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蔬菜分类的方法有哪些?

1883年瑞士德康道尔(A.De.Candolle)基于对古典植物学、古生物学和语言学等的研究,以事实追溯和论证了植物的起源。1928年苏联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依照植物地理学区分法,将从世界各地广泛获得的栽培植物和近缘植物,利用形态分类学、遗传学、细胞学和植物免疫学等手段,确定了世界上8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后来增加到12个中心。此后,各国学者在其研究基础上,陆续对本国各种蔬菜的起源、分布与传播做了大量考察与研究。而正是这些研究为明确各种蔬菜的演变及其亲缘关系以及蔬菜的植物学分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除了蔬菜的植物学分类以外,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其他分类方法。16世纪中国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中曾将蔬菜分为荤辛菜、蓏菜、柔滑、芝栭和水菜5类。20世纪初叶世界各国的学者根据蔬菜的食用部位、抗寒力强弱、耐光程度等特点又提出多种分类法。如美国的赫德里克(U.P.Hedrick,1919)和贝利(L.H.Bailey,1924)按植物学形态和特性把蔬菜分为一年生蔬菜和多年生蔬菜两大类。一年生蔬菜中又分为地下根茎类、叶菜类、果菜类、杂类、调味蔬菜5类。日本雄泽三郎(1952)综合栽培、利用和植物学特性将蔬菜分为豆类、瓜类、茄果类和杂果类、块根类、直根类、叶菜类、生菜和香辛类、柔类、葱类、菌类等10类。中国吴耕民(1939)将蔬菜分为:根菜、茎菜、花菜、果菜及杂菜等5类。目前中国蔬菜园艺学者依照农业生物学分类法将蔬菜分为:根菜类、绿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薯芋类、葱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蔬菜、多年生及杂类蔬菜、食用菌类等共13类《中国蔬菜栽培学》,1987)。在上述13类蔬菜外,还增加了野生蔬菜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1990)。后来又增加一类芽苗菜(《中国蔬菜栽培学修订版》,2008),共15类。综上所述,目前蔬菜的分类,主要有植物学分类、按食用器官分类、农业生物学分类三种方法。

蔬菜分类的方法有哪些?

(一)植物学分类

蔬菜植物学分类主要根据其形态特征、系统发育中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曹寿椿,《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1990)。目前中国栽培食用的蔬菜涉及红藻门、褐藻门、蓝藻门(统称藻类植物)、真菌门(菌类植物)、蕨类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统称高等植物)等6个门。其中,属于藻类植物的9个种,属菌类植物的近350个种,其中大部分为野生种,人工栽培的仅20种左右(近年有所增加——笔者注),属于蕨类植物门的有10种左右,均为野生;大量的是被子植物门的高等植物,在中国栽培的约涉及36个科,200多种。植物学分类的优点是蔬菜植物不同科、属、种间,在形态、生理、遗传,尤其是系统发生上的亲缘十分明确;而且双名命名的学名世界通用,不易混淆,是明确蔬菜植物亲缘关系的重要依据(见附表2中国常用蔬菜的名称及学名)。

(二)按食用器官分类

对属于被子植物门的蔬菜,按照其食用器官的不同可分为根、茎、叶、花、果5类。

1.根菜类

分为:肉质根直根类蔬菜,有萝卜、胡萝卜、根芥菜、芜菁、芜菁甘蓝、根菾菜、辣根、防风等;块根类蔬菜,有豆薯、葛等。

2.茎菜类

分为:地下茎类蔬菜,有马铃薯、菊芋、山药等;根状茎类蔬菜,有莲藕、姜等;球茎类蔬菜,有荸荠、慈姑、芋等;嫩茎类的有茭白、芦笋、笋用竹等;肉质茎类蔬菜,有莴笋、球茎甘蓝、茎芥菜等。

3.叶菜类

分为:普通叶菜类,有白菜、叶芥菜、菠菜、芹菜、苋菜、叶菾菜等;结球叶菜类,有大白菜、结球甘蓝、结球莴苣等;叶变态的鳞茎类,有洋葱、大蒜、百合等;香辛类叶菜,有韭菜、大葱、细香葱、分葱、芫荽、茴香等。

