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求!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定义!!!及他们分别的特点

有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含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合物。这一类农药品种多、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在人、畜体内一般不积累,在农药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化合物。但有不少品种对人、畜的急性毒性很强,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安全,近年来,高效低毒的品种发展很快,逐步取代了一些高毒品种,使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更安全有效。

求!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定义!!!及他们分别的特点

过去我国生产的有机磷农药绝大多数为杀虫剂,如常用的对硫磷、内吸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及敌敌畏等,近几年来已先后合成杀菌剂、杀鼠剂等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类或硫代磷酸酯类,其结构式中R1、R2多为甲氧基(CH3O-)或乙氧基(C2H5O-);Z为氧(O)或硫(S)原子:X为烷氧基、芳氧基或其他取代基团。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磷农药大多呈油状或结晶状,工业品呈淡**至棕色,除敌百虫和敌敌畏之外,大多是有蒜臭味。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丙酮、乙醚、三氮甲烷及油类,对光、热、氧均较稳定,遇碱易分解破坏,敌百虫例外,敌百虫为白色结晶,能溶于水,遇碱可转变为毒性较大的敌敌畏。市场上销售的有机磷农药剂型主要有乳化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和粉剂四大剂型。近年来混合剂和复配剂已逐渐增多。

有机磷的杀虫剂的原药多为油状液体,少数为固体,一般气味较大,颜色略深。有机磷农药大多数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一般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些品种,如敌百虫、乐果、甲胺磷、磷铵等易溶于水。有机磷杀虫剂容易与水发生水解反应而分解, 一般经水解后变成无毒化合物,失去杀虫活性;碱性条件有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所以一般不宜与碱性农药或碱性物质混用。但敌百虫水解后会变成毒性更高的敌敌畏。

有机磷杀虫剂一般对虫、螨都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对害虫的毒力仅次于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些品种高于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大多数品种都兼又胃毒、触杀等多种作用,但同一品种的作用方式有主次之分,如辛硫磷以触杀为主,敌百虫以胃毒为主,而内吸磷以内吸作用为主。

有机磷杀虫剂有些品种毒性极高,但也有一些品种毒性很低,前者如对硫磷、甲胺磷等,后者如马拉硫磷、杀螟松等。过去都认为有机磷杀虫剂无累积作用,但现在的研究认为有些品种并不是这样。有些品种,如敌百虫、敌敌畏的致畸、致肿瘤作用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有机磷杀虫剂的残效期长短因品种不同而异,有些品种,如敌百虫、辛硫磷在施药后数小时至2——3天后就完全分解失效。有些品种因内吸作用克保持1-2个月的残效期。残效期长短还与施用技术和加工剂型有关,如辛硫磷施用于土壤则可以延长残效期,甲基对硫磷的微胶囊剂也可以延长残效期。有机磷杀虫剂的使用要考虑到在不同作物上选择不同残效期的品种,如蔬菜、茶、烟、桑应选择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乐果等残效期短的品种,棉、麻、森林可选择残效期长的品种。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英文名称:carbamate insecticides 定义:母体含氮合成的氨基甲酸酯衍生物。能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阻断正常神经传导,使昆虫中毒死亡。

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的合成酯类。天然除虫菊酯是古老的植物性杀虫剂,是除虫菊花的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研究确定,此后,开始了类似物质的合成研究。1949年,美国的M.S.谢克特等合成了第一个商品化的类似物丙烯菊酯。在50~60年代,又有一些类似化合物陆续研制成功,通称为合成拟除虫菊酯。这些早期品种与天然除虫菊酯一样,在光照下易分解失效,仅适用于室内条件下防治害虫。许多科学家为此进行了长期研究,以弄清分子结构中易被光分解的不稳定部位,其中包括英国化学家M.埃利奥特领导的小组。70年代初,他们在结构改变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合成了第一个适用于农林害虫防治的光稳定性品种氯菊酯。此后不断出现许多光稳定性品种,被称为第二代拟除虫菊酯,其中还包括了不含三元环的氰戊菊酯。80年代以来,结构改变的研究仍在深入,并有了新的进展。例如结构中引入氟原子的品种兼具杀螨效能,又如把酯键改为醚键后,可大大降低对鱼的毒性等。

此类杀虫剂的杀虫谱不如有机磷广,一般不能防治螨类和介壳虫。此类杀虫剂的结构和药效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同结构的品种在毒性和防治对象上有很大的差别。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一般对鱼类比较安全,但对蜜蜂的毒性较高;对人畜的毒性都比较小,但有些品种,如呋喃丹、涕灭威、灭多威度属极高毒的品种。此类杀虫剂在环境中的累积残留作用较小。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 10~100倍。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某些益虫也有伤害,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广谱性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并兼有胃毒、杀卵、拒食和驱避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药效高,用药量小,对环境污染小,残效期适中。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以广泛应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叶、烟草、玉米、大豆、麦子等多种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害虫。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杀虫活性高于有机磷酸酯类好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击倒活性也比较强。另外此类杀虫剂脂溶性高,耐雨水冲刷,施药后容易穿透害虫体壁而起作用,所以一般用药量较小。

