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薹种质资源创新有哪些方面?
一、传统方法在菜薹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现有菜薹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常规途径,常规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系统选育法,即根据育种目标对原始材料中的不同株系进行多次选择、比较鉴定,筛选出优良的种质。利用这种方法,广东省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出四九心-19号,四九心-20号,其中四九心-19号产量比四九心增产1950~3900kg/ km2,叶色较深绿,主薹高度增加6~8cm,除耐热、耐湿外,还较耐霜霉病和菌核病,是目前菜薹常规品种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早熟品种之一。十月红菜薹则是由胭脂红中发现的优良单株经过系谱选育而得,曾是湖北省的主栽品种,且被推广到长江流域各省。
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筛选出抗病毒病品种60天特青,然后对60天特青经单株选择的20多个不同株系进行田间比较,选出代号为8722的中花菜心品种,后来又对8722菜心进行优质、丰产、耐病毒病的系统选育,筛选出8722选菜心新品种。
油绿50天菜心则是利用四九菜心与50天菜心杂交选育的151菜心为母本,以60天菜心为父本,杂交后经过连续8代自交选育而成(张华等,2005)。
张华等(2005)于1999年利用迟心2号与60天油青菜心杂交,经连续6代自交系选出叶薹油绿、商品性较理想的油绿701品种。
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杂种优势明显,采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此属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回交转育是获得优良雄性不育系的最常用的方法。李大忠(2002)从福州市地方菜薹品种七叶心自交后代中发现不育株。经过一代测交,三代回交后,不育株率稳定在50%左右,获得雄性不育两用系66A。用66A与小白菜杂交,杂种一代的一般性状偏向小白菜,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尤其是可食用部分较父母本增长了1~2倍;品质却偏向菜薹,略带甜味,柔软可口。赵利民等(2005)以大白菜CM S341127为不育胞质供体,以柳州早菜薹为受体,通过杂交、连续回交方法育成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TC12321。TC12321植株生长发育正常,不育性稳定,雌蕊功能正常,蜜腺发育健全,自然授粉结实良好,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综合抗病性强。许明等(2003)利用大白菜核不育系9810721 作为不育源,以紫菜薹ZB3 为目标亲本,经过杂交、自交、兄妹交等转育手段,将雄性不育基因转育到紫菜薹中,获得紫菜薹“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而且笔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将核不育基因向菜薹品种转育,得到了含有早-49遗传基因的新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许明等,2006)。王玉刚等(2005)亦通过杂交、自交等方法,将白菜雄性核不育性向菜薹可育品系03S001(翡翠油青菜心)中转育,获得了新的菜薹100 %核不育系及其相应的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
二、远缘杂交在菜薹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菜薹和油菜的AA组染色体相同,且其种间杂交有低度育性,为将油菜雄性不育基因转育到菜薹上提供了条件。刘胜洪等(2006)的试验表明:杂交后代的花药不育率为F1代<BC1代<BC3代,在BC3代群体植株中,不育率为94.60%,接近BC2代植株不育率水平,说明在不断的回交过程中,植株的不育率越来越高并相对稳定。
晏儒来、向长萍等(2000)于1988年开始向紫菜薹转育波里马油菜雄性不育系,以甘蓝型油菜和紫菜薹的杂种作母本,最初用大股子作转育亲本,经过4年6代的转育选择,于1992年秋从240个测交种中获得不育率达100%且性状相对稳定的材料3 份,即0-1、0-2-2、28-9 及其相应的保持系5 -1-4、5-1-3 和29-4-2。为了改良上述不育系的综合性状,1995年以抗病、早熟、耐热和菜薹无苦味为主要改良目标性状,选用了OF 系统(十月红2号×四九菜心)的一些早熟株系和十月红2号的一些株系为转育亲本。选用9405的F2 中19个不育株作母本杂交,在后代中坚持选不育率高的测交种,再从中选不育性彻底,生长势较强,早、中熟,抗病性强,且无苦味的不育株。经过3年6 代的选择,于1997年秋育成不育率达100%且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9617、9630、9631 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其中9617 自播种至开始采收为40~45d,9630 为50d,9631 为55d左右。