4.花菜类

有黄花菜、花椰菜、菜蓟等。

5.果菜类

分为瓠果类蔬菜,有黄瓜、南瓜、瓠瓜、冬瓜、西瓜、甜瓜、丝瓜、苦瓜等;浆果类蔬菜,有番茄、茄子、辣椒等;荚果类蔬菜,有菜豆、豇豆等。

按食用器官分类在根据食用和加工的需要安排蔬菜生产方面有实用意义。多数食用器官相同的蔬菜,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方法也大体相同,如根菜类中的萝卜和胡萝卜虽分别属于十字花科和伞形花科,但对栽培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要求却非常相似。不过按食用器官分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不能反映同类蔬菜在系统发育上的亲缘关系,部分同类的蔬菜,如根状茎类的莲藕和姜,不论在亲缘关系上还是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上,均有较大的差异(曹寿椿,1990)。

(三)农业生物学分类

参照蔬菜的植物学分类和按食用器官分类,根据各种蔬菜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食用器官的不同,并结合其栽培技术特点,将藻类和蕨类植物以外的蔬菜共分为15类。

1.根菜类

包括萝卜、胡萝卜等蔬菜,以膨大肉质直根为食用器官,其生长后期,食用器官膨大时,要求冷凉的气候条件和疏松的土壤。

2.白菜类

包括大白菜、白菜等。以柔软的叶丛、叶球、花球或花薹为食用器官。其生长要求冷凉、湿润的气候和氮肥充足的肥沃土壤。

3.甘蓝类

包括结球甘蓝、花椰菜、球茎甘蓝、抱子甘蓝、青花菜、芥蓝等。以柔嫩的叶丛、叶球、侧芽形成的小叶球、膨大的肉质茎、花球或花茎为食用器官。要求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应性强;具有由种子发芽后长成一定大小的植株时才能接受温度感应而进入生长发育的特点。

4.芥菜类

有根芥菜、叶芥菜、茎芥菜、薹芥菜等。以膨大的肉质根、嫩茎、花茎、侧芽、柔嫩的叶丛、叶球等为食用器官。要求冷凉、湿润的气候。易受病毒病的危害。这类蔬菜具有含硫的葡萄糖甙,经水解后产生有挥发性的芥子油,具有特殊的辛辣味。

5.绿叶菜类

包括要求冷凉气候的菠菜、芹菜、莴苣、芫荽、茴香、茼蒿等和要求温暖气候的苋菜、蕹菜、落葵等。以嫩叶、叶柄和嫩茎为食用器官。

6.葱蒜类

包括洋葱、大蒜、大葱、韭菜等。以鳞茎或假茎、叶为食用器官,耐寒性、适应性强。用种子或鳞茎繁殖。

7.茄果类

包括番茄、茄子、辣椒等。均为茄科植物,以果实为食用器官。生长、结果要求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8.瓜类

包括黄瓜、南瓜、冬瓜、瓠瓜、西瓜、甜瓜、丝瓜、苦瓜等。茎蔓生,雌雄同株异花。均为葫芦科植物,以果实为食用器官。要求温暖的气候,需进行严格的植株调整。

9.豆类

包括菜豆、豇豆、蚕豆、豌豆、刀豆、菜用大豆等。均为豆科植物,以荚果或种子为食用器官。蚕豆、豌豆要求冷凉的气候,其他豆类蔬菜都要求温暖的环境。

10.薯芋类

包括马铃薯、山药、芋、豆薯、姜、葛等,以肉质地下茎(或根)为产品器官。均较耐热(只有马铃薯不耐热),且生长期较长。

11.水生蔬菜

包括莲藕、茭白、慈姑、茡荠、菱、芡等。要求在浅水中生长和温暖的气候,多采用营养繁殖(菱和芡除外)。

12.多年生与杂类蔬菜

包括香椿、笋用竹、黄花菜、芦笋、草莓、食用大黄以及黄秋葵等,大多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数年。

13.芽苗类蔬菜

包括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蚕豆芽,豌豆苗、萝卜苗、荞麦苗以及香椿芽、花椒芽等,以幼芽或幼苗供食。

