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和漳州市哪个好?
梅州市是个人多地少山区市,属于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其地方财政收入约13亿元,而广东省转移支付高达30亿元。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工业梅州、生态梅州、开放梅州、文化梅州”发展新战略,市区新开发高科技工业园区面积就达19平方公里。大力弘扬客家文化,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梅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考核认定办法》,实行动态管理,能上能下,每年组织考核,对不达标企业给予取消或“察看一年”处理。同时设立农业龙头企业奖励基金,明确规定创办一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给予5万元、2万元以上的奖励。梅州市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1个,有水果协会、蔬菜合作社、养猪协会、养鸡协会、花卉协会等,协会以专业户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农户信息交流,联手开拓市场。同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市政府多次组织农业部门参加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招商会贸易洽谈会,先后引进多家有自主开发加工能力经济实体签订农副产品购销合同。2003年全市发展订单农业面积20多万亩,形成外扩市场、内建基地、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州市根据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形成独具特色的雁南飞和雁鸣湖两大名牌。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和雁鸣湖旅游度假村成功把现代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堪称典范,二者均为国家级的AAAA级旅游度假区。度假村都建有客家风情大酒店、别墅群、会议中心、健身馆、游泳地,高尔夫球场、集绿色生态、三高农业与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成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工业立市”,定位发展港口经济,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大的生产性项目相继投产,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规模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快,如后石电厂、灿坤电器和万利达集团今年产值预计可达60亿元以上,厦大漳州校区建设也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积极发挥对台、农业、港口三大优势,打造两岸经贸合作基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优质食品工业基地,建成与厦门特区互动、对台合作紧密、对外开放领先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决策,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目标,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在发展特色经济方面可归纳为“一鸡、二奶、双世遗、五南”,形成有明显特色的规模经济。漳州市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水果蔬菜、水产品、笋竹、食用菌、畜牧业、生态茶叶和特色花卉“八大产业”发展出现前所未有好势头,2004年,全市农业出口创汇6.67亿美元?增长23.7%,占全省40.4%。2004年全市新批办以台资为主的农业三资企业72家,总投资1.72亿美元,累计批准农业三资企业1457家,总投资29.97亿美元,实际到资10.7亿美元,是全国重要对台农业合作基地。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漳州市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特色食品工业,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全市食品工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4。2004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52家,工业总产值102.6亿元。以加工制品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品种130多个,出口量5.38亿美元,占全省43%。充分发挥对台合作优势,启动“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在农业生产特别是食品工业发展方面,从台湾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 漳州市主动对接全省产业布局,着力发展食品、机械、材料、能源4个主导产业和电子、医药、家俱3个重点产业(即4+3),培育发展产业集群。部分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涌现一批能带动产业集聚的行业骨干企业如灿坤电器、万利达集团、金龙客车、华阳电业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4+3”产业培育和发展,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并明确由四位市领导分别挂钩“4+3”产业的培育发展工作。各级政府集中土地、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向4+3产业和产业集群倾斜,并积极营造良好投资软硬环境。在项目谋划、引进和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链重点项目、能延伸产业链项目等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与厦门、泉州、汕头等周边地区产业对接,积极承接台湾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如2004年后石电厂第六台机组并网发电后,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420万KW,发电能力约占全省43.55%,电力工业已成为全市生产总量最大、效益最好、创税最多行业,后石电厂成为亚洲第一大燃煤火力发电厂。2004年全市实施工业项目1192个,累计完成投资额82.1亿元。大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近期开工建设万利达产业集群项目区,拟投资6.3亿元,建设优科能源、早发科技、好利多彩印、万利达塑料泡沫包装等多个关联项目,5年内项目区将实现工业产值超200亿元,税收上3亿
很明显漳州比 梅州好的多
你是广东人吧,我就是那儿长大的.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去五指石看看,那儿风景不错
平远县地处广东东北部,位于东经116°左右,北纬24°左右,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土壤,土层深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37毫米,年平均气温20.7℃,自然环境良好。全县辖12个镇,136个村委会,1448个村民小组,林地面积159.1万亩,耕地面积15.7万亩,其中水田12.8万亩,旱地2.9万亩,全县总人口25.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64万人,全县可开发山地面积约25万亩。
