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关于盘县民俗的作文

彝族婚嫁习俗(盘县)

关于盘县民俗的作文

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自古流传,是贵州乃至中国彝族婚嫁习俗的重要区域。盘县彝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坪地乡、四格乡、淤泥乡等彝族聚居区,盘县坪地乡位于盘县北部,与水城县的龙场乡,营盘乡和云南宣威市田坝镇接界,毗邻洒基镇、松河乡、四格乡。四格乡位于盘县最北端,素有盘县“北大门”之称,境内的坡上草原已被列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淤泥乡位于盘县北部,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淤泥乡境内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厅、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歌舞之乡”。

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形成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成因,它大约形成于彝族东进贵州地域,原有的游牧文化逐步向农耕文化转化的时期。在经过了千余年不断发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整合之后,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现今,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虽然也受到了现代婚姻礼仪和观念的影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婚嫁习俗的本体仍然存在。

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主要由对歌相识、请媒说亲、吃定亲酒、嫁娶四个部分组成。对歌相识,这是盘县彝族婚俗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认识的主要方式。传统上不能在家内唱情歌,多选择离家有一定距离、风景优美且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山坡山洼来对唱。双方通过对歌的形式表达情意,其情歌样式多种多样,多为即兴演唱,只要能传递真情实感就行。例如:“郎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种葡萄,妹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绣荷包。郎的葡萄酸酸甜甜辣辣苦苦合妹嘴,妹的荷包唏唏唰唰唰唰唏唏挂郎腰。”请媒人,盘县彝族人的婚姻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自由恋爱相结合,所以请媒人(彝语为“莫左”)提亲的习俗在盘县彝族中一直留存。通过媒人提亲,一是向外界说明她们已经是恋人了,别人不要再来请求提亲了,媒人在这里起到了公证的作用,一旦婚姻发生什么变化,媒人就要站出来说话评判。吃定婚酒、押八字,押八字就是吃订婚酒,是决定双方婚姻大事的重要环节。按照彝族古老的宗教礼俗及族规寨礼,男女青年在确定婚姻关系后必须要合八字。即看双方生年生月生日生时的五行天干属相之间是否相生,如合适就正式订婚,也有不用合八字的,如淤泥乡的一些彝族同胞就没有押八字这一环节,一旦情投意合就直接进行订婚。接下来就是在女方家摆酒招待客人,以女方家亲戚即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为主,男方家也要有代表参加,至少四人,比如男方的父亲或者母亲、弟弟(哥哥不能去)、老表、姐夫等。男方家代表到女方家门外要先放鞭炮,女方家亲戚也要鸣炮回敬。开饭前要先点香、烧纸、供饭,以示对祖先的敬重。席间即把本家姑娘婚配的事告知大家,女方各家亲戚商议好谁家送些什么家具什物。嫁娶,婚礼的第一天在女方家办,这天新郎(彝语为“阿乌七”)不到场,只是接亲人去且亲哥嫂不能去,人数为6、8、16人不等,但一定要双数,女方送亲的人数一般要男方接亲人数的二倍,伴娘一定要是结过婚的新娘的长辈,最低也是同辈分的人,而绝对不能是小辈。接亲时要带上一对粑粑(用簸箕装,上贴大红“喜”字)、三柱香、三对蜡烛、红糖、最少两瓶酒、60斤肉、火腿。古时新娘出嫁要骑马,新娘的坐骑由男方家提供,快到女方家门口时先放鞭炮,女方家的人则准备好泼水。到门口要先唱调子,对歌,不然不让进门,进门时要泼水。第二天早上,大家先喝酒,吃早饭时,女眷给接亲的人劝饭,在碗底埋辣椒面、盐巴、肥肉,逼着他们吃下,把肉和菜串成串偷偷挂在他们衣服后面。吃完饭后,用煤油和锅烟灰加上酒拌成浆糊,给接亲人抹黑脸,表示新娘家有脸面。

出门前,新娘必须梳妆打扮,到了预先定好的良辰吉时,由梳头的人为新娘盖上头帕,起身时新娘要先戴上新郎弟弟戴来的竹篾帽,再包上包头,顶上黑色的纱帕(彝语为“苏破”)。胸前挂一面镜子,意思是让身上的镜子射走娶亲路上可能遇到的鬼魔或邪气,保佑新娘新郎清吉平安,生儿养女顺顺利利。而后由新娘的哥哥、弟弟或姐夫背新娘上马或上车,上马后又要喝一次酒,新娘喝完后把酒碗往身后扔,使之砸碎,表示把碗砸烂后,新娘会慢慢忘记对家乡的思念,专心建立这个新的家庭。在出嫁路上,新娘绝对不允许下马或下车,也不能回头望。陪嫁的东西(两箱、两柜、拜鞋等)全部由接亲的人负责运送到男方,当时谁接谁就要负责到底,不允许半路分给别的人运送,送亲的人是不负责拿东西的。到新郎家村口或门口时,要由婆家找两个八字好的人来扶新娘下马。要请个毕摩来退喜神(彝语为“色嘞”),意思是将他们在路上可能遇到的鬼神邪气赶走,留在屋外,让新娘新郎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生儿育女过日子。新娘进入新房后,送亲的人就被请到堂屋喝“下马酒”,新娘由伴娘陪伴,到吃饭时才出来和接亲的、送亲的人一起吃饭。普古乡人豪爽热情,邻里关系十分和睦,遇有婚事都不请自到,并且要送礼钱、毛毯、被子、电器等物品,以示祝贺。晚饭过后开始闹新房,参加的人一般是新郎的姐夫、妹夫、老表以及新婚男女各自的好朋友。闹新房的主要节目有喝交杯酒、咬苹果、点烟等,闹完后新娘给这些人每人送一双鞋垫,让他们分享自己新婚的喜悦。第二天早上,新娘给公婆送上自己做的布鞋,公婆则回送她一定数量的礼钱。回门前,由一位长者指挥新人磕头,大家酒足饭饱后就出发。带上十二对糯米粑粑、三块肉、两瓶酒,给送亲的人发放礼物。到娘家,磕头、吃饭之后,若距离不远,就在当天返回,如果距离较远,就等到第三天才返回。返回时,再由新娘的父亲送他们回来,从此两家就成为一家人。

