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黄山毛峰茶叶介绍

1、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叶介绍

2、黄山毛峰等级极为讲究。特级的黄山毛峰,以一芽一叶、二叶初展的新梢的鲜叶制成品质优良,白毫显,分量重。一至三级黄山毛峰的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和一芽二、三叶初展。

3、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金黄。冲泡后,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黄山毛峰

上海市黄山茶林场位于皖南山区黄山脚下,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乡境内,东近旌德县,西近黟县,北近青阳县,临近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区。前身是安徽省地方国营黄山茶林场,建于1955年,隶属安徽省公安厅。1965年10月,移交给上海市管理,上海付出300万元。是年12月,建立了上海市黄山茶林场,隶属于上海市农垦局。1966年12月,经安徽省和上海市协商,把原从黄山茶林场划出的部分土地建立的安徽黄山林场,又划给上海,改名为上海市黄山林场。1968年8月,上海市黄山茶林场与上海市黄山林场合并,仍称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共有土地约9.5万亩,其中,茶园面积4180亩,职工6400人,上海知青占90%以上。

黄山茶林场建场后,不断开发山区,发展生产,1965年春,投入近千劳力,对育林,茶园,和油茶进行疏修剪和管理,开荒84亩。接着就兴修水利,凿山引水,建设干支河,扩大耕地114亩;1975年秋开始到1977年春,用了近两年时间,投资120万元,从11队到8队(下墙)开筑长21.7公里,4米的碎石公路一条。因是从11队到8队,故定名为118公路。之后,又用了5年时间,开筑队与队之间公路10条,全长55.8公里。同时在海拔500米以上的11队和8队,青年职工用肩背建筑材料,走24道山湾,建造两座小型水力发电站。8队发电量为55千瓦,11队发电量为25千瓦。解决了这两个队的生活照明和鲜茶叶加工的用电问题。另外,还建造了7个小型水库,面积在100亩以上。

黄山毛峰是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谢裕泰茶庄的创始人谢静和是歙县漕溪人,以茶为业,不仅经营茶庄,而且精通种茶、制茶技术。1875年后,每年清明时节,在黄山汤口、充川等地,登高山名园,采嫩芽尖,精细炒焙,名为“黄山毛峰”,远销东北、华北一带。到抗战前,高级黄山毛峰年产量已达百担以上。

黄山是中国东部的最高山峰,以苍劲多姿的奇松,嶙峋维妙的怪石,变幻莫测的云海,色清甘美的温泉闻名。黄山风景区内海拔700-800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是特级黄山毛峰的主要产地。风景区周围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也是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历史上曾称为黄山“四大名家”。

黄山毛峰采摘细嫩,鲜叶进厂后先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特级黄山毛峰堪称中国毛峰之极品,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