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人工养殖,能拯救濒危的野生动物吗?

野生动物养殖并不新鲜。水产养殖至少有8000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澳大利亚东南部土著人饲养的鳗鱼池塘。养殖的鲤鱼、鲑鱼、鳟鱼和其他鱼类,以及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现在为人类提供了至少一半的海鲜。到2020年,水产养殖的年销售额将达到2030亿美元,这是野生动物养殖市场的最大部分。

人工养殖,能拯救濒危的野生动物吗?

人们对通过野生动物繁殖来保护濒危物种越来越感兴趣。以穿山甲为例,作为濒危野生动物的典型代表,尽管有禁令,人们对食物和药物的需求仍然使所有的穿山甲面临灭绝的危险。

饲养穿山甲真的能拯救这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吗?通过对越南豪猪繁殖和中国熊繁殖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现实中,人工繁殖确实可以减缓野生动物的灭绝。2003年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非洲成功繁殖鳄鱼可以有效减少偷猎野生鳄鱼的数量。

一个多世纪前,南非部分地区的牧场主开始饲养野生动物用于狩猎、肉类贸易和旅游。这些牧场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价值,而且在恢复濒危物种方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山地斑马亚种、黑角马、白犀牛和貂羚羊。

然而,一项关于水产养殖可行性的研究质疑了这一保护策略,认为人工水产养殖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标准才能发挥保护作用:

1.人工繁殖可以提供足够的野生替代品;

2.养殖物种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不是通过使产品更受欢迎或更合法来增加需求;

3.养殖物种必须更具成本效益,以避免在黑市上被低估,这意味着这些动物必须倾向于在人工环境中茁壮成长,具有高繁殖率和相对较大的生产蛋白质和所需饲料的比例;

4.农民不能指望从野外得到动物;

5.栽培物种不能用来?清洗?非法产品。

让我们以穿山甲为例来解释这些标准。

农业成本高且无利可图,野生物种不是农民的首选。

穿山甲不适合大规模养殖。它们独自生活,吃蚂蚁和昆虫,所以饮食成本很高。最重要的是,穿山甲很容易受到应激免疫条件的影响。

此外,现有证据表明,即使有农场,穿山甲的成本和售价也更高。相比之下,购买野生穿山甲的成本更低。没有国家补贴,农场将无利可图,这意味着更多的农民更愿意选择简单且有利可图的肉鸡养殖。

在最近一项关于犀牛的研究中,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声称他们用马鬃制作了一个?假犀牛角?,这已经达到了真实的程度。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假犀牛角可以上市,取代野生动物产品。类似的尝试还在继续,合成象牙、狮骨和穿山甲鳞片正在开发中,但还不知道这些替代品是否能发挥预期效果。

许多环保主义者认为替代品会导致更大的需求。2015年,一个拯救犀牛的慈善机构发表了一份关于合成假犀牛角的声明,反对合成犀牛角的开发、营销和销售,认为没有证据表明销售替代品可以减少对野生犀牛角的需求,相反,这可能会增加对真正野生犀牛角的需求,并导致更多的偷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低劣且容易获得的替代品可能会加深拥有真正产品的欲望。最后为了保护这些物种,我们必须放弃出售其他生物以获取利润的想法,并坚持禁止非法买卖野生物种。人类有领导地球的智慧,但他们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是平等的。

水产养殖发展成就

总产量增长逐渐趋稳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据国家渔业统计数据披露,

2015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峰值,随后于2016年跌至6379万吨;2016-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逐年增长,产量变化逐渐趋稳。201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实现6480万吨,较2018年增长0.34%。

淡水养殖占据近半比重

我国水产品的主要来源包括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2019年,我国源自淡水养殖的水产品占据了水产品总量的47%;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分别占据了32%和15%。

养殖面积波动下滑

虽然我国水产品绝大部分来自于水产品养殖,但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养殖面积处于波动下滑的态势。2019年,我国水产品养殖面积达711万公顷,较2018年下滑1.25%。其中淡水养殖面积占据了水产品养殖总面积的72%。但其平均产出远低于海水养殖。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养殖”是发展趋势

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养殖水域周边污染、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养殖网箱密度过大等问题。对此,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共分8个部分、26条具体政策措施,主要目标是: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全球水产养殖时代

随着捕捞资源日趋紧张,全球水产养殖的大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产业发展时间滞后于生猪和禽业养殖。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球水产供给主要来源于野生捕捞。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水产野生捕捞资源的日趋紧张,全球水产捕捞量停滞不前,全球水产养殖几乎贡献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产供给的全部增量。

2、全球水产品养殖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显示,1959-2021年全球水产品养殖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自2015年之后,全球水产品养殖量增长率趋于稳定,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水产品养殖量约为1.28亿吨。

3、全球水产品消费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水产品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优点,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人们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1986-2021年全球水产品消费总量呈现上升趋势,初步统计2020年全球水产品消费总量约为1.7亿吨。

4、全球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呈现上升趋势

1986-2021年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从1986-1995年均的13.4千克上升至2018年的21.2千克,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人均水产品表观消费量约为21.5千克。

5、全球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在世界许多地区,鱼品能够促进粮食安全。很多发展中国家依靠鱼类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在其中的30个国家,鱼品占动物蛋白摄入量的45%以上。自1970年以来,水产养殖产量以平均每年8.7%的速度增长。在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水产养殖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产品滞销导致积压的活鱼数量增加,提高了饲养成本和活鱼死亡风险,鲑鱼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无法针对需求变化迅速做出调整,从而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有一定程度的下跌。随着疫情逐渐恢复,2021年全球水产养殖行业也逐步恢复,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20亿美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