刘自珠(1996)利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菜薹为转育父本,通过种间杂交、连续回交,选育出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002-8-20A及相应的保持系049-20B。该不育系结实正常,不育株率和不育度达到93%以上,已用于杂种一代组合的配制。
张成合等(2003)将菜薹同源三倍体与二倍体相互杂交,3x×2x的结籽率为34.78%,2x×3x的结籽率为26.17%。经染色体检查,杂交子代植株绝大多数为非整倍体,其中三体植株占33.3%(3x×2x)和40.70%(2x×3x)。经细胞学鉴定和核型分析,从三体植株中初步鉴定出三体3、三体7、三体8和三体9 等4 种初级三体。这些都是难得的遗传材料。
黄邦全等(1999)通过种间杂交将Ogura 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导入了紫菜薹,通过连续回交获得了叶色正常、蜜腺正常的紫菜薹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黄邦全(2002)以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紫菜薹(AA,2n=20)为母本,以不同萝卜品种(RR,2n=18)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大量的属间杂种。杂种F1幼苗在低温下子叶及真叶均不缺绿,以红萝卜为父本获得的杂种F1植株叶柄、叶脉呈紫红色;以白萝卜为父本获得的杂种F1植株叶柄和叶脉不呈紫红色。所有的杂种F1植株都开白花,蜜腺正常。雄配子高度不育,但是雌配子具有部分育性。杂种F1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预期的2n=19,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15.53Ⅰ+1.34Ⅱ+0.25Ⅲ+0.01Ⅳ,多数染色体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但也有一些二价体、三价体甚至四价体,最多达到6Ⅰ+3Ⅱ+1Ⅳ,参加配对的染色体数达13条,表明A染色体组和R染色体组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萝卜染色体上的有利基因可以通过部分同源重组或者代换进入到紫菜薹中。同时,在F1中发现了2株染色体自然加倍的双二倍体。双二倍体与未加倍的杂种F1都表现为父本萝卜的白花性状,蜜腺正常,低温下子叶不黄化。虽然双二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具有19条染色体的配子,双二倍体的花药比未加倍的杂种F1发育要好得多,但是双二倍体的育性还是低于未加倍的杂种F1。尽管未加倍的杂种F1在减数分裂时多数染色体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同时也有二价体、三价体甚至四价体的形成,并且存在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
黄邦全(2002)以OguraCMS紫菜薹×萝卜杂种F1(AR,2n=19)为母本,以甘蓝型油菜(AACC,2n=38)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8 株杂种植株。其中1株(PRN-1)的花色为嵌合体,该植株上的花多为**,但是也有乳白色花,另外还有1朵花甚至1个花瓣上同时具有**和白色区域,其余3株(PRN-2、PRN-3、PRN-4)都开白花。PRN-4的花药开花前退化,其余3株都可以看到3~6枚花药,能够产生部分花粉,但是PRN-2的花粉不能被I2-KI溶液染色。PRN-2具有4个蜜腺,PRN-1和PRN-3具有2个蜜腺,PRN-4无可见蜜腺。在低温下,PRN-2叶色正常,其余3株幼叶表现不同程度缺绿。PRN-1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PNR-2的染色体数目为2n=35,PRN-3的染色体数目为33,PRN-4的染色体数目未能确定。它们的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各不相同。与甘蓝型油菜回交后,PRN-1、PRN-2、PRN-3 植株各自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种子,而PRN-4则未产生种子。
梁红等(1994)用杂种胚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菜薹与甘蓝的正反交F1代。杂种一代的一般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偏向父本,并表现出强烈的生长优势。其蛋白质含量普遍超亲,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介于两亲本之间,或超过高亲亲本。
郑岩松等(2003)研究了芥蓝以及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后代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油菜株系的抗性。结果表明,芥蓝对广东省广州地区TuMV油菜株系具有近于免疫的抗性。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回交后代抗TuMV油菜株系的选择效应受回交亲本影响很大:用抗病品种与杂种回交的后代,经两次系统选择后,已获得16个经济性状较好的抗病品系;但用感病品种与杂种回交两代之后,抗病性明显下降。