14.食用蕈菌

包括双孢蘑菇、草菇、香菇、木耳等,人工栽培的20种,还有大量的野生种。

15.野生蔬菜

包括蕨菜、薇菜、野苋菜、马齿苋、地肤、芝麻菜、蔊菜、沙芥、诸葛菜、费菜、土人参、藤三七、菊芹、少花龙葵、酸模叶蓼等野生或半野生(开始少量人工栽培)状态的种类。

另外,也可按蔬菜对温度的适应性进行分类,根据各种蔬菜对温度条件的不同要求及其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程度,将蔬菜植物分为5类(不包括藻类、菌类和蕨类植物),这一分类是安排蔬菜栽培季节的重要参考依据。①耐寒的多年生宿根蔬菜:包括韭菜、黄花菜、芦笋等。在生长季节,地上部能耐高温;冬季地上部枯死,以地下宿根(或茎)越冬,能耐-10℃以下的低温。②耐寒的蔬菜:包括菠菜、芫荽、大蒜、洋葱、大葱等。在15~20℃时同化作用最旺盛,能耐-1~-2℃的低温和短期的-5~-10℃的低温。③半耐寒的蔬菜:包括大白菜、白菜、萝卜、胡萝卜、结球甘蓝、豌豆等。在17~20℃时同化作用最旺盛,能耐短期的-1~-3℃的低温。④喜温蔬菜:包括黄瓜、番茄、辣椒、菜豆、茄子等。适宜同化温度为20~30℃,不耐霜冻,温度10~15℃以下授粉不良,易引起落花,35℃以上则生长和结实不良。⑤耐热蔬菜:包括冬瓜、南瓜、西瓜、豇豆、刀豆、苋菜、蕹菜等,温度在30℃左右时同化作用旺盛,35~40℃时仍能正常生长、结实。

除上述分类方法以外,还有根据蔬菜植物对光照强度的不同反应分为:强光照、中光照和较弱光照蔬菜;根据蔬菜植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分为:长旋光性、短旋光性和中旋光性蔬菜;根据蔬菜植物对水分吸收和消耗的差异分为:消耗水分很多但对水分吸收力弱的蔬菜,消耗水分不很多而吸收力强的蔬菜,消耗水分少但吸收力弱的蔬菜,水分消耗量中等、吸收力也中等的蔬菜,消耗水分很快、需在水中生长的蔬菜等5类;根据蔬菜植物对土壤pH值的不同要求分为:耐微弱酸性(pH6.0~6.8)的蔬菜,耐中等酸性(pH5.5~6.8)和耐强酸pH(5.0~6.8)的蔬菜3类。此外,还有根据根系的深浅、对肥料的不同要求,吸收土壤营养量的多少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同要求……而进行的各种不同的分类(《中国蔬菜栽培学》,1987;《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1990)。

大栅蔬菜如何种植技术

冬季生产反季节蔬菜,是保证蔬菜周年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是指春夏蔬菜秋延后及春季提前生产,种植时必须采取防寒措施,达到提早上市目的。

(一)地点选择

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地区,要求选择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处于平原区域低海拔或丘陵的地方,水源方便,土壤条件适宜,并尽可能有挡风屏障(如北面高山屏障或其它建筑物),避免冷风直接袭击。

(二)品种选择

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要选择耐寒、抗病性强、早熟的品种,秋延后品种还要求苗期耐热。如辣椒有更新4号、更新5号、湘研9号辣椒、湘研10号辣椒、湘研11号辣椒、广椒2号、辣优4号,茄子有丰茄1号、丰茄2号,黄瓜有津杂三号黄瓜、津杂4号黄瓜、津春4号黄瓜,早青一代西葫芦等都是良好的保护地栽培品种。

(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冬季大棚蔬菜保温防寒

营养钵育苗:黑色塑料营养钵具有白天吸热、夜晚保温护根的作用,在阳畦内摆上塑料营养钵育苗,外界气温在-10℃左右时,畦内温度在6~7℃,营养钵内温度在10℃左右,幼苗能缓慢生长,不受冻害。?

配制热性营养土:鸡粪是热性粪肥,牛粪是黏液丰富的透气性粪肥,二者腐熟后各取20%,拌细土60%。这样的营养土吸热生热效能好,秧苗生态环境佳,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植株耐冻健壮。?

分苗时用生根素灌根:生根素是用钙、磷、锌等与长根有关的几种营养元素合理配制而成的。钙决定根系的粗度,磷决定根系数目,锌决定根系的生长速度和长度。使用生根素后,根系可增加70%左右,深根增加25%。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不会因缺水缺素造成抗寒性差而冻伤秧蔓了。?

足水保温防冻害:水分比空气的比热高,散热慢。冬季室内土壤含水量适中,耕作层孔隙裂缝细密,根系不悬空,土壤保温,根系不受冻害。所以秧苗冻害多系缺水所致,因此,冬前浇足水或选好天气(20℃以上可浇水)灌足水可防冻害。?

中耕保温防寒:地面板结,白天热气进入耕作层受到限制,土壤贮存热能少,加之板结土壤裂缝大而深,团粒结构差,前半夜易失热,后半夜室温低,易造成冻害。进行浅中耕可破地面、合裂缝,既可控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能,又可保墒、保温、防寒、保苗。?

