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预防海洋弧菌等菌类的感染?

处理海鲜被弄伤后,避免皮肤伤口暴露食用时充分煮熟在食用水产海鲜时,应尽量将其蒸熟煮透,而蒸煮贝壳类水产品时应至少煮沸 5-7 分钟。

如何预防海洋弧菌等菌类的感染?

另外,还要注意,如果皮肤有伤口,应尽量避免伤口暴露在海水中。在食用海鲜等产品时,采取煮熟的办法,可以降低感染类似细菌的几率,因为一般的活菌都是不耐热的,加热至 80-90 ℃,即可杀死大部分活菌。

其实不止是海鲜,不少河鲜中也都含有多种致病菌一些海鲜河鲜营养价值确实很高,但也存在着一些健康隐患,螃蟹、虾、贝等产品当中含有多种致病菌以及诺如病毒之类致病性很强的病毒。

以螃蟹为例,其中含有的致病菌就包括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李斯特单核增生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特别是弧菌类致病菌,在河鲜海鲜中特别猖獗,夏秋季节尤其污染面大,一定要注意。

海洋弧菌的感染途径有两种:

一是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蚝、蚌类、虾蟹等海产及生鱼片;

二是从皮肤直接感染,如在被海鲜刺伤等情况下或在手上及身上有创口的情况下接触到受污染的海水,海洋弧菌就会侵入体内。

不少人都有被虾蟹等海鲜产品刺伤的情况,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在意也并没有发生意外,原因有二,第一是创伤弧菌的存量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平时碰到的海鲜大部分只携带有少量的创伤弧菌;第二就是每个人的免疫能力不同了,因此对致病菌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免疫力差的人,在受到创收之后,当然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让创伤弧菌乘虚而入。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在吃海鲜的时候,一定要防范海洋弧菌感染!

河蟹弧菌病如何诊断与防治?

弧菌是条件致病菌,意思就是水体环境恶化和对虾自身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对虾就容易受弧菌侵袭生病。弧菌侵入体内之后比较难治,所以最主要的是要预防,在平常的养殖中注意维护好水体环境,同时要注意增强对虾的体质以增强抵抗力。

对虾的肝胰腺是最重要的器官,肝胰腺不好会引发各种疾病,包括弧菌,因此保护对虾的肝胰腺是增强对虾体质必不可少的工作。

保护对虾肝胰腺用胆汁酸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胆汁酸是动物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主要成分,本质上是一种消化液,在动物体内的脂肪代谢和保肝护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病因与症状

引起河蟹弧菌病的病原有多种弧菌,其中主要包括鳗弧菌、溶藻酸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该类菌主要感染血淋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放养密度高,饲养过程中河蟹受到机械损伤或敌害侵入使蟹体表受损,水质污染,投喂人工饲料过多,导致弧菌继发性感染,病蟹腹部和附肢腐烂,体色变浅,白色不透明,发育变态停滞不前,病蟹组织中,特别是鳃组织中,有血细胞和细菌聚集成不透明的白色团块,濒死或刚死的病蟹体内有大量的凝血块,病蟹身体瘦弱,活动能力减弱,行动迟缓,匍匐在池边,多数在水的中、下层缓慢游动,趋光性差,体色变白,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有时病蟹呈昏迷不醒状,随着病情发展,胸足伸直失去活动能力,最终聚集在池边浅滩处死亡。

(2)流行情况与诊断

该病主要为害幼蟹、蚤状幼体甚至大眼幼体,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可达50%以上,若幼体染病,1~2天内即会死亡,导致全军覆灭,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为夏季,流行水温为25~30℃。

将病蟹的血液淋巴涂片,若发现有弧状、螺旋状或S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且具该病症状的,基本可判定为此病,对于早期患病幼体,通过身体比较透明的地方,在400倍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菌在幼体内各组织间的血淋巴活泼游动,确诊需用弧菌多价血清进行凝集试验。

(3)预防方法

①合理放养,保持适宜的密度。

②在捕捞与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小心,避免蟹体受伤。

③及时更换新水,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洁,以防止因有机质增多而导致该病发生。

④在发病季节,全池泼洒2毫克/升漂白粉进行预防。

(4)治疗方法

①用2~3毫克/升的土霉素,或1.5~2毫克/升的强力霉素,或1毫克/升的氟哌酸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5次。

②将土霉素(每千克蟹体重0.1~0.2克)或强力霉素(每千克饲料10克)拌在饲料中,制成药物颗粒饲料后投喂,连喂7天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可连喂1~2个疗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