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的别名
地耳草别名有田基黄。
地耳草别名有田基黄、香草、雀舌草。地耳草是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一年生。地耳草多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在我国辽宁、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均有种植,种植范围广。地耳草花序为1~30花,多呈单岐状,部分有侧生的小花枝,花苞为苞片及小苞片线形、披针形至叶状,微小至与叶等长。
种子为淡**,圆柱形,两端锐尖,有细蜂窝纹。地耳草用种子繁殖,播后第二年的八月左右可收获,可全草入药,药物价值较大。地耳草原产地在中国,现在在中国分布为辽宁、山东至长江以南各省区,在日本、朝鲜、尼泊尔、锡金、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至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的夏威夷也有。
地耳草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45厘米。茎单一或多少簇生,直立或外倾或匍地而在基部生根,在花序下部不分枝或各式分枝,具4纵线棱,散布淡色腺点。
叶无柄,叶片通常卵形或卵状三角形至长圆形或椭圆形,长0.2~1.8厘米,宽0.1~1厘米,先端近锐尖至圆形,基部心形抱茎至截形,边缘全缘,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但有时带苍白色,具1~3条基生主脉和1~2对侧脉,但无明显脉网,无边缘生的腺点,全面散布透明腺点。
花序具1~30花,两歧状或多少呈单岐状,有或无侧生的小花枝;苞片及小苞片线形、披针形至叶状,微小至与叶等长。花直径4~8毫米,多少平展;花蕾圆柱状椭圆形,先端多少钝形;花梗长2~5毫米。
每平方米可以种植4棵。
大叶黄杨基本资料:属于小乔木或者常绿灌木,单叶对生,植株高3至8m,叶片厚革质呈倒卵形,下面为淡绿色,上面为深绿色。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2.5-3.5m,种子为棕色,有橙红色假种皮,果期为每年的9到10月,花期6-7月。
栽培要点:
1、栽培技术:采用扦插繁殖,梅雨季节扦插生根快,扦插于春、夏进行均可,以6月梅雨季节为最佳时间,大叶黄杨通常培育成球形树冠再栽植。
2、田间管理:移植多在春季3到4月份进行,大苗要带土移栽,大叶黄杨的主要管理工作就是修剪整形,一年需多次修剪,以促进生长,维持一定树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