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形容夏天吃西瓜的诗句

1. 关于夏天古人吃西瓜的诗句

形容夏天吃西瓜的诗句

关于夏天古人吃西瓜的诗句 1.关于西瓜的诗句

德州西瓜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清康熙年间,曾任过康熙的老师,后又任过江南巡抚的清代著名诗人田雯,在他的《古欢堂集广种瓜说》中既有“斑青更有西洋种,剖之如乳倾壶浆”赞美德州西瓜的诗句。

1935年山东大学农学院吴耕民先生来德县调查时指出:“德州西瓜栽培由来已久,其历史无从稽考,惟其著名于世,则在最近数十年来,盖自自优良品种喇嘛瓜传入栽培后,因其品质卓越,声誉大振,北至平津,南至京沪,贩瓜者莫不慕名而来求货。由此可知,德州西瓜早已成为名产。

德州西瓜汁多,沙瓤、果肉细腻、纤维少,瓜瓤甜脆甘美,味似冰糖,不仅是夏令解暑止渴的冷食佳品,而且因含脂肪,蛋白质,葡萄糖及各种维生素,又具有降血压、补肾脏、止痢疾、解酒毒、利小便、利消化等药物功能。

2.描写西瓜的古诗

品西瓜咏赞诗----绝品佳作 历代文人墨客咏瓜的名篇诗词,比比皆是,大多隽永清新,吟罢韵味悠长。

如歌颂西瓜长得多的:如“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南宋诗人范成大);梁代诗人沈约在《行园》诗中云:“寒瓜方卧垅,秋菰亦满坡”。 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南宋诗人文信国)。

有描绘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南宋诗人方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清代诗人纪晓岚),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

有将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云的妙句:陆俨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等等,真是令人寻味,让人读之雅兴无穷。 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西瓜诗》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消烟火气,人齿便有冰雪声。”将切西瓜的动作、啖瓜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堪谓炉火纯青。

元代诗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诗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的诗句。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可供人们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泽青翠的特点描写得十分生动。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缕缕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清代徐锦华的《咏西瓜诗》:“水晶球带轻烟绿,翡翠笼含冷焰红”、爱国诗人丘逢甲的咏西瓜诗:“蕴雪令冰心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

让人读后馋涎欲滴。古诗:“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对西瓜的食用功效赞不绝口。 明代翟佑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酝浆。”

该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酝浆”喻西瓜的汁液,诗中“沁”、“泻”等动词的运用亦极为生动传神。 清初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词称得上是古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

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

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读后令人油然产生馋涎欲滴之感。

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一首诗中咏及西瓜时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在历代诸多的吟咏西瓜诗中,还属元代诗人方夔的《食西瓜》一首更耐人寻味:“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

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

诗中“缕缕”和“痕痕”两句描写了人们吃红瓤西瓜时的情景:“牙生水”和“骨有风”两句,更把酷暑吃西瓜时那种快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了。

3.有关西瓜的诗句

1、多自淮乡得,天然碧玉团。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宋·顾逢《西瓜》

译文:淮乡产出了很多的西瓜,长的就像一个天然的绿色玉石一样。切开西瓜里面的果肉晶莹剔透,吃一口马上就消暑了。

2、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清·纪晓岚《咏西瓜》

译文:这瓜清凉甘甜,就好像东陵侯的瓜种传到了这里一样。再来一杯顾渚茶(浙江产的名茶),就更加宜于消化了。

3、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元·方夔《西瓜行》

译文:西瓜清热生津,解渴除烦,给人丝丝凉意。

4、当年传种非东陵,蒲萄石榴来与并。 ——《西瓜》元代 周权

译文:当年传说西华不是种植在东陵,葡萄和石榴与西瓜一起。

5、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食西瓜》宋代 方一夔

译文:恨没有纤纤细手去削那个驼峰,爵碎了一百桶的西瓜。

6、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宋 范成大《西瓜园》

译文:碧绿的藤蔓早晨的霜露,躺在软软的沙地上,每年都到这里来吃西瓜。

4.夏天`吃西瓜的搞笑句子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夏日吃西瓜,药物不用抓。说明夏季最适宜吃西瓜。西瓜富含维生素A、B1、B2、C,葡萄糖、蔗糖、苹果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等,有清热解暑、利小便、降血压的功效,对高热口渴、暑热多汗、肾炎尿少、高血压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西瓜虽好,但中医专家认为,西瓜属寒性食物,易伤脾胃,所以脾胃虚寒、平常有慢性肠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或大便稀溏的人最好少吃。正常人也不宜食用过量,否则会损伤脾胃而引发消化不良或腹泻。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夏天感冒发烧的患者常常借助进食西瓜来补水、退烧,但是因为它属于甘寒食物,不宜用于风寒感冒及感冒初期,特别是患有畏寒、无汗等症状者不宜食用。

5.描写西瓜的古诗有否

有描写西瓜的古诗,如《西瓜园》。

《西瓜园》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国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西瓜生长的环境和处处吃瓜的情景;第三、四句写西瓜的形状味道不尽如人意。

原文如下:

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

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译文如下:

西瓜汁液虽多却味淡如水,本是种于燕北一带,现今河南也遍地种植了。

绿色蔓茎的西瓜顶着寒霜长于沙地上。时节到来各地处处都在吃西瓜。

西瓜形状空廓味道很谈如同饮水一般,同是舶来品却是不如蒲萄苜蓿。

扩展资料: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这首诗是其中第二首。范成大行至开封,见本是“燕地种”的西瓜,已经遍布河南,心中感慨,遂作此诗。