叶面喷营养素抗寒:冬季气温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弱,叶面上喷光合微肥,可补充根系因吸收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缺素症。叶面喷米醋可抑菌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可增加叶肉含糖度及硬度,提高抗寒性。冻害后叶面呈碱性萎缩,喷醋可缓解危害程度。宜用100~300倍液,少用或不用生长类激素,以防降低抗寒性。

晴天反复放风炼苗:冬季晴天上午棚内最高温度可达32℃以上,这时应该反复放风,使室内外温差缩小,使植株缓慢适应环境,健壮生长。谨防一日猛长,十日受寒,造成闪苗和冻害。?

补充二氧化碳:碳、氮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比为1:1,作物对碳、氮比的需要量为30:1,目前广大农民都认识了氮的增产作用,却忽视了碳的增产效果。冬季棚室蔬菜易徒长黄化,太阳出来后1小时可将晚上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12时左右便处于碳饥饿状态,气温高时可将棚膜开开合合,放进外界二氧化碳,提高抗性和产量。气温低时闭棚,人为地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作物抗寒力,大幅度提高产量。?

及时盖苫保温:一般棚室,白天吸热贮温,晚上释放能量占室内总量50%~60%;土壤吸热放热量占20%~30%;空间存热占20%~30%。根据当天气温,盖苫后1小时室温就可能保持到18℃左右。若高于18℃可迟些盖苫,若低于18℃则要早些盖苫。

选用稻草苫:稻草苫导热率比蒲草苫的导热率低,护围防寒效能好,加之稻草苫质地软密,可减少传导失热,室内夜间最低温度可提高2~3℃。

盖多层膜保温:大棚内育苗,苗床上覆盖薄膜,再于1米高处支撑一小拱棚,晚上在小拱棚外或距大棚内20厘米处,再覆盖一层薄膜。这样不加温也可育成各类秧苗。定植后,地面垄上覆地膜保墒控溼提温,但不要封严地面,留15~20厘米,使白天土壤所贮存热能,晚上通过没覆严的地面向空间慢慢辐射,使早上5~7时最低温度提高1~2℃。在草苫外覆盖一层膜,或在距膜20厘米处支撑一膜,形成保温隔寒层,可增室温1~3℃。?

选用紫光膜:冬季太阳光谱中紫外线只有夏天的5%左右。白膜不能透过紫外线,紫光膜可透过紫外线。紫外线光谱可抑病杀菌,控制植株徒长,促进养分积累。选用紫光膜冬至前后室温比用绿色膜高2~3℃

蔬菜韭菜王种植技术?

韭菜为葱属多年生宿根蔬菜,以青韭叶、花苔、韭黄或肥嫩须根供食用。

1、特性

韭菜叶细长、扁平、绿色,软化后转**。叶鞘基部有分生组织,能持续生长,可多次收割韭叶。根为弦状须根,着生在短缩的根状茎一侧,根状茎每年向上延伸,就根的发生也逐年向上移,逐渐接地地表,这种现象称为“跳根”。为此,栽培上要经常培土。韭菜性喜冷凉,耐寒也耐热,种子发芽适温为12℃以上,生长温度15℃到25℃,地下部能耐较低温度。韭菜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但光照过弱,光合产物积累少,分蘖少而细弱,产量低,易早衰;光照过强,温度过高,纤维多,品质差。韭菜根系浅,吸收弱,最适在肥沃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栽培。韭菜主要以叶子供食,要多施农家肥,并配合施用N、P、K肥,每年还要培土,防止跳根。

2、栽培技术

①品种选择。品种常分宽叶韭、细叶韭两类。宽叶韭叶片宽厚,浅绿色,味较淡,产量高。如南京的寒青韭、791雪韭王等;细叶韭叶细,色泽深绿,味浓,纤维较多,如广州的细叶韭、台湾的韭菜花等。

②播种育苗。韭菜一般用种子繁殖,少数也采用分株繁殖,春秋两季均可播种育苗。长江流域多在3—4月播种,秋季定植,选择新采收的种子,浸种萌芽后沥乾,播于砂壤土的苗床中,每67平方米苗床播0.5公斤种子,可移植667平方米大田。韭菜苗期较长,苗床要施足基肥,育苗期间注意排水和抗旱,结合中耕除草,追施速效化肥1—2次。

③定植。韭菜是多年生宿根蔬菜,定植前要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3000—4000公斤。做140厘米宽的畦,分7行条栽,株行距20×20cm,韭菜定植时应避开夏季高温多雨时节,春播韭菜在立秋后定植,秋播韭菜在清明节前后定植,定植时剪去过长的须根。

