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西红柿种子怎么种植(西红柿的栽培技术)

番茄,作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既是让人食欲大开的菜肴,又是营养美颜的水果,不仅有酸酸甜甜的口感,而且还有圆润讨喜的外形,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喜爱。

西红柿种子怎么种植(西红柿的栽培技术)

番茄的生物学特性

根系:根系较强大,分布广而深,盛果期主根深入土壤达1.5米以上,根展也能达2.5米,大多根群在30~50厘米的耕作层中。根的再生能力很强,其在茎节上易生不定根,所以扦插繁殖容易成活。

茎:半直立性匍匐茎。幼苗时可直立,中后期需要搭架,少数品种为直立茎。茎分枝力强,所以需整枝打杈。据茎的生长情况分为:自封顶类型和无限生长类型。

叶:分子叶、真叶两种。真叶表面有茸毛,裂痕大,是耐旱性叶。早熟品种叶小,晚熟品种叶大,大田栽培叶深,设施叶小,低温叶发紫,高温下小叶内卷,叶茎上均有毛和分泌腺,能分泌有特殊气味的汁液,固虫害较少。

花:两性花,每一花序的花数一般为5~8朵,多的20余朵,自花授粉。在不良环境下,特别是低温下,易形成畸形花,易形成畸形果或落掉。个别品种或有的品种在某些条件影响下可以异花授粉,天然杂交率4~10%。

果实:果实形状多种多样,有圆球形的、扁园形、梨形、长园形等。果实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的、粉红色、橙红色、**、绿色、白色等。

种子:肾形,千粒重3~3.3克,寿命4~5年,生产上多用1~2年的新种子。

番茄的生育周期

番茄在热带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而在温带有霜地区则作为1年生栽培,其生长发育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大致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4个不同的时期。

发芽期: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正常温度下需6~9天,其生长所需的养分由种子本身来供应。

幼苗期:是指从第一片真叶出现至第一花序现蕾,正常温度下不经分苗一般45~50天。这个阶段是番茄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

开花坐果期:第一花序现大蕾到第一个果实形成,约15~30天。这一时期果、秧同时生长,解决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要务。

结果期:从第一花序着果到采收结束,约40~60天。这一时期的植株除了继续进行花芽和叶芽的分化与发育外,营养生长也十分旺盛,外观上表现为株高增加,叶片不断长大。因此,在这个阶段要调节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既要使营养生长充分、叶片肥厚、茎秆粗壮、根深叶茂,又要避免徒长,防止落花和延迟开花结果。

番茄对环境的需求

温度

番茄是喜温蔬菜,一般来说15~35℃的温度范围内均可适应番茄生长,生长期最适宜温度为20~30℃。番茄生长最适地温为20~23℃,当地温降到6℃时,根系停止生长。

幼苗期:最适温度白天为20~25℃,夜间为10~15℃。幼苗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容易造成秧苗长势弱、花芽分化、发育不良、花的质量下降,在开花结果期易产生落花落果。

开花期:对温度反应敏感,最适气温白天为20~30℃,夜间15~20℃。开花期遇到低温或遇到30℃以上高温时,花粉粒萌发及花粉管伸长不良,受精不良,易发生落花落果。

结果期:适温为白天24~26℃,夜间12~17℃。

果实着色期: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着色不良。

光照

番茄是喜光短日照作物,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要求不严格,不需要特定的光周期。

发芽期:不需要光照。

幼苗期:对光照要求比较严格,光照不足延迟花芽分化,使着花节位上升,花数减少,花芽素质下降。

开花期:光照不足,容易引起落花落果。

结果期:处在强光下,坐果多,单果也大,弱光下坐果率低,单果重减小,还容易出现空洞果和筋腐果。

水分

番茄地上部茎叶繁茂,蒸腾作用比较强烈,蒸腾系数为800左右,需水较多。但番茄根系十分发达,吸水能力较强,对水分要求属半耐旱特点,空气相对湿度45~50%为宜。

幼苗期:生长较快,为避免徒长和发生病害,土壤湿度不宜过高,应适当控制灌水。

第一花序坐果前:土壤水分过多,易引起植株徒长,根系发育不良,造成落花。

第一花序的果实膨大后:对水分的要求明显增加。

果实膨大期:每株番茄每天吸水量为1~2升,根据土壤蒸腾情况,适量浇水,小水勤浇,盛果期浇水间隔时间为5~7天。

土壤

番茄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最好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