温度对此类杀虫剂的杀虫效果有明显影响,一般Ⅰ型菊酯温度低,药效高,Ⅱ型菊酯效果以高温时为高, 但Ⅲ型菊酯则与药效品种、害虫种类以及温度范围有关。

杀灭菊酯低温时对斜纹夜蛾、苜蓿蚜、灰稻虱、粉纹夜蛾等效果好,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受温度影响不大。中西除虫菊酯在高温时对粘虫、苜蓿蚜和淡色库蚜的杀虫效果比在低温时高。氯菊酯在低温时对粉纹夜蛾、烟蚜夜蛾等效果较好。而溴氰菊酯在高温时对粘虫和烟蚜夜蛾的杀虫作用比低温时强。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单独使用易产生抗性,近年来已有很多种害虫对此类杀虫剂的一些品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所以目前多把此类杀虫剂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合使用,有利于克服或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综上所述,我给你找到了这三类定义及特点,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文库,有部分内容来源于新编实用农药手册,特别是新编农用手册内容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给你敲上去的,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

有机磷类农药适合在叶菜上用吗

对于植物药害的防治,应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和加强农药管理等方面进行。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植物的药害的产生与农药的品质密切相关。目前,生产中还有不少高毒性农药在使用。因此,合理地选择使用那些安全、高效农药就显得更为重要。

合理使用农药是防止药害产生最主要的措施。对新农药要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应用原则。明确适用范围、防治对象、防治适期、用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在使用不熟悉的农药时,或采用不熟悉的混用方式,或施于未应用过的作物品种时,为保证安全可预先进行单株或小面积药害试验。试验时用药的浓度或剂量适当高于生产上常用量,试验证明没问题后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中。对于隐性药害试验,必要时可以与未用药剂的对照比较,最后通过测定产量来确定是否发生药害。

掌握正确的农药使用技术。合理选用农药,避免误用农药。用药之前首先要对药剂有所了解,要仔细阅读标签、使用说明书的内容,既要有好的防治效果,还要对作物安全无害。要准确称量农药,配准浓度。一般对大田作物防治病、虫、草害时,要按作物面积计算并称准农药用量;对果树类防治病、虫、草害或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则要准确配制农药浓度。掌握好施药时期,要避开造成药害产生的恶劣天气,不良土壤情况,作物对该药剂的敏感生育期,敏感作物品种等,使药效发挥不受环境因素干扰。如正常情况下,作物在发芽、三叶前及扬花灌浆期对除草剂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药害。采用恰当施药方法,根据农药性能及对作物的敏感性、农药剂型(水剂、乳剂适用于喷雾;粉剂、颗粒剂宜于拌种或撒施)、天气状况灵活选用相适应的施药方法。注意施药质量,如对芽前除草剂来说,要提高施药质量,首先要搞好平整土地。

一旦植物发生药害,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首先阻止产生药害的农药进一步被吸收。清水淋洗可以降低植物体表药液浓度,减少农药残留量;施药过量造成作物受害的农田,要及时进行灌水洗田,稀释药物,同时加大了作物根系吸水量,增加作物细胞含水量,降低作物体内药物的相对含量,减少药害;果树、瓜果、蔬菜、粮食、棉花等遭受药害后,可及时摘除受害的果实、枝条、叶片,严防继续危害;控制性质相似的农药重复使用,防止加重药害。其次激活植物的生长活性。当植物产生药害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进行追肥,促进作物生长,降低药害;也可喷施叶面宝、喷施宝、爱民等叶面营养调节剂及植物激素,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增加抗药力。再者,用性质相反或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剂进行解救。例如,0.5%石灰水可以解救硫酸铜药害,除草剂、多效唑药害可用0.5%赤霉素缓解,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药害可喷施200倍硼酸液解救。此外,结合肥水管理,中耕松土等栽培管理措施,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增强植株对药害的抵抗能力。例如对除草剂药害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进行补救,药害轻时,及时打顶或摘除受害部分,增施速效肥,并合理灌溉;严重时,翻耕土地,补种或改种;对禾本科发现筒状叶时,可多施分蘖肥和有机质肥,还可用稀氨水或1%石灰水喷施,并喷激素农药。

可以用,但需要严格控制量。

有机磷农药,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含有机磷农药的有机化合物。这一类农药品种多、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在人、畜体内一般不积累,在农药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化合物。有机磷类农药对人的危害作用从剧毒到低毒不等,用在叶菜上应尽量选择低毒的品种。

通常叶菜类因为接触农药面积较大,表面较光滑,所以农药残留的可能性较高,叶面粗糙,有绒毛,果型凹凸不平,或叶面腊质厚者,都容易残留较多的农药,食用前要注意清洗处理。萝卜、番薯、花生等根茎类,因为农药喷洒不到,且多去皮食用,农药污染可能性较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