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大力发展水产业,不仅可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和水生经济动、植物,还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食品(当今人类植物蛋白质中的6%、动物性蛋白质中的17%来自水产业);为食品、医药(如玳瑁、海龟、鼋、北海狗、海马等)、饲料、制革(儒艮、斑海豹、北海狮等)和工艺品(如珊瑚、珍珠、扬子鳄等)提供原料。发展水产业对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有着重要作用。
水产品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尤其是鱼类的蛋白质高、脂肪低、胆固醇少,为人们所喜食。20世纪80年代初,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中,水产品动物蛋白质已占25%左右。水产品还可以为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其他化学工业提供重要原料。水产品是国际贸易中的畅销品,换汇率较高。发展水产业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生产各部门的良性循环。
中国东、南滨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适于捕捞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大于全国耕地面积。浅海滩涂可供养殖面积约134万公顷。内陆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约1675万公顷,可养殖水面502.5万公顷,还有大量稻田具备养殖条件。鱼类资源相当丰富,海水鱼类约15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淡水鱼类约7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常见的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等。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在国际上颇具盛名,如对虾、海参、鲍鱼、扇贝、珍珠等。
总产量增长逐渐趋稳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据国家渔业统计数据披露,
2015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峰值,随后于2016年跌至6379万吨;2016-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逐年增长,产量变化逐渐趋稳。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实现6480万吨,较2018年增长0.34%。
淡水养殖占据近半比重
我国水产品的主要来源包括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2019年,我国源自淡水养殖的水产品占据了水产品总量的47%;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分别占据了32%和15%。
养殖面积波动下滑
虽然我国水产品绝大部分来自于水产品养殖,但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养殖面积处于波动下滑的态势。2019年,我国水产品养殖面积达711万公顷,较2018年下滑1.25%。其中淡水养殖面积占据了水产品养殖总面积的72%。但其平均产出远低于海水养殖。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养殖”是发展趋势
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对此,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共分8个部分、26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目标是: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