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经济作物改高标准农田怎么办

经济作物改高标准农田,可以进行土壤改良、节水节肥等,具体如下:

经济作物改高标准农田怎么办

1、改高标准农田是覆盖耕地主体生产、环境病虫害和质量高标准农用地,可以通过土壤改良、节水节肥改善农田。

2、针对农田进行降药防病,将绿色病虫害防治与生态保护技术与数字平台结合。

3、通过高级数字监控系统、智能生产系统实现提高耕地生产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综合利用和高效灌溉。

耕地能否种植「非粮化」作物?有规定吗?

农业种植补贴政策根据种植、土地种类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扶持。

一、农业种植补贴扶持每

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每亩30-230元。由原来三项补贴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规模适度经营补贴。

2、造林补贴,每亩100-600元。主要为:防护林补贴、石漠化综合治理补贴。

3、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政策(60-200万)。选择一些重点县作为减肥增效试点给予补贴。

4、耕地轮作休耕补贴试点补贴政策,每亩150-1000元。主要为重金属污染区、地漏区、耕地利用率贫瘠地区。

5、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每亩20-40元。主要为大型机械深耕作业的补贴。

6、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50-100万元)。主要补贴为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产区。

7、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400-600万)。主要补贴为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新型主体。

8、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500万)。主要补贴为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的、有能力的项目主体。

9、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20万)。

10、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每亩600元。

11、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100-300万)。属于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的地区,并报验的项目。

12、农作物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300-700万)。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农作物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等。

13、“粮改饲”支持政策,每亩50-200元。补贴为养殖基础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县,以青贮饲料为主。

14、退耕还林还草支持政策,每亩1000-1500元。将全国25度以上的非基本农田耕地、严重沙漠化耕地及库区非基本农田退下来,还林还草。

以上补贴有些可以直接领取,有些必须要按申报截止日期申报项目,待批复后方可领取补贴资金。

二、未来国家支持方向

1、集约化农业

目前我国还处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农业生产模式当中,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盘活农村经济,今后集约型农业将会受到国家的支持。因此,在今年甚至未来5年里,规模集约型农业将成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重要方向。如蔬菜种植、水果产业、茶叶产业等200亩以上的种植户,可申报“农业部的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项目”,每个项目补贴50-100万元。

2、示范化农业

县市可通过一系列试点及示范型农业的开展,国家将总结试点地区经验,进而逐步向全国全面推广。那么,作为试点示范型农业来说,将优先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如:“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目”,省级1000-2000万元、国家级1-2亿元;“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可申报财政部的项目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补助数额:300-500万元。

3、农村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

农村在过去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农产品的滞销问题,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城里还是有很多外地的农产品购买不到,对应的农村电商跟随了时代的脚步,不在饱受地域的限制,坐在办公场所就能把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

4、试点示范性农业

示范性农业的发展一直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领头雁,当别人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时候,示范性的农业已经开始了。而且,国家推动示范性农业的发展恰恰是利用其试点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进而再向全国大范围内推广。所以,作为试点示范性的农业,也必将受到国家的重视。当然了,不同地区试点示范性的农业所获的补贴金额与标准也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咨询当地的农业部门。

法律依据

《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第七条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具体补贴标准、补贴依据和补贴方式等由各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可与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挂钩。

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可采取贷款贴息、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方式支持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近几年重点用于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鼓励按照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创新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方式。对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资本注入规模和节奏要根据担保业务运营情况合理确定;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对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应采取“先服务后补助”、提供物化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不鼓励对新型经营主体实行现金直补。单户补贴要设置合理的补贴规模上限。

“非粮化”说得简单直白点就是耕地除了粮食作物外,禁止种植其他作物。对于耕地能不能种植“非粮化”作物,有明确规定是不能!并且在抓紧促进阶段。

近日湖南的一位农民自承包地种植了1.5亩生姜,却还没成熟就被有关部门的人们铲掉了,此事引发广泛关注后,很多网友将之与最近引发舆论热议的“农管”执法联系起来。

这件事情背后暴露的是近年来全国治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面临的多重困境。关于“非粮化”,严格地细化了粮食种植的政策,特指小麦、水稻和玉米这三大主粮以外的种植,也就是说土地在确保这几大主粮的种植面积后,才能种植棉花、大豆、花生或其它杂粮和经济作物,不可以用来种树、挖塘、建厂房、养殖设施等非粮食作物。

近些年来越多越多农民进城打工,尤其是年轻一辈,在农村几乎看不到务农的,老一辈大多是在家帮忙照看孩子,会下地劳作的也不多了,毕竟外出打工比在家种地赚得要多,而且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因此导致耕地出现荒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一些大规模流转的农村耕地改种非粮作物,如果不加以阻止及时纠正过来,粮食产量肯定会出现下降,而粮食对于我们而言有多重要,这一点不必我啰嗦了吧。

为了有效保护耕地面积,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和《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这成为近年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治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主要依据,但二者所指向的问题有所差异。

防止耕地“非粮化”比制止耕地“非农化”的工作更为细致、深入,并且对不同等级耕地所种植作物的优先顺序做出了规定。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禁止的“非农化”“非粮化”行为包括:

1、耕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和三十八条: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2、永久基本农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那么耕地上种植什么呢?对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是:主要用来种植粮食作物,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如果现在种植的是棉、油、糖、蔬菜等非粮食作物的,可以维持不变。

对一般耕地的要求是: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

所以1.5亩全部种植生姜是违反了相关规定的,不过在农村的很多地方都存在这种现象,就拿我的老家来说好了,很多人都在自家的耕田上种了藿香树。而永久基本农田被一个老板集中承包去种植了,去年种植水稻收割后,今年改为了种植毛豆,我在五一回家过节的时候发现村里面很多人都去摘毛豆了,一问才知道老板在雇佣“临时工人”呢,连小孩子都去帮忙摘了。

按照0.6元一斤的价格回收,有些毛豆的成熟度还不够就摘了,原因是村支书和有关部门来下达“命令”了,要求尽快处理重新种植水稻,后面承包老板去协商争取了一些时间,把能摘的毛豆都摘了,实在不能摘的再等个把星期是极限了,自己不处理相关部门会安排直接铲除,现在全部清理掉又准备种水稻了。

粮食等农产品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稳定粮食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是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不确定性增加,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所以我们不能随意违反政策规定不能“乱来”哦!

要想治理耕地“非粮化”的痛点,个人觉得应该给大家进行普及,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让大家逐渐培养这个意识,例如充分利用起村里面的“大喇叭”,定时定点播放相关的规定要求,村里面的公告栏粘贴相关告示,村长或者村干部召集村民开会,明确告知大家该如何做,不让任何人企图“装傻充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7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