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黄金茶执行标准
品种、种苗、栽培、产品等。根据查询保靖黄金茶执行标准得知,保靖黄金茶执行标准包括品种、种苗、栽培、产品、加工和其它6大标准规范20个体系,由湖南省茶科所、保靖县茶叶办、湖南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设定。
河南:南茶北种将成为产茶大省
一亩茶叶可以产多少茶叶
茶园亩产量需根据品种、茶树龄等决定,通常情况下每亩产量为200-300斤左右。茶树属于半阴性植物,在建立茶园时需在周围种植杉树、香樟等遮阴树和防护林,这样可以减少直射光,还能保持水土、提高空气湿度,使茶叶持嫩性强,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茶园的产量大小与茶树树龄有密切关系,通常三、四年的茶树一亩可产鲜茶叶100-200斤,成龄茶树一年可产鲜叶150-200斤。
2. 1亩茶叶树产多少茶叶
三亩的大概450斤。是要看你种植的方式,管理的水平,采摘的标准,做什么茶而定。
3. 一亩茶园一年产多少斤茶叶
一般情况下,茶园一亩产约200~300斤,材料成本约3000元,人工成本约6000元。按每斤100元的进价计算,利润约为14000~24000元。
许多人喜欢喝茶,市场需求也在增长,这也造就了茶产业的崛起。正常情况下,一亩茶园的成本和利润是根据产量来确定的,亩产约为200~300公斤。通常,普通茶叶的市场价格是每100元大约1公斤,成本大约是6000元。茶园每亩收入约为14000~24000元。
正常情况下,每亩茶叶需苗数约为3000株,因此每亩茶叶鲜产品约为20000~30000株。由于茶叶成本高,进入市场需要多种加工程序,材料和人工成本约为3000元。
茶叶通常投资少,回报高,但采摘后的新鲜产品需要复杂的加工程序。不管是哪种茶,其价格都是由生产过程和生长环境决定的,但主要是茶的名气和质量,有些茶主要靠名气就能卖到高价。
事实上,市场上有许多昂贵的茶叶,它们的质量也不一定就很好。许多肆无忌惮的商人故意投机,抬高使一些普通茶叶的价格。但是,我们在种植茶叶时应该选择好的品种,
4. 一亩地可以产多少茶叶
一亩茶园一年有5000到8000斤的鲜叶,就算一块钱一斤,也可以多增收5000至8000元。
据了解,公司主产品为CTC红碎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的运行模式,预计能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直接带动3125户农户承包茶园,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5. 一亩茶园可以产多少茶叶
1、如果做龙井这样的名茶,一年只采一季春茶,一亩地也就产干茶十几二十斤的样子。
2、要是以做蒸青绿茶这样的标准,一年可以产干茶300斤。
3、 茶树的亩产水平,要看种植的方式,管理的水平,采摘的标准,做什么茶而定。
扩展资料:
茶园的产量受到很多原因影响:
1、例如天气(霜冻会影响茶树的生长,雨水多不适合采制,因为雨水茶的香气不高,盛夏季节不适合采制,因为天气过热,湿度大,茶青生长速度快,成品茶的甘甜度和叶底嫩度会受到影响);
2、采茶工的人数(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量,人越多,采摘的频率就越高,茶树的新芽叶更新就越好,但是因这几年的人工成本过高,所以采茶的人数受限一直是个问题);
3、采茶工的人数(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量,人越多,采摘的频率就越高,茶树的新芽叶更新就越好,但是因这几年的人工成本过高,所以采茶的人数受限一直是个问题)。
6. 一亩茶叶的产量是多少
一亩地通常的干茶产量是二十来斤。
7. 一亩茶叶能产多少干茶
一亩地的产量,要看新茶树还是老茶树,种植的方式,管理的水平,采摘的标准,做什么茶而定,地区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如果做龙井这样的名茶,一年只采一季春茶,一亩地也就产干茶十几二十斤的样子。要是以做蒸青绿茶这样的标准,一年可以产干茶300斤
8. 一亩茶山可以产多少茶
茶山市场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一般情况下一亩茶园的成本与利润的多少是根据产量而决定的,大概每亩产量在200~300斤左右,通常普通茶叶的市场价格是在100元左右一斤,大概需要的成本大概是在6000元左右,每亩的茶园收入大概是在14000~24000元左右。
9. 一亩地能产多少茶叶
目前,茶园的产量与树龄有关,通常三、四年生的茶树,一年的毛茶产量是100-120斤;成龄茶树一年可采毛茶150-200斤。
一亩地的产量,要看你种植的方式,管理的水平,采摘的标准,做什么茶而定。
以江浙为例:如果做龙井这样的名茶,一年只采一季春茶,一亩地也就产干茶十几二十斤的样子。
要是以做蒸青绿茶这样的标准,一年可以产干茶300斤
通常的管理水平,与一般的种植方式。从3月中下旬开始采到9月份。在江浙一亩地可以产干茶300-400斤。(平均水平)
除了传统茶区信阳、南阳之外,驻马店、三门峡、洛阳、平顶山等市看到了“南茶北移”商机,开始大规模种植或示范种植。这既有对茶产业再认识的成因,又有政府对茶经济鼓励与支持的原因。
有理由展望,3年之后,河南将成为产茶大省。
在规模种茶即将收尾之时,种植茶叶的各市不仅要追求规模,还应该考虑如何拉长茶叶产业链,在消费环节做好引导,这才是“培植”的又一侧重点。