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种子处理

消毒:根据当地的常见病害选用适宜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温汤浸种,在55℃温水中放进种子,保持水温对种子进行浸泡,时间为15分钟左右,通过这样的处理,可有效防治溃疡病与叶霉病等病害。②磷酸三钠浸种,先将种子放入常温清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在向清水中加入适量磷酸三钠溶液继续浸泡20分钟左右(浓度为10%),最后将种子捞出进行清洗,通过这样的处理,可有效防治病毒病害。

催芽:经过消毒以后的种子再进行浸泡6~8小时,然后将种子捞出洗净,放到25℃的环境中进行催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准备工作

育苗设施:根据当地的季节与气候条件选取适宜的育苗设施,常用的设施主要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温室以及温床等。此外在夏季与秋季时要配置相应的防虫设施与遮阳设施。

营养土配制: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配置种植要素,如田地类型、肥料、草炭以及砻糠灰等,并根据设计比例对营养土进行制备,满足后续使用要求。

播种

播种期:根据当地的季节与气候条件,以及所选的壮苗指标确定最佳的播种期。

播种方法:在催芽的种子有七成以上出现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夏季和秋季的育苗能直接使用经过消毒处理后的种子进行播种。

播种以前要浇灌足够的底水,湿润到床土深10cm以上。在水完全渗下以后播撒一层营养土,对床面进行找平,然后均匀的播撒种子,播种后再覆盖一层营养土。

为预防猝倒病,需在苗床上播撒多菌灵与细土。冬季和春节需要在床面上覆盖一层地膜,夏季和秋季的苗床上要覆盖稻草。

苗期管理

环境调控:①温度,夏季和秋季要进行遮阳与降温,而冬季和春季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管理方法;②光照,冬季和春季要使用增光措施,而夏季与秋季要使用遮光措施;③水分,充分浇灌分苗水,根据季节等因素进行酌情浇水。

分苗:在秧苗的两片子叶完全展开以后将其移至营养钵当中。营养钵的用土方案为,过筛肥活土与腐熟圈肥按照7:3的比例混合,并适当添加磷酸二铵、草木灰和多菌灵。

增加营养面积:在秧苗叶片数量达到3~4片时,对苗距进行增大,容器中的空隙要使用细泥进行填堵,并做好保湿与保温工作。

肥水分管理:苗期的主要工作为控水和控肥,在秧苗叶片数量达到3~4片时,可视实际情况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500倍液。

炼苗:早春时,育苗的白昼温度要严格控制在15~20℃之间,夜晚要控制在5~10℃之间。夏季和秋季要逐步撤去遮阳设施,并对水分进行有效控制。

壮苗指标:对于春季和夏季的栽培用苗,其植株高度为25cm、茎粗为0.6cm,并出现大蕾。对于夏季和秋季的栽培用苗,其植株高度为15cm、茎粗为0.4cm,在25天之内发育成型。

定植

整地施肥:基肥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主,每亩施2500~3000kg,并根据番茄品种熟性、栽培时期等的不同配以适量化肥。

●对于早熟品种,每亩配施过磷酸钙25~30kg,硫酸钾15~20kg,另外增加尿素10kg左右。

●晚熟品种,对氮肥更要适当控制。

●地膜覆盖栽培番茄的氮素化肥的分配,一般认为,以基、追各半为宜。

除磷肥外可实行全层施肥,使肥料与耕层土壤均匀混合,达到土肥交融。过磷酸钙则与有机肥充分拌和后条施于种植穴内,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在番茄秧苗排于定植穴后,随即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500倍液以稳苗。另外,为使番茄根系正常生长和提高含糖量,播种时可施入少量硼肥。

定植时间:完成播种以后25天,且幼苗的叶片数量为5片时为定植适期。

田间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西红柿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定植后7~10天,结合浇水追施一次催果肥,用量每亩施粪稀500kg。

