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施肥技术
1、压差式施肥法。压差式施肥法是在滴灌系统中常使用的最普遍的施肥方法。它是将一封闭的化肥罐并联在滴灌系统的干管上。这种施肥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水头损失小。其使用方法是,向罐内注人溶液后,调节调压阀的开启度,以改变化肥罐进、出水管的压差。此时,大部分来水沿干管流动进人滴灌系统,而少部分来水分流进人化肥罐并与罐内溶液棍合后由出水管重新注人干管。因此,含有化肥成分的水流经密布于田间的管道网输送,最终到达作物根区,很明显,由于在施肥过程中,没含有肥料的水流不断地进人化肥罐,因此,罐内肥液浓度会越来越低,从而不能达到施肥浓度随时间的均匀性。另外,化肥罐通常由金属制成壳体,罐内侧虽经防锈处理,但时间一长,壳体仍能腐蚀生锈,因此,大量的铁离子进入滴灌系统与水中带负电的土壤胶体结合产生沉淀,从而增加了滴头堵塞的可能性。
2、泵吸人式施肥法。泵吸人式施肥法,仅适用于水泵进水管侧具有负压特性的离心泵供水系统。即在水泵进水管一侧分出一个中Φ15~20Φ的小管,并将小管通到化肥池(缸)内。水泵运行时,利用进水管的负压在吸水的同时将化肥溶液吸收,经水泵混合后一起输送到田间。泵吸人式施肥法是一种理想而简便的施肥方法,但受到使用条件的限制。
3、高位式施肥法。在山丘区,往往遇到灌溉水源位于高处,而灌区在低处的自然条件。此时可考虑采用高位式施肥法,在干管的适当位置连接一支进肥管,并使其与肥料溶液容器联通。要求肥液容器置于较高的位置,使液面高于干管内的测压管水面,这样,溶液靠其位能自动流人干管,并与灌溉水汇合后一起流人田间。这一理想的施肥方法也受到使用条件的限制。
4、泵注人式施肥法。泵注人式施肥法是利用一台高压小流量的微型水泵,将配制好的化肥溶液压人滴灌系统的干管中。这种施肥方法虽易控制施肥浓度,但增加了设备投资和附加能量消耗。
5、“喉”管式施肥法,“喉”管式施肥法是应用文丘里管原理的一种施肥方法。即在输水管道中安装一段逐渐收缩和扩散的管段,并在收缩断面处装一吸肥管。在收缩断面处的水流速度加快,压强降低,致使肥液吸人,这种施肥方法不但在喉管段的水头损失大,而且只有当干管内的水压力不大时才是可取的。因此,这种施肥方法在使用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灌溉方式有以下几种:
1、滴灌:一种用水滴向土壤浇水的常用灌溉方式,能满足部分农作物对浇水方式需求。
2、喷灌:喷灌是采用压力喷射的模式,利用压力把水喷射到土地上方。
3、喷灌微喷:采用折射、旋转及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喷洒到一定区域范围内。
4、微喷:是一种雾滴的喷灌方式,一般结合其他灌溉技术一起使用。
漫灌
漫灌要挖沟渠,以前用人工,后来用牲畜、拖拉机,后来最先进的用激光测距的先进机械,取决于 经济和地理条件,例如需要灌溉的地域面积大小,有什么可用的技术,人工费用等。植物在畦和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沿着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
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铝管引水,在管上间隔距离开孔灌溉,用虹吸管连接渠道。应用管道可以控制水流量,由于温度、风速、土壤、渗透能力等不同,漫灌容易造成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不足的现象,管道可以移动,因此可以控制不产生这种不均的现象。
尤其是如果采用自动阀门更可以增加效率。但由于漫灌比较浪费水资源,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并且容易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因此使土壤盐碱化,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渐被淘汰。但由于只需要少量的资金和技术,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