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筠的主要成就
刘筠院士率先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在国内外建立了第一个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成功地培育出了优质的三倍体鲫鱼和三倍体鲤鱼。
1960年,刘筠和同事们终于完成了“草鱼等家鱼人工繁殖及技术推广应用”这项前无古人的研究课题。才到而立之年的刘筠,以自己特有的才华和胆略首次结束了中国家鱼不能人工繁殖的历史。这项成果逐步在全省推广,并很快向全国各地辐射。湖南师大生物系的教师说,刘老师中青年时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乡间僻壤的渔场度过的,即使如今年逾古稀,也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时间下乡或在实验室里做学问。
1995年9月,刘筠的“青鱼人工繁殖自行产卵技术”项目,成功解决了雌鱼排卵与雄鱼排精不同步的难题,在我国草、鲢、鳙三大家鱼人工繁殖自产卵受精技术难关,从此宣告中国四大家电的养殖已进入全部可人工繁殖的新纪元。这项科研成果获199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这些重大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据有关部门对湖南省部分地区所做的统计,仅甲鱼的人工繁殖一项,1994年就增加产值4亿余元,新增利税5000万元以上。全国甲鱼年增产值不少于25亿元,年增利税不少于3亿元。
1998年4月8日,以推广刘筠院士主持的国家“863”高新技术中试开发项目“湘云鲫”、“湘云鲤”为使命湘云实业有限公司在湖南师大宣告成立。会上,副省长唐之享指出:“这一国际领先的高技术成晰产业化,标志着该校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对湖南农村经济的发展,对鱼米之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发挥更加有益的作用。”刘筠院士领导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许委投资1500万元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广项目——“年产10亿尾湘云鲫苗种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已在长沙、湘阴、资兴、常德建起了四个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
1999年11月26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楼报告厅洋溢着一派喜庆气氛。学校刘筠院士隆重庆祝七十大寿,一时间掌声和欢笑声不断,祝福和贺词连绵。湖南省副省长潘贵玉、庞道沐、湖南师大、中国水产学会等单位和个人向刘院士敬献了花篮,宾主盛赞刘院士为发展我国水产事业所所作的突出贡献,深情地祝福老人。
中国四大家鱼繁殖全部由自然王国迈上了必然王国。刘筠,被公认为我国家鱼人工繁殖的创始上,也被成千上万个家鱼养殖与特种水产养殖单位和专业户乃至于“鱼王”、“蛙王”,尊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及时雨”、“富星”。他帮助成立的汉寿特种水产研究的所的发展,使汉寿成为全国甲鱼生产基地县。该县仅甲鱼繁养单位和专业户就有1100多家,近几年已向全国29个省(市)的5万多家单位和专业户提供种鳖100多吨、稚鳖500多万只、幼鳖3万多公斤。
近十几年,刘筠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50篇,在研究青鱼(雌)与三角鲂(雄)的受精细胞学时,他首次发现鱼类远缘杂交具有 受精细胞学过程,从而否定了国外一些专家认为鱼类远缘杂交异源精子只能起激活卵子限育的作用。这一理论被国际鱼类研究界称为“刘氏定理”和“最新研究成果”。在鲫鲤杂交研究中,刘筠发现雄性部分可育,培育F1-F10代,并培育出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四倍体种群,首先推翻了国内外认为鲫鱼杂交F代雄性完全不育的观点。这些发现,对于澄清学术是非和发展鱼类及水生经济动物的生殖生理与育种科学,具有重大意义。
由著名生物学家刘筠院士和某种著名蛋白质化学家梁宋平教授主持的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200年被正式批准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则,成为我国地方师范院校中第一个进入这种“国家队”建设体系的重点实验室。湖南师大蛋白质化学与鱼类 生物实验室,是由蛋白质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组成的。其中蛋白质化学与分子生物科学为湖南省次批省级重点实验室,1997年在全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名列第一,它的蛋白质化学研究方向是留美博士后梁宋平教授1990年归国来此发展起来的,在蜘蛛毒中发现新型类Ca?#离子通道抑制剂和分子量最小的细胞凝集素并完成其化学 结构测定。以刘筠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已有40多年的历史,它是50年代末由刘筠和几名学生办的一个课题小组发展起来的,当年这个仅几千元资产的实验室,如今拥有资产1700多万元,与蛋白质化学实验室合并成的我国拥有2900多万元资产的生物研究的航空母舰,在生物学界赫然瞩目。
大连海洋大学注重科技成果和研究吗?具体实现方式和成果有哪些?