三、物理化学诱变在菜薹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植物发生变异,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尚爱芹等(1999)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二倍体菜薹种子和幼苗生长点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浸泡,结果表明,用0.1%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幼苗生长点48h的诱变效果最好,诱变率可达26.67%,浸泡种子效果不佳,最高诱变率仅为4.0%。四倍体植株结籽率较二倍体明显降低,平均达42.3%,而八倍体植株几乎是完全不育的。随着染色体组的增加,花粉粒大小和叶片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数均显著增加,与二倍体(CK)比较,四倍体植株生长旺盛,花薹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
廖飞雄等(2001)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菜薹种子,发现对预先浸泡1h的菜薹种子来说,适宜的处理剂量为200~300Gy。廖飞雄等(2003)对60Co-γ射线辐射后的菜薹器官进行离体培养时,发现对菜薹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是200Gy左右,经过催芽的种子适宜剂量为50~100Gy,离体培养茎尖可用40~70Gy。
四、生物技术在菜薹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一)体细胞变异体离体筛选
组织培养得到的再生植株以一定频率发生变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便是利用植物体细胞变异体离体选择法对作物现有品种进行有限的修饰与改良的基础。通过这种方法,已成功地筛选出耐盐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抗除草剂大豆等一系列有价值的突变体,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植物耐热性筛选研究中与传统的耐热性选择方法相比,离体筛选方法具有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限制、变异范围广、选择群体大、节省土地和人力等特点,可显著提高种质资源创新的效率。
何晓明等(1999)进行了菜薹耐热性离体筛选的研究,结果表明,耐热性不同的菜薹品种对离体培养中的热胁迫反应亦有所差异,35℃培养30d的无菌苗存活率可以作为菜薹耐热离体筛选的选择指标。通过热胁迫交替选择,从热敏菜薹品种中,初步筛选出3个耐热无性系A -2、B -1、B -8。这些无性系耐热品系在热胁迫中的茎尖存活率基本保持在60%~80%,而未经筛选的无性系茎尖的存活率平均仅为20. 83%,因此经过筛选的无性系的耐热性有了明显改善。同时还发现,经9 代培养和4次热胁迫筛选,这3个无性系的耐热性均表现比较稳定,表明这种耐热性可以在无性繁殖过程中传递下去。通过热胁迫选出的无性系其茎尖繁殖系数也较原群体有所提高。
廖飞雄等(2003)在离体筛选耐羟脯氨酸变异的研究中,发现对菜薹茎尖和愈伤组织来说,经0.3mg/ml的羟脯氨酸3~4个周期筛选后,可获稳定抗性株系。菜薹种子萌发后的幼苗在1.0mg/ml浓度上,经4个世代连续筛选可获抗性株系。3mg/ml浓度可用于幼苗的前期淘汰。入选系耐羟脯氨酸的能力和耐热性提高。廖飞雄等(2004)利用“六十天特青,离体筛选出的一个菜薹耐羟脯氨酸选择系Hypr01,发现在人工气候箱模拟栽培高温逆境下,Hypr01和未经选择的六十天特青相比,有较强的耐热性。
(二)基因工程
徐秉芳等(1996)研究报道紫菜薹的花粉经低温水合、热激、渗激三步程序,分离出大量具萌发能力的脱外壁花粉,脱外壁率可高达60%以上。在含有碳源与氮源及Roberts 培养基盐成分的碱性PEG培养基中,首次使芸薹属脱外壁花粉萌发,萌发率可达41%。这使得利用花粉作为外源基因的媒介进行植物遗传的转化有了重要的突破。
施华中(1995)以花粉特异启动子Zm13-260 控制的Gus 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电激法分别转化紫菜薹花粉原生质体和花粉粒,通过瞬间表达检测,比较了二者的转化效果。结果表明,花粉原生质体的电激导入效果比花粉粒高,前者的Gus 基因瞬间表达水平远远高于后者,Gus 基因活性是后者的10倍。并探讨了Gus 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花粉原生质体中的时序表达特性,花粉愈幼嫩,Zm13 的启动活性愈低。
