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小型养猪场猪舍怎么建设好?做好这点

小型养猪场的猪舍建造,相信很多人都会,因为这在农村以前是很常见的,所以并不难。

小型养猪场猪舍怎么建设好?做好这点

但一个合理的猪舍更能利于猪群的饲养与管理,使养猪变得更方便、更简单。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下小型养猪场猪舍的合理科学建设方法:

1、选择合适的场址

现代养猪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生产,都不应该在庭院饲养。

场址应该选择在村边地势高燥,水源、电力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避免动物和人群相互影响,既危害猪只健康,又破坏邻里关系。

2、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

生产模式不一样,对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

养猪生产一般分为两部分:种猪部分包括空怀配种阶段、怀孕阶段、分娩哺乳阶段;商品猪部分包括哺乳仔猪阶段、保育猪阶段和肥育猪阶段。

3、猪舍建筑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猪舍建议座北面南,两面都要设置较大的窗户,猪舍与猪舍之间的距离应为房檐高度的3倍,猪舍周围可以种植高大乔木,避免种植低矮的灌木丛。

屋面若采用石棉瓦,应在石棉瓦下面垫一层泡沫板或稻草苫子。

种猪舍必须准备喷雾降温管道,避免由于高温影响准胎率或引起母猪产前不食。

采用半开放式饲养方式时,冬季应对上圈蒙盖塑料薄膜保暖,分娩猪舍和保育猪舍应采用火炉配合局部红外线灯保暖,以减少仔猪腹泻,提高其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

4、猪舍的布局要利于管理

把种猪放到安全的地方,以空怀、孕猪、分娩、保育、肥育顺序规划建设,育肥猪靠近门口,使猪群周转方便,并减少哄赶应激。

在场内离猪舍尽量远的地方另建两个猪栏,以供对新购猪和猪群内疑似传染病猪进行隔离观察及救治,避免殃及整个猪群。

5、保证猪场防疫安全

无论大小猪场,都应该在场门口设立消毒池和消毒洗手盆,并且始终保持足够有效的消毒液。

要把生产区(猪舍区)和管理区(接待、住室、伙房、销售)分开,在进入生产区的门口设置第二道消毒池,严禁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每个猪舍门口也应该有供饲养人员蘸脚的消毒盆。

6、注意环境保护

在场外或场区角落处设置粪便堆积发酵池和污水处理池,避免污水直接流出,污染环境。

7、猪舍内规划要合理

(1)不同阶段的猪舍要分开建设

规模较小时,后备猪、空怀猪、孕猪可以共用一个猪舍,分娩猪独立一个舍,保育猪一个舍,肥育猪一个舍。

若不能全部分开,起码分娩猪和保育猪要单独饲养,并尽量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仅饲养几头母猪时,也应该在母猪分娩时调换一个经过清洗消毒的猪栏。

(2)采用科学的供水和供料设施

供水系统可以采用鸭嘴式自动饮水器或饮水杯,保证猪只经常能喝到清洁水,否则会引起猪只喝尿的恶癖。

没有自来水时,可在猪舍房顶放一个水缸做为自制水塔供水。

饲料槽要有足够长度,避免采食不均,若采用自动给料槽不间断供料,料槽的上沿应向内卷1厘米左右的边,这样可以减少饲料浪费。

(3)猪栏内的地坪不要太光滑

地坪可以采用水泥混凝,也可以采用砖铺地坪,但是不能太光滑,避免摔伤猪只。

地坪朝向猪栏门口或粪尿沟方向至少要有2%的坡度,以免集尿弄脏整个猪栏。

未发酵猪粪,施入土壤中会发酵,产生热量、有害气体,有烂种子、烧根、烧苗现象,而且发酵时间长,产生肥害反而影响农作物生长,没有发酵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施入土壤病虫害较多,动物粪便里、农作物秸秆、下脚料里含有病菌、虫卵、病毒,如果直接施入土壤,会在土壤中漫延、滋生、孵化,危害农作物生长,爆发病虫害疫情。

猪粪有机肥

肥料成分多,少许的土壤蓬松效果。

特点

猪粪有机肥是由猪粪发酵而来。虽然主要成分为猪粪,但是需要产品经过水分调节,并且加入能吸附味道的木屑等辅料。

虽然也会根据制作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猪饲料大多都是高营养饲料和粗饲料,因此一般来说肥料成分比牛粪有机肥多,比鸡粪发酵有机肥少。而土壤蓬松效果比牛粪有机肥低,比鸡粪有机肥高,刚好介于两者之间。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粪便发酵有机肥,含有较多的氮和磷。相反的纤维含量较少,土壤蓬松效果较低,因此适合持续释放有机物,部分整地完成的农田,要避免施肥量以避免肥料过多,同时要调整基肥的用量。

大量添加木屑等辅料,可以为土壤提供蓬松的效果。

发酵原理

腐熟的猪粪有机肥一般需要两个阶段,即第一次高温堆肥腐熟发酵阶段和第二次陈化阶段。不稳定的有机物通过腐熟过程,通过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其温度变化可以界定是否腐熟。

第二阶段:温度初见降低,氧气吸收率降低,臭味完全消失。相对于第一次堆肥腐熟来说,不能没有第二次堆肥,因为二次堆肥可以降解难降解的有机物,嗜温微生物菌落重新建立,从而有助于有机肥腐熟、减少植物毒性物质和抑制病原菌。

第一阶段:通过配比原料基质,肥堆高氧吸收,产生高温,可降解挥发性固体大量减少,臭味逐渐降低,肥堆颜色逐渐变化,需保持良好的曝气和水分控制。

温度升高阶段:有机肥腐熟温度上升到45℃,主要以放线菌、真菌和细菌为主,主要分解糖类和淀粉。甚至有源生物动物和动物参与。高温阶段:腐熟温度达到45℃以上,嗜温微生物被抑制,嗜热主导。可溶解的有机物继续被氧化分解,复杂的有机物(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也开始被分解。50℃左右(嗜热真菌和放线菌);60℃左右(嗜热细菌和放线菌);70℃左右(大多微生物已经不能适应)。最佳腐熟温度为55℃,这是因为大多微生物在该温度最活跃,最易分解有机物,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大多数会被杀死。降温降低阶段:嗜温微生物又开始大量繁殖,占据优势,对残余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步分解。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堆肥腐熟需氧量降低,温度下降,肥堆逐渐趋于稳定。

有机肥发酵方法

厌氧发酵: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主要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的堆肥化过程。最终产物除腐殖质类有机物、二氧化碳和甲烷外,还有氨、硫化氢和其他有机酸等还原性物质。工艺简单、不需进行通风,但反应速率缓慢,堆肥化周期较长。

好氧发酵:在人工控制和一定碳氮比例(C/N)、水分、温度和通风的情况下,通过微生物将有机质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这类堆肥无臭无蝇,反而有淡淡的泥土味。

有机肥发酵工艺

静态条垛堆肥:无需翻堆,能够确保堆体有效的达到高温和病原菌体灭活,缩短堆肥周期。

动态条垛堆肥:通过人工或机械定期翻堆,来确保堆体好氧状态。

反应器堆肥:在一个容器或几个容器进行,能够有效的控制温度,水分,从而监控堆肥发酵程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5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