文/ 水产前沿 陈羽翀 图/ 广东瀚海水产科技中心
从2002年开始,国内就有企业涉足水产在线监测系统产品,至今已经历了整整10年时间,但相关产品依旧未能打开市场。就当前的水产养殖现状而言,实现水产养殖智能化管理还有些遥远。
能24小时辅助管理的系统
2011年9月初福建闽江水口库区水系出现大面积死鱼,最后统计的死鱼总量近一亿斤。此件大型水质安全事故中,最后经过当地渔业部门的检测,断定鱼的死亡原因是缺氧。事发当天,环保部门把事发水域的采样送至福州进行检验,但是检验结果经过一天之后才得到反馈,得到结果的时候,造成的损失已经非常严重。当时由于不知是缺氧缘故,许多养殖户采用不正确的自救手段,如继续在网箱投放饵料,把网箱拖到河道中间,结果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很多养殖户抱怨水质检测手段落后,效率太低,严重影响了养殖安全性。而如何才能及时监测水质参数,其实国内早有水产养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存在,并且在国外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水产养殖在线监测系统又称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名称上并未有统一的叫法,行业内通常也会统称为“物联网”。 能24小时在线监测多种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盐度、浊度、温度、叶绿素a、各种重金属离子、总磷、总氮等参数,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汇集了在线监测水质参数、根据在线监测到的水质参数自动控制相关电气设备运行(如增氧机、水泵)、查看历史数据记录三大功能。只要设定程序,接入水泵、增氧机等设备,系统就会自动开启或关闭相关电器设备,进行智能化养殖。
粤东饶平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林老板拥有100多亩的高位池虾场,每年亩产达到6000-8000斤。每口5亩的池塘安装9台增氧机,其中3台水车式,6台中层增氧设备,而且还加上底部增氧,这等架势确实很少见,一直以来的养殖效果都相当不错。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多次记录溶氧、温度和天气情况等数据,录入档案。从2009年开始,他改变了人工记录的操作模式,开始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监测。从便携式溶氧仪、便携式pH仪,到在线溶氧监控系统,每40分钟测试一次数据并且记录在案,林老板会去反复研究这些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经验。他坦言,这也是成功养殖的重要习惯。
水产物联网未广泛应用
从人工测试到电子设备测试,节省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操作和记录更有条理。水产在线监测系统正是集中了检测、信息平台和远程发布于一身的实时同步监测工具,作为水产养殖电子化信息化的趋势,却并未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福建省为例,全省如今使用的水产在线监测系统数目在100套左右。作为养殖大省,可见使用此类监测设备的养殖户其实只占非常小的一个部分。厦门水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贝”)总经理魏茂春介绍,在线监测系统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实行工厂化育苗和高密度养殖的企业中,其中包含的养殖品种十分广泛,包括大黄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草鱼、海参和花蛤等。经总结,魏茂春认为养殖密度高、产品赋值高的大企业更有兴趣尝试在线监测系统。
对比国内的情况,国外对水产在线监测系统的使用要广泛很多。广东瀚海水产科技中心(以下简称“瀚海”)经理丘晓君向笔者介绍,欧洲对此类监测系统的使用率在70%以上,普及程度非常高。主要是因为政府对养殖的要求高,对用水、排水、排污等指标都有严格的标准。所以欧洲的水产养殖必须通过物联网系统对养殖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养殖的安全性、对环境的保护、资源节约以及保证养殖回报。
水贝从2009年开始进行水产养殖监测系统的研发,借助于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成果,并一直保持产品的技术升级以及故障问题的解决。魏茂春介绍,现在国内的水产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发和制造上,在传感器这一环节上暂时还无法与国外产品比较,所以在系统安装的时候,通常会选用进口的传感器作为搭配。
推广应用的三大阻力
从2002年开始,国内就有企业涉足水产在线监测系统产品,至今已经历了整整10年时间。但水产在线监测系统产品依旧未能打开市场,国产品牌普及受阻,进口品牌更是价格定位高而难以推广。“系统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有所普及或者更好地推广,可能是5-10年。”丘晓君说。
