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里旅游景点介绍简单
中_的芒果之_是哪_?
田阳县是中国第一个芒果之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芒果生产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量3.2万吨,年产值5120万元,是右江河谷芒果主产区。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中期,由于果品老化,果园经营粗放,不注意施肥、修剪和防治病虫害,产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芒果价格直线下降,许多人懒得护理芒果,甚至毁园改种其它作物,芒果生产一度陷入低迷。为了把芒果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田阳县全面实施“优果”工程,注重芒果品种改良、科技引进和资金投入。果农也从大起大落的市场中进行了反思,树立起强烈的科技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大力进行芒果园低产改造,保留田阳香芒、红象牙等优质品种,引进台农1号、金煌芒等新优品种;同时,加强果园的四季管理,确保芒果品质,重新打造田阳芒果品牌。目前,全县已完成芒果低产改造3.6万亩,品种改良2万亩。 获得本次“芒果丰产王”第一名的那满镇治塘村八组果农黄照艺,自家种的15亩红象牙由于管理到位,亩商品果产量达4993公斤,老板现在以每公斤4元钱价格统收,今年他又将大赚一笔。获得“芒果单产王”第三名的田州镇东江村果农梁智华在抓好自家芒果园生产的同时,联合梁少富等8户果农承包县民政局果场600亩,通过一系列低产改造和品种改良,第二年户均收入就超过8万元,今年该果场至少收入100万元。获得“芒果丰产王”“芒果单果王”四个奖项的那坡镇平朴村二组果农黄拨群不仅自身技术了得,还把多年摸索出来的一套成熟的芒果护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果农,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受到群众的称赞,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党员中心户。在田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田阳芒果生产的急剧“升温”带来巨大的商机,引起广大客商的关注,他们纷纷抢在芒果上市前到果园洽谈收购事宜。在本次评选中以微弱差距落选的田州镇东江村果农梁沈阳,由于生产的果品好,讲诚信,几年来足不出户就有老板上门收购,成为果农中叫得很响的一个。目前,全县大部分果园的芒果已被果商预先定购,仅百峰乡已成交订购金额达20多万元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 一、天下第一奇观--石林
石林风景区以喀斯特地貌景观闻名于世,其象生石之多,景观价值之高,举世罕见,是国家AAAAA级景区,联合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之一。景区共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
旅游线路参考石林风景区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内,距离昆明约90公里,行车1个半小时,参观游览一般从昆明出发,往返时间需要一天时间。石林一日游费用不高,参团费用在220左右/人,参考线路:石林一日游,除常规参团外,还可包车前往,由于景区管理严格,建议是租用挂正规旅游牌的商务车,往返车费600 元左右,含油费、过路费。另外也可自己乘城际客车从昆明至石林县,再从石林县转车至石林景区,时间花费相对多一些。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 二、西双版纳热带原始森林公园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人一生中必到的一处,这里风景如画,民族风情多样,素有“热带动植物王国”的美誉。西双版纳众多旅游景区包括: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勐腊望天树景区、基诺山寨、橄榄坝、傣族村寨、打洛等等,各景区景致各异,结合交通、从文等全方面因素考虑,热带原始森林公园是最值得游玩的。
西双版纳热带原始森林公园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城区以东,澜沧江以北一处叫菜阳河的山谷内。距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约8公里。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园内有北回归线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驯养基地、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爱伲山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岩浮雕、金湖传说、民族风味烧烤场等十大景区五十多个景点,突出体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特色。除此之外还可以参加当地泼水狂欢活动,泼水活动设在民族风情演艺场内,民族歌舞表演结束后,平时会有一场小型泼水活动,在泼水节期间,活动会空前壮观。泼水节是当地傣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 三、世界文化遗产古都--丽江古城
与西双版纳一样,丽江旅游也是云南旅游象征。丽江位于云南西北,距昆明约510公里。到丽江旅游的游客几乎都是冲这座千年古都--丽江古城。古城又名大研古镇,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在一座不设防的古城游览,需要你用脚步一步步丈量,大到一条街,小到一间客栈,一个民间艺术小摊,都值得你为之驻足留恋。古城的夜市也是个容易消磨时光的地方,这里的酒吧一条街文化氛围甚好,点一碟瓜果,一支饮料便可以随你久坐,欣赏民间艺人表演,单身男女们也尽可施展个人魅力,交几个异乡朋友,制造一个美丽邂逅,抑或是,浪漫丽江并非空穴来风。
旅游线路参考丽江处于云南滇西北黄金旅游线路的中轴位置,众多旅游线路都经过这里。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 四、世界冰川博物馆--玉龙雪山