一、“南茶北种”忙
驻马店市、三门峡市开始规模化种植茶叶,而平顶山市、洛阳市也跃跃欲试开始了尝试种植,南茶北移,在2012年的春天,落到了实地。
在这个春天里,种植茶树在河南成为一大现象。驻马店、三门峡、洛阳、平顶山等市,均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眼下,在驻马店市,确山县、泌阳县掀起的万亩茶树种植高潮已过,现在到了种植收尾期。
在确山县龙山口茶场、虎头山茶场、天目山茶场和泌阳县铜山湖茶场、凤凰岭茶场、盘古山茶场,以及驿城区老乐山茶场,当地号称“七大战区”中,声势浩大的种植场面已被泛绿的茶苗所取代。
显见,驻马店茶产业的宏大规划已从纸面落实到了各个茶场里。更具雄心的规划是,到2020年,驻马店要实现茶叶生产面积5万亩、采摘面积4万亩、产值近3亿元的目标。
在三门峡,更具吸引力的茶产业规划已出台,在去年已有千亩生态茶的基础上,远景规划茶叶种植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亩,茶叶经济规模达30亿元以上。
在2012年春天里,三门峡卢氏县实现了种植1.9万亩规模,形成了以南山7乡镇为种植核心区、以沿洛河沿岸为重点推广区,以北山杜关、官道口为试验区的发展格局,仅连片50亩以上的示范园区就达3000亩。
而在陕县、灵宝市、渑池县等县市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均开始了茶叶种植。南茶北移在驻马店和三门峡第一次实现规模化种植之时,平顶山今年的动作仍然处在示范阶段。
在平顶山鲁山县张良镇杨李沟村,一座占地300亩的“南茶北移示范基地”内,“盘旋层叠的梯田里,一棵棵刚植的茶树苗已分叉,刚刚萌发的叶子泛着红”。
这座新茶园,是鲁山县今年第一次尝试种植茶树。茶树的品种叫“白毫早”。今年3月初,平顶山市景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购买了200多万棵福建“白毫早”茶苗,雇用近百名附近村民,在信阳专业技术人员及鲁山县农业局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授下,在张良镇杨李沟这处300亩的山坡上建起了鲁山县第一座茶园。
而洛阳在去年成功推出“洛阳牡丹红茶”之后,欲让洛阳牡丹红茶落地的设想也浮出了水面。据当地媒体报道,洛阳市将在“南部山区发展茶园1万亩”,2012年着手实施。
在新兴茶叶种植大市摩拳擦掌大力发展茶叶经济之时,传统种植大区信阳、南阳同样扩大了种植面积,提升种植技术。
[page]
二、北移的可行性
只要有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温度与降雨量等自然条件,茶树北移的跨步,具有产业可行性。驻马店、三门峡、平顶山等地具备种茶的客观条件。
南茶北移,并不只是观念上的突破,首先还要考虑茶树生产条件上的可行性。毕竟,如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发生在茶身上,河南是无法实现在茶叶生产上的抱负的。
“南茶北移有可行性,茶树生产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土壤条件,二是温度,三是降雨量。三个条件都许可的话,茶树种植向北发展,是正常现象。”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茶叶研究中心主任吕立哲向记者分析。
人们知道,信阳与南阳是河南种植茶树的传统茶区,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比如在信阳,年平均气温为15.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信阳山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植被丰富,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太阳迟来早去,光照不强,昼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效物质积累较多,非常利于茶树生长。
在南阳桐柏县,茶业生产同样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桐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生态良好,属我国高纬度茶区。从历史的角度看,桐柏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是著名茶区,宋时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
吕立哲的观点在今年新种茶大市如三门峡、驻马店、平顶山、洛阳获得了新印证。
比如三门峡,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接合部,尤其是卢氏县西南山区一带,光照、雨水、温差、水质等条件都适合茶树生长,因为“卢氏南部山区的气候、土壤、土质、海拔、温度等自然条件与毗邻的产茶区十分相近”。
三门峡农科院高九思研究员介绍,三门峡,是生产高山云雾茶、生态有机茶的最好地区之一,因为从茶叶品质上看,三门峡红茶具有“高海拔、高纬度、高质量”的特点,产茶芽肥叶嫩,具有持嫩性好、芽叶肥壮、水浸出物丰富、耐冲泡等特质,茶叶内在品质较好。