此诗第一、二句写西瓜生长的环境和年来年去每到夏天到处都吃瓜的情景。西瓜与蒲萄、苜蓿一样,都是舶来品,此时在北方已是常见之物,“碧蔓”“软沙”,绿黄二色对比鲜明却又和谐统一,充满了田家之美,然而“凌霜”词却又猛然一寒,美丽的东西是不能经得起严霜的。

此诗第三、四句写西瓜的形状味道。诗人觉得生长在北地的西瓜在形状上、味道上都不尽如人意,不能与葡萄、苜蓿相比。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丝遗憾。

搜狗百科——西瓜园

6.关于盛夏果实的诗句

西瓜素有“夏季水果之王”的美称。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对西瓜赞之以诗,耐人品味。

东汉诗人刘祯,曾写诗赞曰:“杨晖发藻,九彩杂糅,蓝皮蜜里,素肥丹瓤。”非常逼真地展现了西瓜的神韵。

南梁诗人沈约《行园》诗:“寒瓜方卧垅,秋菰已满坡,紫茄纷烂漫,绿芳郁参差。”字里行间展现了西瓜大丰收时的情景。

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西瓜园》诗:“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不仅反映出西瓜藤生、喜于沙地的生长特性,同时表明宋代食西瓜已初成风俗。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也赞美西瓜:“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消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寥寥数笔,使西瓜的形、色、味跃然纸上,堪称妙极。

清代著名才子纪晓岚对西瓜更是情有独钟,他在《咏西瓜》中吟道:“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州佳种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诗人将西瓜与“贡茶”相比,把西瓜的甘甜可口描写得出神入化,妙不可言。

咏葡萄 唐彦谦.唐

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满架高撑紫络索,

一枝斜亸金琅珰。天风飕飕叶栩栩,蝴蝶声干作晴雨。

神蛟清夜蛰寒潭,万片湿云飞不起。石家美人金谷游,

罗帏翠幕珊瑚钩。玉盘新荐入华屋,珠帐高悬夜不收。

胜游记得当年景,清气逼人毛骨冷。笑呼明镜上遥天,

醉倚银床弄秋影。

7.关于西瓜的诗句或谚语有哪些

1、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圆)。

3、西瓜地里结冬瓜变种。

4、西瓜不熟白嚷嚷(瓤)。

5、西瓜藤上结芝麻小的香。

6、西瓜掉在油桶里滑头滑脑。

7、西瓜滴水坏东西。

8、西瓜皮做帽子装滑头。

9、抱在怀里的西瓜 十拿九稳(比喻办事非常准确或有把握。)

10、踩着西瓜打球 能推就推,能滑就滑。

11、大热天捧个烂西瓜 想扔舍不得。

12、大下巴吃西瓜 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有关于西瓜的谚语拓展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8.关于西瓜的古诗词

东汉刘祯有诗赞曰:“杨晖发藻,九彩杂糅,蓝皮蜜里,素肥丹瓢。”

文天祥的《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筒。

缕缕在实沾唾碧,痕痕丹血稻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水衣襟骨有风。”

这是元代诗人方夔的《食西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晞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

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练药旧传方。宾筵满把瑛盘饫,雪藕调冰倍有光。”

这是明代瞿佑的《红瓢瓜》。清代才子纪晓岚的《咏西瓜》:“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川佳传种莫相夸。

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秦。”清代词人陈维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

搞农业以来,不断有人问及或看到有些朋友在质疑:到底怎么样的作物、蔬菜才算是绿色健康,无公害的?种植农作物中,使用了农药、化肥等。就算是“污染”,不健康的蔬菜,或粮食产品吗?

首先,绝对“无污染,无公害”的作物、蔬菜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健康、绿色、无公害是相对而言的,只是把污染(工业三废)、残留的程度等限制在不同标准以内,在标准以内的含量,对人体是健康的,没有危害的。

化学肥料、农药、及植物生长素在农业中使用以来,不仅提高了产量带来增收、效率,还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在产品上的选择。如果种植户一味追求效率、利益,无节制、滥用化学制剂的话。无疑,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还极有可能造成“污染”了农作物的问题。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吸收的氮元素,是由含有硝酸根离子的化学肥料“供给、辅佐”的。生活中,若粮食作物、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超过规定健康阈值时,对人体健康危害是比较大的。

在体内若硝酸盐含量过高,则易转化为亚硝酸盐,继而再产生致癌、致畸都比较强的亚硝胺!亚硝胺对人体危害十分不利,不得不注意!。

种植中,要想做到生产出无公害、绿色作物、蔬菜。对使用化肥,农药的规定是比较严格的,应该尽量做到尽量少施。不得不用时,应选择高效、低或无残留的农药制剂,一般提倡生物防治,如: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田间提倡有机肥做基肥,少量化肥为辅,要平衡合理用量、配比氮、磷、钾元素的化肥。

蔬菜是一种易于聚集硝酸的食品,特别是施用氮素化肥的作物,是影响其内含硝酸盐的重要因素、指标。可见,研究和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蔬菜是多么的重要。这也是近年来,家庭种菜越来越多,以无公害为主的旅游庄园繁多的原因之一。

最后针对问题回答:施用了化肥、农药的作物、蔬菜并非一定就是受“污染”的、不健康的。它需要有一个较严格的化学制剂使用规定标准的,在标准以内的作物、蔬菜还是比较健康、绿色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