说到丽江古城,不得不提及与之相邻,并且是相辅相成的玉龙雪山景区。在古城,抬头便可看到玉龙雪山山顶一那抹洁白,丽江古城与玉龙雪山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
从古城出发向北约20公里便进入玉龙雪山山脚。作为云南省两个国家AAAAA级景区之一(另一个是石林),玉龙雪山以景观丰富,壮观为名,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的极高山地,从山脚河谷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雪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大致可分为雪域、冰川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原始森林景观、雪山水景等。根据海拔高低,景区开发分为山脚,山腰,山顶几个大景区,如东巴大峡谷,玉水寨,玉术擎天等在山脚下,乘小索道上山可到达云杉坪,游览甘海子,白水河,蓝月谷,在甘海子草甸还可欣赏张艺谋指导的大型实景《印象》系列舞台剧之一《印象丽江》,如果身体素质好,不惧高海拔的严寒的朋友还可以乘坐大索道上到玉龙雪山山顶,游览白云深处的冰川公园。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 五、人间仙境--香格里拉
这里是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一书里提到的香格里拉吻合,是作家心目中的人间仙境,也是旅游爱好者的天堂。香格里拉位于云南西北顶端迪庆州,地图上称之为中甸,是迪庆自治州府。香格里拉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为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香格里拉景区内雪峰连绵,云南省最高峰卡瓦格博峰等巍峨壮丽。
旅游线路参考到香格里拉旅游,最为经典的景点是普达措国家公园,每年5月-11月是到这里旅游的最好季节,公园内有原始云杉、冷杉森林,属都湖,牧场。附近还蓝月山峡谷景区--石卡雪山风景区,以及一些驴友天堂--雨崩村、依拉草原、纳帕海、尼汝村等。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六、神圣的净土--梅里雪山风景区
总有这么一群人,每年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到这里,选择一处酒店、客栈,能够亲临雪山,能够聆听藏民歌唱,不走多远,躺在床头,晒着暖暖的太阳,对着窗外那一抹或洁白或金黄的山头和白云发呆就有莫名的满足和充实。这里是旅游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之一,也是当地居民奉之为神山的地方--梅里雪山景区。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还没被人类征服的雪山,梅里雪山以其神秘,美丽闻名。梅里雪山又名大子雪山,地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 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最高峰。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峰型有如一座雄壮高耸的金字塔,时隐时现的云海更为雪山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誉为“雪山之神”的卡瓦格博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享誉世界。由于所处纬度低,受季风影响大,山间气候不稳定。一日天气变化无常,加上山脉距离长等因素,不适合人类攀登,加上当地居民对于神灵的信仰不欢迎登山者。出于对生命负责及对当地宗教的尊重,国家已于1996年明令禁止攀登梅里雪山。因此严格意义上这里是人类最后一块净土。
旅游线路受气候影响,到达梅里雪山景区路段不定期封路,正常情况是每年2月份到11月间通车,常规旅游团或者独立旅游团都可前往,如果要去到一些非常规的景区如雨崩村需要独立成团。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 七、风花雪月--大理
说大理“风花雪月“是有缘故的,大理旅游有四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大理处在云南滇西北黄金旅游线路开头一端,许多旅游线路都要经过这里。作为文明古邦,大理的大理古城、洋人街以及地标建筑--崇圣寺三塔而闻名。而结合这里的苍山、洱海以及气候条件,笔者认为大理是人、山、水结合最为完美的地方。到大理旅游,除了刚才提到的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苍山、洱海外,还有蝴蝶泉、天龙八部影视城、鸡足山、洱源等景点。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 八、驴友新宠--腾冲
腾冲是曾经的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现在的侨乡、文化之邦和玉石翡翠集散地。地处云南西南边陲,西与缅甸接壤。神秘雄奇的高黎贡山和怒江天险,从三江并流区自北向南逶迤而下,以独特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野生生物学会列为具有重要要际意义的A级保护区。在这里有中国最密集的火山群和地热温泉以及火山堰塞湖湿地--北海湿地。作为兵家重地,抗日战争期间,国军在这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役,谱写了壮丽的爱国诗篇。为纪念抗日战争牺牲的战士,这里修建了国殇墓园。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 九、西双版纳傣族园
人们常说,西双版纳是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孔雀的尾巴在橄榄坝,傣族园就是孔雀尾巴上最美丽的羽翎。
_挥诰嗑昂槭27公里的勐罕镇,园内有五个傣族自然村寨。这里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充满着诗情画意,一年四季青翠嫩绿、竹林环绕、果木成林、香蕉、椰子、槟榔、菠萝密、芒果,给寨子洒下了一片片浓浓的绿荫,幢幢竹楼掩映在青树绿竹之中,阵阵热带花开的幽香随风送来,一片清幽恬静。古色古香的佛塔,佛寺与旖旎风光相互掩映,形成了具有独特佛教文化内涵的风景名胜和园林景观,给人予一种新奇,美妙和寄托美好愿望的感受,所以素有“绿孔雀羽翎“的雅称。
_呓鲎逶埃紫瓤吹降氖亲罹叽黾姨厣脑傲质浇ㄖ饫锘?_湮匏募荆瞎阋缛辍=_甑姆鹚鹚陆鸨袒曰停谔斓丶涔钩闪巳擞敕鸬南谓樱鹪谡饫锵粤椋嗽谡饫锲谂巍
