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养稻田蟹?稻田蟹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稻田蟹由于味道鲜美,口感更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所以稻田养蟹也开始兴起。稻田养蟹有很多好处,螃蟹不仅能够清楚田里的杂草,还能够防治水稻病虫害。由于化肥农药用的少了,水稻的品质也更好,又能够保障河蟹的健康。今天小林就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稻田养蟹的技术及注意事项!

如何养稻田蟹?稻田蟹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

1、稻田设施建设

稻田养蟹,亩产水稻可达450公斤以上,蟹10公斤。养蟹要用的稻田怎么选择呢?最好是要土质肥沃、排灌方便、水质优质、水源比较充足、保水能力较强的中熟晚粳或杂粳的稻田,常年不脱水的沤田也是可以的。

在水稻的建设方面,我们要使稻田的四周田埂加高加固,埂高大概66cm、土要非常结实,避免发生漏水螃蟹逃跑的状况。在田块四周开挖复堆河,复堆河埂2~3m,深1.5m,河宽3m,坡比1∶2。如果田块面积太大的haul中间要挖一个蟹沟,沟宽沟深均为50cm,可以形成一个“田”、“日”、“围”的形状,其面积一般占到总稻田面积的百分之十到十五。

稻田蟹怎么养?稻田蟹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2、稻田水质调节

水稻品种最好选用盐粳235、汕优63、、六优1号、武育粳3号、南优6号等品种。

我们最好在秧苗移栽前要给稻田施足够的基肥,基肥品种的选择,我们可以用有机肥,最好是饼肥,时效和效果都非常好。一般可亩施人粪尿250到500kg,饼肥150到200kg,如果没有有机肥,无机肥也是可以的,施用量能够保证稻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即可。

在秧苗移栽的前两三天,为了防止水稻病虫害的传染,最好对秧苗施一次高效农药。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栽插,发挥边际的优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秧苗栽后的七天内内,特别是秧苗返青之前,要尽量减少螃蟹的投放,因为螃蟹投放过多的话会影响秧苗的成活率。

3、苗种放养规格

清田消毒苗种放养前一个月左右的样子,将复堆河和蟹沟内的水排干,经过曝晒之后,再放水5~10cm,每亩田用生石灰75kg同水一起溶化,马上撒向田里。放蟹前我们可以用鱼来做试验,检验药性是不是消失了再放螃蟹。

我们在什么时候放养呢?稻田培育成蟹,一般在二四月份,选择一个水温达5度~1度的晴天,把蟹种放到复堆河里面去。稻田培育幼蟹,我们一般在五六月的时候把蟹苗放进复堆河内(我们要注意稻田最好不要鱼和螃蟹一起养)。

4、日常饲喂管理

用来培育幼蟹的稻田,要把水养肥了之后再后放蟹苗,放了之后,每天投喂一两次豆浆或者蛋黄,泼洒要均匀。七天之后,可以开始慢慢投喂糊状的饲料,甘薯糊、麦麸糊、南瓜糊、豆饼糊、菜饼糊、麦麸糊和一些动物内脏做成的糊等,并投喂充足的水草,在螃蟹蜕壳的时候最好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蜕壳素。

日常管理主要是做好巡田检查的工作,每天早晚都要巡查一次,查看进排水道有没有漏水,防逃设施有没有问题,并观察螃蟹的生长、摄食、蜕壳是否正常,还要及时地清除已经腐烂变质的残余食物。

病害防治方面的话,目前稻田养蟹的疾病较为少见,所以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即可,放养时用0.2万国际单位孔雀石绿溶液撒进稻田。在螃蟹养殖的期间,每亩每月用生石灰15~25kg在复堆河和蟹沟内泼洒一次,并定期在饵料中掺和土霉素进行投喂。我们还需采取在田边投放鼠药、安放鼠笼、鼠夹或者人工捕杀这些措施,去防止水鸟、青蛙、水蛇、老鼠这些螃蟹的天敌。

秧田里养螃蟹的方法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交通便利保水力强的田块,尤其是田埂不能漏水。一般可选择中低产田进行稻田养蟹,增产增效更加明显。

二、稻蟹工程的建设

稻田养蟹的田间工程应按蟹、稻共生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养殖技术等条件,合理设计、科学施工。其主要是挖好一套蟹沟,加高加固四周田埂。

l、开挖一套蟹沟。蟹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环沟一般在稻田的四周离田埂2一3米左右开挖,沟宽2—4米,深1—1.5米,坡比1:2,其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0一15%左右。田间沟又称畦沟,主要供河蟹爬进稻田觅食、隐蔽用,视田块的大小在稻田中间开挖3—5条宽50—70Cm,深30—40cm的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构相通,其形状可为“十、井、半”等形。暂养池主要用来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的。有条件的可利用田头自然沟、塘经整理后作蟹的暂养池,也可利用稻田的进排水渠道改造而成,其方法是将排水渠道外一侧的渠边加高加固,达标准后便可结合使用。没有的话就在稻田的一端或一角开挖100-150m2,深1.5m左右的暂养池。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的总面积不超过大田总面积的20%。

