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小叶苦丁茶做法

1、萎凋:主要有三法:加温萎凋:借助电热、柴炭进行人工加温,速度快,效率高,但如火候掌握不好,质量不易保证。室内自然萎凋:主要是在通风透光室内进行。即用竹垫将茶叶均匀摊开,须经15—20小时左右,并均匀翻动数次,使水分蒸发达50%—60%,叶柄、叶芽柔软后即完成萎凋。此法蒸发缓慢,易于掌握。日照萎凋:将鲜叶摊散在竹垫上或放到阳光下晒,晴天只需30分钟即可,阴天则看其柔软程度而定。总之,萎凋的标准是:叶形萎缩;粗梗失水而柔软,不易折断;青味减少。

小叶苦丁茶做法

2、杀青:杀青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措施,总的要求是杀青要均匀要透,掌握“高温、叶少、抛炒结合”的原则。手工杀青,通常用铁锅,径宽宜大,锅温要在150—200℃之间,先高后低,锅炒叶一次2公斤左右,机器加工加倍。杀青的标准: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3、揉捻:苦丁茶一般芽叶粗,梗大,多采用热揉。揉捻时用慢火随炒随揉,温揉亦须在热灶上进行,冷揉一般少用。热揉做法是在茶叶粘附力大时,将它卷成团块,出锅做成形,或抓住每个芽的主梗,一叶一搓或数叶一搓成条索形。亦可将数叶卷成方圆形或三角形等,使它玲珑雅致,冲泡后还原为绿色,呈现出色、香、味、形来。要求嫩叶成形率在80%以上,过老化的芽头成形率仅60%—70%。

4、干燥: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定形后,立即抖散在竹垫、簸箕或晒场上荫凉,切勿被烈日直射。待叶片可研碎、粗梗折断后有藕断丝连状时,则表示茶叶的含水量在3%—5%,这时,茶叶就达到干燥程度。如采集后遇阴雨天气,加工后必须用低温慢烘,直至干燥为止。

余庆小叶苦丁茶的种植情况

2002年以来,龙何示范区栽培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金银花、苏木、苦丁茶和板蓝根等,与果树相比,药用植物生长期较短、见效快,除苏木外,其他种类均可当年栽种、当年收获,栽培技术较易掌握。

(一)苦丁茶

苦丁茶主产于桂西南岩溶区,属冬青科常绿乔木树种,是20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保健饮料,近年来经人工改良后其植株高度已大大降低,加之市场前景看好,因而种植面积增加迅速。苦丁茶对土壤要求不高,岩溶地区可选择平地、洼地、梯地和石窝地种植,以温凉湿润的阴坡中下部生长最好(罗盛碧等,2002)。

龙何示范区的苦丁茶主要种植在土壤较多、土层较深的梯地和石窝地,梯地株、行距为lm×1.5m,亩植444株;石窝地每窝一株,株间距离1m 左右。定植坑宽深均为40cm,每坑施入农家肥5kg,于每年的2月中旬至3月上旬春梢萌发前完成定植。

苦丁茶生长较快,每年可抽生新芽5~6次。为使苦丁茶的植株多分枝、多抽芽和矮型化,在田间管理中主要采取经常性的整形修剪和勤施水肥等技术措施:①定干。即定植后在其植株高35~40cm 处截顶定干。②摘芽。每次采摘新芽时保留其新梢基部的2~3个叶节。③施肥。基肥每年1次,于2月份沿其树冠滴水线挖两条宽25cm、深30cm的平行沟,按每株(幼树)农家肥5kg+复合肥0.1kg填入沟内,而追肥则在抽生春梢前追施水肥,每株沼气水2.5kg+15g尿素。④抗旱。利用稻草等覆盖物树盘,有条件的种植地则加以不定期浇水等措施。⑤病虫害防治。采取冬季清园、抽芽前喷洒石硫合剂(800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二)金银花

