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牧原集团女工做什么的?

女的去牧原干卫生防疫工作和养猪场内部的卫生工作。在养猪场,女人干的工作还是挺多的,牧原养猪厂的女工主要是从事卫生防疫工作,和养猪场内部的卫生工作,因为现在养猪场都是高科技的机械作业,很很多设备都是由女工来完成的操作的,再有一个养猪场的和保洁工作,大部分都是女工,所以说呃,牧原养猪场女工的工作还是很多的。

牧原集团女工做什么的?

牧原集团

牧原集团始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主营业务生猪养殖,兼有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屠宰等业务协同主业发展。目前有16个子公司,分别在邓州,卧龙,湖北钟祥,山东曹县,唐河,扶沟,滑县,正阳,杞县,通许,方城,社旗,西华,山西闻喜,太康,商水。

属子公司200余家,生猪产业已发展布局到全国22省区78市158县。旗下牧原股份于2014年1月上市,当前市值超过2500亿元,2019年出栏生猪1025万头,规模化养殖全国第一。

郝寨镇的行政区划

谢庄乡位于市区西北部17公里,东界蒲山镇,北临龙兴乡,西与安皋镇相接,南与王村、靳岗毗邻,属浅山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的农业大乡。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万余亩,谢庄乡辖谢庄村、孙庄村、刘庄村、毛田村、姚庄村、凉水泉村、匡庄村、田营村、掘地坪村、徐庄村、小王沟村、康营村、水牛冲村、董营村、斋公庄村、大庙村、龚河村、叶湾村、王营村19个行政村。

王营村位于谢庄乡西南部,辖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87户, 1175人,耕地面积2811亩。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叶湾村位于谢庄乡西南部,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33户,1793人,耕地面积2748亩。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司庄村位于谢庄乡西南部,紧临安皋镇,辖9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39户,1357人,耕地面积3120亩。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大庙村位于谢庄乡西南部,西临安皋镇,辖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79户,1416人,耕地面积 3020亩,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

龚河村位于谢庄乡西南部,辖5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28户, 1560人,耕地面积2952亩。工业有龚河砖厂,投资60万元,已开始投产;农业有水稻、小麦、棉花等,刘郭路从中穿过。

董营村位于谢庄乡中部,辖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89户, 1500人,耕地面积3230亩。谢武路纵穿全村,产业以日本甜柿为主,已发展300余亩,产销两旺。

水牛冲位于谢庄乡西部,与龙兴乡、安皋镇接壤,辖24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903户,3609人,耕地面积6112亩。以养殖业和畜牧业为主,有500亩黑梨基地,7家养猪场、1家木材加工厂、1家棉花加工厂等。

康营村位于谢庄乡北部,紧临谢庄街,辖9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467户,1916人,耕地面积3017亩。以传统农业和水产养殖为主,风景名胜—杨树岗水库,树林覆盖面积达80%,自然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是垂钓、旅游的理想去处,2006年该村被乡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谢庄村乡政府所在地,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510户,2037人,耕地面积2901亩。商业活跃,支柱产业明显,以企业和畜牧养殖业为主,企业有粮油加工厂、谢庄面粉厂、豫凯酒厂等,畜牧养殖业以养猪、养鸡为主,仅养猪场就有8家。

小王沟村位于谢庄乡东北部,1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686户,2484人,耕地面积5100亩,党员58名,现有“两委”班子6人,主要产业有薄皮核桃(510亩)、小辣椒(2000亩)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2006年以来,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组织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活环境等工程,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基础、环境等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已被区、市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徐庄村位于谢庄乡东北部,紧临龙兴乡与麒麟湖,辖1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05户, 997人,耕地面积3280亩。是市级贫困村之一,该村以传统农业为主,重点发展花生。

掘地坪 位于谢庄乡东北部,东临蒲山镇,辖11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628户, 2348人,耕地面积3398亩。该村是原政府所在地,有老街、新街两个市场,商业发达,大部分群众收入以做生意为主,支柱产业是以养鸡和发展蔬菜,尤其是养殖业,该村有养鸡场11家,规模都在2000只以上;招商引资方面,有溆蒲双龙石材公司卧龙采石场,以加工花岗岩为主,总投资400万元,年产值300多万元,产品经过深加工后出口到日本。

