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龙须菜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红藻门(Rhodophyta)杉藻目(Gigartinales)江蓠科(Gracilariaceae)江蓠属(Gracilaria)下的一个种。生长在潮间带下部沙沼中到潮下带,半埋于有沙覆盖的岩石上。多丛生在一个较平而大的鲜红色的盘状固着器上,高30~50cm,最长可达1m或以上,及顶的主干较明显,径0.5~2mm。龙须菜可无性繁殖,养殖时取其顶部30厘米,切成10-15厘米的段再进行夹苗养殖。以下是福建省地方标准《龙须菜养殖技术规范》(DB35/T537-2004),供参考:

龙须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莆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莆田市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莆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建辉、严志鸿、陈惠霞、林锦煌、林志强

龙须菜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须菜浅海养殖的海区选择、筏架结构设置、养成、病敌害防治以及收成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龙须菜浅海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52-2001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3 海区选择

3.1 底质

以平坦的泥沙或沙泥底质为宜,软泥次之。

3.2 水深

水深8m以上,20m等深线以内,具有一定避风性能并在大潮干潮线下能保持2m以上水深的海区。

3.3 海水流速

要求潮流畅通,海流的流速在0.15m/s-0.7m/s之间。

3.4 水质

养殖区应设在无工业废水、农业或生活污水排放的海区,水质应符合NY5052-2001的要求。养殖季节内海区盐度应保持在25‰-32‰。

4 养殖浮筏的结构、设置及安全措施

4.1 浮筏结构

4.1.1 浮绠、横绳

浮绠、横绳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学纤维。直径可根据海流风浪情况进行选择,一般为1.5㎝-2㎝,浮绠长度为60m-70m,横绳长度75m-100m。

4.1.2 橛缆

材料规格与浮绠相同,长度一般是水深的2倍,风浪、海流较大的海区为2.5倍~3倍。

4.1.3 橛子

橛子有两种:

a) 木橛(椿):可用各种木质材料制作。直径15㎝左右,长度1m~1.5m。适用于泥沙或沙泥底质的海区;

b) 竹橛:适用于软泥底的海区。长度视海底软泥的深度而定,应比软泥深度多1m为宜。

4.1.4 铁锚或砣子

铁锚、砣子重量在1000㎏以上。砣子为石砣或水泥砣,高为底边的三分之一,砣子环直径为20

㎜-22㎜。

4.1.5 浮子

选用直径28㎝-30㎝、重量1.6㎏左右、浮力12.5㎏的塑料浮球。

4.1.6 绑浮子绳

材料为聚乙烯绳,直径0.2㎜-0.3㎜。

4.1.7 吊绳

材料为聚乙烯绳,直径3㎜-5㎜,长度按海区的水深而定。

4.1.8 苗绳

苗绳为300丝聚乙烯绳,为三股捻合而成,直径为0.5㎝,苗绳的捻度以不伤苗、不掉苗为宜,苗绳长度为5m。

4.1.9 单筏

单筏排长60m,行间距5m,每排单筏挂100条苗绳。

4.2 浮筏设置

4.2.1 布局

根据规划,合理布局,筏间距5m-8m,每养殖小区设筏15行~20行,在两边加横绳固定,区间距

30m-50m,区与区之间成“田”字型或“品”字型纵横排列。

4.2.2 方向

确定风浪和海流的危害程度,若风浪是主要危害因素,则要顺风设筏;若海流是主要因素,则顺流设筏;若二者危害都较大应偏流设筏。

4.2.3 方法

确定浮筏方向和筏身长度后在筏身两端打橛子,并下砣子(或铁锚)固定筏身。

4.3 安全措施

4.3.1 浮筏松紧适中

浮筏的松紧程度应当在高潮时筏身保持松弛的状态。

4.3.2 浮子绑缚

浮子绑缚要牢固,绑系浮子的绳扣应结紧结死,绳索与浮绠衔接处要绑紧,防止脱落。

4.3.3 吊绳绑系

吊绳绑系要牢固,吊绳绑在浮绠上一定要牢固,不能使其左右滑动,防止吊绳和苗绳相互缠绕磨损而掉失。

4.3.4 打橛

打橛要牢固,一般海区木橛打入土层深度不小于0.8m,在大风大浪的软泥底海区,橛应打入土层1m~1.5m,橛缆要绑在橛子的下端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处,以防拔橛。