我县地理位置优越,东面与广东蕉岭县相连,西面与江西省寻邬县相邻,南面与广东兴宁市和梅县相接,北面与福建省武平县接壤,距梅州市区42公里, 206国道贯穿县境,通过广梅汕铁路、梅州机场、梅坎铁路和在建的梅揭高速公路,每天有10辆豪华卧铺车往返于省会广州市。
一、种植业平稳发展
1、粮食面积稳步增长。2004年全县种植粮食作物28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增长6%。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万亩,比去年增加0.7万亩,增长3.3%,由于受旱情影响,晚稻减产1200吨,全年总产为9.2万吨,仍比去年增长2%,其中抗倒伏、抗病性强、米质达国家二级以上的优质稻10万亩,比去年增长60%。
2、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全县粮经比例更趋科学,全县种植超甜玉米、西瓜、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7万多亩,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仅超甜玉米一项可使全县农民纯收入比去年增加700多万元;生姜销路十分顺畅,每公斤价格在5-7元之间,亩产值达1万多元,全县0.7万亩生姜总产值6000多万元。
3、山地开发凸现亮点。脐橙、三华李、椪柑都是我县的特色水果,其中脐橙更因品质优异而屡获殊荣,成为我县农业开发中最大的一个亮点。
4、加工流通初具规模。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逐步发展加工业,梅菜、柿饼、牛肉干等产品均占有一定的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是金绿果业公司和裕兴隆食品厂,其中金绿果业公司2004年销售脐橙80万公斤,脐橙产后加工厂正在紧张建设中;裕兴隆食品厂年加工生产腌制大蒜、生姜、荞头60万公斤。
二、养殖业发展迅速
1、畜牧养殖规模扩大。我县畜牧养殖已经由以农村散户养殖为主逐步向百头以上大户养殖为主、单纯养殖为主逐步向"畜-沼-果"综合开发为主发展,全县百头以上养猪大户95户,年出栏瘦肉型生猪3.5万头,其中已建成的万头猪场一个,在建的一个。脐橙"畜-沼-果"模式应用户70多户,年出栏生猪近万头。目前,县嘉润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包回收肉猪的形式与八尺、仁居等镇的26户种果户达成合作养猪项目,预计每年增加生猪饲养量5000多头。
2、水产养殖效益提高。今年我县水产当家品种-草鱼的免疫注射率比去年高,发病率低,鱼苗成活率高,由农业局统一购买的10万尾湘云鲫鱼苗在全县推广养殖,目前已陆续捞捕上市,预计可增加农民收入10万多元。
三、农村经管稳步推进 体现在:
1、农村承包稳定有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99%已签发到户,经营权健康流转,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有序。
2、农财管理民主规范。各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积极行使监督权,全面推进村级财务公开日常化和村级财务电算化,农村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四、四大产业雏形初现
1、脐橙产业化基地。全县现有脐橙面积3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2004年总产达8000吨,产值3200万元,是广东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平远脐橙色艳、香浓、味美,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2、油茶产业化基地。梅州小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投入1000多万元在长田镇建设万亩油茶基地,目前已种植2000亩,备耕4000多亩,计划以长田镇为中心每年发展油茶1万亩,到2010年全县要达到10万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依托公司生产及其深加工基地,推进油茶产业化。
3、南药产业化基地。县南药资源有限公司2004年已种植新中药1万亩,建立中草药母本园1个,园内繁育有两面针、青天葵、千斤拔、南板蓝、鸡血藤等20多种中草药,加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合作,共建中药产学研示范基地,完善加工体系建设,加快中药饮片和中草药提取物加工厂建设步伐,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以统一培训、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统一收购产品的形式发动全县农民种植,至2010年全县要建成10万亩南药生产基地,把我县建成广东乃至闽粤赣地区有名的中要原材料集散基地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4、特色农作物产业化基地。我县是广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每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30万公斤,也是梅州市最大的超甜玉米鲜苞生产基地,每年种植超甜玉米1万亩以上,出产鲜苞近千万公斤,产值1400多万元。已建成八尺超甜玉米专业镇、仁居烤烟专业镇、中行无籽西瓜专业镇等专业镇,特色农作物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平远县工业走廊地处县城西南角,距县城2公里。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规划控制区5.23平方米,详细规划3.89平方公里。该地交通便利,国道206线、省道S225线均穿越而过。
该工业走廊由苏州科技学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完成总体规划。产业定位以木材精深加工、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电子元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五大类为主,并辅之于功能完善的第三产业。力争用10年时间,投入2.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落户该工业走廊项目,一律给予如下优惠措施:凡购买地皮置业,三通一平后每平方米16元人民币;凡租用地皮置业,前12年全免租金;亦可协商由当地建好厂房,采取租用厂房形式兴办企业。工业生产用电实行电价保护,电度电价0.5元/千瓦时,使用工程水水价不超过0.1元/M3。
首期工程——天河工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已于2003年3月上旬奠基,目前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成后可安排15个工业项目进园办厂,目前已有总投资3200多万元,年产5万立方米中纤板的中外合作企业——梅州鼎盛木业有限公司落户,另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我们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实施“零地价、零收费、零干扰”的优惠抓好园区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园区的软硬件环境,把园区建设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乐土。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