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的栽培繁殖方法
檀香为檀香科植物的心材。檀香全身是宝,它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下面我要介绍的是檀香的栽培繁殖方法。
檀香的栽培方法
挖穴种植
1、挖穴与密度
在土壤肥力相对较好的地方,且檀香是野生性较强的物种,挖穴一般以40cm?40cm?40cm或60cm?60cm?40cm的定植穴均可,回填熟土,即可种植。
2、种植时间与方法
檀香种植时间安排在温度较低的4月底前完成。如果苗木规格较大,在40厘米以上,此时苗木较为老熟,移栽时,受强光照的影响就比较少。
由于檀香怕积水,种植时,苗木培土后的高度要比整个台面高出10厘米左右。栽后培土,浇足水即可。在秋、冬季移植,为了提高成活率,浇水后,用1平方米的塑料薄膜覆盖。保水、保温。
修剪技术
檀香虽然具有多种用途,可精油提取(檀香醇),碎屑用作香盘、焚香等,但市场中经济价值最高还是檀香木材,且长度60厘米与1.5米的材质价钱相差近一半。因此在檀香栽培中。培育单主杆,较直立杆形是栽培上重要的技术环节。
在檀香苗生长过程中,虽然主杆较为明显但大多数苗木会出现顶芽枯死、折断以及风、虫影响折断主杆,继而萌发多个不定芽成为多主枝,使主杆口径变短、变小影响收益。早期管理中,苗木初期生长较快(热带雨林特性),而主杆较细,会出现弯腰现象,成材后材质就成弯形。必须采用人工扶持的方法而达到栽培目的。
1、 及时割假蒿
苗期寄主假蒿是草本植物,在春夏高温高湿季节,是假蒿旺长期,一个月时间内假蒿可长1米多高,而且一丛假蒿会抽发几十个单株,在雨水后很容易倒伏,压在檀香苗上,造成檀香生长不良及主杆弯曲甚至致死,因此在5~9月每月都要到田间巡查对于高于檀香苗的假蒿,要及时用镰刀割短。保证檀香苗木不被遮阴及覆盖。
2、立杆扶持
生长中大约有20%的檀香苗需要扶持,防止苗木弯曲,萌发侧枝发生,需要用小棒扶持。
3、整芽
以上所述檀香苗经常会发生顶芽枯死,从而萌发多个不定芽成为多主枝。在每次抽梢5厘米时,要到园中检查,摘去多余芽,只留一个位置较为合适芽,虽然与原来枯死顶芽位置不能重置。枝杆有些弯曲,但长成材质仍然较为直立。
4、修剪
檀香种植一年后,下部的枝条虽有叶片,但枝条细弱,位置低,常被假蒿遮阴,要及时剪掉这些枝条,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生长。檀香树形总的来说较为直立,在管理较好的园中。常几个侧枝条与主枝形成直立枝,这些枝条也有顶端优势,与主杆争夺养分,修剪上多采用剪掉侧枝顶端部分(整枝剪掉可能造成树势衰弱),留这些侧枝的下部侧枝,以利主杆的培育。
5、台面合理
檀香是半寄生植物。虽然能吸收部分矿物质,但必须寄生在寄主上,掠夺寄主的养分才能存活。当树体长大后,有较强的寄生掠夺(营养份)性。人工栽培檀香,要达到檀香速生快长。台面至少要有3米以上。采用鱼鳞坑的栽培方法。香树的四周要有能种植四丛假蒿及1~2株山毛豆的种植空间,是檀香种植的基本要求。
肥水管理
