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也引起了国家的积极关注,给农民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都投入了更多的支持。但是最近一些农业方面一连串不利的消息,不禁让人再次认真思考中国的农业问题究竟出在哪,出路又在何方?本人也对这个问题作过一番思考,最后总结出以下个人观点。

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 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从农业的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物价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经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响了本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还会影响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广东的出现的荔枝大丰收却要贱卖、大量的冬瓜滞销,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其次,从生产过程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导致中国农业面临以下尴尬局面。

首先,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上面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小年时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经营者辛苦一年下来,除去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后,最终能落入经营者口袋中的钱就不多。

其次,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生产率自然就难以跟那些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生产率低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还有,由于生产技术粗糙,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从农产品农药超标的报道的频率就可见一斑。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产品性价比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品占有市场份额的多少。据调查:我国果品中优质果仅占总产量的40%左右,能达到礼品果标准的产品只占总产量的5%左右,大量为中下等果,特别是外观更差。又据调查:进口苹果平均到岸价格大约为3.90元/公斤,柑橘为4.00元/公斤,香蕉为1.90元/公斤,与我国同类水果批发价格水平相当,但整体质量明显要高。价格差不多,质量比不上别人,为求得生存我们的产品必须以更低的价格才能卖出去。其实,目前市场上进口水果的零售价是同类国产水果的2倍甚至更高。

最后,就是农产品的存储和保鲜的技术问题。这影响了我们的产品市场的开拓,销量难上新突破。

最后,从营销策略看

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而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这样生产者就不能及时的掌握市场的信息,根据市场细微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时候产品的滞销不是因为供求失衡的原因,而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传统的经营者忽略的还有品牌形象是树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分巨大的无形资产,是销售量的一个好的保证。然而农产品市场上还难找到很受消费者青睐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定地位的本地农产品品牌,即使有,很有可能又出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没有把好质量关,从而导致品牌形象的下降,自己砸自己的招牌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农产品市场上交易多数都是初级产品,没有注重产品的价值的进一步挖掘——缺少对产品的深加工。对产品的深加工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自身的附加值,更加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拓宽市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二、我的建议

从上面看来,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还不少。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我认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是积极建设乡镇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引入活跃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农产品的销路和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吸收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和进步。

此外,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支持(包括加大廉价生产机器、优良品种等的生产资料的供应,派出高级技术指导人员,开设培训班等),制定农业生产、销售、运输的优惠政策,这些对农业的进步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农业施肥的现状是什么?

——

-------------------------------------------------------------------------------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透漏,我国耕地面积约占全世界的9%,一年平均肥料使用量约为5000万吨(折合纯肥量),约占全世界肥料消耗量的35%,不同区域的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别,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过量施肥现象,不仅导致肥料资源浪费,也带来严重的耕地污染隐患。

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化肥需求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化肥总产量也逐年增加。尽管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但也是全球最大的化肥消费国,除了氮肥产量过多外,还需要进口大量磷肥和钾肥来弥补不足。从2005年以来,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化肥价格上涨的客观条件下,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低等因素直接导致每亩土地施肥成本增加十几元。

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将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量、调整土地营养成分,改善肥料使用结构,推广使用高浓度复合专用肥,逐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生产力。

一、我国主要农药剂型

1、粉剂:是使用最早农药加工剂型,利用喷粉和拌种可防治地上和土壤病虫害,尤其在水源缺乏的地区、林区使用比较方便。其缺点是喷粉时粉粒易于飘失,污染环境,粉粒不易附着在植物表面上,利用率低,损失多。

2、可湿性粉剂:是易被水湿润,可分散和悬浮于水中供喷雾使用粉状制剂。可湿性粉剂对使用靶标具有更好附着性,漂移少,环境污染轻,药效好,其有效成分含量比粉剂高,也不含有有机溶剂,便于贮藏。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注意粉尘漂移,特别是除草剂带给作物药害和工作者吸入风险。因此,一次喷雾使用小包装在一些地区发展起来。

3、乳油:是农药最基本剂型之一,是由农药原药、乳化剂和溶剂加工而成的液态农药剂型,具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好、使用方便、加工简单、耐贮存等特点,但它消耗大量有机溶剂,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乳油的加工要充分利用有机溶剂溶解度,尽可能提高乳油制剂有效成份含量,尽可能少用有毒有机溶剂,避免传统乳油大量使用有机溶剂而对环境造