当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施尿素10~15kg。第一穗果将近收获,第二、第三穗果膨大时,植株进入旺产期,每亩追施粪稀1000kg左右或速效氮肥,最好是粪稀与氮肥交替施用,连续追肥3次,可以达到壮秧、防早衰和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各追肥期,配合海精灵生物刺激剂300倍液,能起到生根壮苗、平衡营养、保花保果等多种作用。

此外,在番茄生长中后期,茎叶生长开始减缓,为了争取中后期产量,防止早衰,叶面喷施磷钾源库800倍液,对促进果实发育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番茄的生长势强,茎杆的每个节位上都会分生腋芽,而每个腋芽都能萌发成枝,开花结果。如果任其生长,则造成枝叶丛生,株形紊乱,也易消耗掉大量养分,造成落花落果,果形变小,产量和品质下降。所以在番茄生长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整枝、打杈、疏叶等来调节生长。

病虫害防治

番茄常见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绵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细菌性斑点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等。虫害主要有美洲斑潜蝇、白粉虱、蚜虫、棉铃虫等。

要注意适时用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一、关于西红柿西红柿原产美洲,16世纪传到欧洲,初作为观赏,后来才作为蔬菜食用。它属于茄科作物,与茄子、辣椒、马铃薯同科。西红柿性喜温喜阳光,但又怕高温酷暑。在光照不足条件下易徒长、病多、果小,低温和高温条件下都不易座果,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西红柿营养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20—25℃,开花结果期稍为高些,昼夜温差5—10℃有利于生长发育。西红柿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适宜,土壤粘重或沙性太重都不利于获得高产,排水不良则易发生各种病害。西红柿耐旱力较弱,越夏栽培时最好选择有水灌溉的田地。西红柿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钾第一、氮第二、磷第三。但在生长过程中,磷具有特殊地位,磷可促进根系生长,促进花器和种子正常发育。二、关于播种期与适栽范围千万不要认为只有600米以上海拔的地方才能种西红柿,只要心不太大,我县1200米以下海拔地区都可以进行西红柿的商品生产。海拔过高,采收期太短,经济效益不高,不宜大面积栽培。根据海拔由低到高,我县西红柿可安排在3月初至5月上旬播种,但900米以上海拔区域宜在4月上旬播种,太迟了会严重影响产量,没有产量而想追求效益是不现实的。城郊还可以在11月份播种,次年春暖时移栽。三、关于品种的选择西红柿品种可以说成百上千、良莠不齐、贵贱不一。优良的西红柿品种应具有优越生物学性状(抗性好,适应性强,产量高)和良好的商品性状(果实硬、果面光、色泽红亮、整齐高)。从近两三年各地种植情况看,百利、红禧、奥丽斯、石头、耐莫尼塔、英雄、金锄头8号都可以,并各有其优势。在今年我区试种的品种中,也有一些品种脱颖而出,比如斗牛士、金百利、夏利、杰农101等等,有可能成为将来发展的重要品种。四、种植前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美国攻打伊拉克进行了数年的作战准备,我们种西红柿虽不能与它相提并论,但至少也要做2个月的准备。一是准备投资款(每亩约需1600-2000元);二是备肥(农家肥40~50担1亩);三是砍插条(2000条/亩);四是冬翻晒田或种绿肥。此外,心理素质教育也很重要,千万不要抱着发横财的梦想去种,市场是变化的,也是无情的。只有脚踏实地做事,量力而行而又敢于开拓的人才适宜种植西红柿,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在种植西红柿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惠。五、栽培技术(一)嫁接苗的培育苗床规格:以下是种1亩西红柿的苗床,种植面积不同,请按比例增减。砧木宽0.9米长12—14米 人行道宽0.6米 砧木宽0.9米长12--14米 人行道宽0.6米 接穗苗宽0.9米长6—8米