在平顶山鲁山县示范茶园内,当地农业局技术人员经过土壤检测和比对,发现与信阳茶园的土壤pH值非常接近。更重要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从这一地域附近经过,将来还有改变小流域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成为平顶山开始探索茶树种植可行性之路。
虽然驻马店今年开始大规模种茶,实际上当地种茶历史颇为悠久。据介绍,作为茶马古道皇家驿站,历史记载驻马店产茶年代久远。新中国成立后,早在1965年开始,驻马店就开始在确山县瓦岗乡试种茶叶。到上世纪70年代末,确山、泌阳两县茶园面积曾达万余亩,只是到这些年来茶叶种植才式微。
[page]
三、北移市场考量
南茶北移不仅是政府引导之举,更深层的内因在于对市场规律的体认和遵循。
在自然生产条件具备的条件之下,河南各地争相种植茶树,呈现了“南茶北移”的现象,这其中,重要的考量不仅是政策的引导,需要着重考虑的还有市场前景的引导。
政府引导是先导性因素。省政府规划了“十二五”茶产业发展目标,至“十二五”末茶园种植面积计划增长到200万亩,较2010年年底的97.7万亩翻一番。更长远的规划——《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对茶产业的种植规模、单产效益等指标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这其中,“南茶北移”正是扩大茶产业规模的主要方式。
政府如此大手笔规划茶产业,与茶产业的消费属性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量正在大幅提升。作为传统茶叶产区,河南具有做大茶产业的条件和优势。更大的诱因是,作为河南传统名茶信阳毛尖虽然有近百年美誉,但是,其单位产值低、总产值低和产业规模低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信阳人,与同是茶叶名牌的安溪铁观音相比,信阳毛尖无论在单产、单价,还是在亩产值和总产值上都有较大差距。
痛定思痛,河南茶看到了自身突破发展的种种瓶颈,包括发展理念、品牌建设、产能规模、品种开拓、体系建设等。
两年来,河南茶在突破茶品上有了新突破,相继推出了“信阳红”、“桐柏红”、“函谷红”等,实现了单产收益的倍增效应,这是河南遵循茶产业增长规律的结果。
河南茶产业发展理念的突破获取的收益,不只是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在于河南在“做大茶文章”上突破了旧有的思维束缚。茶产业是一个大产业,它同样是致富经济,茶产业大发展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市场需求的扩大需要生产扩大。
吕立哲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了河南做大茶产业的内因。吕认为,从“信阳红”等红茶产品的创新来看,红茶在信阳和郑州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这就为扩大茶叶种植提供了市场基础,比如在驻马店,其种植茶树的品种就是从南方福建等地引进的,其种植开发茶叶的品种就是红茶。
而南茶北移则实现了茶区与销区之间更近距离的对接,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分析,更贴近市场的地方更具有产业优势。郑州是河南茶叶销售重地,这些新晋茶叶大市距离郑州相对距离近,它们种植茶叶理论上更有优势。
在扩大茶产业种植规模之时,注重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系统性课题,尤其是品牌培育课题,应是河南茶产业突破之道。
[page]
四、亟待耕耘消费端
在河南大规模种植茶树之时,如何提升河南茶产业附加值理应纳入新种茶地区政府的考量之中。
4月6日,记者采访驻马店市农业办公室负责茶叶种植的魏科长之时,他正在信阳考察,在今年种茶任务收尾之时,他便赶到信阳考察学习茶产业深加工了。显然,驻马店市在种植茶树之时,便考虑到茶产业链延伸发展。
记者注意到,驻马店市农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与茶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还包括茶文化。”这一文化范畴包括茶旅游,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建设茶艺馆、观光茶园和茶旅游设施项目,积极开展茶事、茶艺活动,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
事实上,在驻马店市茶产业的发展体系中,还包括科技创新体系、市场流通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等。
更重要的是市场力量的介入,才是政府做大茶产业的关键之举。据了解,在驻马店七大茶场建设中,引导企业规模化种植正是其发展茶产业的特色之一。这显然是政府明晰了“政策引导之后市场化发展道路才是正途”这一发展思路。
不过,市场化还是需要茶产业发展理念与营销创新,实现河南茶产业发展的突破。比如,“信阳红”、“桐柏红”,还有“函谷红”等河南红茶的扎堆创新之举,虽然市场效益显现,但不免有跟风之嫌,突破河南走向全国的营销之举仍难见作为。
“河南茶不仅要在种植上努力,更需要在品牌营销上再加把力。”河南省茶产业观察人士分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