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茶文化的介绍
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地方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地方茶文化的介绍
湖北茶文化:湖北天门是茶圣故里,至今还有不少与陆羽有关的遗迹。相传,陆羽出生不久就被遗弃,被一群大雁所庇护,后来被一位名叫智积的和尚收养。智积喜欢喝茶,陆羽经常为他煮茶。经过长期的煮茶、品茶实践,陆羽终于煮出了好茶,以至于非陆羽所煮茶智积不喝。现天门市保存有一座?古雁桥?,传说是当年大雁庇护陆羽的地方。镇北门有一座 ?三眼井?,曾是陆羽煮茶取水处。井台旁边有一块后人立的石碑?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碑?,碑上刻着陆羽坐着品茶的情景,颇有韵味。陆羽亭建于清朝,后毁于兵燹。解放后重建为双层木质结构,呈六角形,精巧典雅。置身其间,抚亭浥泉,品茗饮茶,十分令人流连陶醉。位于竞陵西湖之滨的陆羽纪念馆,包括陆羽故居、纪念陆羽的古迹、陆羽茶事活动等建筑群,游览该馆,可以获得陆羽事迹和传说的许多信息。
武夷岩茶文化:武夷岩茶,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地钟气和,天独垂青,育成香肌,产为灵芽。大自然的钟爱,造就武夷岩茶高尚的品德。它与国际无我茶会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越发为世人所瞩目、所向往.武夷岩茶独有的?活、甘、清、香?的岩韵,饮后齿颊留香,香高而悠远;喉底回甘味,味醇而益清;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令人心旷神怡。它的高贵品质和美 德,集中表现在:一是能给人以解渴、疗疾、健身物质上的享受;二是能给人以愉悦身心精神上的享受。
福建茶文化: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著名的莲花峰及其莲花茶构筑了一道独特的侨乡茶文化风景线。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蔚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蕴。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北京盖碗茶:北京人爱饮花茶,北京盖碗茶以及花茶(北京香片)为主要用茶,为了使来宾能品饮到自己喜爱的花茶,表演时特备有四种不同的花茶,以供来宾选择。
世界各地茶文化的介绍
韩国
韩国的民族史有5千多年,从新囫时代开始就有茶文化,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韩国茶礼?和、敬、俭、美?基本精神,体现了心地善良,以礼待人,俭朴廉政和以诚相待。
成人茶礼是韩国茶日的重要活动之一。韩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礼节。成人茶礼是通过茶礼仪式,对刚满20岁的少男少女进行传统文化和礼仪教育,其程序是司会主持成人者赞者同时入场,会长献烛,副会长献花,冠者(即成年)进场向父母致礼向宾客致礼,司会致成年祝辞,进行献茶式,成年合掌致答辞,成年再拜父母,父母答礼。冠礼者13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5人。高丽五行茶礼气势宏伟,规模更大,展现的是向茶圣炎帝神家氏神位献茶仪式。唐代陆羽著有《茶经》,被人称为茶圣,茶神。韩国则把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炎帝神家找称作茶圣,古代传说中神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家是发现茶,利用茶的先行者,高丽五行茶是韩国为纪念神家氏而编排出来的一种献茶仪式,是高丽茶礼中的功德祭。高丽五行茶献茶礼是国家级进茶仪式,反映出高丽茶法,宇宙趔和五行哲理,是一种茶道礼,是高丽时代茶文化的再现。茶礼全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民族风情。
日本
日本人饮茶以"茶道"出名,讲究一点的人家都设有茶室。主人迎客入茶室,要跪坐在茶室门口,让客人一个个进去,客人经过门口时,要在门旁洗手,然后脱鞋入茶,主人则最后才进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行礼。主人开始煮茶时客人要退出茶室,到后面花园或石子路走走,让主人自由、从容地准备茶具、煮茶、泡茶。主人泡好茶以后,再让客人再回茶室,然后开始一起饮茶,饮完茶以后,主人还要跪坐在门外,向客人祝福道别。
德国
德国人也喜欢饮茶,但方式和习惯与中国差别较大。德国的?花茶?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真正的茶叶也没有。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否则会有些涩味。德国人饮茶时把茶叶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不断用开水冲,之后再将茶叶倒掉,有人发觉其茶味很淡,问后方知是德国人独特的?冲茶?习惯所致。