金银花属忍冬科,常绿性藤状灌木,是一种喜光、耐旱、耐瘠和适应性强的植物(姚宗凡等,2000)。金银花以扦插繁殖为主,且以袋装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金银花于2~3月份定植,定植穴宽、深各20~30cm,每穴施入少量农家肥并与土拌匀,穴植1~2株。移栽成活后,定植当年除草并结合施肥1~2次,第2年后适当增加次数和施肥量。当主干高度达到30~40cm时剪去顶梢,以培育粗壮的主干并形成多级分支,以后按照一级主枝、二级主枝等顺序培养各级分支,使金银花植株枝条分布均匀而利于通风透光。在高温或干旱季节,还要在其根部覆盖干草以保持土壤湿润。

(三)苏木

苏木属苏木科,主产桂西南岩溶山区,是一种生长快、耐旱、耐瘠力强、适应性广的常绿灌木树种(钟济新,1982)。作为一种粗生性树种,苏木栽培管理技术简单易行。苏木于4月中旬前后挖穴直播,每穴1~2粒,穴间距50cm,盖土深度3~5cm。待种子萌发露地后,在灌草植物较多、盖度较大的地段,割除部分杂草和灌木,每年施肥1~2次,以满足幼苗对光照和养分的需要。

(四)板蓝根

板蓝根属十字花科的一年生草本药材,生长期短,对水肥、光照等要求较高(姚宗凡等,2000)。其栽培技术要点包括:①选地与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和土层较深的洼地或梯地作为种植地,并于播种前一个月深翻土壤40cm,同时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kg和磷肥50kg,耙平耙细,起畦宽1.2m、高25cm。②播种。4月中旬前后,将种子用40℃温水浸泡4小时后播种,条播,沟深2~3cm,行距25cm,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后覆土至与畦面高度持平,然后盖上一层干草并淋透表土。③田间管理。主要包括间苗、中耕除草、追肥和灌溉等。当幼苗长至7~8cm时开始间苗,去弱留强,并按株距8~9cm定苗。中耕除草和追肥可同时进行,追肥以沼气水、人畜粪水等水肥为主,每亩1500kg。④病虫害防治。板蓝根以叶面病虫害常见,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洒波尔多液(1∶150)或代锌森(500倍),每隔10天一次,连喷3次,而虫害(主要是蚜虫)则是在其幼虫期喷洒敌百虫(800倍)或40%乐果乳剂(1500倍)。

余庆小叶苦丁茶作为民间传统的野生饮品,历史悠久,据《余庆县志》第二篇第五章第一节记载有“小叶女贞”;第十一篇第二章第二节记载:“康熙《余庆县志》,将茶叶列为县内土产类记载。……为零星种植,手工制作,品质不高,群众多饮野生苦丁茶、甜茶等。”其加工制作的苦丁茶除满足县内食用和销售外,还远销周边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苦丁茶仍以利用野生资源加工产品和饮用,七十年代后,部分农户开始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扩大了苦丁茶产品数量,在加工上仍保持传统工艺。1998年起,余庆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苦丁茶的发展列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柱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发展,建成小叶苦丁茶园面积3.7万亩,年产茶青150公斤,亩产值2000元,亩产干茶35公斤,亩干茶产值5600元。 国内同名为苦丁茶的植物有十多种,由于种类不一,品质也大不相同。经现代医学证实,只有冬青科的大叶冬青苦丁茶才是最理想的饮用苦丁茶。大叶冬青苦丁茶又名甜茶叶,为常绿乔木,因其汁清香可口,回味甘甜而得名。其种类又可分为长叶种、卯叶种、小叶种。其树生于阴湿的山谷杂木林中或溪边,高可达数米,树皮赭黑色或灰黑色,枝条粗大,平滑,新枝有角棱。叶厚革质,螺旋状互生,长8-25cm,宽4.5-8.5cm,边缘疏生锐齿牙,两面均无毛,叶柄粗。花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并存,**或白色,花期4月,果期11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4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