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家中养殖锦鲤的时候,需要留意一些什么状况呢?

锦鲤对环境的适应性虽然强,也是一种比较好养的鱼,但大面积饲养锦鲤,还不知道能否挣钱。一方面,题主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也没有饲养经验,光靠现在阅读书籍,请教大神,不一定能养好;另一方面,锦鲤这个产业已经发展多年,市场估计早已饱和甚至过饱和,现在投入这个行业估计很那挣钱。

家中养殖锦鲤的时候,需要留意一些什么状况呢?

题主拥有百亩池塘,可以养殖其他经济食用鱼类,比如近年来非常火的黄颡鱼、淡水鲈鱼,再此我就不多赘述。

锦鲤的养殖

图1:水泥池养殖锦鲤

锦鲤的生物学特性

水温

锦鲤可以很好的适应2~30℃的水温,是一种广温性鱼。锦鲤对环境虽然有很强的适应性,但不能抵抗水温突然变化过大,可以忍受2~3℃的水温差,但超过这个水温差时,锦鲤容易患病。温差在7~8℃时,锦鲤会出现趴在鱼缸不食不动的现象,若温度差再增大,锦鲤甚至会死亡。锦鲤最适的水温范围在20~25℃,在这个温度范围,锦鲤活得舒服,游动活跃、食欲旺盛、色彩鲜艳。在适宜的水温范围,锦鲤有够获得很好的生长速度,对体色、体态的发展也非常好。

图2:等待食物的漂亮锦鲤群

水体溶解氧

锦鲤和鲤、鲫鱼一样,耐低氧,一般在4mg/L以上的水体就能正常生长,不过最好提高水体溶氧量,保持在5~8mg/L。水中溶解氧过低,不仅会影响锦鲤本身的正常新陈代谢,进而影响锦鲤正常的生长、抗病力等。水中微生物不能很好的分解水体有机物,水质容易恶化,导致锦鲤“浮头”,增加患病率。

在水产养殖业上,因水体溶氧不足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的案例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高温、阴雨天等天气下,需要特别注意水中溶氧问题。

硬度、酸碱度

水体硬度是指水中含钙盐和镁盐的多少,跟水体pH有关,pH高,水的硬度就偏高;反之,则偏低,但两者没有对应的换算关系。

一般而言,自来水较软,井水、泉水较硬,软、硬水都能饲养锦鲤,但水稍硬一些可以提高鱼产量。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放鱼过程中两地水质、水温不同,因此需要过温、兑水,减小应激反应。

图3:锦鲤入缸,过温过水操作

弱碱性的水饲养锦鲤比较好,锦鲤生长速度回更快,也更不容易患病。锦鲤长期生活在pH<6的水中,则容易导致食欲不振、活动力弱、体色差,严重时还会发生烂鳃现象。同时也不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减弱,容易导致水中氨的浓度升高。这些不利的影响,都会引起锦鲤的不适,甚至爆发疾病。

氨氮、亚硝酸盐

水中氨氮过高的原因和危害:

池塘中的氨氮来源于养殖品种的排泄物和有机质分解产物,通常以非离子氨(NH3)和铵离子(NH4+)两种形式存在,在池塘水体氧化功能小,就易造成水中氨氮含量高。

非离子氨有较大的毒性,在0. 01~0. 02毫克/升低浓度下,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使养殖品种生长缓慢;当达到0. 02~0. 05毫克/升时,会引发多种疾病,增加死亡;当达到0. 05~0. 2毫克/升时,会破坏养殖品种的皮、胃、肠道粘膜,使机体的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当达到0. 2~0.5毫克/升时,会引起养殖品种急性中毒死亡。

水中分子氨对鱼类有害,含量过高会造成锦鲤死亡。对水质指标的监控,一般都是坚持氨氮含量,从而间接反应分子氨的浓度。亚硝酸盐是氨氮的初级氧化产物,对锦鲤也有毒害作用,含量应该控制在0.2mg/L以下。

