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美国农业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一、农业特点

美国农业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1、 美国农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高效率的大农业。

①农业生产总值、许多重要农产品产量以及出口总量都占世界首位。

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占全球20%,排名第一;谷物出口占全球40%,排名第一;玉米出口占全球70%,排名第一;大豆出口占全球67%,排名第一;棉花出口占全球26%,排名第一;小麦出口占全球37%,排名第一;肉类出口占全球7.4,排名第一。

②整个农业实现了全盘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20世纪60年代,西红柿、棉花、樱桃采摘就实现了机械化。美国农业人口1993年约占总人口的1.9%,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就业劳动力总数的2.1%,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可以供近100个人消费。美国农业不仅能满足本国需要,还有1/3~2/5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农产品出口约占外汇总收入的20%,在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和外贸平衡中起了很大作用。

③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普遍应用。

美国生物工程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事生物技术开发的企业已逾200家,当前正致力于把许多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在种植业方面,它们通过改变基因培养出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品种,如耐寒、耐旱、耐碱、抗除草剂、抗病虫害、便于管理和收获加工、能“固氮”、蛋白质丰富以及具有特殊风味等等。

电脑已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1983年,美国已有6.5万家农场使用了电脑,近年来发展更快。农场主通过电脑来寻找最佳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用电脑来管理财务,通过地区的信息网络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安装微处理器的农机可大大节省燃料,提高工作效率。全自动的、电脑遥控的无人操作农机也在研制中。电脑和电子传感器的结合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管理技术起了根本变化。为农业服务的电脑软件公司已有200多家,并正在发展。

2、 美国农业生产和资本日趋集中,垄断资本对农业的控制愈益加强。

美国农场总数已经由19世纪30年代的600万多个减少到1997年的205.8万个。大批中小农户纷纷破产。目前,约占农场总数的不到1/10的大农场,生产了商品性农产品的60%以上。许多工业、金融商业垄断公司越来越多地插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加工、贮藏和销售,形成了不少大型的“农工联合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农场。

3、农产品的命运和不稳定的市场紧密联系。美国农业最严重问题是生产过剩,生产和价格极不稳定。

美国农业商品性很高,农场的产品几乎全部投入市场,而所需要的农机具、化肥、农药、饲料、种子、食品几乎都要购入。在历史上美国农业的发展就同国外市场密不可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除战争期间和战后需求旺盛的少数年份及个别世界性歉收年份以外,美国农产品经常大量“剩余”,造成价格波动,使大量小农破产。

4、 美国农业部门结构比较全面,作为农业基本部门的种植业得到充分发展。

美国有耕地1.87亿公顷,牧场草地2.4亿公顷,近年美国农业产值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相近(1996年种植业占54%,畜牧业占46%)。美国农业吸收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先进技术,除英国移民带来的西欧传统农业(种植麦类、牧草和养畜)外,又向印第安人学来了玉米的种植,西班牙人则传入了放牧业和柑橘种植技术。美国的谷物上产中以玉米和小麦最重要。经济作物以大豆、棉花、烟草为主。在种植业中,牧草也占重要地位,蔬菜、水果的生产也很发达。畜牧业以饲养牛、猪、鸡为主。

5、 美国的农业高度专业化。

包括个别农场专业化和明显的分区专业化。农业分区专业化在发达国家是普遍现象,但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国农业分区专业化一方面表现为个别农业部门和个别农产品的地区分布上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各地区部门结构中主要专业化部门的比重很高。二战后,农业化分区明显加深。不仅小麦、玉米、棉花、烟草、水稻、养畜业和放牧业都分别集中到自然和社会条件最有利的地方,连原来各农户都要从事生产以满足自己消费的奶牛和鸡的饲养,以及蔬菜和马铃薯的种植等,也改由个别地区专业农场大规模经营。美国拥有明显的9个农业专业化区。

6、 美国农业正在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农业带来的最大污染是水污染,包括沉渣、盐、化肥、除虫剂和农家肥料,多种污染源估计要占表面水污染的50%;土壤盐碱化和农业灌溉已经成为西部干旱区日益严重的问题。至少在26个州,现在的种田方法已经使某些除虫剂渗透到地下水中。在加州发现,传统的农作法已经使22种不同的除虫剂流进了地下水。在饮用水中已经发现由农业带来的硝酸盐(主要是农家肥料和合成化肥),在好几个州中其水平已经超过了安全标准。

