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上方镇的风景名胜

上龙寺

上方镇的风景名胜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大坪地村上龙山腰,始建于西晋年间,从建造至今大修8次,一次为2006年。主体建筑坐西朝东,总占地面积约652平方米,屋顶硬山造。前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带前后双步,设斗拱,次间为穿斗式,分心五柱用九檩,门口两侧牛腿雕有狮子;前天井两侧厢房面阔两间,牛腿雕花以几何纹、花纹为主;中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带前后双步,次间为穿斗式,分心五柱用九檩;明、次间均为穿斗式梁架,三柱用九檩。建筑北面为地藏王殿,于20世纪90年代新建。该建筑布局规整,规模较大,始建年代久远,对研究佛教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葱洞遗址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葱口村村北葱山脚底,衢江区、淳安县、建德县之交界处,千里岗山脉东侧,海拔1169米至1280.5米之间,葱洞遗址,洞口朝南,洞口宽4.5米,高10米,洞内面积约100平方米。北靠葱山,土名葱山脚低,葱山东西两端都为石灰窑。2000年10月底至2000年12月2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王海明带队对葱洞进行考古发掘,葱洞中文化层约5至10米,保存较为完整,现为葱口村管理。出土印纹夹砂陶片、骨椎、石器及大量的兽骨,经研究为六千年以前的古人类居住遗址。 葱洞遗址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清理发掘后,出土了大量的骨、石、陶器残件,充分表示了在六千年前的古人类在此生存的遗址。在衢州现存的考古资料仅在商周时期,如今向前推进三千多年。为今后继续考古发掘取得了第一手科学资料。

上方老街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一村、二村。上方老镇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北宋时,方腊农民起义军从淳安经上方攻入衢州城,杭州、建德、寿昌等地人经上方镇,留在上方老镇以徽州商人为多,上方本地以土纸、石灰为业。民国《衢县志》记载为上方市、多徽商。上方老街成丁字形,南北向,现为西安路,旧称“大街”,长约500米,街面宽5-6米,街东有条流向芝溪的暗河,上盖石板,街道两旁店铺为民国年间风格。横街为东西向,西接西安路,东接新建的街道,西段与大街中间相接。老镇的大街与横街两侧店铺林立,达数百家,主业灰坪、上方、建德一带的土纸、药材、山贷及从衢州、杭州运进的南货、布匹、日用品,大部分临街店铺以前店后作坊或前店后仓库,有的临街店铺有楼,多数建筑未作改动,仍保持民国年间的建筑,许多店铺仍作商业用房。门前挑檐,牛腿雕刻风格不同,保存完整,都显示出民国年间的传统性。 上方老街基本保持民国年间的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从全区范围看较为突出,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胡氏老宅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二村,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屋顶为硬山造,白灰砖墙,三合土地面,主体建筑坐西朝东,自东向西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后堂共4进,主体建筑南侧为三合院式建筑2座,北侧西段为三合院式厨房2座,北侧东端为三合院式的店铺屋1座,内有前、后、北花园3个,8个天井,2个大门(前门和北八字大门)。老宅单体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建筑样式,院内花园种植各类花木,房屋与房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连。牛腿、雀替、大额枋等木构件雕刻精细,有人物故事、花草图案。胡氏老宅建筑规模大,用材粗大,雕刻精细,做工精致,保存较好,设计科学,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舒氏民居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葱口村,建于清光绪年间(1890年),坐西朝东,平面纵长方形,建筑占地面积701.68平方米,沿中轴线从东向西依次前厅、前天井及两侧厢房,中厅、后天井及两侧厢房、后屋。三合土墁地,屋顶为硬山造,牌坊式石库大门。复盘形柱顶石,鼓形柱础。前厅面阔五间,明间抬梁为穿斗混合式,四柱用九檩,次间、稍间梁架为穿斗式,五柱用九檩;前南、北厢房面阔各三间,前天井全用长条石板铺砌,呈正方形,楼上四周设走马楼,四周牛腿、雀替、大额枋等雕刻精细,做工考究,以人物、动物、花草等为主;中厅面阔五间,梁架结构与前厅一样;后天井均用长条石铺砌,呈长方形,后南、北厢房南阔各三间,牛腿等雕刻精细;后屋面阔三间,明、次、稍间均为穿斗,五柱用九檩。该建筑布局规整,规模大,保存完整,木雕、石雕、砖雕在建筑中全有,雕刻精细,做工考究,特别是四面设厅的民居建筑更有特色,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因长期漏雨,腐蚀严重。

