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步骤是怎样的?

日本称灰树花为舞茸。因灰树花具有独特的形状与风味,很受日本消费者欢迎,常做为礼品送人。市场需求促进了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发展,有的空调化栽培室就设在蔬菜市场附近,消费者可亲手采摘,将2大朵新鲜灰树花装入简洁的小竹篮,表面覆上保鲜膜,一般每篮重1千克左右,灰黑色品种的售价约2300日元/篮,白色品种的售价约2700日元/篮。如此高的价格一般是礼品菇,平常食用的灰树花要便宜很多,质量也要差些。工厂化的生产使日本灰树花产量增加迅速,年产1万余吨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日本的年消费量约为2万吨。

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步骤是怎样的?

笔者考察过日本群马县一个空调化的灰树花栽培工厂,场主在不到1000米2的场地上投资了相当2000万元人民币的设备,雇佣了5名尼泊尔工人进行操作,平均每天有2000袋采菇,1袋装湿料2.5千克,1次性采鲜菇500克左右,日产出鲜菇量为1吨。以当年日本的市场价折合人民币为100元/千克,每日产值约10万元,一年采菇为200天左右,每年的销售额达2000万元以上,运转2年即可收回投资。可以说,日本的灰树花工厂化周年栽培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模式。

(一)栽培原料与配方 日本所用的木屑大多数是各种阔叶树木屑的混合物。针叶树木屑一般不适于栽培灰树花,但在阔叶树木屑中加20%~30%的针叶树木屑,对产量影响不大。也可在阔叶树木屑里加30%以内的谷壳等代料。此外,培养料中加20%山土可促进子实体发生。灰树花培养需较多空气,木屑的粒径大小对菌丝生长和产量有影响。因此,在培养料中添加30%~40%粗木屑(用机器将树棒粉碎成豌豆粒大小的木屑块)可获得好的收成。

栽培辅料以玉米粉最适合,其次是麸皮,因为单用麸皮比玉米粉产量低,所以麸皮和玉米粉搭配使用较好,麸皮与玉米粉的比例为1∶2。单用柳杉木屑作袋栽材料,灰树花的产量较低,但是如果和水青冈(山毛榉)的木屑混合来用,可以得到和单用水青冈(山毛榉)木屑同等的产量(表4-2)。另外,新培养料中混入20%~30%出过灰树花的旧菌糠,再栽培灰树花有5%~10%增产效果,这可能是旧菌糠含有促进灰树花增产的因子。

将木屑和辅助营养物质按容积比10∶1~10∶2.5,干料按重量比10∶2~10∶3.5的比例,混合均匀。一般说来,木屑颗粒细的,辅助营养物质应少加,木屑中混入针叶树木屑时,辅助营养物质应多加。对灰树花的发菌而言,培养基含水为50%~55%,一般都以手紧握培养料,水滴从指间渗出而不掉下为宜。对子实体的发生而言,培养基含水量在64%最为适合。

表4-2 不同木屑混用的栽培效果

(二)栽培袋(瓶)制备

1.装料 日本采用方型聚丙烯袋栽培,料袋规格如图4-3,宽20厘米,厚12厘米,高45厘米,袋子上部有通风用的除菌过滤膜。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栽培袋在日本是一种专利设计。

图4-3 日本采用的方型栽培袋

用装料机装入2.5千克湿料,料块高15~18厘米,同时打6个直径15~20毫米的孔,料顶部刚好位于过滤膜下面3~4厘米之处。操作时不要刺破袋子,冬天因为袋子硬化,容易破裂,所以要预先把塑料袋放在培养室中保温比较好。木屑和辅料的颗粒细的,要装松些,相反时则应装得紧一些。袋栽的生产周期为60~70天。

日本也有瓶栽方式,采用聚丙烯塑料瓶,每瓶容积为1000毫升,一般装入培养基600克为宜(因木屑和辅助材料的种类和颗粒粗细而异)。培养基不宜装得太紧,否则灰树花的子实体容易发生畸形。塑料瓶栽培需45~55天。

2.灭菌 用100℃以下的常压灭菌或用120℃左右的高压灭菌。灭菌之后,培养基冷却到25℃左右接种。

3.接种 送入过滤的无菌空气来净化接种室,接种期间一直保持接种室正压,即气流从室内向室外流动。喷撒酒精进行消毒。进入接种室时,要换穿清洁的衣服,尽可能少地把尘埃带入接种室内。另外,所使用的用具也要洗掉附着的东西,再用酒精消毒或进行火焰灭菌。袋栽的接种量以每瓶菌种(600克)接20袋,瓶袋时接40~50瓶。