_呓衤ィ巧细死甘浇ㄖ拇黾遥簿驳淖吕矗寤岽黾胰说拇屠褚牵囊疲赶傅钠烦_黾胰说姆绻狻⑸裨暇驼庋谝缓纫黄芬皇持腥诮宋耷畹那槿ず驮衔丁T傲盅Ъ宜担鲎逶笆峭ピ涸傲值牡浞叮焕费Ъ宜担鲎逶笆且蛔钭诺拿褡謇凡┪锕荩恢参镅Ъ宜担鲎逶笆侵参锿豕幕蚩猓晃难Ъ宜担鲎逶笆侨思湎删常窃独肽质校训醚罢业降氖劳馓以
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到芒果树瀑布景点旅游拍摄了如下景观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
解析: 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 9.C 10.C
百色市都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AAAA级景区:
1、通灵大峡谷
通灵大峡谷位于广西百色市靖西县城东南部古龙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的南端,是一个长方形全封闭式的峡谷,长约1000米、宽200多米。峡谷内的通灵瀑布在旺水季节时宽30米,高达168米,是亚洲最高的单极瀑布;峡谷内聚集着上千种珍稀植物,其中,属恐龙时代的蕨类植物桫椤、观音莲子座蕨是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峡谷中有一个高100米、宽60米的宽敞的溶洞,洞壁及洞顶布满各种造型奇异的钟乳石。
2、百色起义纪念馆
3、大王岭风景区
百色大王岭风景区共有五级旅游资源4个,四级旅游资源15个,三级旅游资源33个,二级旅游资源19个,一级旅游资源17个。除漂流项目之外,大王岭近期将建设有栗子林、栗林轩、桫椤迎宾、谷口驿站、恐龙足迹、桫椤世界、科考服务站、藤蔓沟探秘、五彩沟、生态游览道、森林美容浴场的桫椤谷景区;有旅游停车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民俗旅馆、旅游商品街、民俗美食坊、旅游新农村的龙和旅游度假中心等。
4、古龙山峡谷群风景区
古龙山峡谷群风景区由古劳峡、新灵峡、新桥峡三个峡谷组成的。峡与峡之间的河流及三个地下暗河溶洞相通。形成三峡三洞连通的大峡谷群。整个峡谷长6.8公里。它是以优美的原始生态山水风光、神奇的溶洞景观和浩翰多恣的原始森林景区为主体,以暗河峡谷群及溪流瀑布为特色,以峡谷观光、暗河漂流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旅游景区,景区内由山、水、林、藤、洞、瀑、石为一体具有秀、奇、险、幽、奥、野的景观特色。
5、大石围天坑群景区
大石围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的北边,属红水河南端的干热河谷地带,经国土资源部岩落地质专家和岩溶洞穴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大石围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积为世界第一,深度约为613米,居世界同类大型岩容漏斗第二,长约为600米,宽约为420米,其容积的0.8亿立方米,也处于世界第二位,有世界“岩溶圣地”之美称。
AAA级景区:
1、百色凌云县泗城文庙景区
泗城文庙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系泗城州第十八代世袭土司岑继禄修建,所以泗城文庙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先后多次重修。2008年8月,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完成庙墙、文昌门、棂星门、 状元桥、泮池、碑亭、两庑、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阁、孔子及四配塑像、牌匾、碑刻、对联的修缮复原,它是迄今止桂西北最为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的文庙建筑。
2、澄碧湖
风景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湖水终年清澈碧绿、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岸群山青翠延绵、湖面常年飞鸟云集,湖中自然景观别具特色:有神奇的天然雅芒崖像、孔雀迎宾林、松林岛、枫树岛、情人岛、鲸鱼岛、水果绿洲等风景点。
3、田东十里莲塘景区
田东十里莲塘位于田东县祥周镇甘莲村,由右江河汊古河道演变而成。塘的水面南北约十里,塘里全是一片绿荷,故名十里莲塘。古有诗云:汪洋澄沏曲而长,荷叶婷婷翠盖张。十里花开香十里,落霞红映满莲塘。
广西有哪些风景优美宁静,不为世人所熟知的旅游景点?
其实广西还是很好玩的,但是广西宣传的不够,而且一个桂林的名气实在太大,掩盖了其他地方很多人觉得桂林不好玩,其实桂林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现在真心过度开发,导致是自然风景都被商业气氛笼罩变得是真的不好玩!
因为家人常常带我出去溜达,所以广西基本都去过,推荐几个我觉得还不错的地方
1.宜州
三姐故乡,交通比较方便,近两年发展还可以,是个宁静的小市宜州市区附近的景区就是下枧河和古龙了下枧河就是传说中刘三姐生长的地方,宜州市民夏天都常常去那里游泳环境非常好,河水也很干净,我不会说我从小到大都是在那条河里游泳长大的!我们烧烤也喜欢去河边,我妈妈每个周末都会开车去河边游泳洗衣服。 去的话夏天可以自带泳装,随时可以下水游泳。大概长这样,当地有旅行社搞游船的,或者自己在码头买票,可以顺着宜州城的主河道龙江河游一圈到下枧,然后上岸,看壮族生态表演,反正风景可以,表演还行吧,我不太爱看表演哈哈 而且刘三姐故里是4A级景区,配套设施做的还不错,重点是人也少,也便宜宜州的物价也不高,自己去呆两天还不错的下枧附近的民居不知道有没有出租的,可以找找,没有就只能住度假山庄了,朋友在附近买了套房子,每年夏天都跟家人去住段时间,每天就是在河边吃吃烤鱼(下枧河附近的渔民早上会在河边卖鱼,不固定的,抓到就卖,我爸爸周末去游泳经常买活鱼,很好吃哈哈),然后下河游泳,划竹筏,想去市区的时候,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小巴的话是几十分钟一趟,8块钱吧好像,度假还不错。
2.凤山
最有名的就是地质公园了,每年都很多国外的探险家来探险科考拍摄之类的,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洞穴,但是因为穷还有真的很偏僻不太出名,而且溶洞之漂亮真心让人觉得盗墓笔记很low啊!!你换到凤山拍逼格都提升很多了!同属国家4A。