④田间管理。韭菜从播种到定植要加强肥水管理,增育根茎,不割青韭,使叶子生长茂盛,根茎粗壮,增加分蘖。第二、三年后逐渐进入旺收期,每年春秋两季可以多次收割青韭,每次割后及时追肥,使其恢复生长,防止早衰,夏天高温闷热,青韭叶纤维多,品质差,一般不割收青韭,但可采收花苔,雨季注意排水防渍,防治枯萎病,以利于安全过夏,秋凉后又可收割。

⑤收割。收割韭菜,需留1—2厘米长的基部叶鞘,以免伤害叶鞘基部的分生组织,影响下一茬的产量。中国有机农业网

蔬菜叶菜种植技术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

(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

(三)留种制种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

大棚白菜如何种植,大棚白菜种植技术

一、培育壮苗。选用耐低温、抗病、结球早的品种。种子经温水或药剂处理后,播在10厘米×10厘米的塑料或纸营养钵内,盖土0.5厘米。苗期以保温为主,出土前白天25℃-28℃,夜间20℃;出苗后白天20℃,夜间12℃以上。苗龄 40-45天,六七片叶时定植。定植前10天低温炼苗。

二、及时定植。3月下旬定植时亩施充分腐熟的鸡粪4立方米、二铵25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按60厘米宽起高垄,垄高10厘米。定植密度35厘米×60厘米,3月下旬天气忽冷忽热。遇寒流棚外需围草苫,棚内加盖小拱棚,使棚内夜间最低温度8℃以下的天数不超过4天,以防抽薹开花。

三、加强管理。缓苗阶段基本不放风,闭棚升温促缓苗。进入4月份后,白天25℃-28℃,夜间15℃-18℃,坚持天天放风。白菜开始结球后,白天每天放风一次。水肥管理,从定植到收获浇四五次水即可,封垄前浇水后中耕。定植后10天浇1次缓苗水,随水亩追尿素15公斤,进入包心期,亩施白菜专用肥25公斤。苗期注意防治划虫,莲座期以后喷施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霜霉病。

四、适时采收。定植后50天,白菜包心开始紧实,有六七成心时马上采收上市。

虫楼如何种植技术

重楼栽培技术

重楼又叫独角莲、七叶一枝花、重楼一枝箭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云南白药”、“宫血宁”等国家保护中药的主要成分之一,药用部位为重楼的干块茎。重楼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凉肝定惊等功效,用于疗创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近年来重楼和三七随着实用价值的增多,经济收入也很可观,金平县十里村已发展了好几百亩。

一、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腐殖土或酸性红土。

三、 移栽

种苗在出苗2年后即可移栽,株行距为15㎝×20㎝。带顶芽的切块株行距为15㎝×20㎝栽种。不带顶芽的切块,在第二年冬天不定芽已经形成之时挖出,按株行距20㎝×25㎝栽种。移栽后履盖松毛或碎草,然后搭遮阴网遮荫。为便于管理遮阴网的高度应保持在1.8——2m,在固定遮阴网时应考虑以后收拢和展开,在冬季风大和下雪的地区待重楼倒苗后(10月中旬),应及时将遮阴网收拢,第二年4月份出苗前再把遮阴网盖好。移栽时间宜在冬季,地上茎倒苗后,根茎休眠时,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护顶芽和须根不受损伤。

四、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由于重楼根系较浅,而且在秋冬季萌发新根,在中耕时必须注意,在9——10月前后地下茎生长初期,用小锄轻轻中耕,不能过深,以免伤害地下茎。中耕除草时要结合培土,并结合施用冬肥。立春前后苗逐渐长出,发现杂草要及时拔除,除草要注意不要伤及幼苗和地下茎,以免影响滇重楼生长。

2、排灌水。田块四周应开好排水沟,以利于排水。重楼出苗后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下雨后要注意排水。在地上茎出苗前不宜浇水,否则易烂根。

3、施肥。每年要求施肥2次,即冬肥和春肥。

(1)冬肥。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首先将表土轻轻中耕一次,选睛天,每亩施硫酸钾或复合肥20——30公斤。

(2)春肥。在苗出苗后(4月份)每亩施硫酸钾或复合肥20——30公斤。

4、摘顶。在营养生长结束之前,对不留种的植株摘除子房,但要保留萼片(可进行光合作用),以保证有机物质向根茎的转移。

五、 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主要为害地下茎,造成地下茎糜烂。防治移栽时用500倍多菌灵浸种1——2小时,疏通排水沟。如果已发病,可用多菌灵500倍液或用200倍生石灰水浇灌,以减轻为害。