檀香刚种植,植株小,根系弱,施肥上的原则是薄肥勤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星期施1次1%的三元复合肥水液,每株次1公斤水量,但在山地大多掌握在雨后,撒施50克三元复合肥,每月1次,在11月前停止施肥。施肥时要特别注意对伴生物的施用。种后第2年、则分3次施肥:第1次在4月份树体恢复生长施下。第2次则在6月份。第3次在9月底10月初施下。全年株施用量掌握在0.25公斤尿素+0.25公斤三元复合肥,确保生长需要。山地土壤大多较为瘠薄,除了缺少氮、磷、钾外,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株生长不良、慢。在栽培管理中,除了对檀香施肥外。还要对寄主假蒿进行施肥,这样才能保证檀香寄生生长的需要。
檀香的繁殖方法扦插繁殖
一、材料基质
插条采回后先用清水洗干净再剪。普通枝条截成长8~10cm,具3~4个节,顶带2片叶的枝段,顶梢和萌枝则去除下部分叶子;或按不同扦插试验,把普通枝条截成全木质化枝段、半木质化枝段、绿枝段和顶梢。
直径约0.5mm的洁净河砂。使用前经0.03%高锰酸钾消毒。
二、培育环境
插床设于塑料棚内,安装自动喷雾,自然光温。适当遮荫。经测定,棚内温度25~31℃,插床温度26~28℃,光照强度1100~1400勒克斯。
三、扦插方法
普通枝扦插生根困难。必须另寻途径。进一步证实,幼树茎基部萌发的枝条,扦插生根率较高。有资料介绍,桉树采用母树劫化处理可获优良无性系。对此,檀香也值得试用。萌枝和普通枝一样,其生根率随母树树龄的增高而降低,生根率越高。高龄树截干后,其萌枝的生根率有较大提高。
母树截干后8天左右,芽开始萌动。取萌芽后生长10天以上的萌枝扦插均有生根。生根插条的多少因母树内部的生理状态不同而异,在同等条件下,有些母树的萌枝多生根,而有些母树的萌枝少生根或不生根。据观察,在采集时,除考虑萌枝的生长天数外,还要选择充实的萌枝,才有高的生根率。
四、激素处理
用IBA处理萌枝效果好一些,而且处理过的插条的根多而粗。
五、扦插管理
萌生枝扦插,再次证实5~10月均可扦插。其中以7~8月扦插更好
萌枝扦插后15天,在插条切口处长出愈伤组织,30天左右从愈伤组织或插条基部长出1~3条粗根。此时移植较为适宜。移栽时把生根的插条移人种有寄主的营养袋。袋土要求疏松肥沃。移植后把袋苗放置半荫处或利用寄主遮荫,并注意喷水,一个月左右,小苗长定后,可搬到全阳光处或剪去遮盖的寄主,继续培育。
嫁接繁殖
一、嫁接时间
檀香几乎一年四季均有生长,但5~10月份生长最活跃。不同时期嫁接试验结果也看出。在11~4月份嫁接,成活率只有20~33%。而6~10月份嫁接,成活率可达70%左右。
二、嫁接方法
在砧木、接穗相同的条件下,腹接法成活率略高于皮下腹接法。皮下腹接法剥皮较为费工,且皮不易剥离,而普通腹接较简便,术熟练后效果更佳。此外,劈接法,但成活率时高时低,而且接稿枯萎后,砧木不能在短期内再次嫁接。
三、接穗选择
接穗类型接穗选择年龄相同、生长健壮、节间短、顶带嫩柏、腋芽未萌动的枝条,分三段取材:嫩绿徽木质化枝段、棕色带绿的半木质化枝段、棕色全术质化枝段。一般取3~4节(长约3cm)嫁接于砧木上,采用腹接法。
四、选择母树
接穗与母树树龄檀香树的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生势遂渐减弱,一般5龄前生长最快,以后生长转慢。20年以上的檀香树树高和茎粗的年增长都不明显。嫁接成活率与采穗母树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采自1~5龄幼树的接穗嫁接成活率较高,一般可达60%~80%,而采自老树上的接穗成活率只有20%~50%。
五、断砧和解绑时间
檀香怎么养?