7、 美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家庭农场,另一种形式是农业合作社。

美国农业生产历来以家庭农场为主,尽管随生产力的发展,美国也存在农场数目减少、规模增大趋势,但并未改变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根本特征。农业合作社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是由家庭农场为主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具有集体所有制性质,在维护农业劳动者利益、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农业合作社可以分成供销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三类,其中前两类占绝大部分。

二、农业部门构成

美国农业主要由种植业和畜牧业构成。

种植业:

谷物生产包括:玉米种植、小麦种植、高粱种植、燕麦种植、大麦种植、稻米种植。

经济作物生产包括:大豆种植、棉花种植、烟草种植、牧草种植、蔬菜和水果种植。

畜牧业:

饲养牛、猪、鸡为主。

三、专业化农业区的构成和分布

1、乳酪带:五大湖以南和东北部地区

2、玉米带:美国中部乳酪带以南

3、 小麦带:大平原中部(冬小麦)和北部地区(春小麦)

4、 棉花区:北纬35°以南地区

5、 混合农业区:棉花带和玉米带之间

6、 山地放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落基山地和高原、盆地广大地区

7、 太平洋北部小麦和林牧业区:北纬40°以北

8、 太平洋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加利福尼亚州

9、 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和佛罗里达州

美国农业实现了专业化、机械化,主要农业带有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水果和灌溉农业带。1、玉米带:分布在乳畜带南部、小麦带之间。2、小麦带: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3、乳畜带:分布在东北部以及五大湖沿岸地区。4、棉花带: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地区。5、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地区。6、畜牧和灌溉农业带:分布在西部落基山脉和高原盆地。

一、美国农业实现了什么化和什么化

美国农业实现了专业化、机械化,主要农业带有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除此之外还有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1、玉米带

主要分布在乳畜带南部、小麦带之间。

2、小麦带

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中部地区种植冬小麦,北部地区种植春小麦。

3、乳畜带

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以及五大湖沿岸地区。

4、棉花带

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南的东部地区。

5、亚热带作物带

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河(南部)沿岸地区,以及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地区。

6、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主要分布在西部落基山脉、高原盆地。

7、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南部地区。

二、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1、重视农业教育

(1)在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及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确保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并及时进行推广运用。

(2)为农业教育、科研、推广部门添置现代化设备与设施,坚持把大学带给人民、教育为人民的方针,为现代农业培养优秀人才。

2、推广农业机械

(1)美国在20年代便已经开始使用机械来运输农产品,40年代开始使用大型的农业机械,50-60年代就已达到较高的机械化水平。

(2)目前美国的各种大田作物从中耕、整地、施肥、施药、收获、运输以及加工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

(3)畜牧业的饲料加工、投料、挤奶、粪便清洗、屠宰、加工、包装等也实现了机械化。70年代实现了棉花和烟草的收获机械化。

3、经营集约化

(1)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达到475英亩,较大的农场达到3000-4000英亩,且主要经营方式为集约经营。

(2)美国还有64%的农场属于小而全的兼业农场,但其产值仅占美国农业总产值的6.4%,中型农场占12.6%,产值占38%,大型农场仅占1%,但产值占到了27.8%。

(3)规模扩大后使得农场逐步实行专业化生产,目前美国农场的专业化比例比较高,大多都超过80%,部分农场甚至超过了95%。

4、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

美国农业从40年代之后逐渐趋向国际化,超过一半的农产品要销往国际市场。为了保持农产品的竞争力,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扶持一直比较重视。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美国的交通非常便利,通往农田的道路大多为柏油马路,可让农用机械进入田间进行作业。电力公司将电缆直接拉到农民的庭院和工棚,鼓励农民用电。

(2)主要农业区修建了大量的排灌设施,灌溉农田的占比大约达到60%,喷灌、滴灌的使用技术也比较普遍。

(3)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较多的农贸市场,目前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网络已经遍布全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