2、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蒴果以及地下茎,造成地下茎糜烂。防治方法:及时排水、松土。发现初期初病症,可用200倍波尔多液喷雾。

3、地老虎、蛴螬。为害根部,可用90%晶体敌百虫,每亩180—— 200克 ,拌炒香的麦肤或米糠8——10公斤,撒于田间用于诱杀。

六、 采收加工

1、采收。在11月份当重楼地上茎倒苗后采收。选择晴天土壤干燥时采收。采收前先把厢面上的杂草及枯枝残叶清除掉。采挖时要从浅到深,循序渐进,不要漏挖,做到勤翻、细收、勤捡,颗粒归仓。刚采挖的重楼不宜放置太阳下暴晒,应及时运送到室内摊开,不要堆积太高,以免发热后遭受损失。分级过筛除去须根,并拣去泥块、石块、杂草,洗净后滤干。

2、加工。可直接晒干或阴乾,如遇雨天,也可在50—— 60℃ 的烘房内烘干。

如何提高新品种蔬菜产量种植技术

1、整地:辣椒生长期长,根系弱,为使其植体发育健壮,必须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和营养条件,定植前深翻土地,施足基肥,浇透水,排灌方便,选好优良品种,并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整地下种后,要用新高脂膜喷施土壤表面,可保肥保墒,提高出苗率。

2、苗期管理:幼苗期因地温低、根系弱,应大促小控,辣椒株型紧凑,要合理密植。整个苗期要适时适度浇水、追肥;勤中耕,疏松土壤,调节根秧关系。要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3、花果期:要强花壮果,在花蕾期、幼果期和膨果期,要适时喷施辣椒壮蒂灵,可增强各种辣椒植株营养匹配功能,果蒂增粗,防止落叶、落花、落果,发育快、着色早、果肉厚、色泽鲜艳、辣味香浓。

4、防治病虫害:常见病害有青枯病、白粉病等,喷施针对性药物加强治理。植株各个阶段要严格注意病虫害的迁入,在每个生长期根据发病情况进行有效的药物防治,同时并喷洒新高脂膜以提高药效,使没有发病部位的病菌无法着落。 喷施针对性药物加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和养肥的有效成分 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蔬菜竹笋怎么种植技术

常规方法种植雷笋,亩收益一般在1300-1400元左右。

而汪如苗采用垄糠覆盖栽培技术,使雷笋上市时间足足提前3个月,7分地纯收入竟达2.9万元。

汪如苗是勤县洞桥镇裴岙村的雷笋种植专业户。

1994年,汪如苗从一个做蔬菜生意的朋友那里获悉,小小一把雷笋如果上市时间早,身价将成倍上升。

业如苗向来喜欢搞点小试验。

听了朋友后,当年就在自己的7分雷笋地里做起覆盖栽培试验,希望以此提高土壤温度,促使雷笋提前孕育,抢先上市。

当时,他采用薄膜、砻糠、屑作覆盖物,进行试验对比。

结果发现,采用薄膜覆盖的雷笋,由于土壤温度高低不一,致使出笋时间参差不齐,整体效果不很理想。

而木屑一遇下雨天,容易结块,也只好放弃。

最后,汪如苗选定了垄糠作为雷笋的栽培覆盖物,连实践边摸索。

7分雷笋地,1995年产量为750公斤,产值1.02万元;

1996年产量1250公斤,产值2.8万元;

1997年产量达到2100公斤,产值3.2万元。

采收时间以上年的12月中下旬,一直延续到次年的3月底,平均销售价为每公斤8 元,成本一般不超过3000元。

而常规种植的雷笋要到3月底、4月初才刚刚上市,亩产只有1000公斤,亩成本约600-700元,平均销售价仅每公斤2元。

农诱人的效益驱使下,1999年汪如苗开始了大规模的雷笋种植,总面积达32亩,其中竹种园20亩,雷竹11亩,还有小面积的水桂竹、高节竹等。

一般来说,竹种下去后要三年方可成林,今年汪如苗的雷笋虽然还示到正常采收年景,但从去年12月出笋开始到今年2月底,由于平均销售价达8.8元,估算每亩纯收入1万元没问题。

早春白菜如何种植技术

以往大白菜多在秋季栽培,春季种植的较少,但随着蔬菜品种周年供应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白菜周年供应愈来愈迫切。另外春播大白菜具有省工、低成本、占地时间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受到了农民朋友的青睐。现将大白菜的春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

春季早期受低温影响易于花芽分化,后期又受高温和长日照影响,难以形成叶球。所以春播大白菜必须选择前期耐低温、后期有一定的耐热性、生长期短的早熟专用品种。如外叶与球叶生长速度并进,结球期短,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即可包心的品种,如北京小杂56、北京小白口、北京小杂65。