说明:(1)一定要用没有种过菜的水田;长度不要大于15米;播种前10天左右撒30市斤生石灰。(2)砧木:要求既亲和又抗病。目前表现较好的砧木有理想106、砧木一号和砧木二号等。(3)接穗:优良番茄品种。在上述苗床内,施腐熟猪牛栏粪3--4担、磷肥30市斤、复合肥5--6市斤。提前5—10天施下,与表土混匀,淋透水,5—10天后播种。(苗床面积不同,请按比例增减用肥量。)播种密度和方法:种子处理:选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浸种吸胀后(冬春 4--5 小时,夏秋 2--3 小时),再用消毒剂浸种 40-50 分钟消毒。洗净后于 25-30 ℃下催芽。播种前再整一次苗床,苗床要细、平。嫁接番茄育苗应比正常育苗提前日 7-10 天,以利及时定植。( 1 )砧木:采用营养杯育苗或苗床假植育苗(苗床宽度 1.2 米)。即播种出苗后,当幼苗生长至 2-3 片真叶时,选择晴好天气将幼苗移植到营养杯中,或按 15 × 10cm 移栽到育苗床,需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 2 )接穗:根据砧木和气候条件不同,接穗苗应比砧木晚播 5-7 天。如果计划做一批嫁接,接穗宜与砧木同时播种。密度(规格):1、砧木----每平方米播100—120株,即行距12厘米、株距8厘米。2、接穗----每平方米播200株左右,即行距8厘米、株距6--7厘米。全部采用点播。播种后用土皮灰盖种,不能盖厚,以不超过1cm为宜。盖种后用杀菌剂消毒。最后盖上农膜。由于天气变化等原因,砧木、接穗生长速度差异大时,应采取调节水分、温度、施肥量等措施,促进其生长速度的一致,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危害幼苗。嫁接:番茄嫁接方法主要有劈接和插接,生产应用以劈接为主。在砧木 4.5--6 片真叶时嫁接。嫁接应选择在气温适宜的晴天或阴间多云的无风天气进行,干热、阴雨天和刮风天不宜嫁接。晴天应在遮光条件下工作,植株上露水未干时不要接。 ( 1 )嫁接用工具:双面刀片、嫁接荚、盛接穗的盘、盖接穗的纱(棉)布、弓条、农用塑料膜、遮光网等。( 2 )嫁接方法:将砧木在保留基部 2-3 片真叶处(或离地面 12 公分处)切断,并在横茎中央垂直向下切 1.5-2cm 切口,然后,将接穗保留顶部 2-3 片真叶,相反方向各斜削一刀,削口呈小“ V ”字形,小心插入砧木切口,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嫁接人员严禁抽烟!刀具要严格消毒。( 3 )嫁接苗的管理:要随接随盖膜、遮光网,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棚内温度超过 30 ℃,相对湿度大于 90% 时,应适时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随着接后天数增加,通风时间相应增长, 3--5 天后,可增加透光量。 接后 5--7 天,视天气及接口愈合情况,可取除嫁接荚,同时降低遮光率。当完全撤去棚膜和遮光网后苗子也不萎蔫时尽快移栽。嫁接荚也可在定植后再取。(二)定植及管理1、基肥 亩施厩肥1500--2500Kg,磷肥150--200Kg,三元复合肥100Kg,生石灰200Kg。2、整厢 一厢一沟总宽度130--150cm,其中厢面宽80--100cm、沟底宽20--30cm,沟深以利排水为准。3、种植 根据土地肥力高低确定种植密度,一般亩栽1400--1700株。方法是 1厢栽种2 行,种植点离厢边15--20cm,株距50--60cm。嫁接口要离土10厘米。4、插杆固蔓 无限生长型品种苗架高、生长量大,插杆要求比一般品种的要粗一些,长度2m以上。定植后10天左右插杆,一株一杆,杆插于植株外侧10cm左右。每两根杆于上端交叉绑好,再用棍条将之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抗倒性。5、整枝 采用双杆整枝。多余侧芽在3--5cm时抹掉。雨水未干时不要进行抹芽。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海拔800米以上地区于8月上旬)在最后一穗果上方留2片叶打顶。6、疏果 在肥水不足或结果过多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疏果,每穗只保留4--5个果。7、肥水管理 番茄生育期内需肥水量大,要抓住关键时期施肥灌水。第一花序开花时,应适当控制肥水,特别是控制N肥施用,以后在每一簇果实迅速膨大期都应及时追肥、灌水。采收期一般5—10天追肥1次,到采收结束前20天为止。 8、病虫害防治番茄主要病害为苗期猝倒病、晚疫病、叶斑病、芝麻斑点病、灰霉病、叶霉病、病毒病、青枯病、溃疡病、脐腐病等。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美洲斑潜蝇、小地老虎等。猝倒病、晚疫病、叶斑病、芝麻斑点病、灰霉病、叶霉病等属真菌性病害,青枯病、溃疡病属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大体上有六种类型,属病毒性病害,这些都是病原性病害,是可传染的。