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辣椒种植时间和方法

辣椒的种植过程,需要根据育苗方式、是否分苗、定植大棚或温室覆盖方式等确定适宜的播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10月中下旬采用大棚冷床育苗,苗龄110天左右;或者11月下旬利用电热线加温育苗,苗龄大约60天,1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用相配套的覆盖形式定植。

辣椒种植时间和方法

整个栽培过程分为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施肥与作畦、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阶段。

1.品种选择

由于春季保护地栽培辣椒的育苗期和生长前期均处于低温寒冷阶段,经常遭遇雨雪交加、高温干旱甚至暴雨天气,因此宜选用分枝性好、耐低温耐弱光照、坐果率高、膨果速度快、中前期产量高、抗逆性强、果实商品性符合市场需求的早熟品种。目前,生产中主要选用苏椒5号、苏椒11号、苏椒16号、苏彩椒1号、苏椒13号、福湘探春、汴椒极早、杭椒、洛椒等品种。

2.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必须配制营养土,育苗土质的优劣与幼苗的生长及发育有很大关系。优质的育苗营养土要求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强、不带病菌与虫卵、营养成分齐全、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

3.整地施肥与作畦

定植前半个月,选择土壤肥沃、理化性质良好、易排易灌、空气和灌溉水无污染的地块并清除前茬作物,搭建大棚或日光温室。考虑到棚室采光、保温、通风等因素,大棚一般采取南北向搭建,温室一般要坐北朝南建造。连排大棚和温室群的搭建要考虑到其前后左右的间距。

4.定植

黄淮海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大棚和如光温室覆盖保温的情况,在1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选择冷尾暖头、晴日上午9时后开始定植。多层覆盖栽培可以适当提早定植。采用等距离栽培或宽窄行栽培。传统方法育苗的,从苗床起苗时动作要轻、用力要适中,尽量减少根系的伤害。如果苗床离定植棚较远,则需要选用纸箱装苗。每箱装两排苗,根系朝外,植株头碰头叠放。定植孔深度略高于营养坨或穴盘基质坨。定植时先栽大苗,最后集中栽小苗,栽苗要正,尽量少伤根、少掉叶。边定植边用软管浇透定根水,水质要求干净,水头要低且不能过大,避免水头对根直冲,以免冲去护根土壤造成根系外露或幼苗倾倒。

5.田间管理

缓苗期间(定植后3~6天),用松软泥土封严定植孔,压实定植孔周围的地膜,以防晴日天气膜下的热气从定植孔中散出,灼伤幼苗嫩叶,并连接好滴灌系统;另一方面,需要在白天揭盖小拱棚上的覆盖物、日光温室草苫,通过见光增温来促进缓苗。判断已经缓苗的简单办法是,扒开表土,露出苗坨,幼苗已出现了白色的新根。

6.采收

果实充分膨大,果皮变硬,手轻压不陷就可采收。采收应该遵循轻收、勤收的原则。采收一般在晴天早上或傍晚进行,因为中午水分蒸发多,果柄不容易脱落,采收时易伤及枝条,而且果实表面因失水过多也容易皱缩。雨雪天尽量不采收或减少采收次数,因为采摘后伤口不易愈合,病菌容易从伤口处浸入引起发病。

一、植物学特征

辣椒有明显的主根和很多的侧根及根毛,主根受伤后侧根发生较快,故移栽成活率较高。茎上不易产生不定根。果实呈羊角形,长5~25厘米,鲜椒青绿色,成熟后呈红色或鲜红色,从定植到始收35天。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发芽适温为25℃,低于15℃发芽困难。植株生长期白天适温为22~28℃,夜间为15~20℃,低于15℃或高于35℃时,开花授粉不正常,常造成落花落果。

2. 光照。属短日照作物,在每天10~12小时的光照条件下,开花结果早而正常,但对较长的日照也能适应。要求中等强度的光照,光照不足会降低坐果率;强光直射,植株生长减缓,果实易发生日灼病。

