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养猪大王

家乡的“名人”

养猪大王

我们村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们村的“养猪大户”——李大叔。

李大叔养的猪个个肥头大耳,胖墩墩的,足有百十来斤重,活像一个个大肉球。

李大叔养猪十分有经验。每天一大早,李大叔便起来把猪圈打扫打扫,给猪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干完后,他便为猪做“早餐”了,“早餐”十分丰盛,不仅有上好的猪饲料,还有一些青菜萝卜呢!李大叔的猪也很乖,从不挑食,不管给他们什么食物,它们都会全部吃完,从不留下任何剩菜剩饭。每天中午,李大叔便会请来兽医,为他的猪检查身体,看看有没有病,如果有病,李大叔就让兽医为它们打针,直到好了为止。晚上,李大叔便会搬来一些稻草,为那些猪铺上,让那些猪睡得暖和些。难怪,李大叔家的猪会养得这么好。

每年年底,李大叔便把所有的大猪卖掉,留下小猪仔,让那些小猪仔长大后再卖。李大叔一年就因养猪就赚了七、八万元钱,没过几年,李大叔便发家致富了。

村里的人看到李大叔养猪能发家致富。便去请教李大叔,李大叔毫不犹豫地对大伙说:“只要对猪有无微不至的关照,那么猪也不会亏待我们的。”大伙听了,都知道了自己养猪不能发家致富的原因:没有给猪好吃的,没有为猪看病……现在,我们村里的人都改正了养猪的方法,全都发财了,现在,大家都感谢李大叔的提醒,让我们村的人都发家致富了,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非常敬佩李大叔。

网易养猪场的主要影响

震惊!“猪茅”牧原发威,2022年预计营业收入为1220亿元-1270亿元,是唯一一家破“千亿”的上市猪企,且整体养殖产能为7500万头/年左右!不得不说这业绩实在太“亮眼”了,而且该公司的负债率也由于第四季度盈利状况较好,将显著下降,一时间业内纷纷传出了质疑之声,疑似牧原数据“造假”。

放眼望去,其余上市公司业绩颇为惨淡,例如新希望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净利润预亏4.1亿元-6.1亿元;正邦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10亿元-130亿元,亏到即将退市;而温氏公告虽然显示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亿元-5.3亿元,但盈利是来自养鸡并非养猪,与去年不同的是,养鸡赚的钱刚好能填上养猪亏损的窟窿。

牧原“独占鳌头”原因!

众所周知,养猪业是个周期性、波动性很大的行业,对于养殖散户、上市猪企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牧原之所以能稳坐“猪界一哥”的位置,不仅在降本增效上下足了功夫,而且在经营上也更加灵活。

当新一轮猪周期来临后,牧原立马调整发展战略,只要能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养殖利润,什么都能卖,在仔猪价格大涨时卖仔猪,大猪赚钱时卖大猪,这是许多中小散户、猪企都没有做到的。

2018年非瘟前,国内生猪养殖主体为散户。

但在非瘟爆发之后,国内大量能繁母猪死亡,众多养殖散户纷纷退出猪市,与此同时,规模养殖场大量涌入养猪业,年复一年,龙头猪企在生猪市场话语权越来越重,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价格走势。

据统计,TOP20猪企市场占比提升至21.41%,专家预计2025年上市猪企市场占有率高达40%,养殖散户处境艰难。

不过拥有着国家补贴的头部猪企也不是高枕无忧,例如曾经的养猪巨头雏鹰,惨遭退市的命运,黯然离开资本市场,而“江西养猪大王”正邦在逆势扩张下,也逐渐走下坡路。

在养猪规模化时代,降低成本是头部猪企的首要目标。

而养猪业主要分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以牧原为首的自繁自养;另一种就以温氏为首的“公司+农户”。

自繁自养养殖经营模式特点,企业自建养殖场、饲料厂,采用专业化养殖技术并雇佣饲养人员,拥有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繁育等全部生产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该养殖模式的优点在于保证养殖企业对生产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实现智能养猪,但缺点就在于产能扩张相对重资产。

“公司+农户”,该模式下,公司负责品种繁育、技术指导、提供疫苗饲料、产品销售等环节,委托农户则负责在自有或猪用的土地上生产栏舍,并按照公司技术进行饲养,公司向农户支付委托费。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资产”,但在疫病防控、成本上稍逊自繁自养模式。

而在非洲猪瘟后,自繁自养的经营模式优点被放大,牧原因此一跃成为了猪业大佬,短短数年内,资产翻了几番。

近期,牧原披露了2023年资本开支,预计在100亿元-150亿元左右,包括养殖场、屠宰场的建设以及相关维修改造费用等,不仅如此还会加大智能化设备的研发投入,提升生猪养殖数字化智能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温氏进军预制菜赛道

对于巨头猪企温氏来说2022也是艰难的一年,虽然肉鸡出栏11亿只,达到行业内第一,但生猪板块却在亏损,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低迷,叠加饲料成本上涨。

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温氏将继续向下延伸产业链,加大下游屠宰和食品加工的投入,不过此前预制菜就已经挤满各大农业公司,在强者云集的赛道上,温氏能否闯出一片天地呢?咱们拭目以待。

说来说去,养猪难题还是在降本增效、如何有效应对猪周期、把握出栏时机上,个人建议,养殖散户应重新认识自身优势,既然没有雄厚的资金链,那就只能在经营方式上更加灵活,才能不被残酷的猪市所淘汰,而大型猪企也不例外,除了拓宽产业链外,也要根据新一轮猪周期的特点制定经营策略,在生猪养殖行业走得更远。

此前因担心太湖遭到污染,湖州不欢迎网易养猪场建设在此,婉拒丁磊到湖州养猪。

网易方面表示,湖州及安吉的领导热情抛出橄榄枝,湖州市委书记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表达肯定和期待,安吉书记县长几次登门招商亲力亲为落实服务。

在安吉方面看来,网易养猪场项目的落户,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是双赢。

安吉县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他们是从报纸上看到丁磊有养猪的意向,主动与网易联系的。“网易对场地要求很高,强调环保、清洁、安全,安吉生态县是个很好的牌子,跟网易的品牌相得益彰。”

网易农业事业部总经理毛山说,落户安吉,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有利于猪的健康成长;二是产业配套完善;三是通过沟通了解,湖州和安吉的地方政府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

如此大的项目落户,能给安吉带来什么好处?

安吉表示,除了税收,土地流转还能给农民补偿。绿色品牌的进驻,跟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相吻合,对当地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有好处。

网易的猪全部吃青饲料,不喂饲料农民种的番薯藤就可以卖钱了。过去安吉的农业生产单一,农民自家猪吃不完的青饲料,只好烂掉,或荒着不种。 自丁磊曝出养猪大计后,其追随者也大有人在。

2009年6月,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被曝签约江西养猪大户国鸿集团,投资养猪事业。

同时,在2009年融资成功的千橡集团CEO陈一舟也对外表示,千橡要多条腿走路,“丁磊养猪,我们就养兔子”。2010年2月初,他又自我爆料称,在丁磊宣布其养猪计划后,自己曾苦苦思索月余,也想去养猪。后因各种原因才放弃。

2010年初,北京中实集团在陕西渭南建设“黄河国际食品产业基地”,投资10亿元实施圈地养猪。

另外,同为互联网起家的刘强东,也效仿丁磊搞起了“副业”。2011年2月,他在其微博上透露称,要回老家租赁5000亩地种无农药无污染的大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