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画家上官周简介,上官周的画作有哪些?
人物简介
上官周自幼聪颖,治艺勤奋,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书法、篆刻,尤精于画,是清代著名民间画家。作品有《晚笑堂画传》(以下简称《画传》)、《樵归图》、《罗浮山图》、《珠江挂帆图》、《台阁风声图》、《寿星图》、《苏武牧羊图》等,尤以《画传》为传世之作,他依据翔实史料和丰富的艺术构思,精心刻画一百二十位历史人物绣像,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如《绣像英烈传》,是从《画像》下卷“明太祖功臣”中选取的;又如《芥子园画谱》中人物,也是仿摹《画传》而成。鲁迅十分推崇上官周,曾购买《画传》寄赠木刻家亚历舍夫。日本《支那绘画史》中,专文认述《画传》的价值与影响,并将《画传》影印发行。
上官周的山水画也很著名。清代窦镇称他“善山水,烟岚弥漫,墨晕可观。”查慎行在《题竹庄〈罗浮山图〉》中有“上官山人今虎头”句,把上官周和东晋顾恺之(虎头)相媲美。杨澜称赞上官周的诗画“能自出意,修然蹊径之外,人比之倪云林、沈石田。诗亦风格遒美如其画。”
上官周著有《晚笑堂诗集》,有谓其诗中画,画中诗。如《夜过篁竹岭》二首:“老识蚕丛险,今从夜色过。千盘余梦境,仰立近星河。白发等闲事,青山奈老何。孙登余有啸,竹杖带云拖。”“履险空山夜,惊魂不易招。月明云泛泛,风劲树萧萧。暗石蹲如虎,昏烟望似桥。未聆深谷韵,谁信有箫韶。”诗中既表现豪迈心情,道尽世道艰险;同时,形象地描绘了夜过高山峻岭的奇特意境。他生平不求闻达,不附权贵,终身布衣,所交尽当世名士。诗中借景抒情,以诗言志。
上官周79岁完成传世之作《晚笑堂画传》,后又作《台阁风声图》,卒年不详。
作品特色其人物画笔法潇洒,独树一帜。清朝宫廷很赏识上官周的人物画,曾下旨让上官周与当时著名的画家王石谷,王原祁合绘《康熙南巡图》12卷(现存故宫博物院)。此画所绘人物近万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神态逼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劳动人民的生活。
画作图集
这里是上官周的部分画作图册:
主要贡献上官周的人物画很有名,作品很多。主要有《樵归图》、《寿星图》、《苏武牧羊图》等。尤其是在晚年,他根据历史资料创作的《晚笑堂画传》成为传世之作。《晚笑堂画传》刻画了我国古代120位著名历史人物,所绘人物个个惟妙惟肖,对后人的同类作品有一定影响。《晚笑堂画传》自乾隆八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学习人物画的临摹范本,受上官周人物画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学生扬州画派的代表画家黄慎。
评价张浦山(庚)谓其有笔无墨,尚未脱闽习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
代表作品
清代-上官周的山水立轴画清代-上官周画集清代-上官周画作清代-上官周的山水人物画横轴
沈铨 (1682—1760),字衡之,号南苹,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一作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20岁左右,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其画远师黄筌画派,近承明代吕纪,工写花卉翎毛、走兽,以精密妍丽见长,也擅长画仕女。创“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
设色妍丽,工致精丽、赋色浓艳,极尽构梁之巧。画人物得不传之秘。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 动。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笔意殊极巧妙。
雍正九年(1731)应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郑培、高钧等东渡日本,历时3年,形成“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从习画者颇多,日本江户时代长崎画派即在其影响下形成,尤以圆山应举最为著名。归得金帛散给友朋,橐仍萧然。
沈铨归国后声誉大震,传至京城,朝廷便下旨命沈铨作画上贡,乾隆7年作《花蕊夫人宫词意》受到好评,除此,沈铨还陆续为宫廷作吉祥寓意之画,由此沈铨及弟子童衡在中国画史上被称为宫廷画家,沈铨晚年寄居于苏州,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书画艺术之研究,在乾隆27年81岁的沈铨还能作《花鸟图》。1762年沈铨逝世后,从子沈天骧进新市南频府,守孝三年,继承画业,唯一入室弟子童衡离开沈宅到新市明因寺为僧,闲余作画终身。沈铨把一生献给了绘画事业,在继承院体派传统的基础上,独创了强大的南频画派,在当时的江南独树一帜杨静龙简介,有诗予以很高的评价“江南高手谁第一,吴兴沈生世无匹”。
传世作品有《五伦图》、《柳阴惊禽》、《秋花狸奴图》、《盘桃双雉图》、《松鹤图》、《梅花绶带图》、《鹤群图》、《松鹿图》等。78岁高龄所作的《双鹤图》,构图饱满,笔力雄健,被誉为晚年精品。事迹收录于清朝《国朝画识》、《画友录》、《清画家诗史》、《清朝书画家笔录》。《练水画徵补录》记载,沈铨“字南屏,擅花鸟杨静龙简介,侍御灼之后。”
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南昌街103号
顾问:杨静龙 汪孔祥 王勤华 许哲锋 寇 丹 嵇发根 邱鸿炘
会长:朱金彪
副会长:沈美玉 韦秀程 贾建忠
秘书长:韦秀程(兼)
理事: 姚应财 沈乃铮 汪涧松 许德明 凌新华
“沈铨画轩”位于新市镇西河口风景区。会仙桥南堍,南昌街103号,一座两层楼房内。画轩由中国新市沈铨研究会(筹)主办。2008年1月25日正式对外开发。画轩分上下两层。
下层展示“清史稿-艺术沈铨录”, 沈铨肖像,《听雨轩杂记》中部分摘录;展出18幅沈铨作品(仿),中间八仙桌、茶几、椅子、花架、盆景显得十分古朴优雅。吸引不少游客欣赏、摄影留念。
上层继续展出沈铨12幅作品(仿)外,中间设画桌一张,摆放文房四宝,为广大书画爱好者、艺术家提供一个书画艺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使之纷纷抒 *** 怀,留下墨宝。这里又是沈铨研究会(筹)办公室,刊物《沈铨研究》就在这里编辑。
沈铨画轩以德会友,以艺会友。
现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南汇街26号,现主人沈美玉家。考证经过:谷京叡,日本国同志社大学院博士后,原藉大连,专攻美学,在日本留学已经十年,留学期间潜心研究曾被日本人誉为“舶来第一画家”的沈铨,颇有建树。今年8月份,他与我县新市镇的一位文史研究者取得了联系,要求提供关于沈铨生平、故居、后裔概况等方面的资料。他从沈美玉的家庭史的研究中找到了线索:沈铨的儿子叫沈南宫,侄儿叫沈天骧,沈南宫无子嗣,沈天骧承继给沈铨传承香火生下沈凤祥,沈凤祥生沈春江,而沈春江就是沈美玉的爷爷。沈美玉还回忆起了几则往事:1960年农历二月,自己家里发现了几十个祖宗牌位,其中有沈铨、沈天骧等人的名字。家里厅堂上有一块上书“御赐、毅远堂、乾隆廿年”的牌匾,还有一副抱柱联,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毅”和“远”,惜1974年均已焚毁。小时候她还在家里看到过一幅花鸟画,款署是“乾隆壬午时年八十一岁老翁沈铨南频”。
研究会出版有《沈铨研究》学术刊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