田营村位于谢庄乡东部,紫山脚下,靳水路、靳小路交汇之地,辖14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525户, 2197人,耕地面积4124亩。该村着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畜牧业以养猪、养鸡为主,农业以种植日本甜柿、小辣椒为主,特别是该村借助退耕还林国家项目,大办发展日本甜柿,仅此一项,群众年纯收入多增1000多元,历史文化有“三柏一顶岗”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匡庄村位于谢庄乡中部,辖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30户,1300人,耕地面积2710亩。该村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小辣椒为主,同时,利用亥寺水库发展鲤鱼养殖,增加群众收入。

凉水泉 凉水泉:位于向庄乡东南部,与蒲山相临,辖1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02户, 849人,耕地面积1286亩。是谢庄乡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回族村。

姚庄村位于谢庄乡东南部,辖11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492户, 1942人,耕地面积3259亩。是市级贫困村之一,以发展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花生等。

毛田村位于谢庄乡南部,与靳岗相临,辖1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730户, 2765人,耕地面积5436亩。该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历史文化悠久,有毛田“史家大院”、磨山“玉皇庙”等古迹,都 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庄村位于谢庄乡南部,辖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00户, 1870人,耕地面积1780亩。该村自然资源丰富,有旅游名胜—塔子山,垂钓休闲中心—唐河水库,特色农业有黑木耳示范基地,占地20亩,年产黑木耳3万斤左右,工业企业有瑞德石材加工厂(塔子山),年产值500多万元。谢庄乡二中座落在该村,靳水路纵穿全村。

孙庄村位于谢庄乡最南端,离312国道仅2.5公里,紧临靳岗,靳小路、靳水路纵穿全 村,交通便利。辖1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 798户,3034人,耕地面积7309亩。在发展农业上,该村利用离城近的优势,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已种植大葱300多、金太阳杏60亩;在发展工业上,该村正与豪派物流中心洽谈,预计明年年初开工。

据“郝寨镇人民政府网”资料 ,该镇辖22个行政村:李楼村、贾庄村、胡里村、张桥村、揣洼村、红庙村、尤庄村、郑庄村、刑庄村、王十里、李洼村、郝寨村、康庄村、王营村、郝庄村、年庄村、胡庄村、徐庆村、闫台村、韩庄村、石桥村、十里井。 据传,汉代郝姓始建村,故址在今南小河旁,以其周围曾筑寨,故名寨子沟。宋代传说郝姓一人曾中探花,在今人民礼堂一带建探花府。后村民增多,村落扩大,并筑起环村土寨,以郝探花名声显赫,遂更名郝家寨。明初兴店开集,形成东西向街道,有商号48家。1931年名郝寨镇,俗称郝寨街。简称郝寨。

清末属裕州(今方城)平新下里和唐县,1912年以来属方城县陌陂区和唐县源潭区。一度曾为“三不管”地带,民间有“唐县唱戏方城看,泌阳饭馆去吃饭”的说法。

1949年——1956年,北部仍属方城县陌陂区,南部、东部属唐河县兴隆、老贺庄等区。1958年建郝寨人民公社,属方城县。1961年分别为郝寨、王营、坑黄、老贺庄人民公社,1963年1月为郝寨人民公社,1965年划属社旗县。1966年撤区并社为郝寨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乡。 经济以农业为主,西部以麦、棉种植为主,东部以红薯、烟叶、瓜类种植和淀粉加工见长。年种植西瓜5000亩以上,粉条年产300万斤。2007年度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工业总产值0.82亿元,人均GDP5143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96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郝寨镇现已初步形成畜牧业和烟叶两大支柱产业,畜牧业以黄牛、生猪、养鸡为重点,现有存栏500头的养猪场2个,存栏500头的黄牛养殖小区1个,存栏250头养牛场4个,10万只林下散养鸡场1个,畜禽产品运销湖北、上海、香港等地,年产值达12000万元,创利税120万元。

烟叶生产按照东烟西移,全面开花战略,全镇现发展烟叶4000亩,1500亩烟叶大方1个,500亩烟叶大方1个,100—300亩烟叶大方1个,烟叶总产值达800万元,年完成税收120万元,户均增收500元。 镇党委、政府比较周边县市区所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政策,提出口号“只要来郝寨,一切好商量”,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来抓,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接待,亲自洽谈,亲自拍板,并全程负责,实行保护制建设、经营。同时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实行重奖,符合县规定奖励条件的按县奖励办法实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