张国裕等(2006)以建立的菜薹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GUS染色组织分析法研究了根癌农杆菌菌株、乙酰丁香酮(A S)、预培养时间、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菜薹(B rassica camp estris L. var. pchinesis)子叶遗传转化的影响,探讨了适宜菜薹转化的卡那霉素与抑菌抗生素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A GL0 对菜薹的浸染能力最强,添加乙酰丁香酮有利于菜薹转化;子叶外植体预培养2d 后浸染(菌液浓度OD 600值为0.8)15min,共培养2d,然后转移到含15mg/L 卡那霉素和100mg/L T icarcillin 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转化植株的再生,植株再生率及外植体GUS 阳性率均较高,是较优的转化条件;该试验共获得8 株转化植株,转化率达2.44%,经PCR分析和Southern 杂交检测表明,Gus基因已整合进入菜薹基因组。
张扬勇等(2003)通过对农杆菌介导法将韧皮部特异表达启动子RSs-1(Rice sucrose synthase-1,水稻蔗糖合成酶)与雪花莲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d agglutinin,GNA)基因构成的嵌合基因转化菜薹,获得转基因植株。该试验目的是利用雪花莲凝集素对刺吸式昆虫有较好的抗虫效果,采用延迟筛选抗生芽的方式,最终得到了抗生植株,并通过了分子检测。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菜薹种质的创新还刚刚起步,随着菜薹转基因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克隆的有用基因越来越多,该技术在菜薹种质改良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种植蔬菜详细资料大全
河南省永城市蔬菜播种面积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永城市蔬菜播种面积综合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永城市蔬菜播种面积综合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永城市蔬菜播种面积综合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永城市蔬菜播种面积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蔬菜及食用菌播种
面积,叶菜类蔬菜播种面积,白菜类蔬菜播种面积,甘蓝类蔬菜播种面积,块根、块茎类蔬菜播种面积,瓜菜类蔬菜播种面积,菜用豆类播种面积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等等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地,在花的世界里,处处是令人惊喜的生命力!只要一根小草,就可以让你拥有一抹林间野趣。菜园可以成为家庭园景的完美补充。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种植蔬菜 外文名 :Planting vegetables 作用 :成为家庭园景的完美补充等 注意 :蔬菜的种子和蔬菜种植的位置等 种植技巧,挑选秧苗,防护工作,行业分析,特殊种植方法, 种植技巧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地,在花的世界里,处处是令人惊喜的生命力!只要一根小草,就可以让你拥有一抹林间野趣。菜园可以成为家庭园景的完美补充。种植自己的有机蔬菜,既能确保自己食用的是健康农产品,又能节省您在食品杂货店里高价购买有机农产品的开支。 当您开始考虑如何种植蔬菜时,您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蔬菜的种子和蔬菜种植的位置: 1 在菜园中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然后在早春开始种植。整个夏天您都要一直耕种,这样才能不断收获新鲜可口的蔬菜。 2 将园子设在厨房附近,这样出去摘一些您需要的蔬菜回来就很容易了,而且您也可以透过窗户看管菜园。番茄变成红色后,是最好的采摘时机。 3 浸泡种子,这样可以使它们在应季时节发芽。种子发芽前,需要有充足的水份,这和在春雨中被灌溉是同一个道理。待种子饱满后,里面的胚芽将会开始生长。 4 用注水的圆锥形帐篷罩住刚刚栽种的稚嫩蔬菜,以防寒冷侵袭。您还可以购买廉价的连有管子的塑胶薄膜,注入水时,它会在秧苗周围形成一道自我支撑的墙。太阳光可以穿透这道明亮的墙壁,照射到里面的秧苗,而经阳光加热的水可在夜间保持温暖。 5 一开始不要直接播种,而应该在窗台上种植较大的秧苗或从苗圃中购买,以期快速成熟,特别是在寒冷的气候中。此方法对于诸如牛排番茄和辣椒一类的稚嫩蔬菜很有用,因为它们通常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成熟,所以必须在霜降前使其成熟,否则就会拖到冬季了。 挑选秧苗 挑选秧苗时,应挑选那些在大容器中生长的、具有健康的绿色叶子和结实构造的秧苗,检查是否有结实、育良好的根系,而避免选择那些被忽视、细长而虚弱的或长得太大的秧苗。请注意,不是每株长大了的秧苗都能很好地嫁接对黄瓜、倭瓜、西葫芦和南瓜来说,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播种,或者从悉心种植的幼秧开始种植,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根的纠缠。将细长的蔬菜秧苗栽得深一些,直到第一组叶子,使得它们较为结实的部位露天生长。