◆锦鲤的食性

锦鲤是杂食性,蚯蚓、植物碎片、浮萍、底栖动物以及部分藻类,它都会吃。锦鲤不同的生长阶段,摄食情况也会有所变化。刚开口的鱼苗主要以轮虫和细小的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3CM以上的幼鱼,则以底栖生物如昆虫幼虫、小螺丝等为食。人工饲养下,主要还是以配合饲料为主。

图4:向锦鲤池投喂浮萍

生长、繁殖

锦鲤生长速度快,一般1龄可以长至20CM,2龄差不多40CM,3龄能达到50CM以上,人工饲养,条件好的话甚至可以长至70CM。

在自然条件下,雌鱼一般2冬龄可以达到性成熟,雄鱼一般1冬龄性成熟。锦鲤卵为粘性卵,产出的卵黏附在水草或者其他物体上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小鱼。每年4-6月,水温16℃以上是锦鲤繁殖季节,1尾健康正常发育,长30-40CM的雌鱼可产卵30-40万粒。

池塘养殖锦鲤具体如何操作、管理?

要培育出优质的锦鲤,或者进行大规模繁殖生产,选择条件适宜的池塘是关键。

图6:池塘养殖锦鲤苗,当年苗(10月)

池塘条件?选择土壤矿物质高、略呈碱性、水源优质且充足的地方修建池塘,最好是有优质无污染的河流或者丰富的地下井水。池塘面积以2~3亩为宜,水深1-1.5米,底泥20~30CM。同时能够保证稳定的电力条件,确保增氧机的正常运行。

◆池塘清理、消毒?养殖前,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暴晒池底数天,然后注水20CM左右,每亩用150kg生石灰消毒。在放养前5~7天,对池塘进行施肥,一般投放发酵好的动物粪便,比如猪粪、牛粪、鸡粪,提前培水,增加水体浮游动植物。

图7:池塘清理、消毒、晒塘

鱼种投放时间?夏花投放一般在6月底之前,大规格的锦鲤投放时间最好在3月上旬,此时水温已适宜锦鲤摄食。过迟水温升高,捕鱼、运鱼等操作会造成损伤,增加感染。

饲料投喂?养殖过程中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并搭配一定量的植物性饲料,比如浮萍。每天投喂2~3次,日投饵量一般为鱼体的3-5%,每次投喂时间为30分钟,“八分饱”原则。投饵最好能够实行“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

水产养鱼知识必备大全

水产养鱼知识必备大全,在生活当中,相信会有很多小伙伴会在家里面养鱼,鱼是离不开水的,两者息息相关,所以说养鱼其实就是养水,而且水可以招财,下面我整理了水产养鱼知识。

水产养鱼知识1

1、 观察水质及养殖环境

很多时候,鱼会因为鱼缸的密度太高而缺氧,会出现很多泡沫盖缸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养殖环境的清洁度太差。解决方法就是先把泡沫捞出,将鱼缸中的水放出三分之一,同时注入干净的水,加氧气、片冰(降温)和盐(5-8克)综合一下水质,提高养分,提升水中含氧量帮助鱼提升活度。

2、 鱼的死因

缺氧窒息;染病(缸里有病菌);鱼狂躁;换环境不适应;水质不好;海水鱼盐度不够;鱼缸和过滤缸(积累的细菌过多)长期不消毒;循环不畅,水里的含氧量过低;低温(超市里的水温一般在15度左右(冬夏不一样,而罗非鱼和和鲈鱼等水温在20-22度);嘈杂声造成的鱼死亡。

3、鱼进入新环境不适应

鱼体进入新的养殖环境不适应而引起行动失调,漂浮水面、失去游泳能力的感冒症状,严重会引起死亡。防治方法:鱼体进入新的养殖环境之前检查水温,调节水质,避免温差过大。

4、 其它原因

造成鱼死亡的原因还有很多,水质、温度、密度、含氧量、盐度的不合适都将成为影响水产商品活度下降,甚至死亡的原因。比如温度突然变化,或者低温针对热带鱼(比如罗非鱼、河鲈鱼等)会死。异物落入水中(如杀虫剂)等偶然原因均可造成鱼的死亡。