5 养成

5.1 养成期

每年10月份至翌年6月,养成适温在27℃以下。

5.2 夹苗

5.2.1 苗绳处理

夹苗前7d,苗绳要进行处理,即新苗绳用水浸泡1d,旧的苗绳用200mg/L漂白粉消毒并洗净。

5.2.2 夹苗适温

当海区水温降至27℃以下时,就可进行夹苗放养。

5.3 苗种

5.3.1 苗种来源

苗种来源有人工重新选育的无性品系和养殖海区中挑选的不超过3年的无性品系子代。

5.3.2 苗种规格

龙须菜藻体顶部30厘米皆可作为苗种。夹苗时,将之分割为每株长10㎝-15㎝,做为夹苗所用。

5.3.3 苗种质量要求

苗种要选择生长良好、无病烂、颜色紫红、杂藻较少的龙须菜藻体末端部分作为种藻。

5.4 苗种运输

运苗期间温度不得超过30℃,防止藻体干燥。

5.5 夹苗方法

夹苗前先将苗绳在海水中浸泡,使苗绳处于湿润状态。夹苗量为每米苗绳夹50g龙须菜,即把剔除杂藻(浒苔等)后当种苗的龙须菜按5g左右为一小簇穿过苗绳,每隔5㎝-10㎝夹一簇苗,应夹在苗中部,两端露出5㎝-6㎝。夹苗时防止阳光曝晒和藻体干燥,以防藻体脱水。

5.6 挂苗

把夹好的苗绳两端和浮绠上的吊绳连结好。挂于浮筏上进行养殖。

5.7 管理

5.7.1 养殖水层调节

利用浮球调整浮力,进行养殖水层调节。光照强时,养殖水层调节在0.5m~1m;光照较弱时,养殖水层调节在水表层。

5.7.2 检查浮筏

应及时检查苗绳和浮筏的牢固程度,每台筏架的松紧要一致,要求整齐,以保证生产安全,受光均匀。

6 病敌害防治

6.1 白烂病

6.1.1 症状

藻体基部及分枝处肉眼可见浅**斑点或小段白节,藻体色泽变浅,光泽度差,有的呈黄绿色或变白;藻体变硬变粗,弹性下降,易折断;藻体分生能力下降,分枝明显减少,脱落的藻体易腐烂。

6.1.2 病因

该病的发生与南方夏季高温、生理性状发生变化,特别是经过累代养殖,其抗逆能力下降等有关。

6.1.3 防治

至少每隔3年必须重新选育出无性品系龙须菜做为种苗,更新种质;每年冬季夹苗时,避免使用在南方海区渡夏的种菜。同时海区布局要合理,最好是品字形排列。每年生产结束时要把筏架材料全部上岸曝晒以杀灭病原体;其他防治方法,按5.1.1、5.5、5.7.1执行。

6.2 敌害

6.2.1 藻钩虾

6.2.1.1 症状

藻体表皮有明显的虫害噬口。

6.2.1.2 病因

人工养殖的龙须菜中栖息着甲壳类的藻钩虾,藻钩虾吸取藻汁,导致藻体韧度下降而脱落。

6.2.1.3 防治

避开在藻钩虾繁殖高峰期(4月-5月)养殖,若有养殖并发现大量藻钩虾应及时抢收。

6.2.2 鱼害

6.2.2.1 症状

苗绳上龙须菜几乎被食殆尽。

6.2.2.2 原因

由于自然海区许多鱼类喜食海藻,尤其是蓝子鱼成群结队地侵食龙须菜,咬断龙须菜基部。

6.2.2.3 防治

避开蓝子鱼生长高峰期养殖,或对蓝子鱼进行驱赶、抓捕。

7 收成与晒干

7.1 收成规格

经过2-3个月的生长,每条苗绳达到15㎏时,颜色呈紫黑,即可收成。除非因病敌害严重而抢收,否则不宜过早收获,因为过早收获的龙须菜含胶量低。

7.2 收成方法

收成时应将龙须菜连苗绳一起收。

7.3 晒干

若是作为加工琼脂的原料,收成时要选择晴天早晨,并进行晒干,袋装保存;若是作为鲍鱼等饲料,可根据需要现收现用。

  莆田市 秀屿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海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43公里。作为福建省重要核心港区之一,秀屿港是大陆与台湾直线距离最近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依托港口优势,秀屿区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打造一批重大项目,在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规模。数据显示,2021年,该区化工新材料、纺织新面料、能源总产值达515亿元,同比增长18.7%。

