以诊断,请咨询科技人员或专家确认,诊断不仅是对症下药的基础,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

2.熟悉农药,知道农药主要的性能、性质、控制对象和用量范围,是用药有效的保证。

3.所有类型的农药都有特定的范围和控制对象,不要乱使用。

4.应及时喷洒。植物病害、昆虫和杂草种类繁多,萌发繁殖条件各不相同。损害粮食是迟早发生的,鉴于,应根据其危害程度和蔓延的重要时间确立适当的防治期。鉴于虫害防治应在昆虫产卵高峰期或幼虫的第一个潜伏期进行喷洒农药;由于幼虫集中在三龄之前,抗药性弱,因此,发病初期喷农药最适宜。

5.剂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利的,剂量过多会导致农物损坏,增加成本,产生浪费,特别是对药物有抵抗力的病虫,喷洒过多会将使今后防治病害变得困难,如果你给的药太少,也不能杀死病虫。

6.正确使用药物讲究方法。使用杀虫剂的方法有很多。应根据农药的特点采取控制措施,以达到少药、好控、长效、少污染的目的。

7.防治要得当。根据病虫害的危害性质,我们只能通过控制最重要的防治部位才能有效。比如,红蜘蛛和其他害虫的产生主要在叶背上,在叶背喷洒药液,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8.药物使用次数适当的。一次性的喷洒,一般不会发生病虫害,特别是虫害。由于细菌的萌发条件非常不一致,应根据实际要求每十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不要少于2次。

9.不要混用,因为农药都是化学物质混用可能没有任何效果。

10.掌握时机。如果使用乳化杀虫剂,需要在喷洒完药后未来24小时内不下雨,效果才会好。

农药使用是我们在进行种植生产时最为常见的。我们在喷洒农药的时候,要着重注意其喷洒时间,喷洒时间对农药的防治效果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其喷洒时间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调整,特别在夏季的时候要多多注意。那么夏季喷洒农药要什么时候进行呢?

很多人在夏季喷洒农药的时候,都喜欢在中午进行。觉得中午的温度比较高,害虫容易被消灭,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中午的时候,不仅温度高,其光照也是非常强的。害虫一般都会隐藏在植株的茎秆果实内,难以防治到位。而且中午温度高,农药喷洒之后容易被分解挥发,达不到理想中的防治效果。而且农药在挥发之后,气体吸入到人体中的话,极易导致人体中毒。

因此在夏季喷洒农药的时候,不管种植的是粮食还是蔬菜水果,其最佳时间都应在上午9点左右的时候。这个时候露水逐渐干掉,温度也不是非常高。同时也是各种害虫外出觅食,活动最强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候喷洒农药的话,既不会被露水冲刷掉,也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被蒸发分解,导致药效下降。反而还能够提高害虫接触农药的几率。或者在下午5点之后进行喷洒,这个时候是夜出性害虫的开始活动阶段,能够消灭夜出性的害虫。

很多人农户在喷洒农药的时候,为了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都会选择提高农药的使用量,并且减少农药的稀释。导致农药药液浓度增加,而且在夏季也仍然一样。而因为在强光高温的环境下,水分蒸发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浓度过高的话,那么极易导致作物叶片受到农药的危害的出现药害。然后要注意选好农药品种,要以速效性以及内吸性强的农药为主。例如敌敌畏、速克灵等,在使用后两小时左右便可消灭害虫。

在喷洒农药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根据农药的毒性确定好农药的喷洒安全间隔期。通常高毒农药的残效期可达到一个月之久。而如果是低毒农药的话,那么一般只有一周左右。所以不管是粮食还是挂果,在采收前都要注意规范用药,避免出现人畜中毒现象。而在夏季用药的时候,更要兑入充足的水进行稀释。在喷药的时候,喷雾器内不宜装的过满,并且要将盖子盖严,防止药液溅到身上,导致人员中毒。

从有效节制害鼠度来说,毒铒的投放宜节制在鼠类断食阶段较好。多年实验证实,春季灭鼠的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害鼠的冬贮食料耗尽,对毒铒的摄食相应较多;同时春季灭鼠还能够缩小基数,保护春播作物正常出苗和安全生长。药剂对植物的安全性是判别施药适期的一个先决条件。在施用农药时,要选择作物对药剂有较强抗药性的时期喷施,免得引起作物药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