茶、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而六大茶,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的生产量、贸易量、消费量都远远多于其他茶类。茶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解毒、强壮骨骼、抗衰老、舒张血管等众多功效,红茶还特别养胃护胃,这是红茶很重要的特性,一杯好红茶首先会让人感觉胃部暖暖的。 很多人喜欢喝茶,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功效,茶之为用,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追求好茶,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但是好茶的产量很有限,尤其是如今污染日益加重与过度开发土地,好茶更是一杯难求,看似粗茶淡饭的生活已经成为奢侈的时尚。 走进红茶发源地,桐木关 桐木村在宋代称崇安县仁义乡周村里桐木关,村民靠桐油与制作绿茶为生,当地大量种植油桐树,所以该地区被称为桐木。桐木关是武夷山脉北段一座著名的断裂垭口,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位于闽赣古道交界处,在古代是交通与军事要地。 红茶诞生 相传明朝中后期,公元1568年,正值采茶时节,一支军队路过桐木关,在茶厂扎营,睡觉时将刚采的茶青铺在身下。军队离开后,茶农发现茶青已经发红,又不舍将其扔掉,就赶快将萎凋后的茶青放到锅里炒,炒完后就揉捻,然后用当地的松木烧火烘干。走完工序后发现茶叶外形呈黑色,茶汤微红,与原本的绿茶不太相同,但还是将其当作次品挑到星村托闽南的商人卖掉。想不到茶商第二年主动上门,说去年的红茶大受欢迎,要以双倍的价格收购,至此之后,桐木逐渐不再制作绿茶,而且在茶种与制茶技术外泄之前是世界上唯一制作红茶的地方。 奢侈品到最后会成为必需品 公元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远嫁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不但有印度孟买的领导权与7艘装满砂糖的船作为嫁妆,她自己也将源自中国的221磅红茶与精美茶具带到英国王室,饮茶文化随之在英国贵族中流行,凯瑟琳也被称为饮茶皇后,由于红茶是源自遥远东方的珍品,饮茶到17世纪仍然只限于英国贵族。当时贵族社会的早餐丰盛、午餐简单、带有社交属性的晚餐通常要8点左右才开始,习惯在下午吃一些点心,贝德福德公爵七世夫人安娜 玛利亚每天下午都会让仆人准备红茶与精致点心,还会在客厅与贵族夫人们分享,这种待客之道很快被上流社会所接受,下午茶文化由此开端,茶叶直到18世纪中期才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下午茶也走向平民化。 引发战争 茶叶逐渐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品,茶叶贸易在英国GDP的占比高达10%,中国是当时唯一的出口国,英国还需要购买白银完成与中国的贸易。不只是茶叶,丝绸与瓷器在英国也很受欢迎,英国工业品在中国却不受待见,英国无法通过正当方式减少贸易逆差,就向中国走私许多鸦片,从而向中国发动战争。 外泄 英国想打破中国茶叶的地位,但是本土并不适合种植茶树,英国将希望放在海外殖民地印度身上,但是印度茶叶质量太差,想种出媲美中国的茶叶,必须知道中国茶叶的秘密。东印度公司,这家被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皇家许可状的公司,将目光投向曾经在中国待过三年的植物学家罗伯特 福特尼,并对其许以一年500磅(在今天约60000美元)的酬劳与报销此次行程费用的承诺,于是堪称史上最著名的商业间谍在1848年9月,再次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罗伯特到上海后乔装打扮,然后前往盛产绿茶的黄山,并雇佣两名当地农民帮他隐瞒身份,面对满山遍野的茶树,罗伯特兴奋不已,他记录在路上的所见所闻,他在宁波发现中国茶叶醇香的秘密,就是在于多雾气候与富含银元素的土壤。在武夷山,罗伯特住在寺庙中,打听茶道的秘密,特别是茶叶对水质的要求。 罗伯特还是第一位发现红茶与绿茶为相同植物的外国人,在中国3年多,他完全掌握种茶制茶的知识与技术,最终将23982株茶树与17000茶种偷运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茶园种植基地,随行前往的还有6名种茶制茶工人,两名制作茶叶罐的工人。这次偷盗行动给中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中国从茶叶唯一出口国到只占全球茶叶贸易总量10%,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源自印度,到1903年占比却上升到59%,到19世纪后期,茶叶成为印度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印度的茶叶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高居世界第一,全国22邦都生产茶叶,而中国的茶叶产量甚至一度落后于斯里兰卡,直到2005年才超越印度站上世界首位。印度茶叶不但产量高,而且质量优良,红茶在全球茶叶消费市场中占75%,世界四大红茶,只有祁门红茶出自中国,而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与阿萨姆红茶,都源自当年罗伯特在桐木关带走的茶种与工艺。 精益求精的工艺 红茶的制作工艺一般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传统的正山小种在茶叶发酵后会增加工序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焙--精制,过红锅的原理是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在150摄氏度以上的锅中快速翻炒,消除茶叶的青草气味,活跃芳香物质,从而提高醇度与甜度,该工序复杂并特别消耗体力,多数正山小种的制作已不再使用。