在室内或拥挤的温室,没有充足的阳光中开始种植的秧苗可能会长出细长、弱小的茎来,这些茎在菜园子里往往会倒下去。但只要它们是从一根单独的茎,而不是丛生叶簇长大的并且栽种在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就可以把细长的秧苗向下栽种得深一些,以获得更多支撑。对于像番茄这类株茎柔软的秧苗,水平栽种要好于垂直栽种。这会比在较深的土壤里所能吸收的热量和空气要多,因此可以促进根部和整个植株的快速生长。 防护工作 栽种之后,即在秧苗周围摆放一个7.6厘米长的硬纸管。将硬纸管向下推入地面一半的距离,这样就可以阻止毛虫的地下进攻了。等到秧苗长成植株后,就可以拿掉硬纸圈了。 第一 栽种蔬菜时,您可以撕下泥炭盆的顶部和底部。泥炭盆埋入土壤之后会腐烂,因此不要在栽种的第一年就破坏它,这很可能会致使植株的根部包裹在内。更糟糕的是,如果泥炭的边露出土壤表面,它就会变干并从周边的土壤和植物根部中夺取水份。但栽种前把泥炭盆的顶部和底部撕掉的话,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该问题。这有助于防止植物根部变得干枯,并使植株的根可以在泥炭盆存在的情况下摆脱束缚。 第二 垂直种植可节省空间。您可以让菜豆、黄瓜、西瓜和南瓜的枝藤沿着棚架或藤架向上爬,而不是让它们在地面蔓延。用爬有菜豆和豌豆藤的锥形帐篷为蔬菜园增加高度。这种空间节省装置和棚架的原理一样,但外观不同。需用6到8根1.8米高的竹杆搭起锥形帐篷,然后在顶部将这些竹竿捆住。您可以在每根竹竿周围种菜豆、利马豆或者豌豆,它们会缠绕着慢慢长到竹竿顶部。 第三 使用蔬菜园肥料为一些长季节作物如无限生长型番茄、茄子和辣椒进行侧施肥料,使其能够结果子。第一次收获后,沿植株的周围撒一些肥料颗粒,然后将其轻轻地埋入土壤,最后再浇适量的水。这样新增的养份便可以促进植物开出新的花朵,随后即可长出果实。 第四 将盖有稻草的报纸铺在植株的行间,以清除杂草和保持水份。将它们放置在一起相互配合,比起单独使用要有效得多。生长季节结束时,须用旋耕机将报纸和稻草卷入土壤中,然后让其腐烂。 第五 在堆肥堆中种植西瓜和黄瓜。在秋天把成熟的果实扔入堆肥堆中,这些种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长。温暖、潮湿和营养充足的堆肥似乎十分有助于长出最好的西瓜和黄瓜藤。 第六 使用温暖的稻草覆盖层,可以延长农作物如卷心菜、球芽甘蓝和花椰菜的秋季收获时间。尽管它可能永远不能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但是稻草的确可以有效地保温。 将成捆或成堆的稻草放在植株周围,留出向南的一侧以接收温暖的阳光。这样一来,这些天生耐霜的植株就可以在深秋甚至在较暖气候的冬天里保持良好的状态。 [1] 博文网 [2] 网易网 ;start=48&keyfrom=image.page3&ue=utf8 [3] 网易网 ;start=0&keyfrom=image.page1 行业分析 据了解,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良种供应能力和种业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为粮食连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种业从2000年开始进入市场,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2014-2018年中国蔬菜种植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套用前景和自主智慧财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行销网路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进入21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按照此增长幅度计算,全世界年均增加蔬菜消费4000多万吨,到2015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2.8亿吨。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已开发国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今后还将减产,这为我国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殊种植方法 使用泡沫箱种植蔬菜 1使用泡沫箱种植蔬菜的成本是非常低廉的,有的市场里面泡沫箱一般只有1-2元的价格,是非常便宜的,所以说使用泡沫箱种植蔬菜的成本是非常低廉的。 2使用泡沫箱子种植蔬菜对于摆放的时候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泡沫箱是非常中规中矩的,这样立体的方式摆放起来也是非常的美观的,让人们看着也是很好看的。 3这种泡沫箱种植蔬菜的式与圆形的容器相比是更能利用阳台的空间的,因为阳台大多都是方的,这样摆放泡沫箱的时候空间就可以更充分的利用。 4使用泡沫箱在挪动的时候也是非常方便的,但是泡沫箱是没有排水孔的,所以在使用泡沫箱种植蔬菜的时候都需要在底部留下排水孔。 但是使用泡沫箱种植的缺点也是有的,泡沫箱种植是很容易损坏的,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力度要比较轻,而且泡沫箱时间长了以后也是会变色的,所以要等泡沫箱变色以后注意更换。[1]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