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怎样科学选择购买农药?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是农业生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措施,如果没有化学农药,果树、蔬菜、粮食、棉花、油料、茶桑、药材、花卉、林木等各项生产的高产、稳产、高效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学会科学准确地选择、配制与使用农药,是每个农民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怎样科学选择购买农药?

农药的类型、剂型和品种很多,其理化性质、防治对象、毒性、使用方法各不相同,因此,了解农药的性能,对症购药,并掌握正确的配药、施药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购买农药时首先要了解农药的类型和剂型农药按其成分分为化学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等。按防治对象分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按毒性来分,又有高毒、中毒、低毒农药之别。每种农药对病虫草害的作用方式也不完全相同,例如杀虫剂又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和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有保护性触杀剂和内吸治疗剂。除草剂的类型亦很多,有的是茎叶处理剂,有的是土壤处理剂。按其杀草性能又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也有触杀性和内吸性之分。有的农药可同时具备几种方式,如敌敌畏既有触杀、胃毒作用,又有熏蒸作用。

农药还有多种剂型,施用方法亦不同。

粉剂:不溶于水,只能做喷粉用。

可湿性粉剂:兑水稀释成悬浮液,供喷雾用。

可溶性粉剂:可直接溶于水。

乳油:兑水后成乳状液,易吸附在植物体或虫体上,残效期较长。

微胶囊剂:农药的微滴和微粒外面包上一层囊皮,囊皮破裂后药剂逐渐释放,所以又叫缓释剂,其特点是残效期较长,可减少施药次数,降低毒性。

胶悬剂:兼有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共同特点,黏着性强。

水剂:直接兑水施用,黏着性差,使用时可加入展着剂或洗衣粉等作黏着剂。

(2)要注意选购品牌农药,防止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目前农药的商品种类名称繁杂,同种类农药有多个名称、多种包装,如阿维菌素又称齐螨素、海正灭虫灵、7051杀虫素、爱福丁、阿巴丁等。购买农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认真识别农药的标签和说明,不要买重药、买错药。要仔细阅读农药产品说明书、标签,检查合格证。搞清农药品名、有效成分含量、注册商标、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三证号(农药登记号、准产证号、产品标准号),凡是无“三证”或“三证”不全的农药均不能购买。

②仔细检查农药外观质量,凡是标签和说明书识别不清,或无正规标签的农药不能购买。粉剂、可湿性粉剂应无结块现象,水剂无混浊,乳油应透明。胶悬剂出现分层属正常现象,摇晃后即无分层。颗粒剂中应无过多的粉末。

③目前农药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存在,不少种类是用新包装、新名字包装着劣质产品!因此,购买农药时,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新产品,要尽量购买过去使用效果好的老品牌,因为好产品、好品牌不会随意更换包装和药品名称,只有假劣产品无人购买时,才会换包装、换名字继续骗人。

(3)要正确诊断,对症购药农药的品种很多,各种药剂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防治对象等各不相同,某种农药只能对某些甚至某种防治对象有效。因此,首先要准确识别病虫草害的种类,确定重点防治对象,并要根据发生期、发生程度选用合适的品种和剂型。例如:防治病害,在病害发生前要喷保护剂,病害发生后要喷治疗剂。

有没有什么技术少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可以实现甘蔗增加产量?

(1)对症施药

禁止一切非对症施用农药的行为和宣传。有关药剂使用需参阅防治葡萄病虫害权威介绍与药品详细说明书。生产上应重视以农业、生物防治、物理与机械方法防治为主的防治原则,减少农药防治的次数,优先选择植物源、矿物源药剂等综合防治。

(2)适时用药

一是要抓住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例如,休眠期及绒球期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园,花期一般不采取喷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花后10天开始重点防治。落花前后和初夏重点防治炭疽病,雨季后重点防治霜霉病,这样会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是优质葡萄生产中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充分发挥农药的潜能,要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可能“药到病除”。幼果期未套袋前不能使用的防病药有退菌特、代森锰锌、代森锌、三唑铜、福星等,以免污染果面。着色初期用农抗120 加有机液肥或喷施世高加有机液肥预防白腐病、雨后喷果穗和下部叶;果实成熟期前后用大生(M-45),或科博加有机液肥防治褐斑病、炭疽病,采收前15天停止一切用药。采后再喷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褐斑病、霜霉病、锈病,保护好叶片;用物理性诱导器,诱杀夜蛾;并做好秋梢修剪,防止旺长,积累养分。

不要在中午太阳光强烈时叶面喷药。设施栽培葡萄喷药时需揭开大棚膜通风,早晨待露水干后喷,喷后待叶片表面药液干燥后盖棚。

(3)连续用药

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过程。用药中间脱节或没有抓住关键时期,如果遇到适宜暴发的天气,可能会造成病虫害的大发生;此时,再采取措施,会费工费钱,又刺激病菌或害虫的抗性。病害发生后,应采取补救性措施,需要2~3次药才能把病害控制住;此2~3次药要连续施药,不能脱节,一旦脱节,可能会造成病害快速滋生蔓延,增加防治难度,可能需要花更多的钱与工夫。

(4)注意施药质量

很多果农往往注意农药种类而忽视施药质量。施药质量决定防治效果。喷洒农药一定要注意施药质量,施药必须均匀、周到。喷药防病时,未喷到药的地方病原仍然存在,这样就留下了传染源,留下了隐患,一旦环境条件合适,就有传遍整个葡萄园的风险,若再一次施用农药,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不利于生产安全食品。

弥雾要细,除白粉病防治重点喷施叶片正面外,其余病害均应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勿在叶片边沿形成农药或叶面肥水珠。

(5)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应以保护剂为基础,注意治疗剂和保护剂的配合施用

一般情况下,施用1种保护剂就可以了。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期,1种治疗剂配合1种保护剂施用。特殊情况下,2种治疗剂与1种保护剂配合施用,但两种治疗剂必须是不同作用原理的或不同杀菌谱的。一般不要选择3种或3种以上药物乱混用。

(6)轮换、交替施用不同药剂

农药的轮换、交替施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阻止或减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另一是轮换用药可有效减少某一种化学农药的残留。甲霜灵与恶霜灵有交互抗性,乙霉威和异菌脲有交互抗性,所以施用甲霜灵后就不能再施用恶霜灵,同理,施用乙霉威后就不能再施用异菌脲。

(7)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确定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最大无副作用剂量、安全系数、食品的日摄入量、在某种作物上或作物内的分解半衰期、农药的施用次数等。生产中必须严格按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

(8)农药施用记录

严格详细记录农产品生产中施用农药的名称(有效成分)、施用量、施用时间等。葡萄采收后,针对所有施用的农药,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保证食品安全。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来保证产量和质量。然而,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因此,如何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同时保证甘蔗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优化土壤管理

土壤是甘蔗生长的基础,优化土壤管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具体措施包括:

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甘蔗生长需要,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和不均匀施肥。

2.增加有机质: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

3.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深翻、耕作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具体措施包括:

1.利用天敌:通过引入天敌,如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等,控制甘蔗害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2.利用微生物:通过施用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等,控制甘蔗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不使用化学物质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具体措施包括:

1.覆盖地膜:通过覆盖地膜,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2.机械除草:通过机械除草,如锄草、耕作等,可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

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实现甘蔗增加产量、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使用的重要途径。具体措施包括:

1.选育高产优质品种:通过选育高产优质品种,可以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

2.应用新技术:如精准施肥技术、遥感技术、生物技术等,可以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

综上所述,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实现甘蔗增加产量,需要从优化土壤管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