属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位于德宏州东北部。东北与腾冲县接壤,东南与龙陵县交界,南与潞西市、陇川县毗邻,西与盈江县为邻。县境南北纵距49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国土面积1159平方公里。县城遮岛镇距省会昆明742公里,距州府芒市,经潞盈路122公里,经腾龙线160公里。全县辖7乡(含2个阿昌族乡)、3镇,63个村民委员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佤、汉等民族。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15.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7万人,占总人口的89.4%,少数民族人口5.19万人,占总人口的32.77%。
梁河属半山半坝县。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龙江和萝卜坝河,较大的坝子是遮岛坝、萝卜坝和勐养坝。境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最高点是北部海拔2672.8米的瘌痢山顶,最低点是南部海拔860米的勐养乡老芒东。梁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多年年均气温18.3℃,年均日照时数2385.5小时,年均降雨量1396.2毫米,不仅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而且天然资源丰富。有蓄积丰厚的思茅松用材林,有药材类、芳香类、竹类等野生经济植物55科、101属、400多种,有锡、铁、硫、煤、铝、锌、铀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锡和煤的储量较大,有龙窝寨、热水塘等17处地热温泉,极具开发潜力。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由于社会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梁河各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十分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时,坝区傣族还处于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阶段,山区少数民族经济仍从属领主经济,景颇族还保持着较多的原始公社特点,只有汉族地区基本属于地主经济并兼有一点小规模的工商业,因而生产力十分低下,经济文化极其落后。加之土司、地主、粮商的剥削垄断和匪患横行,使梁河各族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贫困交加的苦难深渊中。
1950年5月,梁河解放。这标志着各民族进入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时代。从此,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梁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至1956年,经过禁种大烟、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梁河的经济出现了划时代的进步和发展。195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705万元增至1107万元,增长57%;粮食总产达4509万斤,比1949年增62%,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1957 年至1966年,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这期间,全县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受到了不少挫折。1958年急于搞人民公社化,分配上搞这样那样“不要钱”,生产上搞“大兵团”作战,既违背了经济规律,又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59年,粮食跌了200多万斤,加之搞“以粮为纲”,很多地方翻茶种粮,茶叶面积减少2696亩,群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1962年以后,经过调整,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稳健向前发展。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比1959 年增长2200万斤,茶叶发展到8561亩,增加4907亩。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浩劫,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也给梁河造下了严重恶果。直到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6956万元,财政收入仅189万元,“两个吃不饱”(农民粮食不够吃,梁河糖厂吃不饱)严重困扰着梁河经济的发展,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贫困线上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切实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改革 为发展动力,不断解放思想,从县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适合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战略和措施,调整生产关系,梁河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1989年以 来,又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开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714万元,比1978年增长1.98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54元,增1.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19元,增13.1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7元,比1989年增4.62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18.3平方米。