有烟小种在萎凋与熏焙时会放在名为「 ”青楼”的木质中「 ”吃烟”,青楼共有3层,1楼用于熏焙茶叶,2楼用于隔温,3楼用于萎凋茶青,在地下燃烧当地特有的松木时,烟气会随着烟道进入青楼,有烟小种独特的松烟香由此产生。 武夷山保护区禁止砍伐油松,制作有烟小种只能用残木或周边地区的松木,加上金骏眉等新品种的出现,现在桐木村的正山小种多数为无烟小种,在工艺上不再「 ”吃烟”,也就不会有松烟香。制作好茶需要用心,从采摘鲜叶就严格要求,比如限制采摘时节与时间,比如正山小种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在桐木村有歌谣流传:「 ”七岁进茶丛,萎凋十年功;发酵二十载,三十见锅红;熏焙学一世,才能做小种”,好茶的每道工序都需要深厚的制茶功夫。 红茶分类 由于制作工艺的可复制性,从中国到世界各地不少产茶区都相继制作出红茶,国外除上述提到的印度与斯里兰卡外,肯尼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也有红茶产出,但是质量一般,国内以正山小种、金骏眉、祁红、滇红、利川红等红茶较为人所熟知。红茶按加工方法与出品茶形可以分为三类,小种红茶:使用中小叶种茶树制作而成,有特殊的花果香,祁红的制作也是使用这种茶树,享誉国际的祁门香就是源自于此,滇红的原料则是大叶种茶树,也有花果香,小叶种与大叶种比较少见,小叶种通常与中叶种生长在一起;工夫红茶:祁红、滇红、闽红都属于该品类;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国内产量较少。正山小种按新旧工艺分为有烟正山小种与无烟正山小种,松烟香、桂圆味、汤色黄橙清亮,是判断一流有烟小种的标准,无烟小种的香气一般为花果香、滋味甘鲜、汤色橙红,为区分传统的正山小种,茶人给无烟小种命名为赤甘、老枞、金骏眉。 金骏眉的制作成本较高,制成500g金骏眉就需要数万新嫩芽尖,老枞使用的茶青源自桐木村特有的百年野生茶树,赤甘一般选用海拔较低或树龄较小的茶青,从有烟到无烟也许只是桐木村民的口感转换,却造就红茶最惊艳的质变。桐木关红茶的采摘时间一般为4月初到5月底,上市时间一般为5月底到7月底,在求快的时代,桐木村民的生活节奏却比较缓慢,这里的茶叶似乎跟不上时代,但是一杯好茶离不开时间的沉淀,刚做好的有烟小种有股火气,一般选用至少存放一年的陈茶,松烟香会随着时间减弱,而桂圆味更加浓厚,无烟小种的火气会比较快散开,精制后不久就可以冲泡饮用。 水质 口感细腻的人会发现,同一款茶叶,用不同的水会泡出不同的效果,其实古人很早就发现,水质对茶叶的重要性,并记录在文字中。 陆羽在《茶经》中说过:「 ”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有记载:「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所以最好使用山泉水或纯净水冲泡茶叶,红茶适合使用沸水快冲快出,前几泡出汤时间3--5秒,而后视个人口感相应增加时间。 环境 很多地方都有天然的茶树,也可以进行人工种植,但是全世界只有少数地区可以产出好茶,不难理解,茶是一种植物,其品质自然受生长环境所限。高山云雾出好茶是最直观的表达,一般认为海拔1500米左右最佳,人烟稀少的高海拔山区生态良好,加上云雾与气温等因素的影响,高山茶的香气停留时间更长,茶汤更加甘醇鲜爽。海拔500米左右的祁门也可以产出好茶,因为祁门的森林覆盖率高,经常云雾弥漫,昼夜温差较大,所以不能只看海拔高度,还要注重整体生态环境。茶种可以移植,工艺可以借鉴,天然的环境却无法复制,正山之名,强调正宗性只是其表,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才是正山小种的精髓所在。 只有在东经117度38分6秒--117度44分30秒,北纬27度41分35秒--27度49分0秒,东至麻粟,西至挂墩,南至皮坑与古王坑,北至桐木关生产的红茶才能叫做正山小种。北纬25到30度,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气候带,拥有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日照、水资源,也是中国茶的黄金产区,在这段绵延万里的纬度中,几乎涵盖中国所有的历史名茶产区。桐木村平均海拔7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90%以上,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昼夜温差将近10度,年平均湿度80%左右,经常一阵云雾缭绕后就下雨。桐木村下辖关坪、团基洲、庙湾、江墩、三港、七里、挂墩、龙渡、半山、古王坑、滴水岩、麻粟、皮坑等33个自然村,其中挂墩与麻粟的海拔相对较高,而麻粟堪称核心中的核心,不但海拔最高,整体生态环境最佳,野生百年茶树也多数分布于此。 麻粟 从武夷山市中心到桐木村入口处皮坑口检查站约40公里,全程道路平整,从皮坑口检查站到麻粟入口处约3公里,还需要20公里左右才能到山上的村落,水泥路夹杂崎岖的山路,只有皮卡车或越野车才能开到山上,路远又不好走,山下多数桐木村民都没有到过麻粟。平均海拔1500米的麻粟,30多户人家,宛如世外桃源,有孕育好茶的绝佳环境,传承400多年的正山小种,在这里就好像看到被时间冻结的完整故事。 困境 桐木村的茶叶产量很少,一年只采一季茶,这里没有成片的茶园,茶树多数不规则地分布在各座山上,完全靠手工采摘,只是现在连采茶人都逐渐成为稀缺资源。由于外山小种的泛滥,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正山小种的真正味道,这里的茶人却不会受外界影响而降低茶叶的品质,甘露只待君饮。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