总结下来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传统养殖观念使养殖者未能完全接受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国内养殖者大多信奉经验主义,特别是养殖效果一直都不错的养殖者,容易形成不借助电子设备仪器也可以养好鱼养好虾的理念,观念一旦形成,短时间内还难以改变。
其次,一套最普通的国产水产在线监测系统需要投资约3万元,若采用进口的零部件,价格就几近翻倍,如果整套都是进口产品,价格更甚。所以现阶段价格因素是水产在线监测系统普及的最大障碍。一般小规模养殖的散户难以支付这么一笔费用,而且也难以预计这套系统所能带来的利益是否可以抵过产品本身的价钱。
再者,售后服务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行业整体,早期有一些企业试水水产在线监测系统产品的销售,但往往忽略了售后跟踪服务的重要性,最终影响了用户对产品的体验。魏茂春和丘晓君都重点提到过售后服务的重要性,水产在线监测系统设备安装后,需要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维护,而且培训客户的自主动手操作和维护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服务内容。整体来讲,国内外的水产在线监测系统目前都处于不断的技术提升和产品的更新研发过程之中,期间也需要客户的反馈意见。
随着自然环境的越来越恶劣,水资源的一步步减少,土地变得稀缺以及人力成本提高的大环境下,国家政策也会对相关的产业重视起来,信息化、智能化将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水产养殖的一个新趋势。水产养殖在线系统在环境保护、资源优化以及保障养殖方面都有效率上的优势,用自动控制设备代替人工管理操作,对养殖水体和生态条件进行监测、处理和控制。当然水产物联网系统并非万能,使用了系统并不足以保证养殖的必然成功。系统所提供的是及时的数据监测,可辅助降低养殖风险,为养殖提供多一套保障系统。
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24小时在线监测各养殖水体的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盐度、浊度、温度、叶绿素a等水质参数。
可通过监测到的溶解氧值自动控制增氧机工作,防止出现缺氧事故。当溶解氧低于安全值时(例如4mg/L),自动打开增氧机,当溶解氧达到安全值时(例如5mg/L),自动关闭增氧机,以节省电能。
当监测到溶解氧值达到危险值时(例如3mg/L),启动声光警报系统,并给管理者发送手机短信,中心控制软件会启动报警提示。
可通过手机、电脑网络查询水质参数和各种设备工作状况。
可通过手机、电脑网络远程控制增氧机、投料机、水泵等设备启动或停止。
可自动记录、储存现场监测到的溶解氧数据,并永久保存,帮助用户查询、分析:季节、时间、天气、温度等因素对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用户可根据水中溶解氧测量值,精准控制饵料投放量,提高饵料的转化率。
具有电机缺相,漏电及过载保护功能,可以有效的保护增氧机的电机。
停电报警系统。停电时现场警报器会开启,并给管理者发送短信提示。
单台设备可测控24口工厂化养殖水池或8口土池塘(单口池塘10亩以内)。
《水产前沿》杂志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弟学妹们,大连海洋大学自创建以来,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在海洋科学、水产养殖、海洋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学校曾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0余篇。
学科专业:
大连海洋大学现有14个学院,覆盖1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从海洋科学到工科、文科等多个领域,其中海洋科学、水产养殖、海洋工程等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校还设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力量:
大连海洋大学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达到67%。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为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生生活:
大连海洋大学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和多样化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还成立了多个学生社团和组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大连海洋大学是一所学校实力雄厚、学科体系齐全,科研成果优秀,生活环境舒适的海洋类高校。如果你对海洋学科感兴趣,可以考虑选择大连海洋大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