 秀屿区委书记张伯松表示,秀屿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基础坚实、优势突出、潜力巨大。要统筹考量规划,笃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区域联动,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全三产,发挥沿海地区的资源禀赋,推进秀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壮大养殖

 微晃的船身,轰鸣的引擎,窗外海风猎猎,小船稳稳行驶在碧波上。

 秀屿区南日岛是福建省第一离岸大岛,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2018年底,南日岛海域获批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乡镇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鲍基地。

 数分钟后,小船抵达东岱海域。东岱湾位于南日岛东部,外接台湾海峡,潮水流动性强,水质好、盐层厚,是天然的?海上粮仓?。放眼望去,连片的新型塑胶渔排整齐悬浮于海面,呈醒目的明**。

 ?近年来,我们对南日海域各式私人渔排进行总体收储,将传统渔排更新为新式塑胶环保渔排,同时合理规划渔排数量、饲料投放与养殖规模,极大减少了海域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得到改善,实现生态、经济两手抓。?莆田市南日海洋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嘉毅告诉记者,当地通过?海域+企业+海民?的模式,让养殖户共同参与海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养殖设施升级、环境改善、养殖技术创新、多产融合带来的增收增效。

 ?南日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福建省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鲍鱼年产量约8000吨。2016年,南日鲍顺利通过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验收,成为出口免检产品。蓄势已久,今年6月,秀屿区鲍鱼科技产业园暨鲜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福建省首个鲍鱼加工产业园区,也是莆田市首个专业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据鲜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昕介绍,该基地总投资2.3亿元,一期建设一座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配套3个1.2万吨级冻库的海产品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二期建设一座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配备速冻产品冷链中心及南日鲍分拣中心。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创产值15亿元。

 秀屿区海域广袤,水质优良、藻类茂盛。立足海洋资源,用足?三湾?优势,该区已形成鲍鱼、海参、对虾、海带等养殖品种组合的优势水产品养殖产业带。养殖业的发展,带动鲍鱼加工业壮大,先后有汇丰、汇龙、兴诚、海之源、骆农夫等多家水产加工企业投身鲍鱼加工,推出干鲍、罐头、即食、冻品等多个系列产品。全区鲍鱼年加工能力3000多吨,产值3亿元,税收1500万元。

 如今,依托国家级海洋牧场、省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秀屿区将打造千亿海洋经济产业集群。数据显示,2021年,秀屿区共有海水养殖生产海域30多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9.16万吨,渔业产值74.39亿元,居全市首位。

 在大力发掘海洋经济潜力的同时,当地政府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去年3月,秀屿区政府与龙源福建公司签订深海网箱养殖融合漂浮式海上风机示范项目框架协议,共建我国首个风渔融合示范项目,实现?以电养鱼、以渔养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风电区融合环保养殖模式。

 临港产业风生水起

 8月13日,在秀屿区东庄镇疏港大道上,一辆载着383吨重、直径9.45米、总长48米?巨无霸?的转运车,缓缓驶向位于石门澳产业园的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CPL二期项目现场。

 ?这个大家伙叫醇一塔,是我们CPL二期项目直径最大的塔器,也是今年运抵的第二个?巨无霸?设备。?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期敏告诉记者,CPL二期项目总投资80亿元,是福建省百个?重中之重?项目之一,目前已全面进入安装攻坚阶段,预计今年底达成中期交工目标,2023年一季度试投产。

 经济发展,基础在实体、支撑在产业。打造千亿临港产业,是秀屿区?向海图强?之路的关键一步。

 作为莆田市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的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是福建省首批9家省级化工园区之一,目前已落户永荣科技、三棵树、华峰、山东炼化等一批龙头企业。今年6月,莆田市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区重大项目签约活动在秀屿举行?年产60万吨尼龙新材料项目、年产50万吨再生功能性纤维及配套项目和秀屿港区石门澳作业区1^#、13^#泊位项目落地,总投资约326亿元,为园区产业壮大、产业链延伸再添动能。

 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是园区重点项目之一,一期已于今年中旬建设完成,规划面积约644亩,投资约33亿元,对标国家级绿色工厂,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智能仓储系统,建设车间16个、仓库13个,全部达产后,预计涂料年产量143.5万吨,产值108亿元。

 ?自项目建设伊始,园区每周组织企业、园区干部召开例会,每两周由区领导牵头组织协调会,了解项目进展、存在困难,及时为我们解决软基处理、施工许可、用水需求等问题。2020年动工以来,项目推进顺利,本月正在组织竣工验收,投产在即!?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一期项目经理郑金泉说。