3. 水分。根系较弱,既不耐旱也不耐涝,需经常供应水分才能生长良好。但田间不能积水,田间积水少时植株就会萎蔫,严重时成片死亡。

4. 土壤。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甚严格,砂土、壤土、黏壤土均可种植。但在贫瘠的土壤条件下栽培的辣椒植株小而紧凑,结果少而集中,其椒果色泽浓,辣椒素含量高,品质好。高山区以选择地势较高、耕层深厚、透气性好、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避免选择低洼积水的地块,忌与茄科作物连作。整地应达到"地平、土碎、墒足、畦齐"的标准。连畦带沟宽1.2米,垄面宽90厘米,沟宽30~40厘米、深25厘米,高低误差不得超过5厘米。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育苗移栽。育苗时间春栽在春分至清明,夏栽在清明至谷雨。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苗,苗龄30~45天。在幼苗2片真叶和4片真叶前后各间苗1次,留苗标准是3~4厘米留苗1株,每平方米留苗600株左右。苗高5~6厘米后要逐渐通风炼苗,控制秧苗高度,提高抗逆性,保证移栽成活率。苗高10~12厘米,6~7片真叶,花蕾显现时开始移栽,春栽在谷雨节至立夏节;夏栽时间宜早不宜迟,早栽的产量高,屏南高山区以6月1日前栽完为宜。移栽前将辣椒田深耕30厘米,整平耙细,每亩施入优质厩肥400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50千克,厩肥均匀施入田内,磷肥、复合肥集中施于移栽沟内。行距45厘米,株距40厘米,每亩栽1500~2000株。辣椒苗怕伤根,起苗前苗畦要浇透水,起苗要尽量多带土,栽后立即浇定根水,浇后覆盖地膜或农膜。

2. 田间管理。在不盖地膜、农膜的地块,辣椒缓苗后即应连续锄地3~4次,以提高地温促根下扎。门椒开花前后将门椒以下的老叶和分杈全部去除,以利田间通风透光和防止对椒以下分杈。雨季来临前应培土扶垄,以利排水。视墒情及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辣椒生长以施基肥为主,当基肥不足需追肥时,应在培土前进行追施,每亩用250千克打碎的土杂肥拌入25~30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500克复合硼锌肥,刨小穴施在植株一边,盖好压实,应注意尽量不伤根系。

3.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青枯病、炭疽病、脐腐病、病毒病和红蜘蛛、烟青虫、棉铃虫。

①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或20%叶青双800倍液浇根,或用康地蕾得(0.1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可湿性粉剂1.5千克/亩药液灌根,每株浇250毫升左右,隔3~5天再浇1次。出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并在病窝周围撒入适量生石灰,防止病菌蔓延。

②炭疽病。在初花后用1∶1∶160波尔多液预防,每隔7~10天喷1次。发现病斑后,可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

③脐腐病。辣椒落花后开始喷施0.1%高硼钙,避免氮肥过多,多施腐熟有机肥;植株不要留果过多,避免果实之间对钙的竞争;从幼果期开始,喷施0.1%的硝酸钙、硼砂、硫酸锌、硫酸铜并加入爱多收6000倍液,5~10天喷1次,连喷3~5次。

④病毒病。应以预防为主,在及时防治蚜虫、灰飞虱等传毒媒介的同时,于辣椒苗期和定植后及时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400~600倍液防治,每隔5~7天喷1次。

⑤红蜘蛛(螨).要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消灭虫源。发生初期用40%金螨扑(绝螨一号)或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

⑥烟青虫、棉铃虫。可用糖醋液、黑光灯等诱杀,化学防治应在幼虫孵化高峰至2龄期施药,将幼虫消灭在蛀果之前。药剂可选用20%劲彪、杜邦"康宽"40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1.2%苦·烟乳油800倍液。

4. 收获。辣椒可多次采收一直到霜降节前,如遇干旱年份,收获时间可提前到秋分前后,应掌握在辣椒变红后再采收。采后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自然风干,然后分级、包装、出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