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为了减少蔬菜药害,菜农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作物药害问题,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几年,附近村子有一位老汉,种植了几亩甜瓜。开花期打药不慎,弄错了药剂,把助壮素当叶面肥喷洒施用了。可想而知,辛辛苦苦种植的甜瓜,就是因为一时粗心大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教训太惨痛了。这种用错农药的情况几率虽然不大,但是,还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一些作物药害。这不,前几天朋友家种植的蔬菜,由于粗心大意,管理不善,也出现了药害问题,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今天小编来和朋友们聊一聊,种植蔬菜,如何避免出现药害问题,出了药害问题,该如何应对,减少损失。

为了减少蔬菜药害,菜农应该怎么做呢?

喷洒叶面肥

1、种植者的疏忽大意:比如我的朋友,他很可能是用了变质的药剂。把药剂保管在不当的地方,放置了一年。这样就会造成药剂乳油分层、水剂沉淀、或者粉剂潮湿失效等问题。这种化学制剂,一旦变质分解,不一定会形成什么物质成分,喷洒施用蔬菜,能不造成药害吗?

2、药剂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有些种植户,不懂得药剂成分,遇到病虫害,胡乱搭配药剂。根本不了解各种化学制剂的理化性质,互相配合会产生什么问题,或者人为加大药剂的浓度比例,不按照药剂安全说明书使用药剂,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药害。

3、不懂得合理用药:不同种类的蔬菜,对农药的抗性和敏感性不一样。用药前一定要认真看说明书,记住此药对哪些蔬菜敏感。而且有些药剂,可以在某种蔬菜的某段生育期才能专业使用,有的生育期就不能使用。特别是在苗期和开花期,一定要注意。

黄化叶片

1、叶片大面积出现各种斑点:一般情况下,蔬菜出现生理性病害,或者真菌性病害的时候,植株出现问题的部位、斑点等比较一致。而药害出现问题,受害的蔬菜,症状表现不一,受害的的部位没有统一性,整体喷洒施用药物的蔬菜都出现了各种斑点,大致可以判断出,蔬菜受到了药害。

2、叶片黄化问题:一般情况下,蔬菜被均匀喷洒了不当的药剂,出现的叶片黄化,明显可以看出,突然之间整片蔬菜的叶片没有过渡性的褪色,黄化一致性很高。而病毒性病害引起的叶片黄化,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蔬菜都被感染病菌而黄化,最起码还存在有不少健康的植株。这里主要区别于,药害可以让让蔬菜叶片一夜之间全部黄化,病菌感染蔬菜叶片,需要一个退绿的过程,不会陡然之间,短时间内让蔬菜叶片全部黄化。晴天药害叶片黄瓜反应比阴天药害叶片反应快,黄化快。

3、植株综合性畸形:病菌性病害造成的植株畸形,刚开始在蔬菜中间,只是个别单株发病,发病会有一个征兆,比如叶片失绿,果子畸形,花形改变等。如果是药害畸形,在蔬菜田里,会是普遍性存在的畸形。比如:大量果子、叶片、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症状。

4、植株综合性枯萎:药害引起蔬菜的枯萎,与病害引起的枯萎,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蔬菜的根茎。药害引起枯萎,植株死亡,根茎没有明显的病症;如果是病害引起的植株枯萎死去,一般情况下,蔬菜的根茎部位有明显的病害症状。而且,病害引起的蔬菜植株枯萎,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往四周蔓延,侵染健康蔬菜。

5、植株长势综合停滞,成为僵尸苗:这种情况的药害,大多都是喷洒过多的除草剂造成的药害,或者喷施了过多的助壮素类造成的壮苗药害。因为这两种药剂,都是有抑制作物生长发育的功能。使用这类药剂,一定要把握好用药比例。

安全喷药

1、药物的安全性:要保证作业人的安全,做好周全的人身安全措施;要看看药物对作物的安全性,比如作物的苗期用药比例,花期和苗期用药时效性等。解除一切安全隐患,才可以安全喷洒施用药物。一定要根据气温和天气,掌握好用药浓度,喷药时机,间隔天数。气温高,药剂浓度适当降低;蔬菜苗小苗弱, 药剂浓度适当降低的同时,对幼苗的喷液量也要减少。

2、看防治蔬菜的有效性、耐药性,不可乱配药剂:看看药物对蔬菜的病虫害有效性,比如说:淘汰掉过期药剂。混合药剂的时候,一定按照可混配的药性来定。不能一知半解私自乱配药物,处理不当,非常容易对喷施的蔬菜,造成很大的药害。 如白菜 对铜杀菌剂敏感,瓜类和豆类对西维因敏感;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不能与碱性药剂混合使用。这些药剂都有一些禁忌,不能乱搭配用。

3、喷洒药物的作业环境:根据不同的季节,温度、天气等综合情况;要分露天还是密封大棚内喷药。因为农药的作用,在不同的环境中施用,效果不一样,要安排好合适的时间,最大化利用药效,来治理蔬菜的病虫害。如果不合时宜的用药,也会对蔬菜造成一定的药害。比如大棚温度高,湿度大,密封严等特点。喷施完药,没有及时被蔬菜叶片植株吸收,也会对蔬菜造成伤害。密封大棚喷施药剂,优先选择烟雾剂和粉尘剂,减少喷雾剂,降低湿度,减少药害。选择晴天用药,而阴天用药,蔬菜叶片易残留药物,易造成药害。