 近日,在省重点项目石门澳作业区11^#码头泊位建设现场,吊机来回运转、工程车进进出出。?目前,11^#现场的干煤棚、硫酸铵棚钢棚网架已完成80%,6^#、9^#码头泊位也在有序建设中,预计今年可实现中期交付,明年一季度如期开港。?石门澳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楷告诉记者,当前整个化工园区的物料进出,基本需要绕道泉港、福州江阴港,再转陆路倒运抵达,成本高、耗时长,且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6^#、9^#、11^#码头泊位建成后,作为湄洲湾首个化工码头,将为园区发展开辟海上新通道,助力临港产业腾飞。

 秀屿区三湾环绕,海岸线绵长,是全国少有的风资源丰富区。近年来,中闽海电、龙源风电、福能风电等多家龙头企业,大型锂电储能电站项目、上海电气莆田智能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先后落户秀屿。

 今年初,随着95台大型风机投产运转,中闽海上风电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三期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截至目前,秀屿区海上风电已并网发电140.4万千瓦,风电产业全面进入产出期,2021年风电产值38.44亿元,税收3.8亿元;2022年预计风电产值51.92亿元,预计税收5.55亿元。

 渔旅融合畅游山海

 夕阳下,漫天霞光散落海面,水波粼粼。此时最宜邀三五宾朋来到秀屿区平海镇,乘快艇从爱情海海域出发,在习习晚风中,与被余晖点染的白色灯塔打个照面。暮色四合时便可归岸,在涛声里品尝当地鲜美地道、风味十足的海鲜大餐。

 近年来,秀屿区依托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打造蓝、绿、银、白、红?五彩旅游区?,?蓝色滨海游?位居其首,其中又以平海、埭头、南日三镇滨海休闲旅游最为突出。

 近年来,平海镇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平海一级渔港,同时着手夜景工程、港池清淤、滨海栈道、一条街立面改造等渔港提升改造项目。2020年,平海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这个生态良好、底蕴深厚的古老渔村,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蜿蜒的海岸线上。

 曲折绵长的海岸线是大自然赠予秀屿的宝贵资源。2020年以来,秀屿区在全省率先探索?政府花钱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将海漂垃圾治理等11项工作一次性纳入环卫一体化承包服务范围,形成?海陆河湖?全区域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

 莆田市龙吉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乡镇负责人谢光荣是位?70后?,生于斯,长于斯的他见证了埭头海域数十年间的变化。?十几年前没有人会想去海边旅游,破败渔网、塑料泡沫?什么都有。现在海滩和海面基本看不到垃圾,连空气都变好了。?他笑着说,如今,乡镇海岸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保洁员,每日7小时巡护、清理岸线,并配备一台压缩车用于收集海漂垃圾。在汀港景区、石城一级渔港、石南轮渡港区等重点海域,还设立垃圾转运站,配置保洁船、垃圾转运车,常态化开展海漂垃圾整治。

 生态美则文旅兴,想在短时间内纵享?诗和远方?,自然少不了便捷的水陆交通。老船长陈亚太对此深有体会,今年59岁的他自工作起就服役于石南轮渡,30多年的航运发展史依然历历在目。

 陈亚太回忆道,早年进出南日岛只能靠手摇木船,10公里的路程有时候半天都到不了;码头设施差,安全性能低。改革开放后,有动力的机帆船上岗。如今,车客渡船和客渡船分别只需35分钟和25分钟就能完成岛内外联通,2020年,380座的大型客渡船秀屿一号?秀屿二号?投用,航速快、性能高,基本不受风浪影响。

 陈亚太说,2019年,纯电动公交车覆盖海岛,今年4月,国投官方打车平台在南日岛上线,极大地便利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乘着交通升级的东风,近年来,南日岛串联起九重山、皇帝山、月牙湾沙滩、十八列岛等特色景点,推出独具海岛风味的旅游路线?游客可到浮斗观日赏灼灼朝晖,登尖山望远眺芸芸重峦?更有头水紫菜、双线紫蛤等丰美海鲜和冲海祈福、赶海拾贝等特色活动,共同造就了集?游、食、购、娱?于一体的风情南日。此外,水质优良、鱼类众多的南日岛还是天然的?超级钓场?,是?全国海钓竞赛训练基地?全国游钓基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