那么,水产养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我们一一梳理:

1、吸收养殖经验

首先进货时,采购人员可以向上游供应商了解商品的现有的盐度及养殖温度等养殖注意事项,可能来自自然海域,可能是人工养殖,养殖环境不同。鱼的温度、水的酸碱度、硬度等都必须注意,这些条件达不到要求也会容易造成鱼死亡。另外也可以跟供应商咨询,他们是怎样养殖鱼的,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2、每日清洁

每日清洁可有效提升活鲜商品的活度。首先,在早、中、晚用捞网捞出缸内的鳞片和杂物,或者用吸水管将杂物吸出,保证水质清洁干净;

缸体若有粘液,可使用小海绵进行擦拭。每日对缸体的清洁一定要做到位,不仅可以为水产商品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是美化了向顾客展示商品的窗口。

如果需要换水时,替换1/2或2/3的水,之后加氧气,降温可以加片冰,增加水的氧分,留一部分陈水用来中和水质,使鱼缸内的`商品可以较好、较快的适应新的水质。

3、鱼缸消毒

(1) 新买的鱼缸要用百分之二的盐水进行刷洗。

(2) 使用过的鱼缸要用千分之三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并打开循环系统和增氧系统。

(3) 对发过病的鱼缸要使用千分之一的漂白粉全缸遍洒。

(4)海水缸最少6个月或8个月消毒一次,贝蛤缸基本一个月或半个月消毒一次。

(5) 消毒频率的把握也将影响商品的鲜活,高频次的消毒可能对一些高端水产造成影响,适应程度不好会造成死亡,需特别注意。

4、夜间养殖

夜间养殖是水产经营中的重点和难点操作时段。由于工作独立性强、夜间工作难度较大等因素,易出现设备突然跳闸或烧坏、氧气管松动脱落、水温异常、鱼跳到地面等情况,如不能及时发现解决,也将造成商品损失。

5、养殖关键点

水质:确保养殖池内水质清洁,及时换水,并对鱼池进行消毒处理。

温度:根据每种商品的特性以及季节的不同,不断调整以达合适。

密度:根据门店鱼池实际大小,合理调整鱼的密度,避免因养殖过多,导致缺氧。

含氧量:合理调整养殖池氧气,避免因氧气过大或过小造成鱼类死亡。

盐度:了解商品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特性,不断调整以达到合适。

水产养鱼知识2

1、池塘位置

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供电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这样既有利于注、排水,也有利于鱼种、饲料和成鱼的运输和销售。

2、水源和水质

池塘应有良好的水源条件,以便于经常加注新水。由于池塘内鱼类饲养密度大,其投饵施肥量大,池水溶氧量往往供不应求,水质易恶化。导致鱼类严重浮头而大批死亡。

虽然可用增氧机可防止鱼类浮头,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长此以往不利于鱼类生长。

池塘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湖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高,水质良好,适宜于鱼类生长。因此,鱼池最好靠近河边或湖边。

井水可以作为养鱼水源,但其水温和溶氧均较低,使用时应将井水流经较长的渠道或设晒水池,并在进水口下设接水板,待水落到接水板上溅起后再流入池塘,以增加水温和溶氧量。

工厂和矿山排出的废水,往往含有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只有经过分析和试养,才能作为养鱼用水。

3、面积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面积应较大。面积大,鱼的活动范围广,受风力的作用也较大;风力不仅可增加溶氧,而且还可使池塘上下水层混合,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

此外水体大水质较稳定,不易突变,因此渔谚有“宽水养大鱼”的说法。但面积过大,投饵不易均匀,水质也不易控制。

夏季捕鱼时,一网起捕过多,分拣费时,操作困难,稍一疏忽,容易造成死鱼事故;面积过大,管理也不方便,并且池大,其受风面也大,容易形成大浪冲坏池埂。

因此,尽管30亩左右的大鱼池也能高产,但采用的不多。有些面积较小的鱼池(2亩~3亩),也能取得高产,但毕竟水环境不太稳定,且占用的堤埂多,相对缩小了水面积。

根据目前食用鱼的饲养管理水平,一般认为池塘面积在10亩左右较合适。

4、水深

饲养食用鱼的池塘需要有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以便增加放养量,提高产量。池水较深,蓄水量较大,水质较稳定,对鱼类生长有利。