彝族婚嫁习俗的主要传承人有:吴朝英,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吴云龙,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吴大荣,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不但传授给自己的子孙,还传授给有爱好的青年及其对彝族文化有兴趣的彝家青年,现有徒弟吴辉、李志坤、李胜永三人。

盘县彝族婚嫁习俗遵循了一定的古制,是盘县彝族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保持了彝族人由游牧文化转向农耕文化过程中的大量的以婚姻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它既尊重青年人的自由恋爱,也维护了古规的礼仪。彝族的毕摩文化也是其信仰文化的主要表现,是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特征之一。盘县彝族的婚嫁习俗中还展现了丰富的歌舞文化。其中,歌唱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酒礼歌,二是哭嫁歌。习俗中,盘县彝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文化和艺术,亦得到较为充分的展示,尤其是歌唱文化表现得最为完备在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歌唱是其重要的载体,婚姻礼俗的展开上离不开歌唱。

盘县彝族婚嫁习俗是彝族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彝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彝族人的伦理、民俗等诸多领域,是现存的一种鲜活的彝族传统文化,是云贵彝族文化圈边沿地带的比较传统的婚姻文化遗存。同时,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还是当地彝族歌舞文化展示的一个平台,可以从这个平台上看到许多彝族的歌舞艺术文化表现。

由于受到现代化进程和周边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的传统意识正在淡化,大多数彝族青年认为本民族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过于繁杂、陈腐,不如周边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简单化和新潮,转而效仿他民族,而不再愿意按本民族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举行仪式。加上受现代通讯技术与人类生活节奏加快等的影响较大,彝家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往往借助电话、手机、发短信息等现代文明的产物,而不再像农耕时代一样的在山间、山洼,在月光下对唱情歌,互诉衷肠,从而使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最鲜活的歌唱文化等在一天天消亡,很大程度影响到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重庆南川区原本的辣椒种植难题可能是?

石柱县三河镇红明村辣椒种植基地

三河镇辣椒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一颗小小的红辣椒,也可以发展成脱贫致富的参天大产业。近日,在重庆石柱县召开的全国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上,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以辣椒产业为例,分享了当地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的石柱经验。

“产业扶贫是扶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蹇泽西表示,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产业扶贫放在扶贫攻坚中最重要的位置,按照“以引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建立利益联结长效机制为关键、以实现贫困群众产业增收为目标”的思路,石柱县走出了一条可持续脱贫的新路子。

这段时间,龙里县洗马镇台上村550亩辣椒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给辣椒整枝打叶,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种十多亩烤烟,一年收益才五六千元,如今我不仅有专门的辣椒地,刺梨地里也套种了辣椒,今年预计纯收入最少也有2万元。”为了帮助村民脱贫,当地政府不仅为他们配送了辣椒苗,还安排了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种植辣椒,提供技术服务,切实为他们这些椒农“把脉”,让他们从中受益,吃下了脱贫致富的“定心丸”。

为保障贫困户能够稳产稳收,合作社与每一户贫困户都签订有《辣椒种植收购合同》,按“椒农利益最大化、兼顾各方利益”原则,随市场波动及时调整。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保护价时,执行最低保护价收购。

合作社订单收购、“一条龙”服务,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了资金、技术和市场等难题。近年来,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将自身发展与脱贫攻坚融合,带动840户贫困户种植辣椒,其中350户已经增收脱贫,490户计划今年脱贫。

目前,石柱已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83家、专业合作社808家、家庭农场1097家,发展“黄水人家”乡村旅游经营户454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技队伍、驻村工作队联动联手,推广订单收购、代种代养、土地流转等14种产业扶贫方式,助推贫困群众产业增收。

重庆南川区原本的辣椒种植难题可能是种植的品种多而杂,也没有实施标准化种植,导致辣椒产量低,品质也参差不齐。

南川区木凉镇供销社按照“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整体思路,采取“供销社+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大观片区为农服务中心和县域流通服务体系,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种植辣椒。

并从产后农产品收购环节切入,逐步将服务向产前、产中全产业链延伸,实现了泡椒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探索出了服务“三农”的新举措,让红红的“小辣椒”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辣椒种植方法

1、整地

种植辣椒的土地要深翻,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方便、适合灌溉,还要提前对土壤进行杀菌处理,砂质土壤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种植辣椒的土地只能种一年,第二年需要倒茬,不可以连续种植。

2、选种

挑选适合当地市场的优质辣椒品种。

3、育苗

育苗一般在春分至清明,将种子在阳光下暴晒2天,促进后熟,提高发芽率,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然后播种在苗床上。辣椒育苗的温度保持在白天30度左右,夜晚20度左右,一个星期后即可发芽。

4、移栽

等到辣椒的叶子长到三、四片的时候,就要进行移栽。最好带上泥土栽植,这样成活率比较高,定苗的株距约为40厘米。

5、田间管理

要经常给地面除草,适当施一些磷肥、钾肥和农家肥,辣椒比较耐旱,不能浇水太多,可根据地面的潮湿度进行浇水,雨季注意清沟排涝。

6、采收

辣椒一般长到15-20公分的时候就成熟了,可以采摘。采摘的时候注意不要把杆扯断,如果要留作种子,可以让那部分辣椒再长一段时间,种子就会更加饱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