[三杯香] 泰顺名茶,采摘于清明前后,因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而成名.该炒青绿茶外形条索细紧有苗锋,色泽翠绿油润,芽毫藏隐,泡开之后呈一芽两叶叶形。
[大荆红花芋] 乐清大荆镇利用山地和梯田,大种红花芋。它个大而均匀,去皮后呈粉红色,艳如花蕾,肉嫩味香,为芋中的上品。1994年初有40万公斤陆续运销日本。
[大黄鱼] 又叫黄花鱼,为暖温性集群回游鱼类。洞头渔场盛产大黄鱼。渔讯期3月至6月,以5、6月为盛。大黄鱼蛋白质、脂肪丰富,无机盐及维生素含量高,鲜食味美,晒制成鱼鲞,则可保持较长时日。肝可制鱼肝油,鳞可制芡鳞胶、咖啡碱。
[上吴枇杷] “浙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浙南有名的批杷生产基地——永嘉县六龙乡上吴村,有枇杷树46,67多公顷,10多个品种。种植最多的“大红袍”、“青碧”,都是枇杷中的珍品,皮薄色黄,果晶柔软,味甜如蜜,食之满口生津。还有“红毛丫头”,红红果子,大如鸡蛋,25~26颗便有1公斤重。80年代全市枇杷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66.67余公顷。
[马站四季柚] 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又名苍南四季柚。据马站魁里乡下魁村《周氏家谱》记载: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总,带回四川柚苗种植,后经农民繁殖选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而得名,以第一第二次花所结果实最好。果实卵圆形,单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较薄,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红色的。果耐贮藏。果树喜温湿气候和黄红壤,唯马站气候土壤适宜。
[乐清湾缢蛏] 乐清湾,为我国缢蛏(俗称蛏子)三大产地之一。蛏味很鲜,为沿海居民所喜食。除鲜食外,也有加工为蛏干和蛏油。乐清每年围塘整涂,规模较大。整涂培苗与海区自然涂附苗比较,亩产要提高10至20倍。
[永嘉田鱼] 学名田鲤。养殖于水稻田,形似鲤鱼。永嘉稻田养鱼已有数千年中历史,至今相沿。该鱼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当年鱼苗最大的达0.5公斤。全县养殖面积5666.67公顷,年产量达80余万公斤。肉质肥嫩,少骨刺,味鲜美,营养丰富,兼有利尿、消肿的药用价值。田鱼多姿多采,也是理想的观赏鱼类,人们誉之“体像鲤鱼,味赛鲫鱼,色如金鱼”。市区菜市场有售,还远销国外。
[永嘉早香柚] 永嘉中部山区岩头、花坦,碧连等地,有百亩以上的早香柚荃地8个,其中花坦乡巽坑村荃地达400亩。永嘉早香柚原产碧莲,9月下旬成熟,属我国特早柚类品种。平均亩产1500公斤。肉质脆嫩,果汁多,甜酸适口,1993年在泰国曼谷国际农产品评比中获银质奖,1994年又在全国第三次柚类评比中获金杯奖。
[龟脚] 学名石砌,长5—8厘米,因形似乌龟之足而得名。龟脚分布于海浪冲击的崖礁缝中,瑞安北麂、北龙、大峙等海岛有产.其肉淡红色,肥而细嫩,味极鲜美。因渔民要攀登海岛悬崖找寻、挖采,十分艰险,所获不多,故更显名贵。
[沙岗粉干] 永嘉枫林镇西北的新坊、镬炉、兆潭、东岸庄、徐家湾等村庄统称沙岗.这里农户向来以制作粉干为副业。粉干为民间主要副食品。其制法是:米粉加水蒸成半熟,捣成块状,再压成细条,扎制成贴,晒干即成。沙岗粉干细如纱线,洁白软韧,快熟难断,耐煮汤清,是温州地区最优质粉干之一。
[瓯江子鲚] 子鲚,瓯江特产,上市时节满腹是子,故名。学名叫凤尾鱼,也叫凤鲚,系因尾部有分叉、细长而尖、形如风尾而得名。它从立夏、小满开始,洄游人瓯江中游咸淡水汇合之处产卵繁殖,一直到夏至、小暑,捕获期约两个月。此鱼高蛋白、高脂肪,肉质细嫩、鲜美,久负盛名。食法有红烧、油炸或加工成鱼干。尤以油炸鲚为夏日筵席上的时鲜佳晶。
