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天大棚西红柿多高温度放风
温度动态管理。从24度开始小风口放风(根据温室的升温情况和以往的经验确定风口大小)并保持温室温度缓慢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大风口,当温度升至28度将风口拉到最大(根据温室的升温特点和以往的经验确定最大风口大小)并保持温室温度为26度至28度;当温降至26度时开始逐渐减小风口,降至24度时全部关闭风口。
谁知道大棚放风需要做什么?
大棚放风可以调整大棚室内温度,而影响室内蔬菜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帮助蔬菜进行光合作用,放风后可以补充室内消耗的二氧化碳。不同的蔬菜生长需要的温度也不同,放风可以调整室内温度保证蔬菜健康生长。很多病虫害需要在高温高湿度下才能爆发,因此放风可以有效的防治大棚内的病虫害。只要协调好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这三个因素就可以调高棚内植物的产量。
进入冬天后大棚用来种植反季蔬菜,在冬天大棚需要正确放风才能保证蔬菜质量和产量。一天需要放风三次,早上进行第一次放风,把保温被打开,风口不能开的太大,大约在五至十公分就可以,早上第一次放风的作用是为了排湿和增加二氧化碳。经过一个晚上的时间室内的湿度很大,湿度大就容易造成病虫害。植物白天会消耗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晚上会放出二氧化碳,早上放风是为了让室内空气流通,二氧化碳均匀,第一次放风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第二次放风可以根据室内温度来定,太阳升高后室内温度也会提高,这时候就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进行二次放风,室内温度达到25度的时候就可放风。风口可以打开一半,风口大小应该根据外面天气调节,只要保证室内温度在25度就可以,下午室内温度会逐渐降低,所以要及时观察室内温度,温度降到20度的时候就要及时关闭风口。
第三次放风是为了排湿,太阳下山就要把保温被放下来,这时候就会发现室内的湿度逐渐升高,所以要在放保温被之前就要进行第三次放风,风口大小跟第一次差不多,湿度降下来就可以把保温被放下来了。
温度表设置要合理
菜农放风的重要依据就是从温度表,其准确度与否直接关系着蔬菜是否处于适宜生长的环境中。
有的菜农为方便读取温度只在靠近棚门的一端设置温度表,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棚门口附近的温度相对较低,如果按照其显示温度调整通风口,必然导致棚内温度偏高,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因此,建议菜农在棚内东西向均匀设置三支温度表,然后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并将温度表的下端置于蔬菜生长点以上10厘米左右为宜。
放风口大小要依据风向、位置等确定
不少菜农反映大棚内一头蔬菜生长不良,而大棚另一头的蔬菜生长却非常好,尤其是一些转色的茄果类蔬菜,如西红柿,总是在大棚的一头出现青皮果等。同样的大棚,同样的管理方法,为何大棚两头的蔬菜会生长不一样?
因为在放风时不考虑风向,大棚放风口大小相同,以致棚内两头温度不同导致的。
在风向不同时,棚内不同地点的温度不同:无风或略有东北风(或东南风)时,棚西端的温度要比东半部一般高2-3度、而风较大时,东端反比西端高2度左右。当有西北风或西南风时,东西两端的温差会在3度以上(西端高),且风愈大,温差愈大。
如何根据风向确定放风口大小?
当刮偏西风或西风时,风会顺着放风口进入棚中,从而导致棚内东头温度较低,菜农可以在放风时将东头放风口适当关小,而大棚西头则需要将放风口加大,以降低棚西头的温度,保证棚内温度一致。反之,当遇到东风或者偏东风时,则要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当刮南风或者北风时,才可将大棚东西两侧的放风口敞开到大小一致。
只有根据风向的不同,适当调整大棚两头放风口的大小,确保棚内的温度一致,才能促进蔬菜的同步生长。
另外在大棚内,由于大棚两山墙会见光吸热,所致棚两头温度升高慢一些,从而使得棚两头温度低于大棚中间的温度。在放风时,菜农应将大棚大棚两头的放风口开得稍小一些即可。
切莫心急,注意分步放风
秋冬季温室大棚早晨拉开棉被后的一个小时内不放风。
因为秋冬季气温低,晚上盖草帘后,大棚内蔬菜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也会释放二氧化碳,一夜过后棚内积累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上升,远高于外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当第二天清晨拉开草帘后,阳光开始照射,蔬菜等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此时的浓度高,恰好可以给予蔬菜予以充足的原料,经过光合作用将其转化为养料贮藏在蔬菜。而放风前的这一个小时内,植株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将是往常的数倍,有利于蔬菜产量提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55463.html