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的栽培管理技术
刺梨别称刺酸梨子、木梨子、刺莓果等,为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缫丝花的果实,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2-16℃,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地区均可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以pH5.5-7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刺梨的种植技术吧!
刺梨的种植管理
1、整形修剪:保持树高1.5-2米,冠幅1.5米左右,全丛5-8个主枝,其上交错分布结果母枝。定植初期,任其生长,促果并形成树冠,然后疏除过密、下垂和过长的枝条,并采取冬夏修剪结合的办法培养结果母枝,达到立体结果的目的。
2、肥水管理
①调节酸碱度: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之处于微酸性到中性,pH5.5-7.0。如果土壤过酸,则应增施石灰水加以调整,若土壤过碱,就要增施石膏或硫磺。
②增施肥料:要增施有机肥料,如厩肥、土杂肥等,每年秋季进行秋施基肥,每公顷22500千克,在开花前,幼果期各施一次追沃叶水溶肥。
③土壤水分管理:要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干旱进要及时灌溉,水涝时要及进排水,当土壤板结,要及时中耕除草等等。
3、病虫防治:刺梨常见病虫害有白粉病、蚜虫、刺蛾、避债蛾、黑刺粉虱及食心虫等。白粉病春秋皆有发生,应于6月上旬发病初期及时喷粉锈宁,防效可达74%-88%。蚜虫主要危害新梢,宜用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洒,防效较好,此外,对叶蝉、刺蛾、卷叶蛾、小猿叶虫等也有效。黑刺粉虱寄生于叶背面,在5~8月发生虫害时,可用2000倍水胺硫磷防治。用2.5%敌杀死6000倍液喷洒,在7月上旬至8月连喷2次可防治食心虫。
4、采收干制:自8-9月底均有果实陆续成熟,应以果实深**,并有果香味散发时分批采摘为好。采摘时应轻放防压,采后立即出售。干果加工简便,将果实晒干、烘干即可。干制品存放时间约为1年,应在入库前将每吨干制品用硫磺粉2千克熏2小时,然后用麻袋包装,外套薄膜袋贮藏,1年后维生素C仅损失2.85%。如不经熏硫处理,1年后维生素C损失会高达80%。
一、沙棘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方法 (1)、硬枝扦插法 大果沙棘硬枝扦插育苗,具有繁育方法简单、费用消耗少、繁殖系数高、可露地扦插等优点。但硬枝扦插育苗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2年生枝条。
硬枝扦插法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枝条的选择 供硬枝扦插的枝条要在休眠期采集,即每年的2~3月份进行,选择健壮、高产、抗病性强的植株,剪取2~3年生木质化的枝条。根据试验结果,插穗年龄对成活率有很大影响,3年生插穗成活率最高,2年生次之,1年生最低。枝条要采自树冠结果区,插穗长度以20~22cm为最佳。采下的成捆插条,基部应埋在粗沙中贮存,沙子温度保持1℃~3℃,插条上面不需要任何覆盖物。为提高成活率,在扦插前,插穗要进行处理,在100ppm的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12小时。此外,插穗在冷水中浸泡24~120小时,生根及成活效果也很好。
扦插 硬枝扦插需要肥沃的沙壤土。插前整地作床,苗床规格一般为长10m,宽1~1.2m。每亩施入有机肥3~5立方米及磷、钾肥10~15公斤,粘重土壤要掺沙改造。做好床后,灌足底水,覆好地膜待插,扦插深度3~3.5cm,株行距5cm×10cm,即每平方米200株,每亩213万株左右。
插后管理 当插穗上部叶芽开始生长,就说明插穗开始生根,当插条生长量达5~8cm时,即可揭去地膜。到秋末冬初将苗起出,打捆埋好越冬。(2)、嫩枝扦插法 枝条选择 选择生长旺盛的1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插条,这种枝条为棕绿色,柔软弹性好。 扦插 插穗长度一般为15cm左右,茎粗0.4~0.5cm,用嫁接刀或单面刀片削出斜切口,切口要平滑,在距切口上缘0.3~0.5 cm处留一个芽,并将插条顶部生长点及3~5个叶片留下,其余叶片剪掉。修剪后的插条及时将切口部位浸放在盛水容器中。扦插前用每公斤含500毫克吲哚丁酸的溶液中,将插条浸泡15小时,扦插株行距为4cm×4cm,每平方米扦插500条。扦插深度以3cm左右为宜。 (3)、根蘖分株法:每年2~3月间,把沙棘的嫩根刨出,截成10~20厘米的短节,按5~7cm深度平埋,踩实即可。但应注意,要随刨随埋,不要久放。
2、栽培方法
(1)、园址选择: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含盐量<0.5%、PH值7~8的微碱性的风沙土、沙壤土、轻壤土,同时要保证地势平缓、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整地时,5度以下的园地,用全面平整或带状整地的方式,耕翻深度大于20cm;坡度大于5度的采用水土保持整地措施,如梯田、撩壕、鱼鳞坑等。
(2)、品种选择及栽植密度:挑选无刺或少刺,百粒重在50g以上的大果高产品种,要求无性系苗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苗龄1~2年生,苗高30~50cm,地径大于0.7cm,主根长20cm以上,须根发达。栽植前画好配置图,一般株行距采用2m×4m,以采条为目的的采穗圃,株行距采用1m×3m。沙棘为雌雄异株,雌雄比例及配置方式对果实产量影响较大。如果雄株花粉量大,则雄株比例可小些,反之比例应大些,一般雄株和雌株比例以1∶8为好。
(3)、栽培管理 主要包括土壤管理、肥水管理等方面,沙棘园结果以前,可充分利用行间空地间作牧草、豆科植物等矮秆作物,以增加效益,培肥土壤。每年根据雨水条件需中耕多次,深度4~5cm,以不损伤沙棘的水平根系为原则。在定植苗木时,应灌足底水,生长季节根据墒情确定浇水次数。一般每年浇水4次,分别在萌芽期、生长前期、生长后期及入冬前进行。施肥要注意生长前期需氮肥较多,要早施少施,后期则需磷、钾肥比较多,要适时适量。据试验,沙棘对肥料种类需求比例为N∶P∶K=1∶2∶1,一般每亩需磷酸二铵5~7公斤,穴施50g左右;钾肥每亩2.5~3公斤,穴施25g左右,追肥在7~8月施用,幼树喷施2次叶面肥,每次喷0.5%的尿素液100~120公斤,在无风天的下午喷施效果最佳。丰产园结果的大树每年要施3次肥,5月上旬每亩施尿素、磷酸二铵各40公斤;7月中旬每亩施尿素、磷酸二铵各50公斤。收获沙棘后的每亩施鸡、羊粪3000公斤、草木灰600公斤,以开沟深施为好。此外,为保持树势平衡,在沙棘幼树期可作适当修剪,保留萌发的三大骨干枝,疏除过多枝条。进入结果期,每年休眠期进行修剪,剪去枯枝、病虫枝,然后清除徒长枝、交叉枝、过密枝等。当树龄达15年生以上、枝条老化、生长明显衰退时,进行复壮修剪,方法是保留一个轴生枝,其余枝条全部剪掉,促进重新萌发枝条,以恢复树势。
(4 )、 平茬复壮 在比较干旱的荒山荒坡或比较粘重的土壤上,沙棘林较易发生干枯等衰老现象。群众实践中总结出“黑棘不砍不长”和“及时平茬复壮,合理皆伐利用”的经验。平茬的开始年限和间隔年限依不同条件和林种而不同。一般在树木休眠期都可进行,但以早春土壤未解冻前最好。平茬方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5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