4、喷施药物后的避害措施:我们每次喷施完药物以后,要及时的清洗喷药的相关用具。如果用铁制品喷雾器,可以用1%的硫酸亚铁浸泡两个小时;如果是塑料制品喷药器,可以用5%的肥皂水浸泡几个小时。当喷药器具浸泡完以后,用水好好清洗几遍,妥善保管,方便下次安全用药剂喷洒不同的药物施用。如果当时不清晰干净,药剂残留,腐蚀在喷药器内,很难冲洗干净,下次用别的药剂,会造成药物混配,起了化学反应,如果用在敏感叶菜类上,非常容易造成药害。

5、以防虫新技术为主,少用化学制剂治理蔬菜病虫害:可以运用新的科学技术,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以虫治虫、黄板诱杀、灯光诱杀、诱剂杀虫装置、防虫网技术、高温闷棚、也可利用反光膜驱避蚜虫等。因地制宜,选择无公害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治理病虫害,避免杀伤虫害的天敌,可以有效减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农药措施只是一种应急手段,我们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药污染,减少药害的发生。

喷灌

1、发现及时,立马用清水喷洒蔬菜几次,冲刷掉叶片上的喷洒农药。如果喷洒施用硫酸铜造成的肥害,可以喷洒硫酸锌600液来中和;如果喷洒的是碱性农药,可以用100倍液米醋来喷洒解救药害蔬菜;如果农药属于酸性,可喷洒小苏打900倍液来冲洗蔬菜叶面;如果是有机磷药物,需要喷洒600倍肥皂水,来化解药力等。

2、喷洒解毒性药剂:这需要去正规专业的农药物资站,讲述清楚自己喷施的什么药剂,使得蔬菜发生了药害。购买专门相关的蔬菜解毒药剂,去中和稀释处理。

3、补救措施:发现蔬菜发生了药害,趁植株表面药液还有残留,没被吸收完的时候。该喷水清洗植株就喷水清洗,该浇水化解土壤药液就放水浇灌土壤稀释。冲水洗掉残留的药液之后,可以根据受药害蔬菜的具体情况,追肥补救,也可以喷施叶面肥,促进作物快速恢复生长。

1吨生物有机肥能减少多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秸秆焚化是正确的,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不一定是正确的。农药对水源的污染是肯定的。因为我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所以我有发言权。焚烧秸秆会造成污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即使因燃烧秸秆引起的污染微不足道,也可被植物吸收,并且不会在煤和石油中产生二氧化硫。植物不吸收水,因此会产生酸雨。和西瓜雪现象。至于减少害虫,这也是微不足道的。

通常,害虫已经渗透到土壤中,并且只有微生物附着在茎上。抗病性是绝对正确的。此外,植物灰是改善土壤和防止压实的最佳肥料。生产植物所需的钾。农民响应党的呼吁,减少了城市不焚烧秸秆的污染。农民做到了。但是,谷物和油脂的生长必须使用许多农药来抵抗疾病和昆虫。至于食品,农民不会被蔬菜和水果中的药物残留困扰。是专家教农民这样做,并强迫他们这样做。

在农田中燃烧秸秆有几个优点。 1.杀菌除虫可有效燃烧害虫卵和冬虫害。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它是安全,卫生,无污染和无污染的。 2.秸秆焚烧产生的灰烬含有大量的钾肥,这增加了土地的肥沃性并减少了化肥的使用。 3.保持水和土壤的透气性和渗透性,增加凸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增加谷物的产量。 4.对以后的耕地管理是有益无害的。即使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烟雾,污染环境,与使用的肥料和农药相比,它仍然是合适的。

农药和肥料的残留物只能分解几十年,而灰尘,也就是专家说,实际上,PM2.5的危害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阵风和一阵小雨将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燃烧秸秆比粉碎更科学。总而言之,几千年前的祖先比今天的专家和教授更聪明,更伟大。当前的砖石家族被要求承认他们没有欺骗人民的能力。

化学农药的功与过 在世界7%的耕地上,中国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农药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解放后开始施用农药,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80年代,每公顷土地农药用量为4.65公斤;90年代增加到15.9公斤以上,增加了两倍多.目前,全国农业使用农药为23万吨左右,每公顷使用农药24.2公斤.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大量增加了食物产品,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品,解决了长期以来人类食品短缺问题.随着农药用量的日益增大,品种逐渐增多,化学农药对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合成农药及其衍生物直接作用并积累于农田、水域、地下水、食品和人体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通过风和水的作用,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毒化全球生物圈环境.农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大气中,特别是从喷雾飘移及由土壤和水中的挥发.蒸腾作用是农药施用于作物、水分、土壤表面后损失的主要途径.农药进入大气后,随着大气的运动而扩散,从而使大气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农药施用后,很大一部分都降落到土壤中并被土壤所吸附,大气残留的农药和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也将落入土中,从而影响到土质.农药从土壤表面的流失一般认为是进入水环境的主要途径.河流、溪流、湖泊、池塘、海洋和底泥都是持久性农药残留物的贮藏所,农药的使用不仅能直接污染地表水,通过淋溶、渗透等途径也能污染地下水.因此,正确使用农药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