[瓯柑] 温州栽培柑桔,已有千余年历史。瓯柑早在唐代便列为贡品。今有柑桔种植面积近1.333万公顷,优良品种有“茶山温州”、‘梧埏温州”等,还培育出无籽瓯柑。瓯柑肉质鲜嫩无渣,香甜略带苦味,夏日食瓯柑犹如玉液琼浆,沁人心脾。瓯柑还能去胃中瘕热,利水谷,止呕咳,生津止渴,久食能通筋络,开肠胃。储藏得法、春后不溃的瓯柑,还有清心消暑、去邪祛毒、降血压等作用。矿山、井下、炉前接触煤气烟毒硅尘的工人最宜吃瓯柑。
[金星草] 又名雁荡铁皮石斛,为当地特有的兰科植物。生长于峭壁和峰柱裂缝处,高约50厘米,竹鞭状,条叶鲜丽。其根枝清热解毒,疏肝化郁、并能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热症抽搐、心悸、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疾病。
[黄腹角雉] 我国特产珍禽,属国家一级保护鸟,产于泰顺县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体型略大于家鸡,羽毛鲜丽。尤其是雄鸟,头顶有一簇由黑色和棕红色羽毛组成的羽冠,头两侧有一对钴蓝色的角状突,腹部纯淡**,背面黑底缀以许多米**的圆斑和棕红色的块块,颗颗小白点散布其间,显得格外柔和、匀称。更为别致的是,它胸前挂着一块从喉部垂下的肉质裙,肉裙中央鲜红,外缘镶以蓝色的条纹图案。文成石蝉林场也曾发现黄腹角雉,被专家们确认为新分布。
[菊花鸡] 温州特产细毛乌骨鸡,味美,药用价值高,因周身羽毛向上卷曲似菊花,故名。其特点是:躯干部似圆球,全身羽毛洁白无瑕,羽枝如丝,顶上毛冠大而圆,中间附生半球形软顶骨,耳垂呈翡翠色,额前肉冠形似胡桃,连同颔下肉垂呈蓝紫色,腿羽扩张如帚,五趾羽毛宛如两把雪白的小扇子,婆娑而行,别具风趣。
[温郁金] 因产在温州而命名,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末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稍扁,肥满,外皮细皱,表面淡**,断面有光泽。加工成药,味苦、辛甘、性寒,具有和血散瘀、行气解郁的功效,治胸肋脘腹疼痛、痛经等症,瑞安市马屿、陶山各乡镇,为全国三大郁金产地之一,产品出口印尼等国。
[楠溪江香鱼] 瓯江八珍之一。生息分布在大小楠溪,上至巽宅,溪口,下至沙头,尤以大楠溪产最佳。年产约50吨。楠溪江香鱼头小吻尖,尾分叉,身上细圆鳞发光。除腹部为银白色外,全身呈淡**。一条100—150克重,体长为15严20厘米。肉味鲜美,素有“淡水鱼之王”美称,清炖、白烧、熏焙咸宜。
[檀香橄榄] 又名青果,温州橄榄均属白橄榄,分布在飞云江南岸。种植历史已逾百年。平阳塘川檀香橄榄,脆嫩少渣,味清甜,含旃檀香,回味持久。种植面积133。33公顷,年产10万公斤。瑞安董夏村是橄榄专业村,年产橄榄4万公斤,主要有长榄和檀香揽两种,品种多,以老香、丁香榄最佳,是鲜食和加工兼用优良品种。
檀香树是一种半寄生性常绿乔木,它与众不同的是须根上长着千千万万个“吸盘”,这些“吸盘”紧紧地吸附在寄主植物上,从它们那里掠夺水分、无机盐和其他营养物质。虽然檀香树的根系也从土壤中吸取少量营养,但主要还是靠掠夺盘剥寄主植物的营养而成活。檀香树对赖以生存的寄主植物选择还挺苛刻,主要选择洋金凤、凤凰树、红豆、相思树等豆科植物作寄主,并从它们的根瘤菌中吸取供自己不断生长壮大的养料。 在培育檀香树苗的同时,要种植一些它的寄主植物,等檀香树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将它移植到寄主植物的身旁。如果寄主植物死亡,那么檀香树苗就必死无疑,除非及时补充一些寄主植物。檀香树嫉妒心还特别强,不容许赖以生存的寄主树长得比它高,比它长得好,若寄主树长得比它茂盛,它就会很快地“含恨”而死。所以,往往是在生长得郁郁葱葱的檀香树下,长着几株面黄肌瘦、垂头丧气的寄主植物。 仙人球的栽培 仙人球尽管能耐干旱,但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很慢。在栽培中必须破除那种认为仙人球耐旱不用浇水、施肥的片面观点,不仅要给予适当浇水、施肥,而且要努力创造一个高气温、高空气湿度的局部环境条件。对大多数仙人球来讲是非常适合的,仙人球在这种条件下,不仅生长快,面且晶莹美丽。 仙人球根喜欢通气,水浇多了,空气不畅通,易使根系腐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