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检测到水体弧菌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时,该采取什么措施?
采取的措施为:
(1)控制投饵量。
(2)如果水源条件好的,可加大换水量。
(3)尽可能排一些底层的水。
(4)使用沸石粉等环境调节剂。
(5)加大量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制剂。
(6)如果确定弧菌繁殖成优势时,应该先使用消毒剂(如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再尽量将底层水排出,然后,施加具有络合、吸附的环境调节剂,最后再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
水产养虾怎么预防弧菌病
下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有在水产市场待着的人回答一下“鲆鲽鱼养殖常见病弧菌病防治技术”的吗?”。
首先,病原方面:弧菌病的病原是弧菌属的一些种类,常见的有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创伤弧菌、哈维氏弧菌等。菌体革兰氏阴性。
其次,流行情况方面:弧菌是海洋动物体表和消化道内微生物区系中的优势菌群,在沿海和河口地区也有广泛分布。可以引起许多养殖鱼类、甲壳类和贝类的严重疾病。对于鲆鲽类,6~9月为发病盛期,以水温15~25℃时为发病高峰期。此病虽不导致突发性大量死亡,但累计死亡率高,且经常会引发其他病害的感染。
再次,大病症状方面:弧菌病的症状和病变较为多样化,既与不同种的病原菌有关,又随着患病鱼的种类不同有差别。大多表现为食欲不振,游动无力,体表皮肤溃疡,头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血,有的鳞片脱落,吻端、鳍膜烂掉,眼内出血,肛门红肿扩张,腹部膨胀,有**黏液流出。牙鲆仔鱼的“肠道白浊症”,也为弧菌所致,表现为肠道白浊、萎缩,腹部下陷。鲆、鲽类等均有发现,危害较大。
最后,就是预防方法方面:保持优良的水质和养殖环境,是预防此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一旦有弧菌感染,可投喂磺胺类药饵,第1天每千克鱼体重用药200毫克,第二天以后减半,连续投喂7~10天。还可投喂土霉素,每天用药70~80毫克/千克鱼体重,连续投喂5~7天。在口服药饵的同时,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全池泼洒(用法和用量根据产品说明书),视病情每天l~2次。
1、 前30-40天之前,要特别注重白虾肝胰脏的发育和转化,转肝顺利,肝脏功能完整,虾体免疫力好,不容易感染弧菌。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池水中存在少量弧菌,虾也不一定发病的原因之一。
2、 当发现弧菌初期感染症状,红肝红胃红肠、红须断须红尾、红腿黄腿、虾身颜色深有斑点时,及时泼洒好旺农水产em菌护肝护肠,杀灭肝胰脏、肠胃中的弧菌,避免进一步感染。
3、 平时要注意仔细观察虾肝胰脏、肠胃、虾身,吃料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检查水体和虾体弧菌数量,并马上采取处理措施(不要等弧菌检测结果出来后再采取措施,这样往往耽误治疗时间)。我们使用如下方案后,弧菌感染症状逐步消失,虾子摄食正常。
a、傍晚使用好旺农水产em菌液10斤/亩进行池底消毒,控制池底弧菌数量;
b、晴天上午使用“肝胆利康散”2袋+“本草膏”1瓶用2亩泼水保肝护肝,促进红肿肝胰脏恢复,情况严重可以连用2天后肝胰脏正常,效果比较明显;
c、下午使用好旺农水产em菌液拌80斤饲料喂一餐,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杀灭肠胃和肝胰脏中的弧菌,使用下来肠胃发红症状减少;
4、我们提醒养殖户注意改良池底的观念。一般养殖户认为放苗前15-20天不用多改底。这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藻相情况灵活运用。如果像今年5月之前高温天气多,藻相易变,藻类老化时间加快,池底堆积过多死藻,很容易成为弧菌大量繁殖的温床。我们建议养殖户要经常使用好旺农水产em菌进行泼洒分解池底的死藻和粪便残留,根据温度、天气变化来灵活改底,随着温度升高要经常性改底,最好交替使用水产em菌改底,效果会更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