4.发菌 在温度、湿度、氧气自动化调节的栽培室内,发菌期一般需要40天左右,从接种到出完菇的生产周期为80天左右(图4-4)。

图4-4 栽培灰树花从接种到出菇的变化

接种后15~20天,由于灰树花菌丝的生长代谢而产热,料袋内的温度会比室温高2~3℃,所以培养室的控制温度要偏低些,以22~23℃为宜。这时若不通风降温,仍在25℃较高温度下发菌,菌丝因呼吸量过大而消耗已积蓄的养分,因而菌丝细弱缺乏活力,此为“闷菌”现象。此外,培养室相对湿度若超过70%,杂菌便活跃起来,培养室的墙壁很容易发生霉菌。因此,培养室要常通风换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要超过0.3%。为了使室内的空气流通良好,排列时袋子之间要相隔3~4厘米。

光照是灰树花原基形成必不可缺的条件,但是在培养的初期至中期,光线会促使灰树花菌丝表面变褐,因此培养35天内不要光照。发好菌之后如果不给光照则使料表面的菌膜不断加厚,原基形成极迟甚至不形成原基。所以为了促使原基形成而给予光照,光照度以50勒克斯比较好。灰树花与金针菇不同,出菇前不能“搔菌”。

在22~23℃的室内培养,瓶栽35天,袋栽40~50天,料面上的菌丝开始集结,向上爬升形成隆起的菌膜。此时进行光照,大约7天之后,隆起就会从灰白色变为黑色的灰树花原基,其中有一部分再隆起成块状,不久其表面出现皱褶(组织分化)。

分泌**液滴,此时是开袋出菇的适期。仔细观察原基,当原基上形成水滴,先是雾状水滴,然后再聚成粒大形状水滴,不久水滴消失,此时转入出菇管理最为适宜。培育合格菇体的关键,是从发菌室移向出菇室时的原基状态,它比出菇室的条件更为重要。所谓原基状态,不单指原基大小,重要的是它所处的生育阶段,如果进入出菇室前已形成肥大的原基,且已开始菌盖分化,以后就很难长成壮硕的菇体。总之,进入出菇室时原基必须尚未开始分化,其表面刚由光滑状态转为粗糙状态(出现棱角)。

灰树花有易形成原基的特性,接种40天左右大量形成原基,消耗养分而导致菇体发育缓慢。欲获高产,须抑制原基的过早、过多形成,尽可能发足菌丝积累营养。办法是采用黄光灯抑制灰树花原基的形成,此办法可使一般在40~45天形成原基的菌床,推迟到60~65天后才形成原基,大体可推迟20天左右,单产可增加15%~20%。

(三)出菇期管理 灰树花出菇期一般需要30~40天,管理要点如下:

1.温度调控 灰树花结实期要求较稳定的温度,此期若温度剧变,原基发育亦会停止。在滑菇、平菇栽培中,即使因室内低温造成生育暂停,但温度升高后子实体还能顺利生长。灰树花则不同,在菇体生长过程中一旦遭到低温(10℃以下)而停止生长,以后即使再调到适温,也长时间不能生长。所以这一时期的环境要求是:新鲜的空气,湿度稍高,温度不激变。

灰树花原基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8~22℃,菇体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8~20℃。菌袋内形成灰树花原基后的2~3天内,用小刀以十字形切开灰树花原基上方的塑料薄膜。瓶栽时把盖子去掉。

2.通风换气 通风降温是诱导灰树花原基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诱导原基形成,要把室温降到18℃,同时最大限度地进行通风换气,以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同时提高氧的含量,这种环境变化会促使灰树花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工厂化栽培,通风换气控制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1%为宜。如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5%,菌盖小而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2%以上,灰树花菌盖是漏斗状或球状。

在整个出菇期过程中,尤其当有许多菇体长在菇床上时,必须大量通风。否则菇丛中的呼吸气体逐渐积累,主要含有二氧化碳。经抽取菇丛中的气体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达0.4%以上。相比之下,新鲜空气中仅含有0.03%的二氧化碳,高了10倍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菇体的扇形菌盖不断分化,形成覆瓦状重叠,越长越大,菌盖表面的颜色也由深灰黑色变成浅灰色,菌盖下面的白色子实层也逐渐发育形成,并出现菌孔。扇形菌盖幼时向上翘起,菇体长大后逐渐接近平展。过分成熟的菇体,扇形菌盖向下弯卷,成熟的菇体,孢子向外飞散,可看到一层白色的孢子粉,菌盖的颜色变成淡白色。

灰树花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从出现脑状皱褶到菇体长大成熟,一般需要20天左右。温度偏低时,生长速度较缓慢,有时需要20天以上才能长成。当灰树花的扇形菌盖外缘无白色生长端,菌盖平展,颜色呈浅灰黑色,整朵菇形像盛开的莲花,并散发出浓郁的菇香时。一般八分熟就可采摘,要成熟一朵采摘一朵。袋栽采收的方法是以小刀从灰树花基部切下,瓶栽则用汤匙从瓶口内侧插入,连培养基挖起,再把灰树花基部切掉。头潮菇每袋可收400~500克,转化率40%~50%。

(四)残料出菇 为充分利用工厂的空间和设备,日本工厂化灰树花栽培只出一潮菇,其菌床内的营养并未耗用完。因此有人将已采过一潮菇的所谓“废菌床”移到室外,埋入土中出二潮菇。覆土栽培的灰树花比室内栽培的肉质更充实,菌盖色泽更深,香味浓。每袋可再采收菇250~300克。

