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的药效与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有关。使用时,天气条件会直接影响微生物农药中的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效果。因此,必须特别注意温度、湿度、日照和降雨等气象条件。如遇小雨,有利于微生物农药中活性组织的繁殖,不影响药效。但暴雨会冲走喷洒在作物上的药物,降低药效,影响防治效果。
微生物农药最怕强烈的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微生物杀虫剂有致命的杀灭作用。当阳光直射30~60分钟时,微生物死亡率可达到50%以上,紫外线辐射也可使伴胞晶体变形,降低对伴胞晶体的影响。不要与杀菌剂混合。作为活的微生物,如果与杀菌剂混合,它们将被杀菌剂杀死,失去杀虫、杀菌效果,失去效力。病毒性微生物杀虫剂具有高度特异性。一般来说,它们只对一种害虫有效,对其他害虫没有影响。例如,小菜蛾颗粒病毒只能用于控制小菜蛾。使用前调查田间害虫发生情况,根据害虫发生情况合理安排防治期,及时用药。
用少量水稀释微生物制剂,将种子放入其中,搅拌均匀,然后放在阴凉处晾干。浸泡种子,用少量水稀释微生物制剂,播种前将种子放入其中约6-12小时。拌种和浸种可用于果树砧木育苗。浸根、浇灌根、浸根,用少量水稀释菌剂,将从根营养中冲走的幼苗的根浸入稀释液中,使其完全被细菌溶液染色。根灌,将幼苗浸在根中进行培养,然后将剩余的细菌溶液用于根灌培养。
严禁与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其他杀虫剂一起使用,这会降低细菌的活性,甚至直接杀死有益细菌。微生物肥料在果树种植中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效果也很好。
误区一:施用时温度过低,在施用微生物活体农药时不选择高温的条件施用。误区二:在干燥的天气施用,这主要是因为环境湿度不足导致的。误区三:不避太阳光,在高温、强太阳光的中午施用使得药效下降。误区四:使用后被大雨冲刷,未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施用时间。误区五:与杀菌剂混用,活体真菌与杀虫剂混用会失去杀虫的作用。
一、施用时温度过低
有些农户在施用微生物活体农药时,不注意环境因素,不选择气温高的天气条件施用,甚至在冬季和早春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施用,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这是因为生物农药施用时要求高温。实验表明,在25℃~30℃之间喷洒后的微生物活体农药防治效果比在10℃~15℃时高1~2倍。
二、在干燥的天气施用
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前等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施用,农户反映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环境湿度不足导致的。最好在阴天、雨后或早晨等湿度较大时施用。
三、不避太阳光
没有避开高温、强太阳光的中午施用,导致药效下降。微生物活体农药,最怕强烈的阳光照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致命的杀伤作用,且紫外线的放射线对伴孢晶体也有变形降效的作用,所以要在下午4点以后或者在阴天使用,效果会大幅度发挥。
四、使用后被大雨冲刷
芽孢最害怕大雨冲刷,因为暴雨会将喷施的菌液冲刷掉。如果喷施5~6小时后遇到小雨,不仅不会降低药效,还会提高预防效果。小雨有利于芽孢的发芽,害虫吃了会加速死亡。因此,应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施用时间。
五、与杀菌剂混用
如块状耳霉菌,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药效是通过块状耳霉菌的活孢子作用实现的。施用后活孢子侵染蚜虫死亡,可持续传染,群体大量死亡。但是作为活体真菌,如果与杀虫剂混合,它们被杀菌剂致死,自然失去杀虫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5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