二、选择适宜播种期

春播大白菜播种期过早温度低容易通过春化,出现未熟抽薹,并有幼苗受冻的危险。晚播种,虽然不易抽薹,但夏季温度高,超过日均温25℃以上,就难以形成叶球,而且后期虫害严重,伴随着雨季来临后软腐病害严重,有全田毁灭的危险。所以春播白菜适宜播种期的把握,一般要求苗期的日平均气温在13℃以上时,可以避免春化和早期抽薹现象的发生;结球期应处在25℃到来以前,使叶球生长的速度超过花茎生长的速度,以保证获得优质的叶球。

三、保温育苗

为了避免苗期遇到低温,发生早期抽薹现象,保证苗期有较高的温度,结球期有适于叶球生长和充实的条件,可采用阳畦、拱棚或日光温室等保护地进行育苗,可将生长期提早1个月左右,这样既可免受前期低温的影响,又可躲开后期的高温,这是春播白菜获得成功的重要措施。

在利用保护地育苗时,苗床内温度白天控制到20℃~25℃,夜间最低时不低于13℃。当外界日平均气温达到5℃时,并具有塑料薄膜、草苫等保温装置,可以进行播种。春播大白菜的苗龄30天左右。播种时采用直径7~10厘米的育苗钵,培育4~5片叶的壮苗,避免移栽伤根。若在苗床直接播种,则应切方再播,而且不要过密,以免造成幼苗徒长。

四、定植

春播大白菜的土地应在冬前翻耕晒土,早春化冻后施入腐熟厩肥3000~4500公斤做基肥,再浅翻耕一次,使粪土掺和均匀。然后整地做畦。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13℃时,夜间最低温度仍会低于10℃,白菜还会通过春化。若采用地膜覆盖,可使地温提高2℃~5℃,能有效地降低抽薹率。同时,覆盖地膜可起到保水作用,减少因浇水造成的降温;后期还可减少田间杂草的危害,春播大白菜定植时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一般宽1.2米的畦种2行,株距40厘米左右。

五、田间管理

春播大白菜浇水的原则是前期少浇,后期多浇。在前期地温较低,少浇水可以避免降低地温,有利于大白菜根系生长;后期多浇水,能够充分供给大白菜包心时对水分的需要,但每次浇水时要注意浇水质量,水量不可过大,以免发生腐烂。定植时还可用开沟灌溉方法,避免水量过多。二三日后,可再浇缓苗水一次,随即中耕保墒,促进根系生长。春播大白菜栽培不进行蹲苗,莲座期发育较快,同时春季气候干燥降雨少,土壤蒸发量大,所以不宜过多地控制水分。但浇水量亦不可过多,以免降低地温。在开始包心时缺水最为不利,一般隔4~5天浇水一次,并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灌溉。为了避免软腐病的蔓延,特别要控制浇水量,切忌大水漫灌。春播大白菜生长期短,在叶球生长的前、中、后期要加强水肥管理,促使球叶尽快发育,争取营养生长速度超过生殖生长的速度,在高温雨季到来前能顺利形成叶球。除施用基肥外,还应注意早施追肥,定植缓苗后追肥一次,包心前期可追施人粪尿一次,每亩700~800公斤。以后追施2~3次化肥,每次每亩施用硫酸铵10~15公斤。高温时期勿施人粪尿,以免加剧病害的发生。

有关蔬菜、水果种植技术

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 辣椒苗期病害及防治方法

辣椒幼苗出土前有烂种;子叶期有猝到病、立枯病;真叶发出后有灰霉病;

1、辣椒猝倒病

防治方法:①尽量避免使用带菌土壤,苗床用地依进行消毒,可控制苗期立枯、猝倒,枯萎等病害。②不使用未腐熟肥料。③作好苗床的通风透气工作。④药剂防治: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腐光(含氟乙蒜素)乳油1500—2000倍液或均刹(80%乙蒜素)乳油1500—2000倍液。

2、辣椒立枯病

本病可结和猝倒病一并防治。

3.辣椒灰霉病

防治方法:①本病主要是床土带菌、低温高溼、气流传播引起的,因此床内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和良好的通风条件。②彻底清除中心病株并喷药消毒。③发病前喷腐光(含氟乙蒜素)乳油1500—20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施耐功水剂1000倍液1~2次进行治疗。

