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转龙骨车的使用和推广对农业灌溉的意义是什么?
由于龙骨水车结构合理,可靠实用,所以能一代代流传下来?直到近代,龙骨水车作为灌溉机具现在已被电动水泵取代了,然而这种水车链轮传动、翻板提升的工作原理,却有着不朽的生命力?
马钧的翻车主要是利用人力转动轮轴灌水,后来由于轮轴的发展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以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动力的龙骨水车,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
明初,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已从戽水灌田发展到普遍使用脚踏或手牵龙骨水车引水灌田?但是,劳作极为辛苦,而且灌溉效率也不高?每遇天旱,更不能救急?
单俊良从山区居民引溪水冲击水碓大木轮转动石杵、舂米打料受到启发,试制一种用畜力替代人力的水车,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经过反复试验,不断琢磨,终于发明了牛转水车?
这种水车,运用齿轮变速的原理,由牛拉动木制转盘,通过大齿轮,把动力传到装在水车头上的小齿轮上,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就可转上数圈,紧扣小齿轮的龙骨车板就把河水连续戽上来?
这一新型灌溉农具的使用,是我国农具史上的一次革新,不仅大大减轻了江南农民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灌溉效率?
不久,地方政府将这种牛转龙骨水车绘成图纸,送给朝廷?明太祖看到后称赞不已,专下诏书,加以推广?这样,牛转龙骨水车很快在江南农村推广普及?
原文:水转翻车其制与人踏翻车俱同,但于流水岸边掘一狭堑,置车于内。车之踏轴外端作一竖轮,竖轮之旁架木立轴,置二卧轮。其上轴适与车头竖轮辐支相间,乃擗水旁,激下轮既转,则上轮随拨车头竖轮,而翻车随转,倒水上岸,此是卧轮之制。若作立轴当别置,水激立轮,其轮辐之末复作小轮,辐头稍阔,以拨车头竖轮,此立轮之法也。然亦当视其水势随宜用之。其日夜不止绝胜踏车。
解 释:
1.设置之法
水转翻车的形制和人踏翻车相去无几,只是运用的动力不同。
先在流水岸边挖掘一道深窄的沟渠,将水车设置其中。将翻车的踏轴延伸,作一个竖轮(直立转轮)。竖轮旁在另外搭木设轴,轴上作上下两个卧轮(横躺转轮)。上卧轮和竖伦是车头轮(幅支凸出于轮周,见左图),且二者幅支相间咬合。又擗水冲激下卧轮。
2.运作之方
擗水冲激下卧轮,下轮既动,带动上卧轮,再带动和上卧轮幅支相间的竖轮,利用齿轮连动原理,利用齿轮连动原理,带动置于一旁沟渠中的翻车,水便被运送岸上了。
又或者将下卧轮改作一独立之车头竖轮,使其幅支亦与上卧轮相间,再激水推动之,效果亦是相同。亦可将下卧轮改作推杆,由牲畜推转。
3.便利之处
水转翻车的最大好处为省力。因它利用的是自然界的力量,人力、畜力可以用作其它生产活动。且此法输水灌溉可日夜不息,方便之处又在人踏翻车之上。
但是这个方法一旦水势太强,容易使龙骨板破裂不堪使用。则筒车之方便处,又在水转翻车之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