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怎样种
竹笋我们都非常熟悉,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减肥保健蔬菜之一,在古代被当做是“菜中珍品”。竹笋也就是竹子的嫩茎,吃起来非常的鲜美,不但可以炒食也能够煲汤,所含的纤维含量十分丰富,经常食用有促进肠道的蠕动以及帮助人们进行消化和环境便秘等功效作用。我国是个产竹笋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在我国各省市地区均有广泛的种植面积,那么竹笋要怎么种?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竹笋要怎么种?
1、选择土壤
虽然竹笋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大部分土壤上正常生长,但是土壤的好坏还是会影响到竹笋的产量及品质。因此我们在选择土壤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肥力充足、深厚松软、通透性强且排灌正常的腐殖质偏酸性土壤。防止由于土层过浅过硬、且PH值不适的粘性土壤而影响竹笋的生长。并且要注意土壤前茬作物,种植过西红柿、辣椒等作物的土壤不可用于种植竹笋。
2、幼苗定植
在定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中耕工作,将土壤整平细耙,然后控制好种植密度与行间距开好排水沟。排水沟的宽度要保持在35厘米左右,深度28度里左右。然后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变化,在初春当竹笋长到2-3个月的时候开始移栽。移栽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种植密度,竹笋栽入种植沟内。覆盖细土,镇压压实,然后随着竹笋的生长,将定植沟适慢慢填平,保证竹笋的深度保持与地面12厘米左右。
3、合理浇水
竹笋虽然耐旱性比较好,但是在种植的时候合理浇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可增强竹笋的生长能力,提高竹笋的产量。移栽定植后一周左右,要及时浇一次粪水,促进竹笋根部的生长,促进竹笋缓苗。并且为了保证竹笋的生长,以后要隔5-7天浇一次水,保证土壤湿润,有充足的含水量。如果遇到高温干旱的天气时,还要缩短浇水频率,大概四天左右,防止缺水影响竹笋的品质。
4、适当追肥
竹笋对营养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在定植后,要适当追肥,追肥时要秉承少量多施的原则。然后在竹笋生长期的时候,为了保证竹笋的生长,要满足竹笋生长所需的营养。控制好氮肥的施用,以复合肥为主。然后随着竹笋的生长时间,适当的增加水肥频率及用量,促进竹笋膨大,扩大根盘。在成熟期的时候要适当追施腐熟农家肥及复合肥。但是不管在什么时候追肥,都要注意用量,防止产生肥害,反而还影响竹笋的生长。
以上就是有关竹笋的知识介绍。竹笋的适应力非常高,在任何的土壤中都可以生长,但是土质的好坏会影响到竹笋的产量与质量。种植户们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在进行竹笋的移栽,也要注意控制好种植密度。此外,合理的浇水有利于竹笋幼苗的生长速度以及增强竹笋的生长力,提高竹笋的产量。定植之后要做好竹笋的追肥工作,特别是在竹笋的生长期,满足所需的营养才能提高竹笋的产量与质量。
817阅读
搜索
竹笋怎么能栽活
无根的竹笋怎么种活
冬笋的生长示意图
十大常见竹笋
云南甜竹笋栽培技术
冬笋在北方能种植吗
竹笋生长方式如下,竹笋种植的时间是每年清明前后,竹苗最好放在长流水中浸养,待长出新根,才栽种为佳。种植时将竹蔸平放,竹杆与地面成45°-60°角,基部芽眼水平朝向两旁,保持根系舒展,回填松土,压实,深度以竹蔸离土面15-20厘米为宜,植后在竹苗顶部竹节内灌水,并盖上草皮土,淋足定根水。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天旱,每2-3天要浇水一次。雨天要做好排水防涝,加强管理,防止人畜摇动,发现病虫应及时防治。
(1)竹笋的形成:竹笋在地下阶段生长慢、时间长,有的竹种还跨越两个年份。从夏末秋初,壮龄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开始萌发分化而为笋芽。笋芽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增殖,进一步分 化形成节、节隔、笋舞、侧芽和居间分生组织,并逐渐膨大,与竹鞭成20°~50°的角度向外伸长,同时笋尖弯曲向上。
初冬,笋体肥大, 笋撑呈**,被有绒毛,称为冬笋。从浅鞭长出的冬笋,有的在冬季开始破土露尖,可以挖掘食用。冬季低温时期,竹笋处于休眠状态, 到了春季来临,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春笋。
春笋的笋释为紫褐色,有黑色斑点,满生粗毛,状似猫头,所以 毛竹又叫猫头竹。 中、小型散生竹的笋芽萌动分化较迟,一般都在秋后冬初或来年初春,所以竹笋在土中生长时期较短。早竹笋比毛竹笋出土早, 哺鸡竹竹笋的出土约与毛竹笋同时。这些竹种在冬季或早春已具 有竹笋雏形。至于比毛竹笋出土晚的竹种,如刚竹、淡竹、晚竹等,大部分竹笋是在当年春季发育起来的。
(2)影响发笋的因素:竹林发笋因竹种、气候、土壤和经营管理的不同而有差别。毛竹笋体大、发笋量小,即在大年每1,000m2也不过500~600株。中、小型散生竹,如刚竹、淡竹、水竹、桂竹、哺鸡竹等的笋较小,年发笋量差别不大,每1,000m2可达1,000株以上。
在孕笋期间,遇上久晴不雨的干旱气候,会影响笋芽的分化形成,从而影响来年或当年的出笋量。例如江苏宜兴地区,1967年的降水量是10年来的最低水平,尤其是6~10月孕笋期间的总降水量只有263.5mm,为近10年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42%,使得1968年为大年的毛竹林的发笋量显著下降,造成大幅度的减产。 在立地条件好、经营水平高、郁闭度大的材用竹林,一般出笋数量不多,退笋率也相当低。但笋体粗大健壮,长势很旺,成竹质量高。土壤肥厚湿润,郁闭度小的笋用竹林,采取钩梢、挖笋、松土、施肥等措施,竹笋产量高,笋体也大。至于瘠薄土壤上的稀疏竹林,出笋数量多,但细小孱弱,退笋率高。不论是哪一种竹种竹林,在强度砍伐或挖断竹鞭后,都会出现大量的弱小竹笋,大部分败退死亡, 小部分长成细小竹子。很显然,竹子生长的顶端优势很强,控制着整个植物体的生长调节和养分分配。而钩梢、伐竹、挖笋、挖竹、断鞭都足以破坏这种优势,使之失去控制作用,而使处于休眠状态而具有分生能力的侧芽得以萌动起来,大量发笋。至于退笋的多少,成竹的大小,则取决于竹林地上和地下系统内养分水平的高低。
(3)竹笋出土期:散生竹的竹笋出土因竹种不同而有早退。 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早竹最早,3月上、中旬即有竹笋出上; 毛竹、哺鸡竹次之,3月中、下旬竹笋露头;淡竹笋、刚竹笋又次之, 在4月中下旬;晚竹笋最晚,迟到5月底6月初。 竹笋出土有一定的持续时期。毛竹出笋的时间较长,一般为 20~30天;中、小型散生竹的出笋时间较短,只15~20天。按竹笋 出土的数量和质量,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