二、辣椒成株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辣椒病毒病

防治方法:①辣椒地要选择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用高畦窄垄栽培。②3年以后轮作周围尽量少种或不种黄瓜、菸草。③种子用10%的磷酸三钠消毒。④苗期作好诱蚜防蚜工作。当幼苗出土后用纱网小拱棚笼罩并喷啶虫脒或苦参碱等农药消灭有翅蚜防止传毒。⑤发病初期喷病毒比克/氨基寡糖素/腐殖吗啉呱复配腐光和叶面肥进行防治。

2.辣椒细菌性病害青枯病(软腐病、疮痂病、细菌性叶斑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性强的无病种株留种。②温水浸种方法是用冷水预浸4~5mm再在52℃温水中浸30min也可用1000μg/g链霉素或用种子重量0.1%的高锰酸钾浸种5min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③3年以上轮作。④烧毁病残株清洁田园。⑤增施磷、钾肥。⑥及时喷药,发病前和发病初期用普施美(1%多抗霉素)水剂1000陪夜或链霉素100~200μL/L等轮换喷洒进行防治,每隔7~10d1次连喷2~3次。细菌性软腐病、疮痂病、叶斑病等防治方法同青枯病。

3.辣椒疫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培育无病壮苗。④避免田间渍

水雨后及时清除发病中心。⑤畦面覆盖地膜或稻草。⑥节约用水注意排水控制田间溼度。⑦.

药剂防治:喷35%霜霉威盐酸盐300-400倍液或50%福美双800倍液交替使用并复配32%

唑酮乙蒜素7-10天一次,连施2-3次。

4.辣椒的白粉病

防治方法:①深耕翻土深埋病菌减少越冬病源。②水旱轮作或3年以上轮作。③选用

抗病品种。④发病初期用大地粉清水剂1000倍液复配克菌(32%唑酮乙蒜素)乳油1000陪夜复配增效王喷施,7~10天/次,连续2 ~3次。

4.辣椒褐斑病

防治方法:参见炭疽病防治方法。

5.辣椒枯萎病

防治方法:①实行3—5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

病力。②选用抗耐病品种③种子消毒。用0.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④药剂防治。用腐光(含氟乙蒜素)乳油1500——20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70ml药液,

5—7天1次,连灌2—3次。

6.辣椒煤污病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①及时防治辣椒、甜椒上的蚜虫、粉蝨等害虫。防治蚜虫可选用均刹1%苦参碱可溶液剂1000倍复配腐光(含氟乙蒜素)乳油1500倍喷施。②及时喷施普施美(多抗霉素)水剂1000倍液复配增效王,隔7-10天一次,视棚室内病情防治2-3次。

7.辣椒炭疽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果留种防止种子传病。②选用抗病品种。③防止果实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④发病前后喷药2~4次可用农药有:迪炭水剂1000倍液复配克菌(32%唑酮乙蒜素)乳油1000陪。

三、 辣椒生育期虫害

辣椒在定植后危害性比较大的虫害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地下害虫;一类是叶片害虫;一类是果实害虫。

1、地下害虫:主要是土蚕、蝼蛄、蛴螬、根蛆、根蚜、蚯蚓等。防治时要从定植开始坚持每隔7至10天施药1—2次直到枝繁叶茂投产为止,可采用的药剂有:毒死蜱或者阿维菌素。

2、危害叶片的害虫主要有螨类和蚜虫:防治螨类害虫可在刚发现有少量叶卷时喷施药剂防治。用阿维菌素或则克螨特等防治效果较好。防治蚜虫最好在定植后或刚有发生时进行防治药剂有:1%苦参碱加啶虫脒或吡虫啉或乐果处理每隔7至10天1次。

3、果实类害虫:主要有青菜虫、棉铃虫、烟青虫等。可在发现有虫果后坚持用下列药剂防治到底:高效氟氯氰菊酯、毒死蜱等药剂。

大棚番茄种植技术大全,如何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依据土壤肥力条件,综合考虑环境养分供应,适当减少氮磷化肥的用量。

老菜棚注意多施含秸秆多的堆肥,少施鸡粪、鸭粪等禽类粪肥,这样可以恢复地力,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对除盐、减轻连作障碍等也有好处。

早春温度低,土壤养分供应慢,前期追肥要跟上,5月份以后减少氮肥追肥,增加钾肥的使用;初秋温度高,土壤有机养分供应能力强,以控为主,不要追肥。

推荐施肥应与合理灌溉紧密结合,建议采用膜下沟灌、滴灌等,每次每亩灌溉不超过30平方米,沙土不超过22平方米。

对于越冬长茬的番茄,利用夏季休闲可以种植甜玉米,做到合理轮作,克服连作障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4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