袁氏故居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上方一村中,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坐西朝东,建筑占地面积约678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前厅、前天井及两侧厢房、中厅、后天井及两侧厢房、后堂。中厅南梢间可进入南面阔五间三合院式厨房,偏屋无楼。前厅面阔五间,明间前檐为石库门,明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三柱用七檩,次间、梢间梁架为穿斗式,三柱用七檩;前天井长方形,厢房面阔一间;中厅面阔五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次、梢间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分心五柱用九檩。中厅前后撩檐枋用材粗壮,雕刻繁褥,花哨;后天井呈长方形,厢房面阔一间;后堂面阔五间,明、次、梢各间缝都为穿斗式梁架,五柱用九檩。前厅、中厅、后堂和前后天井两侧厢房都有楼、楼道相通,为走马楼式。牛腿、楼栏干雕刻精细。楼梯从前厅北次间上二楼。柱础鼓形,三合土墁地,屋顶为两坡面,硬山顶。该建筑规模宏大,牛腿等构件雕刻精致,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畏岭古道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下西坑村大东坞口自然村西北,据《衢县志》记载,畏岭古道,建于明、清两朝,修缮资金主要由民间捐募。从上方镇畏坑源到杭州市淳安县安阳乡山岗交界之处,古道通淳安县,蜿蜒于岭峻群山之间,令人生畏,故名。畏岭古道海拔高度1150米,是一条沿千里岗山脉地形东西走向的古道。整条古道用石块铺砌,从山脚到岗顶有61个弯,4092个台阶,长约6.5公里,路面宽1米至1.5米,古道半腰有一平坦处叫“五里亭”,是一个商铺遗址,旁边有一清泉,能听到有节奏的地下泉水声。从山脚沿古道约5公里处,有一古杉木,直径2.8米,高20多米。在岗凹间有一石凉亭,还立有碑文记载,在清朝道光年间重修过。凉亭对面有国务院1997年竖界石碑牌。该古道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属山区古道,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望穿亭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葱口村村西南田畈中,该凉亭建于清道光年间,由张氏家族所建,因其兄弟参加太平天国运动,一去不复返,为纪念其兄弟,特设此亭,并天天登亭远眺,盼望其兄弟能早日回来,“望穿亭”三字因年代久远已看不见。总建筑占地面积约37平方米,四角重檐攒尖顶,设望板,鹅卵石地面,墙体均为砖墙,南、北两边开门,内共有八根柱。 该建筑年代较久,有一定的历史来源,也是上方镇唯一的一处亭子,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

灰坪乡红色旅游

千里岗红色(探险)旅游景区位于衢州市衢江区灰坪乡境内,距衢州市区60公里,是个全国环境优美乡、省级生态示范乡、革命老根据地乡。灰坪原名“辉屏”,因“千里岗山如屏,日升光照辉煌”而得名,后演变为今名,其境内风光如画,旅游资源丰富。

1、大麦源原始次森林

位于灰坪乡西北方向,距白塔洞等溶洞群约1.5公里,面积近2万亩,其天然阔叶林面积有近11.5平方公里,面积之大,保存之完好,为衢州乃至浙江省所罕见,素有衢北“绿色宝库”之称。整个原始森林是衢州地区保持最为完整的物种基库,这里有野生猕猴桃、古银杏、红豆杉等110科425属1200种植物。还有金钱豹、大灵猫、獐、苏门羚羊、娃娃鱼、野牛等200余种动物。

林区山峦千姿百态,森林茂密,树种形成复杂,森林类型多样;古木参天,林海绿涛,苍翠欲滴;林内幽兰飘香,鸟鸣幽香,野生真菌、野生山果俯首可拾。由溪涧瀑布、奇峰异石、奇树怪枝、奇花野草组成的一道道绮丽美景,美不胜收,是一个集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森林景园。