旧菌床在5月以前覆土栽培,出菇率约为70%,而7月份的在10%以下。新菌床在6月份以前覆土栽培,出菇率可达80%~100%,7月份的则下降约30%。这表明:利用自然环境栽培灰树花,菌床覆土最迟不能晚于6月份。埋袋时把塑料袋的上部沿料面处切掉,袋子的侧面和底都要划破,供吸水之用。覆盖用的土壤,以园土为好。经常进行喷水管理,到9月份气温降到14~20℃,即开始出菇。

也可将废菌床排放在无直射阳光、通风排水良好的林内空地上,为防止菌袋表面干燥,上面用落叶和稻麦草等覆盖,让其自然出菇。这种方法出的食用菌柄短、菌盖多,质量不如覆土的好,每袋可收菇150~250克。

设施农业、花卉大棚种植、植物工厂冬季供暖使用地下水源热泵,投入大吗?政策允许吗?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生产性花场中的花圃地主要是栽培花苗。许多的木本花苗需要培养多年才能出圃,因此要有深厚的土层,地下水位应在1米以下,30厘米以上的表土最好是壤土或砂壤土,表土层内应含有丰富的腐殖质,酸碱度接近中性,pH值在6.0-7.5之间,南方的强酸性土,北方的盐碱土应经过彻底改造方可使用。

同时地势应高燥,雨季来时,田内的积水能迅速排出,积水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新开辟的花圃如果土壤达不到上述要求,应彻底进行改造,土壤过酸应适量加入石灰,土壤过碱应大量掺砂,或者在四周开挖排水沟来灌水洗盐。对生荒地应深翻晒茬来促进土壤风化,同时要施入大量的有机肥来改变其物理结构。在僵硬板结的粘土地上都不能进行花卉栽培,如果花圃的土地面积不是很大,最好采用客土法将表土全部更换。花圃种植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地,一般来说要选择土层深厚而且平整的土地来种植。选好土地之后就要选择所种的花的种类了,小编建议尽量选择多种花的种类,因为单一的品种达不到美观的效果。在种植之前我们需要现在土壤上洒一遍水,这是为了保持土壤的水分,便于花的种子的发芽。或者也可以在播种之前将花的种子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这也是为了方便种子发芽。以上准备做好之后就可以播种了。

红掌,灵芝蝴蝶兰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可以使用多源热泵,多源热泵是依靠先进的控制系统,耦合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多种低位能源进行供暖制冷及提供生活热水的装置

优点:

①安装使用方便,机组均是模块化设计,现场只需要按照指示接好水路就能使用

②节能环保,机组采用美国低噪音、高能效比的谷轮涡旋压缩机,换热器采用高效亲水内螺纹铜管高效换热器,加之多能源的复合利用,机组运行效率较常规空气源热泵机组提升20%-30%,夏季综合能效比可达7.0,大大节省运行费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政策。

③安全耐用,机组所有配件均采用国内外知名品牌,可靠性高,安全耐用

④稳定舒适,由于多源复用,因此冬季不需要除霜,保证了制热效果,夏季高温制冷时也能保证高效运行

⑤应用范围广,多源热泵耦合利用多种能源体,因此产品适应于我国北方低温环境及南方高温环境制热制冷

缺点:

①系统集成度高,对工程要求较高;

水源热泵解决50%的热负荷,多源热泵解决另外的50%热负荷,太阳能提供辅助热源。在夏季以及过度季节,太阳能对地下土壤进行蓄能。以确保地下土壤以及地下水能够常年的保持良好的温度状况。

选择了水源热泵,是因为水源热泵造价低,短期运行效率高。但是又不能完全采用水源热泵系统,因为本项目主要是解决采暖需求,水源热泵如果长期只是提供采暖,水源的温度会不断下降,机组效率会不断下降,直至最后无法使用,采暖系统瘫痪。所以本项目不能完全依靠水源热泵系统,必须采用多种能源互补组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水源、空气源、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

水源热泵单一系统的弊端:

1水质问题---影响地下水,保护不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经过地下管路时温度、压力的变化可能会破坏地层原有的热力学平衡状态。地下水源热泵的应用所可能导致的水文地质问题,后果往往是灾难性和无法弥补的。

2 地质问题---在地下水源热泵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不能实现百分百回灌,回灌不好,会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起地基沉降。

3最大不足是会造成土壤热不平衡,常年运行后会导致土壤温度失衡,影响周围生态。在供热、供冷不均衡的地区长期使用土壤源热泵,将会破坏地层原有的温度环境。

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的基础,是基于地下土壤和水能够保持很久不变的温度。如果这个前提变化了,那么水源热泵系统的基础就没有了。国家对于水地源热泵工程技术的规范也有要求必须考虑地下土壤(水)的热平衡问题。排热和吸热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而如果采用单一的水源热泵系统,只从地下吸收热量,那么地下能源不是无穷无尽的,会慢慢枯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