2、一般的田埂低。矮、小,保持的水位低,为了养好河蟹须将田埂加高加固,并压实夯牢,大块的土要粉碎,不能在埂中留有缝隙,造成漏水逃蟹。加高加固的田埂可防止汛期溢水和鱼蟹逃逸。

3、进排水系统建设。进排水口用管道较好,水管内外都要用网包好,中间更换两次,网眼大小根据河蟹个体大小确定。特别注意的是管道与田埂之间不能有缝隙,应用水泥浇灌、夯实。否则,进排水时如有细微水流,都会引起蟹种的逃逸。

三、防逃设施建设

1、钙塑板防逃墙

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蟹稻田四周埋设,通常钙塑板高60—70cm,埋人士中10一20crn,高出地面50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接头处要紧密,不能留有缝隙,四角作成圆弧形。这种防逃设施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2、塑料薄膜防逃墙

选用农用塑料薄膜,用毛竹或小树桩作桩,每隔1米五根,沿稻田四周铺设,用铁丝固定,木桩支撑,通常用双层塑料薄膜,实践证明,这种防逃墙比较坚固耐用,且造价低廉,维修加固容易。

3、水泥板防逃墙

按设计要求,用钢筋水泥预制成一定规格的水泥板,沿稻田四周铺设,水泥板埋入土内 20— 30cm,墙高50—60cm,四角做成椭圆形。水泥板内壁要尽量抹平抹光滑,墙基要夯实压牢,以提高防逃性能。

4、砖砌防逃墙

选用普通的红砖沿稻田四周砌墙,墙基人土20一30cm,底脚压牢,墙高40—50cm,临近稻田一面要用水泥抹平。墙顶要砌“倒檐”。

四、水稻的栽插

1、水稻要选择生长期长,分前力强,丰产性能好,耐肥抗倒,抗病虫,耐淹,叶片直立,株型紧凑的水稻良种。如汕优63,盐粳87。

2、插种方式为宽窄行双龙出海,适当增加沟、塘边的栽插密度,一般每亩插约2—3万丛,每丛3—5株,保证基本苗5万株左右。晚稻在早稻的宽行中直接免耕插秧。

3、栽插前施足基肥,每亩农家肥60—70担,饼肥150—200公斤。秧栽插前2—3天使用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传播。

五、蟹种的质量及运输

稻田养蟹,要求放养的蟹种大小适中,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活跃,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来源于长江水系,不要购买辽蟹或巨蟹。选购蟹种时,可采取“一查二看三称重”的办法,一查是查清蟹种的来源和产地。二看是看蟹种规格是否整齐,附肢是否齐全,爬行是否活跃,性腺成熟的蟹比例是否过大。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用性成熟的蟹和小巷蟹做蟹种,否则会引起重大经济损失。三称重是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称重过数,凡规格在120—160只/公斤,规格比较整齐、爬行比较活跃的,均属质量比较好的蟹种。

蟹种运输方法多种多样。可选用聚乙烯网片做成网袋,网眼的大小以蟹种不会爬出为原则。装蟹种时,先将网袋浸泡一下,然后再装,每袋装3—5公斤,再用汽车装运,切忌不要挤压。也可用蟹苗箱装运,将蟹种装人蟹苗箱内,五只箱为一组,集中装运。运动途中加强管理,定期喷洒新鲜水,严防曝晒风吹雨淋,以提高运输成活率。

六、稻田养蟹模式及蟹种投放

在投放蟹种之前,应用田水喷淋蟹种3—4遍,使蟹种逐渐适应因水,然后让其自行爬人田中。切不可将蟹种一下投人水中,以免环境变化太大,导致蟹种死亡。

投人幼蟹进行稻田养蟹的又分为亩产蟹20公斤以上、30公斤以上、50公斤以上几个产量等级,蟹种的放养量与商品蟹亩产量直接相关。一般亩产20公斤以上商品蟹的,可放规格为120—160只/公斤的蟹种4—5公斤;亩产商品蟹30公斤以上的,可以投放上述规格的蟹种6—7公斤;亩产商品蟹50公斤以上的,则应放蟹种10公斤。蟹种的放养时间仍以12月至翌年的3月份为主,先在稻田的暂养池中暂养,强化饲养管理,待秧苗栽插成活后再加深田水,让蟹进人稻田生长。蟹种放养前要用生石灰等药物彻底清池消毒,蟹种也要用药物浸洗,以消灭蟹沟内和蟹体上的寄生虫和致病菌,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稻田放养早繁苗当年养成商品蟹。利用2—3月份的早繁蟹苗,通过塑料大棚、温室等室内强化培育,育成 400—600只/公斤规格的蟹种,5月中旬或6月份放人稻田,以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辅以植物性饵料,进行精心饲养管理,当年年底养成规格为100克/只以上的商品蟹。这种模式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但商品蟹的规格偏小一些。通常每亩可放规格为 400—600/%斤的蟹种2—4公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