脐腐病、裂果、花头果、畸形果、着色不良以及生理卷叶是非病原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是由缺素或不良受环境条件影响造成的,是不可传染的。番茄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种类较多、时间有限、篇幅有限,下面仅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病虫害的防治做点简单介绍。番茄溃疡病番茄溃疡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既可从根部感染,也可由地上部份尤其是打芽的伤口侵染,主要防治措施如下:a)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b)采用嫁接栽培。定植时和初果期清土分别灌根1次。c)加强田间管理,避免雨水未干时整枝打杈,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病株并烧毁。d)发病初期选用龙克菌、细菌快猎克、双辛烷胺、博医、可杀得2000、农用链霉素或中生菌素按其说明书使用,对控制病害发生有一定的效果。番茄病毒病a)栽培综合防病:这是目前防治番茄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其主要措施是选用生地栽培或5—6年大区轮作,培育壮苗,多施有机肥,定植后及早追足磷钾肥,追施锌肥和硼肥,打杈时用手推杈,减少伤口,不带露水打杈,修剪工具消毒,及时消灭蚜虫、粉虱等传毒害虫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b)发病初期可选用病叶毒消、病毒酰胺、毒尔、病毒A、病毒必克等按其说明使用。番茄晚疫病病菌主要靠气流、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先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遇适宜条件,引起全田病害流行。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20摄氏度,最适相对湿度95%以上。多雨中温天气,露水大,早晚多雾,病害即有可能流行。防治方法:a)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b)雨季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c)加强田间检查,发现中心病株,摘除病叶、病果,全田喷药。可用的药剂有百思特、普力克、甲霜灵锰锌、甲霜铜、施得益、金雷、……以上各种药剂可轮换选用,视病情每隔4--7天1次,特别严重时每天1次,连续防治2~3次。脐腐病发病症状:脐腐病在番茄如拇指大小到着色成熟前均可发病,病斑只发生在果实顶端的脐部,故称脐腐病。发病原因:1.水分供应失调。干旱时果实脐部最易失去水分引起组织坏死。在大量供水时,由于蒂部细胞膨压过大而使细胞破裂、细胞内充水,最后变色坏死。即水分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造成。 2.缺钙。过量使用氮、磷肥,都会抑制对钙的吸收。果实中钙含量低于0.2%时易导致脐腐病发生。 3.土壤。土壤层浅、沙性大、盐碱土发病重。防治方法:a)灌水防止土壤时干时湿,特别不要使土壤过分干旱。b)选富含有机质,保水强的壤土种番茄。对缺钙的土壤亩用生石灰150—200公斤、钙镁磷100—200公斤均匀撒于地面并翻入耕层中。c)避免施氮过多,特别是速效氮,不要一次施用过量,注意氮、磷、钾适当,要多施腐熟有机肥。d)座果期或发病时,用0.2%硝酸钙或其它补钙剂进行根外施肥,每7天1次,具有良好防效。此外也可以用口服钙片喷施。 棉铃虫棉铃虫又称为钻心虫,一头幼虫可危害几个果实(又称为转果危害),造成番茄植株大量落花、落果或果实腐烂。a)黄板诱捕成虫。b)点多功能诱虫灯杀灭成虫。c)确定喷药期:番茄结第一穗果后可开始喷药。d)选择适当药剂。①生物药剂:B.t乳剂200-300倍液。②化学药剂:功夫乳油、高效氟氯氰菊酯(保得)乳油、杀必得、功力1号、功力2号等等按说明兑水等喷洒,每隔5-7天喷1次,交替使用。对大龄幼虫要人工捕捉。一般在早、晚无露水时,进行喷药,番茄植株顶部的嫩叶和果实等部位是重点喷药区。要轮换用药,连片番茄地喷药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用药时间、统一用药品种、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调查方法、统一施药人员。注意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5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