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笑话
1.一壁虎在一家证券公司门口迷了路,这时正好有一条鳄鱼爬了过来,打算吃了它。情急之下,小壁虎上前一把抱住了鳄鱼的腿,大声叫道:“妈!”鳄鱼一愣,立即老泪纵横:“儿啊,刚炒股半个月就把你瘦成这样了?!”
2.一个伐木工人去应征工作
工头:前面的树林你去试试看...看你一分钟能锯几棵树.....
过了一分钟....
工头:哇....一分钟20棵....太厉害了.....你以前在哪工作的?
工人:撒哈拉森林......
工头:没听过......我只听过撒哈拉沙漠......
工人:对啊.....后来改名字啦
3.某君第一次坐飞机,恐惧,不敢睁眼,15分钟后睁眼,往窗外看,大叫:“哎呀,飞的真高,人都象蚂蚁一样。!” 邻座道:“那就是蚂蚁,飞机还没起飞。”
4.小明:“哇,你的脸怎么肿得这么大?”
小乐:“唉,昨天和爸爸划船时,被一只蚊子给叮了。。。”
小明:“肿得这么厉害,你一定被它给叮了很长时间吧?”
小乐:“它刚停在我的脸上,就被我爸爸用船桨给打死了。”
小明:“.........”
4. …作业做了很久,顺手 打开收音机,一个温柔的声音传出:"…如果肤色粉红,脸上的绒毛细嫩柔软,那么说明很健康…"
听到这里忍不住摸了自己的脸,对镜顾盼,再笑一笑,样子健康可爱。
这时,又听播音员 说道:"好的,听众朋友,这次我们的《养猪知识讲座》就到这里……”
5.有个王子受到诅咒,1年只能说一个字,但是他很喜欢一个公主,所以忍了五年没说话,存够了五个字之后来到公主面前说:“请你嫁给我!”公主愕然说:“啥?没听清楚。。。”
6.公司下班后,几台电脑聚在一起斗地主,饮水机也要玩。他每次都输,但仍然坚持每天都参加。沙发很不理解,问椅子:饮水机每天都输,为啥还打得那么起劲?椅子说“问这种问题,你脑袋也进水了么?
7.一个人在沙漠里快要饿死了,这时他捡到了神灯。神灯:“我只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快说吧!我赶时间”人:“我要老婆……”神灯立刻变出一个美女,然后不屑的说:“都快饿死了还贪图美色!可悲!”说完就消失了。人:“……饼。”
8 一只小老虎慢慢地走了过来,红着脸问小松鼠:“请问,我可以吃你吗?”
小松鼠觉得这个问法蛮好玩的,说:“你是第一次吃动物吗?”
小老虎更不好意思了,说:“是的,妈妈不在家。”
小松鼠又好奇地问:“那你以前吃什么呢?”
“……”
“什么?说大声点,我听不到。”
“吃奶!”说完,小老虎的脸更红了。
9..甲乙丙三人一起出游, 甲感冒了……
晚上,大家同睡一床,甲睡中间。半夜…甲打了一个大喷涕,乙丙整个脸上都是甲的鼻涕结晶。 乙丙:下次要通知我们 ……!
过了半个时辰,甲:注意了…
乙丙闻言赶紧钻入棉被中,并确定与外界没有连通 … 然后甲放了个屁。
10.一个小女孩打电话到电台想给妈妈点首歌,
主持人:为什么要给妈 妈点歌?
小女孩:妈妈每天上班都很辛苦,礼拜天还不能好好休息,要找各种练习本给我。
主持人很感动说她很懂事,是妈妈的好孩子
于是就问要点什么歌呢 ?