梁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1982年,全县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农村发生深刻变革的20多年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实施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等项目,加快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科技覆盖率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使全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1984年,结束了吃植物油靠外调的历史。1989年,全县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受到国务院嘉奖。1991年,解决了“两个吃不饱”的难题。1997.年,以魔芋、松香、柏籽仁、香料、核桃、板栗、桔子、西南桦为主的绿色产业初具规模。200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9424万元,比1978年增长2.74倍;粮食总产38401n屯,增8.47%;甘蔗总产40万吨,增10.9倍;茶叶总产542.6吨,增1.23倍;肉类总产4180吨,增2.71倍;奶蛋、水产品有大幅度增长。全县粮食自给有余,肉奶蛋、水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林业工作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培育、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同时致力于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森林防火、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化建设,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破坏,使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森林覆盖率由1976年的26.3%上升到2002年的 60.2%。水利工作围绕“两江一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及“五小”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进行,并取得明显成效。1950 年至2002年,共投资9951.6万元,完成各类工程595件,改 善灌溉面积8.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2.95平方公里,改善了10.69万人和36471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工业从无到有。解放前,梁河无工业企业,仅民间有零星分散的匠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以轻工业为基础,蔗糖业、锡业为主导,有电力、机械、煤炭、林产品加工、制药、造纸、魔芋精粉加工等1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199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170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1%,形成了工农业总产值并驾齐驱的新格局,从而根本改变了梁河历代以农为主的状况。200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045万元,比增长22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解放前,梁河无公路,无电。电讯极其落后,仅曩宋和曩宋芒东有2处农村电话。经过50多年的建设,至2002年,全县通车里程已达764.63公里;县乡公路实现了柏油化和弹石化,所有行政村和90%以上的自 然村通了公路。95%以上的自然村通了电。特别是经过2001年至2002年的农电体制改革和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农 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明显提高,电价明显降低,每千瓦时平均电价降低了0.33元,预计全县每年减轻农民负担223万元。市内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农村电话实现了自动化;全 县电话普及率5.98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36.28部/百人,农话普及率2.45部/百人。近几年来,还相继完成了潞盈路梁河段、通县油路、县城城区改造、第二水厂、农贸市场等建设工程,为今后梁河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业平稳运行。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88.79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4064万元(含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628万元和上划中央所得税228万元),增长20.5倍。各项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415.7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39310万元,增长93.56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76.82万元增加到29461万元,增384.6倍。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78年全县仅有乡镇企业117个。至2002年末,全县已有乡镇企业1904个,增长15.27倍,从业人员6696人,总产值10730万元,营业收入14130万元,上缴税金418万元。不但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2002年末,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840户,从业人员2278人,注册资金1575万元;有私营企业42户,投资人数135人,雇工人数276人,注册资金3018 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梁河新的经济增长点。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九五”期间,积极开展小额信贷、易地开发、扶贫攻坚乡、温饱试点村、科技示范村、部门挂钩等扶贫活动,共投入扶贫资金4044.3万元,使全县贫困人口由“八五”末的6.9万人降至2.2万人。
