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梅州市水资源开发简史

据历史记载

广东省梅州市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书(梅州市水利局,2000),P.58。

梅州市水资源开发简史

,梅州人民从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就开始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修陂、筑圳、开挖平塘灌溉农田等水利建设。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大埔有蔡仙人捐资开凿水渠,长3.5~4km,灌田3000亩;明进士兴宁叶塘乌池三世祖关法谦在朱坑与乌池交界处兴建石陂,渠长10km,灌溉1500余亩,至今仍发挥效益;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五华周宣在油田镇兴建长15km的周宣圳;清康熙一年(公元1682年),丰顺兴建罗家约(今为汤南)八角塘水库;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嘉应州守于霈主持在梅城东门外修建长1km、阔丈余许的于公堤;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兴宁华侨陈红楷办新墟响水径水电站(装机115k W,年发电量约5万k Wh)。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市共建有江河防洪堤52条,长129.7km,捍卫农田12.4万亩,塘坝灌溉10.63万亩,陂圳灌溉17.22万亩。这些水利设施,多属简易工程且残破不堪,无法抵御长期困扰梅州人民的洪涝、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兴水利除水害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组织修复原有水利设施,兴建一批引灌工程,并开始整修河堤;1953年转向灌溉排涝工程建设,1958年动工兴建大中型水库,整治宁江等水系;1966~1976年的“文革”期间,继续对梅江及其支流和梅潭河、丰良河、榕江北河进行治理,在韩江干流两岸修筑防洪、排涝工程,在缺电地区发动群众积极创办小水电;1977年以后,继续兴建蓄水、引水、排涝和小水电工程,配套完善田间灌溉系统,扩大灌溉、排涝面积,增加电能供给,并对大中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配套维修,对水土流失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另外,还兴建了大批乡镇自来水厂和单位自备供水工程,成功发展茶园果树自动喷灌工程。经过40多年的努力,梅州水利水电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全市防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恢复,为梅州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防洪安全和水源、电能保障。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的研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服务。我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欢迎阅读参考:

 当前农村水利工作要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利?(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一、加强农村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时暴雨的排涝要求,有的小城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防洪除涝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一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要积极争取财政扶持,用足用好有关水费征收政策,和通过水资源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二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要做到精简高效,要做好管养分开,养护工作要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三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的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推广农村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逐步对主干渠道实现衬砌化。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服务。

 三、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河水照成严重污染,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农村水利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农村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方式,一是由水利站直接管理,二是通过产权转让私人经营或采用经营管理权承包、租赁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防洪防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用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式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提供基础性的支撑和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飞跃发展。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5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