因此,渔谚有“一寸水、一寸鱼”的说法。根据无锡河埒乡不同水深的池塘鱼产量比较表明。

单位面积草鱼、青鱼、鲢、鳙的放养量和净产量随着水深的增加均有大幅度增加。

平均水深较深(1.7m~2.5m)的池塘,螺、蚬和水草的投喂量也比面积相似但水较浅(1.2m~1.5m)的池塘,分别多51%和56%。

但池塘也不是愈深愈好。如池水过深,下层水光照条件差,溶氧低,加以有机物分解又消耗大量氧气,这就容易造成下层水经常缺氧。

因此,池水过深,对鱼类的生存和生长均有很大影响。实践证明,精养鱼池常年水位应保持在2.0m~2.5m。

5、土质

饲养鲤科鱼类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沙土最差。养1年~2年后的鱼池,由于积存的残饵、鱼类粪便和生物尸体与泥沙混合,形成淤泥,代替了原有的土壤。

淤泥过多,则其中所含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易造成缺氧。而且缺氧后有机物厌氧发酵还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

通常在鱼种放养时,池底应保持5cm厚的淤泥,这对补充水中营养物质和保持、调节水的肥度有很大的作用。

水产养鱼知识3

新手养鱼的两个误区

一、混养

有些同学,既喜欢孔雀鱼,又喜欢小金鱼,于是开开心心的将他们一起放进鱼缸,殊不知过了几天,要么孔雀死亡,要么金鱼死亡。为什么呢,这就是新手常犯的第五个错误。

错误原因:孔雀鱼属于热带观赏鱼,适合生活在摄氏24-26度的水中,而金鱼却是冷水鱼,适合生活在摄氏16-18度的水中。冷热水鱼混养,要么水温太低,热带鱼养不出状态;

要么水温高,冷水鱼养不出状态,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死亡。所以童鞋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冷水鱼是不能跟热带鱼混养的。解决办法:热带鱼与冷水鱼分开饲养。

错误原因: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鱼苗,这个在鱼类世界里面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大型鱼大多是野性的掠食者,而且生在迅速,哪怕你买回来的时候鱼还小,但它们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长成庞然大物,而且大型鱼生性凶狠,尽管体型还小,可是仍然会对其他小鱼发动攻击。解决办法:识别大型鱼,大型鱼和小型鱼不能混养,包括大型鱼的幼体。

二、滤材不能随便选

1、走出重生化过滤轻物理过滤的误区

有些朋友不太重视物理过滤而大量应用生化过滤材料,居然几十上百斤的应用陶瓷环或玻璃环,甚至有的还是没有获得最佳过滤效果。如果第一道关的物理过滤效果彻底,还需要如此多的生化滤材吗?当然,草缸的过滤多应用些生化过滤材料是合理的,因为草缸的物理过滤往往难以做到彻底,需要大量的硝化菌进行工作。

2、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滤材用量的判定

物理过滤滤材用量一般原则,只要能够有效地将进入滤槽的水流所含的杂质颗粒全部隔除就可以了,这里包括滤材的密实、厚度和放置效果,过滤棉块四周不能出现溢流现象;

否则杂质颗粒流失,加重生化过滤负担。如果在滤槽进水管口上套一短薄的丝袜包住杂质,实际上加了一道有效过滤,过滤棉成为二道过滤,其效果就会好许多。这样有三层过滤棉基本上就可以了。

不管怎样,养鱼是工作之余怡情养性的好选择,鱼缸蒸发的水汽还能调节室内空气的干湿度,利于环境。所以,如果你决定了养鱼,那就好好养吧,一定会有收获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