成危害。

4、浓乳剂:是水包油型不透明乳状液体剂型。它是一种水基化农药剂型,以水为连续相,农药原油为分散相,它抑制了农药毒气的挥发,减少了制剂中有机溶剂用量,使用较少或接近乳油用量表面活性剂,提高了生产与贮运安全性,降低了使用毒性和环境污染风险,但配方选择技术要求高。

5、悬浮剂:以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油状液体原药、多种助剂经湿法粉碎所得的农药剂型,它的分散性好,悬浮率高,是一种与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剂型,也是农民比较喜欢一种剂型,悬浮剂在使用前可能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只要轻轻摇动或搅拌不影响正常使用。

6、颗粒剂:是由原药、载体、填料及助剂配合经过一定加工工艺成粒径大小较均匀颗粒固态制剂。可以使用高毒品种低毒化,可控制提高使用安全性,延长持效期。它的加工对农药原药没有特殊要求,配方组成和造粒方法可根据原药性状及理化性质选择。

7、油剂和超低容量喷雾剂:农药原药溶解于有机溶剂成单相油状液体可直接进行喷雾使用制剂称为油剂,它有较高浓度可用热力喷雾装置,喷布防治仓库害虫和森林的昆虫,浓度较低时对人类无害可用于室内防治害虫。其有效成分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作物安全的特点,其溶剂对有效成分有良好溶解性,挥发性小,粘度小,燃点高,安全。超低容量喷雾剂可直接施用,在施用之后形成雾滴既细而叉均匀,所以在施用时用量少、药效高,但受施药机械限制,所以品种是极少的。

8、烟剂:由原药、燃料、助燃剂、阻燃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成粉状剂型,农药有效成分因受热而气化,在空气中凝结成固体微粒形成烟,固体微粒穿透性比较好,可使被保护的作物各个部分沉积附着一定药剂。使用时不需要任何器械,它适于在温室大棚、仓库及商店、库房等密比环境使用,也可在森林、灌木丛及山谷等严重缺水地方使用。加工成烟荆农药有效成分必须在成烟条件下容易挥发、升华或蒸发,但又能保证不分解或分解极少。

9、缓释剂:它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农药贮存于制剂中,并使其能够缓慢地、有控制地释放发挥药效的一类农药制剂,它可以延长持效期,降低对人畜、有益生物毒性,减轻药害,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缓释剂是一类很具有开发潜力农药剂型。

其它农药剂型:有可溶性粉剂、水剂、气雾剂、种衣剂、热雾剂等。农药剂型种类很多,并且发展迅速,随着农药新品种出现,新的施药器械和使用方法加工技术随之不断出现,就要求发展新农药剂型。

二、使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化学农药是高效的,但使用手段是低效率。为了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应大力开发先进的施药机械与施药技术,研制新型的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以充分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l、改进农药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

(1)开发可溶性包装袋:开发可溶性包装袋及一次性小包装,使用时只需把装有药的包装袋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包装袋可溶解,药剂即可分散于水中,使用时既方便,又安全。

(2)包装瓶内置计量器:使用时只需用手挤压药瓶,使一定量的药液通过一只导管上升进入计量器中,打开计量器把药剂倒人水中,完全避免了药剂与皮肤的接触,保证了操作者安全。

2、喷雾新技术与新设备

(1)防飘喷头:国外几家公司相继设计制造了”少飘”或”防飘”喷头,这样的喷头能较少产生小于50txm的雾滴,而这些雾滴易于飘移,目前这种喷头在生产中已大量使用;此外,药液飘移控制剂研制开发有效的控制了雾滴飘移。这些新技术的发展无疑都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险。

(2)复合喷头喷雾技术:是由美国学者发明的。复合喷头以称为双喷头,一个喷头喷出粗大的清水雾滴,另一个喷头把药液以细小的雾滴喷人清水雾滴中。两种雾滴融汇既提高了有效成分分散度,又避免了对环境的漂移,不仅对环境安全,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

(3)静电喷雾技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的喷雾方法,液滴在叶片表面沉积量增加,所以农药有效利用率增加。

(4)智能对靶喷雾:利用现代信息识别技术确定有害生物靶标位置,通过控制技术把农药准确地喷撒到靶标七施药方法,这种施药技术目前尚处于发展时期。尽管化学农药对有害生物是高效的,但是由于它的利用率低,造成负面影响很大。随着农药使用技术理论和现代科技发展,农药有效利用率将大幅度提高,可有效的解决环境的污染、有害生物的抗性等问题,使农药真正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有功之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