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有377项科技成果获部级和省、州、县科技进步奖(其中:部级5项、省级28项、州级163项、县级181项),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县于1998年通过省级验收。梁河教育起步较晚。解放前夕,全县仅有小学39所,学生2013人,教师71人。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梁河的教育得到快速发展。1986年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1991年成为全州第一个达标无盲县。2000年,“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01年又得到国家教育部认定。2002年末,全县已有小学206所,教职工1137人,在校生17848人,入学率99.5%,巩固率99.51%;有完全中学1所,普通中学10所,共有教职-T 586人,初高中在校生11682人,初中入学率102.89%,巩固率99.02%:有职业中学1所,教职32 43人,在校生377人;有幼儿园3所,专任教师26人;有乡村学前班73班,在园(班)幼儿1964人。文化领域硕果累累。南甸司署和李根源故里的保护和维护不断得到加强,并分别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河县志》和《梁河县地名志》分别荣获国家二等奖和省一等奖。2000年,梁河县被评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0%和94%。新中国成立之前,梁河仅有1所设备十分简陋的卫生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至2002年,全县已有国家卫生机构12个,共有病床259张,有卫生技术员351人;63个行政村均有卫生室,有乡村医生218名:还有集体诊所1个,企事业卫生室10个,个体诊所11个,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预防和治疗网络。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使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昔日的“蛮烟瘴雨”之地,现已被文明、卫生、健康所替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落实,“晚生、晚育、少生、优生、优育”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2002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4%o。今日的梁河,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一派生机盎然。梁河50年的巨变雄辩地证明:“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各项工作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梁河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梁河县委、县人民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重要思想,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续坚持“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一个目标;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梁河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两大机遇;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意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企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四个重点”的“一二三四” 发展思路,努力奋斗,使梁河在新世纪大展宏图。梁河县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民风朴实。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日照充足,矿产配置较好,由于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对各项资源尚未形成破坏。加之,梁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了多项鼓励国内外商家到梁河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下大力气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梁河县位列第66位。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梁河县在列。
2019年3月15日,梁河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8月16日,梁河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5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