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诸葛亮在隆中真是在种地吗,为何说《出师表》骗人?

诸葛亮在《隆中对》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说自己是一介平民,在南阳郡亲自耕种田地,进行农业劳作。这并不是骗人的,而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诸葛亮在隆中真是在种地吗,为何说《出师表》骗人?

中国古代一直都是农业社会,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士,比商人、小手工业者,所谓的士农工商就是这个道理,以农业为本,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或者是一国之君,都是重视农业的,而且皇帝在每年耕种季节,还全亲自下地种田,虽然只是示范做下样子,但足以说明当时人对农业的重视。

农业生产在当是国之根本,皇帝亲手示范,所谓上行下效,下面的达官贵人当然也会做做样子,包括诸葛亮,但诸葛亮有些特殊,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宦之家,诸葛亮的祖先诸葛丰做过西汉末年的司隶校尉,他的父亲当过泰山郡丞,但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从小就过得很苦。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襄阳投靠刘表后,就开始在隆中耕地和读书,诸葛亮并不是做样子,因为他的叔父也去世了,16岁时就要承担起家族的重任,就必须得从事劳动生产和农业生产,但是诸葛亮显然不是单纯的农民,靠种地为生。

看看诸葛亮在荆州的关系网就会知道,诸葛亮的大姐退给了襄阳豪族蒯祺,蒯祺与蒯越和蒯良是同族兄弟,诸葛亮的二姐退给庞统的堂兄、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家也是襄阳名士,诸葛亮本人娶了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与荆州牧刘表是连襟,两人的妻子是亲姐妹,诸葛亮岳母有个弟弟叫蔡瑁,这是荆州襄阳最大的豪族。

诸葛亮跟襄阳上流社会的人都有亲戚关系,他用得着下地干活吗?当然不用,就凭这一层关系,诸葛亮也有自己的生活来源,根本不用去亲自去种地来养活自己和一家人,他只有偶尔种一下地陶冶一下情操而已,更多的时间诸葛亮是云游四方交朋友,了解天下局势而已。

所以诸葛亮在隆中对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诸葛亮还说自己”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呢,但话显然是说诸葛亮只想在乱世中避难,不期望在诸侯中成名,这显然也是客套话和谦虚话,诸葛亮一个自比管仲和乐毅的人,怎么会不希望在诸侯中成名呢?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有很多礼节,尤其是谦虚,出师表中很多话是谦虚的说法,并不是欺骗人的,这就像现在的人打招呼一样,比如说你遇到某人说:有空到我家玩。虽然这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但你能说人家是骗你的吗?这是一样的道理。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

一、原文:节选自西晋 陈寿《三国志》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二、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扩展资料

一、阅读价值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二、作品赏析

《隆中对》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作者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