原始森林以悬崖峭壁见险,岚雾弥漫时,置身其中如梦如幻,飘然若仙,让人尽情领略“人间天上”之美感。是自驾游、驴友的好去处。

2、天然溶洞群

有白塔洞、金鸡洞、两头洞、洞春洞。位于灰坪乡杜家田村,洞崖滴水,常年不绝,不仅有宏伟壮观的罕见3座白塔,还有千姿百态的仙桥、天窗、观厅、真龙潭、地下河、金银山、石钟、石鼓等百余个奇、丽、险景观,层层梯田,与石花果、石笋相映密布,令人神往。现已探明的白塔洞主洞总长6000米、支洞线长3000余米,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是探险游的好去处。

3、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

灰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圣地,为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1937年2月3日,中心县委书记严忠良在遂安横源田召集地下党负责人和红军游击队骨干会议时,因叛徒出卖,会场被敌人包围,严忠良等10人不幸牺牲,王大汉等10多名党员被捕,中心县委遭到破坏。1937年2月6日,一支国民党保安队开到上坪田和西坞村,为抓捕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采取强行移民并村的办法,逼迫群众从上坪田、西坞村迁往灰坪一带居住。党的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1985年6月27日,经金华城区行政公署批准灰坪乡被划为革命老根据地乡。1990年8月23日,在上坪田村建成“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旧址”纪念碑。此外还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石刻和红军松等遗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教育意义。

4、天坑

灰坪村西北一巨大凹陷,为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有着“华东第一大天坑的美誉”。

三化螟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调以减少虫源数量作为一项战略措施,包括减少越冬虫源和严重危害世代的虫源。在我省,应狠抓1、3代枯心来减轻2、4代白穗的压力。减少虫源是对螟害实施有效控制,不使酿成大范围严重螟灾的有力保证。综合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施用农药,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辅以使用有效的人工和物理防治措施。

在螟害大发生年份,着重还是要进行化学农药的防治工作。上面已提到,药剂治螟主要对象是蚁螟,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在盛孵期施药,并且制订了“两查两定”的实际内容和方法。下面主要是谈谈治螟药剂的种类和性能。

杀虫双,是禁用杀虫脒后对水稻螟虫特别是三化螟的一种有效药剂。在水溶液中,双、单钠盐在硫代硫酸钠的作用和空气的氧化下都转变为沙蚕毒,从而起杀虫作用。它具有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作用,是水稻螟虫的特效药。但残效期比杀虫脒稍短,为5—7天,若需施两次药的稻田,应在5—7天后再施第二次药。每亩用量为4—6两加水100—120斤喷施。

甲胺磷亦是一种有效的药剂,它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且有效期长,传导速度快的优点。每亩用量为1.5—2两,加水100—120斤喷施。

此外还可用乙酰甲胺磷,亚胺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施药时稻田内必需有浅水层,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11、怎样识别稻纵卷叶螟?其大发生的因素是什么?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将叶片纵褶,藏身其中,啮食叶肉。水稻受害后空瘪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减产2—3成,重的达5成以上,大发生时稻田一片枯白,甚至颗粒无收。此外,稻纵卷叶螟还能为害粟、甘蔗、玉米、高粱、小麦、芦苇等作物,并取食游草、双穗雀稗等杂草。

成虫体长8—9毫米,翅展18毫米,全体黄褐色,前后翅外缘均有黑褐色宽边,前翅有三条黑褐色条纹,中间一条较短,后翅有二条黑褐色条纹。老熟幼虫棕红色,长12—15毫米,藏身叶片中。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与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品种布局,禾苗长势以及天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气候因素:稻纵卷叶螟在摄氏22—28度,相对湿度90%以上时,有利其卵巢发育,交尾产卵,产卵量大,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高。(2)与耕作制度、品种布局及水稻长势、品种的关系:早稻早播早插,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第1代的繁殖,增大第2代的发生量,为害早稻明显加重。水稻不同生育期和嫩绿情况及荫蔽程度,都影响该虫的繁殖与为害,水稻生育前、中期偏施氮肥,或过迟施肥,叶片过长过嫩都易诱蛾产卵,有利幼虫结苞为害;品种叶片宽阔,产卵密度会大,受害重。(3)天敌因素: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很多,特别是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