小女孩: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昨天晚上,有朋友发一个视频,视频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分享了两个段子。在此基础上,我适当添油加醋,以飨读者。
段子一:
某县,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良好家风,促进家庭和睦,提升当地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开展了“中华好风尚某县孝顺儿媳妇标兵”评比。
其中,一名村妇三十年如一日精心侍候公爹,评为十大标兵。其公爹当时已经90多岁,早年是公家人,有退休工资,退休后回老家颐养天年。
6月底,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若干年纪念日前夕,举行表彰大会。获奖者披挂红色绶带,手捧鲜花,现场锣鼓喧天,一派喜庆。
宣读获奖者名单、领导致辞,不在话下。
议程中,十大标兵都要发表获奖感言。轮到村妇发言,她是这样说的:
说罢,众人哗然。有人想笑,但在这个场合不能失态,只能掩口。
段子二:
李大爷进入耄耋之年,无儿无女,老伴也离世,典型的“空巢”老人。
八十多了,自理能力越来越差,行动多有不便。
以前的老战友古道热肠,通过家政市场物色了一个丧偶的六十挂零的农村老太从事居家保姆。
老太手脚麻利,家务活也是一把好手,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把李大爷服侍得舒舒服服。
一来二去,两个老人萌生感情。那些战友开始撮合彼此,一场黄昏恋就此修成正果。
身份不一样,角色不一样,老太太不再精心侍候了。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李大爷毕竟年事已高,身体机能每况愈下,行动迟缓,往往是问东答西、丢三落四。如果生病,就难免卧床不起。老太年岁也不小,日复一日干着买汏烧的活儿,时不时还要端屎端尿,就会产生怨言。
李大爷想,你吃我的喝我的,还那么多话。加上李大爷年轻的时候做过军人,脾气也急躁,处于生病状态时情绪也差。所以,在老太唠唠叨叨不停的时候,李大爷就常常回怼,说说伤人的话,还甩甩脸子。
本来在结婚之前互相客客气气的,没想到在成为一家人之后反而出现了嫌隙。矛盾就这样激化了。如此反复发作,心结就越来越解不开了。
李大爷的老战友又出场了,就开始轮番做老太的思想工作。
老战友:“老李是老革命,你照顾老同志应该觉得是很光荣啊!”
老太:“我这天天倒屎倒尿的,烦都烦死了。你们觉得光荣,你们来光荣光荣?”
老战友:“老李身上可是有三处枪伤呢。”
老太:“那关我什么事?”
老战友:“那可是打太原的时候留下的。”
老太:“那就到太原治啊!”
李大爷的老战友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可是老太就是油盐不进,听不下去。老战友想着关键时刻为老李两肋插刀,使出浑身解数,把过去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搬出来,结果却是拳头打在棉花上。
这个时候,隔壁的王大妈出场了。
王大妈早年也是农村的,后来一个什么机缘巧合就进城了。看到李大爷在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的时候不能休养生息,还要听很多闲言碎语,就开始为李大爷打抱不平。王大妈找到老太,开口就说:
“妹子,你喂过猪吗?”
老太农村来的,脱口而出:“喂过呀。农村人,谁没有喂过猪呢?”
王大妈:“一头猪 喂下来,一年收入多少?”
老太:“几百块吧。”
王大妈继续说:“妹子,姐跟你算一笔账。在俺们农村,一头猪一年收入就几百块。你看看李大爷,离休干部,一个月就一万八,一天就是六百,也就是两个猪崽。这是钱啊!老爷子多或一年,多少钱?一个月多少钱?你想过没有?”
老太一听,如梦方醒,大腿 一拍,快人快语,马上说:“姐,你别说了,俺明白了。”
心态一变,行动马上就变。
于是乎,老太与李大爷重归于好。
几点感悟:
——做思想工作,讲大道理有时候是对牛弹琴、隔靴搔痒,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适应对象的思想特点与心理行为规律并回应对象的关切。
——两个段子都是拿“养老”与“养猪”做比较,算的是经济账,打的只是个人的小算盘。虽然通过疏导可能达成扭转行为的目的,但其行为动机的激发依靠“牛肉”和“面包”等物质层面的因素予以刺激,往往在效果上是不持久的。
——两个段子中的老人均有不菲的养老金,相比特定对象,其价值高于这些对象的诉求,故而有一定的激发对方行为动机的作用。假设是收入微薄的老人,尤其是农村没有或只有极少养老金的老人,又或者虽然收入不菲但对象要价不低,这种方法就归于无效,不足以邯郸学步。
——两个段子中的特定对象都是“村妇”,有脸谱化的嫌疑,在一定程度上,是低估了农村中公序良俗的水平,也是对农村整体家庭美德的误读与歪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